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DB34T 1268-2010 油茶营造林技术规程
ICS65.020.40B66DB34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T1268—2010油茶营造林技术规程TechnicalRegulationforSilvicultureofCamelliaOleifera文稿版次选择2010-11-08发布2010-12-08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4/T1268—2010I前言本标准由安徽省林业厅提出。本标准由安徽省造林经营总站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肖斌、郑亮、徐建敏、赵学诗、祖冰梅。DB34/T1268—20101油茶营造林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我省油茶的生产的适宜范围、良种壮苗要求、造林栽培技术及其管理、现有油茶林分类经营和改造更新、茶果的采收和处理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我省以生产茶油为目的经济栽培的普通油茶栽培。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6001-1999育苗技术规程GB/T7906-1987油茶丰产林GB/T15776-2006造林技术规程LY/T1557-2000名特优经济林基地建设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油茶普通油茶(CamelliaOleifera)。3.2油茶良种通过国家或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的、适宜我省栽培区域内栽培的优良油茶品种。3.3苗木假植假植是将苗木的根系用湿润的土壤进行暂时的埋置。3.4油茶适宜生产区以油料生产为经营目标的油茶适生区域。3.5油茶分布区域DB34/T1268—20102油茶能够生长发育的栽培分布区域。3.6整形与修剪油茶在幼林前期,通过整形修剪使树的枝干形成合理树形和骨架,为丰产稳产奠定基础。修剪是在整形的基础上通过修剪枝条,调节生产与结果之间的关系,维持树体骨架的平衡。整形与修剪是相互联系的,整形是通过修剪来进行的。3.7幼林油茶造林后到植株普遍开花结果这段时间为幼林。4油茶栽培区域4.1区域范围我省是江北是油茶栽培区的北部边缘,油茶适宜生产区域不同油茶分布区域,油茶适宜生产区域为以金寨、金安、裕安、舒城、庐江、含山、芜湖、宣州、郎溪、广德一线以南为区域;此线以北的来安、凤阳、肥东、肥西及霍邱的南部等虽有引种栽培,除小地形、小气候条件较为适宜的少数地方外,许多地方在冬季易受冻害,影响结实,产量较低,是我省油茶栽培的边缘区,不适宜油茶大面积生产。油茶生产上,适宜区内油茶可大面积发展,在边缘区油茶可小规模发展(利用小地形或小气候可以发展),我省滁定远,凤阳以北为油茶不适宜区,不能发展油茶。见附录A(图)。4.2海拔区域我省油茶栽培垂直分布主要在100m~700m之间,选择油茶栽培的海拔区域是垂直分布高度大别山区海拔400m以下,皖南地区在海拔600m以下,海拔相对高200m以下,坡度25°以下(不得超过25°)区域;其中:山区、谷地宽度不足50m的两侧山,不宜选用,大面积栽种坡度在不低于5度,小于10度内为宜。5油茶品种5.1油茶良种油茶良种是油茶优质高产的保证,必须选择经过省级以上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优良品种,才能被应用于油茶造林。其中大别山系列系只适宜长江以北适生区栽培,黄山系列只适宜长江以南地区栽培。5.2油茶的花期类型油茶品种不同花期不同,但在早霜来前开花受粉的自然成果率较高,因此,皖南应以早花、中花期油茶品种为主,大别山区应以早花期油茶为主。5.3品种群DB34/T1268—20103根据油茶果实的成熟期,划分为寒露、霜降、立冬3个品种群,俗称寒露籽、霜降籽、立冬籽。大别山区应以霜降籽和寒露籽的品种种群的优良品种为主,皖南则应以霜降籽的品种种群的优良品种为主。6油茶壮苗6.1苗木类型油茶造林必须要选用嫁接的或扦插的油茶合格的苗木出圃造林。6.2苗木标准参照林种〔2009〕61号《安徽省油茶良种繁育技术要领(试行)》。油茶造林必须采用Ⅰ、Ⅱ级苗造林。苗等级参见表1。表1不同类型油茶苗等级标准一级苗二级苗类型苗龄(年)苗高(cm)径粗(cm)苗高(cm)径粗(cm)其它嫁接苗2250.30150.25裸根苗扦插苗2300.35250.30嫁接苗1160.2510(12)0.20容器苗扦插苗1.5220.25150.20根系完整,无损伤,无病虫害。6.3苗木起运6.3.1起苗时间在苗木休眠期内,选择土壤墒情较好时进行,或在起苗前天浇水,以防土壤板结起苗伤根,起苗深度要比苗木根系长度2cm~5cm,起苗要保持根系完整,要边起、边捡、边分级。苗木宜随起随栽,当天栽不完,必须假植。6.3.2“四证一签”苗木调拔时,必须进行严格检疫,苗木出圃要有“四证一签”(良种生产许可证、调拨凭证、苗木检疫证和苗木合格证、产地标签)。6.3.3苗木运输起苗后,若需长途运输的苗木,可适当修剪密集的枝叶,尽量带宿土或用黄泥浆,然后包装运输。运输时,要用蓬布把苗盖好,以防运输时苗根被风吹干;苗运后,要立进行假植;如苗量太多,应分次取苗运输,每次运量应把握在1天~2天栽完为宜。7造林技术7.1规划设计在造林前,对林地要进行规划设计。其内容有自然经济概况、施工技术方案、经济效益分析等,最主要是技术人员要到造林地现场进行施工技术设计。DB34/T1268—201047.2造林地选择7.2.1土壤条件及坡向土壤中层至厚层(土壤厚度60cm以上),土壤疏松、排水通畅、肥力较好,湿润、透气性好、保水性强的黄壤、黄棕壤和沙壤,酸性至微酸性为宜,pH值范围:5.5~6.5(石灰岩山地不能栽植)。以阳光充足的坡向(东、东南、南、西南)为宜。7.2.2适宜油茶造林的立地类型油茶造林地应选择Ⅰ、Ⅱ级立地类型。在油茶适生区域内,立地条件划分主要以土层深浅、土壤的肥力和坡度三个主要因子,其指标见表2。表2油茶林地立地类型划分指标肥力(土层0cm~30cm)等级坡度土层厚度(cm)有机质(%)容量Ⅰ<10°>100>2.0<1.00Ⅱ10°~25°60~1OO1.0~1.81.00~1.30Ⅲ>25°<60<1.0>1.30注:Ⅰ、Ⅱ级为适宜立地类型。7.3整地7.3.1整地内容油茶造林地整理包括林地清理和土壤耕作。7.3.2整地时间整地季节在先年秋、冬季。7.3.3整地方式和水保措施整地方式有全垦整地、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三种,要根据林地坡度等条件要求选用不同方式进行。见表3。7.4造林密度7.4.1纯林密度油茶纯林初植密度(1333~1605)株/hm2,以2.5m×2.5m、2.5m×3m株行距比较合适。但具体的还应根据地类条件、品种特性、经营目的而定。一般而言,土壤肥厚的山脚及较平坦的地类,宜采用株行距2.5m×3m,即纯林初植密度1333株/hm2;土壤肥力较差及坡度较大的地类,宜采用株行距2.5m×2.5m。7.4.2间种密度油茶林间种,多在油茶幼林期间实行,油茶与农作物间种的油茶林初植密度,株行距以2m×4m或2.2m×5m为宜,即密度为1245株/hm2或900株/hm2。DB34/T1268—20105表3不同整地方式和水保措施整地方式林地坡度作业方法水保措施全垦整地在平坦或缓坡地坡度在15°以内采用先砍除杂草灌木,再全面挖掘翻,深度为山区20cm~25cm,丘陵25cm~30cm,并清除石块、树根等杂物,让土壤暴晒熟化,然后挖穴。现在多用机械进行整地开挖,深度可达40cm以上。全垦后,可沿水平等高线每隔6m~10m,开挖一条30cm左右的拦水沟,大雨时可减低流速,水渗入土中,增加土壤湿度,并防止水土流失,水平带整地超过15°,小于20°的林地采用。顺坡自上而下拉一直线,按行距定点,以点沿水平方向环山开垦的水平带,垦带由上向下挖成水平阶梯,外高内低,垦带宽1.5m~2m,垦带之间地段不垦,垦带上按株距定点挖穴。垦带为内侧低,外缘高的水平阶梯,垦带内侧挖深宽各20cm左右的竹节沟,以利蓄水防旱和防止水土流失。带状整地斜坡带状整地在坡度近20°的林地,或在土层较浅易遭水土流失的造林地采用按造林的行距,横山划分水平带,沿水平带,垦挖带宽为3左右的斜坡垦带,深度20cm~30cm,每条垦带的下方保留1—2m非垦带,并将垦带内的挖出的石块、树根等杂物散放在非垦带上。在山脊、山顶以及山脚地不砍,不垦;在山腰之间保留一定数量的非垦带。块状整地坡度超过20°小于25°的造林地,或水土保持要求较高的水塘、水库和交通沿线等地段采用。按造林株行距确定栽植点,然后在点上按规格挖穴,如有石块,要将挖出的石块等杂物置于穴边下方形成拦水埂,表土和心土分别堆放,先以表土填穴,最后以心土覆在穴面。只在造林穴1m2~1.5m2内进行土壤垦作,在山脊、山顶以及山脚地不砍、不垦;其它地方只砍不挖。7.4.3品系搭配油茶异花授粉坐果率高,产量大,在油茶造林时要注意品种配置,面积在1公顷以上,小于5公顷的造林地要有3个以上品系,在5公顷以上的要有5个以上品系苗木配置造林。7.5造林方法7.5.1挖穴按株行距定点开穴,表土入穴,穴的大小为60cm×60cm×40cm~60cm。7.5.2施肥有条件的地方,在挖穴后定植前,在穴中施放一定有机肥或土杂肥。可每穴施农家肥10kg或饼肥2kg,复合肥0.3kg。7.5.3栽植时间油茶造林时间最适时期是2月上旬至下旬,最迟要在3月中旬完成,在此期间造林最好选择阴天或小雨天进行。容器苗还可在梅雨季节开展造林或秋冬季节栽植。7.5.4植苗DB34/T1268—20106植树造林必须做到苗木扶正、根系舒展,且苗根不能与基肥直接接触,表土回填,并踩实,填土要高出周围地表8cm~10cm,呈镘头状,但嫁接苗要将嫁接口露出土面,扦插苗要将根颈低于地面2cm~3cm。7.5.5栽后覆盖植苗后在苗木的四周,放置一些稻草等覆盖物并压上1cm薄土,以利于保湿,提高成活率。8幼林抚育8.1松土除草油茶幼林期间,每年应松土除草松土两次,一般第一次在5月~6月间进行,第二次在8月下旬至9月间进行,不同地区有所不同,皖西等地最适时期是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松土深度以3cm~5cm为宜,但造林当年宜浅,以后可逐年加深;幼树兜边宜浅,向外可逐渐加深;壤土宜浅,粘土宜深。三伏天地表炽热,不宜松土除草。8.2间种8.2.1间作方式间作要在行间间作,在造林初期距离幼树根际50cm以内不得间种,随着树冠的扩大,距离逐渐加大。8.2.2间作植物间作作物要选与油茶没有共同病虫害、生长期短、植株矮小的作物的豆科植物、药材、绿肥等,如大豆、蚕豆、花生等。不得选用高杆、藤本和旱季耗水量大的作物。8.3幼林施肥8.3.1施肥时间、种类和用量施肥一年两次,春施可施复合肥,用量(0.1~0.15)kg/株;冬施腐熟农家肥,用量(5~10)kg/株。8.3.2施肥方法可撒施、环状沟施和放射状沟施,根据实际情况选用。撒施即将肥料均匀地撒布在树冠周围,结合中耕翻入土中;环状沟施,即在树冠外沿,挖宽深各20cm~30cm的圆形或半圆形沟施入;放射状沟施,即沿树冠中轴开放射状沟施入。8.4幼树整形8.4.1定干造林后第1a~2a内,顶芽萌发的春梢,应全部保留,使其迅速形成主干,当其高度达成50cm~70cm时截顶,使其迅速形成主干和分枝。8.4.2整形DB34/T1268—20107在定干高度30cm~50cm,其上四周选留3个~4个强壮主枝,每一主角度呈30°~45°,分布均匀的分枝作主枝,每一主枝上的副主枝逐年配备,其副主枝数目应以树体大小和及主枝间距离而定,通过对主枝的适当修剪,使主枝间均衡生长,逐步形成自然开心形或自然园头形树形。8.4.3修剪时间从11月到次年的2月间均可进行。9成林经营9.1垦复油茶进入盛果期后,根据立地条件、品种类型,每年至少浅锄一次,3年深挖一次,一般深挖20cm左右,浅锄深度10cm左右。垦复时间,不同地区应有所不同,一般在每年雨季过后和旱季到来之前进行,即7月至8月份,深挖应在采果后至翌年树液流动前。地势平缓,坡度在15°以下的油茶林地,可全垦,但视坡面的长短,在山顶、山腰和山脚留水保带。
本文标题:DB34T 1268-2010 油茶营造林技术规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7583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