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基坑监测专项施工方案
1学府华庭二期项目工程基础基坑监测专项施工方案编制人:沈勇华审核人:孟纪峰审批人:沈勇志承包人:汕头市潮阳建筑工程总公司日期:2018年8月26日21、工程概况工程名称:经纬城市绿洲学府华庭二期项目建设单位:经纬城市绿洲(天津)置地有限公司勘察单位:天津市勘察院基坑支护设计单位:天津市津勘岩土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设计单位:北京腾远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总承包单位:汕头市潮阳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监理单位:湖北九州建设项目咨询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监督单位:天津市武清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支队1.1工程基本概述本项目坐落在天津市武清区新安路与光明道交口。1.1工程周围环境概况本项目坐落在天津市武清区新安路与光明道交口,建筑场地场地平整,开挖地周边无建筑。东侧:地下室支护距离用地红线为53米,红线外为空地,此区域为待建建筑处,拟建物开工日期根据业主安排在2020年左右,该区域拟作为回填土储存区,剩余土方作外运处置;学府华庭二期项目3南侧:地下室支护距离用地用地红线为19.6米,红线外侧为拟建规划道路空地,道路拟建时间为该小区建筑物竣工交付后。西侧:基坑西侧外为新安路,绿化地距离基坑支护边最小距离为6米,绿化带宽度为19米,地下管线位于绿化带以内,间距较大,基坑开挖时按照空地考虑。北侧:地下室维护桩距离现状距离现状新建32F住宅楼最近约8m,基坑周边地下管线布置未施工.根据现场实际了解情况,本施工区域基坑支护范围以内无地下无市政管及其他设施。根据本基坑周边环境和开挖深度等情况,本基坑设计等级为二级,支护安全等级为二级;基坑平面形状复杂,开挖面积较大,基坑尺寸230*480米,基坑开挖深度6.13米,最大开挖深度深度9.75m(电梯基坑)。坑内工程桩为混凝土搅拌桩。本工程设计±0.000标高相当于大沽高程+6.200m。2、施工监测的重要性和目的2.1施工监测的重要性在基坑开挖的施工过程中,基坑内外的土体将由原来的静止土压力状态向被动和主动土压力状态转变,应力状态的改变引起维护结构承受荷载并导致围护结构和土体的变形,造成基坑的失稳破坏或对周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同时基坑相邻的建筑物又相当于较重的集中荷载,基坑周围的管线常引起地表水渗漏,这些因素又是导致土体变形加剧的原因。因此,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只有对基坑支护结构、基坑周围的土体和相邻的构筑物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测,才能对基坑工程的安全性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有全面的了解,以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在出现异常情况时时反馈,并采取必要的工程应急措施,甚至调整施工工艺或修改设计参数。2.2施工监测的目的基坑采取适当的支护措施是为了防止深基坑开挖影响周围建筑物、设施及地下管线的安全。但在基坑工程中,由于地质条件、荷载条件、材料性质、施工条件等复杂因素的影响,很难单纯从理论上预测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加之周围环境对基坑变形的严格要求,深基坑临时支护结构及周围环境的监测显得尤为重4要。基坑开挖施工期间开展的现场监测可以为施工提供及时的反馈信息,做到信息化施工,监测数据和成果是现场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判别工程是否安全的依据;另一方面,设计人员通过实测结果可以不断地修改和完善原有的设计方案,确保地下施工的安全顺利进行。因此基坑监测的目的主要有:1)根据监测结果,发现可能发生危险的先兆,判断工程的安全性,防止工程破坏事故的发生,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2)以基坑监测的结果指导现场施工,进行信息化反馈优化设计,使设计达到优质、安全、经济合理、施工快捷;3)为设计人员提供准确的现场监测结果使之与理论预测值相比较,用反分析法求得更准确的设计参数,修正理论公式,不断地修改和完善原有的设计方案,以指导下阶段的施工,确保地下施工的安全顺利进行,同时也能为其它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参考。3.监测方案编制的依据1)本工程监测技术要求、施工工况和具体的环境情况;2)相关单位提供的设计图纸、勘察报告等相关资料;3)基坑支护设计图纸的监测要求;4)相关规范、规程和标准:《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精密水准测量规范》GB/T1534-940《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00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024.监测内容及各监测点设置要求4.1监测内容☆支护结构水平位移监测;☆深层水平位移监测;☆基坑周围柱基础沉降及水平位移监测;4.2监测点设置要求附图一:基坑监测总平面布置图5.测量技术方法及要求5.1监测技术方法5.1.1沉降测量:采用相对高程系,利用建立的水准测量监测网,参照Ⅱ等水准测量规范要求用水准仪引测。历次沉降变形监测是通过高程基准点间联测一条闭合或附合水准线路,由线路的工作点来测量各监测点的高程。各监测点高程初始值在施工前测定(至少测量2次取平均)。某监测点本次高程减前次高程的差值为本次沉降量,本次高程减初始高程的差值为累计沉降量。5.1.2水平位移测量:本工程水平位移采用坐标法观测。用全站仪架设于某稳定基准点,观测测点坐标,取三次平均值作为初始值。本次观测值与前次观测值之差为该点累计位移量。5.1.3深层水平位移测量:深层水平位移监测是观测支护结构各深度的水平位移量,用以监测支护桩或土体的变形。当测出支护结构在没有外界荷载作用下位移急剧增大则表示土体临近破坏。其量测方法是:①首先在预定位置埋设足够深(以达到不动点为止)铅直的测斜管,管内有互成90°的四个导槽,使其中一对互成180°的导槽与土体变形方向一致(与基坑边垂直);②放入带有导轮的测斜仪沿导槽滑动,由于测斜仪能反应出测管与重力线之间的倾角,因而能测出测斜仪所在位置测管在土体作用下的倾斜度θi,换算成该位置测斜仪上下导轮间(或分段长度)的位置偏差Δd:4Δd=Lsinθi式中,L为量测点的分段长度。自下而上累加可知各点处的水平位置:d=∑Lsinθi与初次位置测值相减既为各点本次量测的水平位移。深层水平位移采用CX-03D型伺服加速度测斜仪施测。5CX—03型测斜仪6CX-03D型伺服加速度测斜仪的性能指标见下表:型号测头型式及尺寸(mm)量程(θ)位移方向灵敏度(分辨力)精度温度(°C)CX-03D伺服加速度计0°~水平±0.02mm±4mm-10~50型式φ32×660±53°方向/500mm/15mCX-03D图测斜仪原理5.2监测要求5.2.1沉降基准点的选择基坑开挖期间对周边环境影响范围一般在2倍的基坑开挖深度,本工程主要是采取相对测量的方法,在远离施工区的稳定区域设立3个水准基点,三个基准间距为30米,水准测量在此基础上建立水准测量控制网,必要时可与业主单位提供的水准高程点进行联测,确定其水准高程。每次测量前3个基准点进行联测,是否有变化,如果某一点有沉降进行及时修正,如果联测正常则进行正常测量。为了保证沉降观测的精度,在布设水准路线时,视距不超过30米,进行闭合或符合线路测量;水准观测时间尽量选择早上温差变化小。由于工地现场情况复杂,线路测量时尽可能固定测站位置。本工程采用相对高程系,如有特殊要求也可与业主提供的绝对高程准点进行联测采用绝对高程系。75.2.2水平位移站点及后视点的选择水平位移采用全站仪进行观测,项目部大门口K1列为站点,12#与19#楼间K2列点为后视点。6.监测工作实施步骤及监测频次6.1监测工作实施步骤6.1.1前期准备工作:根据测试项目订购PVC高精密度测斜管、埋设沉降(水平位移)标志点;6.1.2测试仪器设备埋设、安装阶段:1)水平位移及沉降观测点的安装在埋设深层土体观测点的同时由另一组作业人员在原有柱基础上钻孔埋设水平位移及沉降观测点,并做好保护标记。2)在土方开挖过程中,作业队及时将水平位移观测点埋设置相应位置,并做好保护标记。6.1.3初始数据采集阶段在围护桩施工阶段,对各测试项目进行2次初始数据的采集,保证初始数据准确、连续、可靠。根据基坑施工进程,重新测试对项目进行2次初始数据的采集,保初始数据准确、连续、可靠。6.2监测频率监测工作自始至终要与施工的进度相结合,监测频率应满足施工工况及环境保护的要求,监测频率安排见下表,具体可根据需要及时调整加密。围护桩施工期间:序号监测项目监测频率1深层土体位移施工期间:1次/1天2水平位移施工期间:1次/1天3沉降施工期间:1次/1天基坑开挖期间序号监测项目监测频率1深层土体位移土方开挖期间:1次/1天底板混凝土浇筑前:次/1天底板混凝土浇筑后:1次/5~7天8序号监测项目1深层土体位移2水平位移3沉降监测报警值土体水平位移最大值40mm或连续3天大于4mm/日水平位移累计大于25mm或连续3天大于3mm/日沉降值累计大于20mm或连续3天大于3沉降2mm/日2水平位移土方开挖期间:1次/1天底板混凝土浇筑前:次/1天底板混凝土浇筑后:1次/10天3沉降土方开挖期间:1次/1天底板混凝土浇筑前:次/1天底板混凝土浇筑后:1次/15天监测频率应根据实际受施工影响的情况进行调整,对相近的重要地下管线尤应特别重视,一旦累计变化和变化速率达到警戒建议值时,马上提高监测频率,为保证安全提供更多信息。7.监测与测试的报警值确定原则及报警值(1)报警值的确定原则:①满足设计计算的原则,取设计值的70%作为预警值;②满足监测对象的安全要求,达到预警和保护的目的;③满足各监测对象的各主管部门提出的要求;④满足现行规范、规程的要求;⑤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工程质量和经济等因素,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投入。(2)监测的报警值:当监测值达到下列数据时,则提出书面报警,以备有关方面采取工程措施时参考。8.仪器设备(1)苏州一光生产的DSZ2+FS1水准仪,测量精度±0.7mm;(2)全站仪采用SOKKIASET510全站仪,测量精度2//。(3)CX-03D型伺服加速度测斜仪;测量精度±4mm/15m。9.监测成果资料及提交9序号岗位定员主要职责1项目总负责12项目技术负责13测量员54数据处理2全面负责本监测工程的运作全面负责监控本工程的监测技术和数据处理工作负责本监测工程的测量及数据采集工作全面负责本工程的监测数据处理及监测资料整理工作1、基坑施工至±0.00期间,每次监测工作完成后,对各项测试数据用微机进行计算分析,及时将有关监测数据及相应图表打印送交有关各方(业主、监理、施工单位)分析使用。提交的成果资料有:(1)深层位移(测斜)监测成果表;(2)支护结构位移监测成果表;(3)原有柱基础沉降及水平位移监测成果表;2、当基坑出现险情时及时预报、分析原因。3、设备基础施工结束至±0.00,基坑土体部分回填后,基坑安全监测工作即可结束。基坑监测结束后,对所测资料进行全面地综合计算分析,提交基坑监测成果报告。10.监测质量控制我公司十分重视本工程的监测工作,经由公司批准,拟派公司精干专业人员组成本监测项目部:1.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项目配备有经验、有专业技能的组织管理者,做到快速、准确、及时提供监测信息。为确保监测工作顺利进行,加强施工与质量管理,成立由项目总工的领导质量管理体系巡查小组,小组人员配备如下:项目总工(组长):周士勇安全经理(副组长):李建军质量经理(副组长):康兰海施工员:陈亮、陈阳测量员:徐万鹏、张海路、石长顺项目领导小组职责:每天对水平位移、竖向位移、水位监测等作1-2次巡检,并做好巡检记录;小组成员除每天的正常巡查外,还应组织人员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直至完成土方的回填。10监测是施工的眼睛,为信息化施工提供准确的数据。为保证真实、及时、准确地做好监测数据预报工作,监测人员首先要对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主动、积极地做好工作。2.有效的工作程序:建立规范的工作程序,从现场数据的采集、工况信息收集、数据综合分析、到形成成果报告。对监测资料进行计算、分析、对比,研究其变形机理和变形趋势,并反馈到施工中去,为后续施工做出指导。现场施工监控量测监测设计资料研究监测结果微机信息处理系统监测结果的综合处理分析监测结果的综
本文标题:基坑监测专项施工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7545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