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创业/孵化 > 关于推进全民创业的几点思考
1关于推进全民创业的几点思考杨宏文在麻城市委六届五次全会上提出了“开发西城新区、发展集群经济、推进全民行动、建设名城强市”的战略举措,六届六次全会上,麻城市委向全市人民发出了“全民创业”的号召,提出“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三创”总要求。今年全市三级干部大会提出了“发扬红色精神、大兴全民创业、推进跨越发展,给力名城强市”的工作安排。这是运用科学发展观对麻城发展现状进行理性审视后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我认为应该坚定信心,持之以恒地抓下去。下面就推进全民创业,谈几点思考。一、麻城全民创业的提出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创业是发展之基、振兴之道、富民之本。创业就是组合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源、资本等生产力要素,进行生产性活动。推进全民创业,首先必须正确理解全民创业的历史背景。自上世纪中叶以来,全民创业理念的推广和提升,带来了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在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和经济跨越发展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组织和发动全民创业,是顺应当代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也是抢抓发展机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从发展的角度看,全民创业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理念。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各市场主体之间的竞争已超出了资金、技术、人才的范畴,而更加鲜明地体现在发展理念的竞争上。因此,全民创业的理念得到了普遍的推崇,创造的科技成果无论是在质量上还是在数量上都超过了以往两千年的总和,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从经济的角度看,全民创业是市场经济的内在需求。市场经济是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创业经济。市场主体的2生成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条件,创业是市场经济的文化内核,人民群众的创业实践是市场经济的源头活水。只有成千上万的人民群众主动闯市场、求生存、谋发展,才能形成活力迸发、财富涌流的局面,“草根”才能连点成片,渐成规模,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从社会的角度看,全民创业是凝聚人心,匡正社会风气的重要举措。无所事事,歪风渐盛;一心干事,百毒不浸。倡导全民创业,能把广大群众的注意力、兴奋点吸引到办实业、做事业、求发展上来,提升市民素质,净化社会风气,塑造城市精神。从现实的角度看,全民创业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动力之源。当前地区发展的快慢越来越取决于民营经济发达的程度,富民强市的水平越来越取决于全民创业的成效。温州经济之所以令国人瞩目,关键在于温州人全民参与、服务和扶持民营经济发展,全民创业运动蓬勃开展,争先恐后当老板。内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之所以不快,根本原因是没有把民间的活力充分调动起来。部分地区实现了发展提速,也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民间经济力量的贡献。民间创业活动的兴起,转变了经济增长方式,拓展了经济发展领域,提升了经济质量和效益,解决了一系列现实问题。二、麻城全民创业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开展全民创业,对个体而言,是致富之本;对区域而言,是发展之策,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符合群众根本利益。就麻城而言,推进全民创业,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1、富民强市的要求呼唤全民创业。在市委六届六次全会上,市委提出了“创新理念,创造活力,创建舞台,创优环境,努力开启全民创业的新征程”的奋斗目标。面对新的目标要求,需要各级干部创新思路、真抓实干,直接投身创业或自觉服务创业,3承担促进加快发展的历史重任,也需要全市人民群众普遍行动起来,人人有所作为,形成全民创业的时代潮流;需要支撑发展大局“顶天立地”的工业大项目,也需要致富千家万户“铺天盖地”的各种经济增长点;需要更加有效地开展招商引资、聚合各种外来发展要素,也需要挖掘本地潜在优势,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内在发展能量。外地的成功例证和我们自身的发展实践都反复证明,只有全民创业才能带来全民富裕,只有全民创业才能缩小发展差距,只有全民创业才能营造干事氛围,只有全民创业才能实现富民强市。2、竞争发展的态势催逼全民创业。“十一五”期间,我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6%,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1.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0.4%。应该说,自己与自己相比,我们发展的速度是很快的,取得的成效也是非常显著的。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发展还是一种低基数基础上的高增长,还是一种后发地区的追赶式发展。我市经济的总量、增长的速度和发展的质效,如果放到全国、中部地区、全省来比,就会发现存在很大差距,就会产生时不我待的紧迫感。2010年《湖北市域经济发展报告》显示:2008年全国百强县(市)生产总值平均为367.26亿元,地方财政一般财政收入平均19.89亿元。而我省县域经济第一方阵(全省20强)只是“百强”的约三分之一,五分之一。自2004年以来,我省没有一个县市进入全国百强,而河南2008年已经有8个进入全国百强。2009年湖北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为13.2%,县域经济生产总值平均增速为15%。黄冈市内的武穴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分别达到120.9亿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分别增长17.2%。我省恩施的巴东县,2007年还处在全省倒数第10位,2008年后已经跃入第二方阵前列,逼近4第一方阵。面对更趋激烈的竞争,我们前面的标兵越来越远,后面的追兵越来越近,正处在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关键时刻。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大力推动全民创业是必然的选择。只有越来越多的社会成员直接创造财富,越来越多的外来投资主体来麻城兴业,越来越多的干部立志干事,我市的综合实力才会不断增强,发展的步子才能迈得更大。3、麻城目前的发展环境利于全民创业。目前,国家统筹区域发展,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战略措施相继出台。省委高度重视革命老区建设,启动了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麻城处于“武汉城市圈”中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大别山地区的战略支点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大别山工贸物流中心,武汉城市圈旅游服务基地城市,这样的城市定位非常有利全民创业。首批启动的县市共有8个,麻城是其中唯一的县级市,目前争着要纳入试验区的县市还有很多。出台的10项扶持政策,每一项政策都是“真金白银”。初步测算,五年内,省政府及各部门投入试验区首批启动县市的政策性资金将达150个亿左右。这对麻城全民创业提供了广阔舞台和政策机遇。市委六届五次全会以来,全市上下解放思想、整顿作风,加快发展,全市上下干事创业的共识正在形成;我市团结向上、政通人和、人心思进、追求跨越发展的良好局面基本形成;我市形成的“三高三铁”等交通条件和不断完善的城乡基础设施为全民创业创造了良好的硬件条件;连续不断的软环境整治,促进了机关服务质量和效能的显著提高。凡此种种,都充分表明我市推进全民创业的条件基本成熟,只要全市上下齐心协力,人人争做全民创业的参与者、服务者、支持者和推进者,就一定能形成前所未有的创业气候,创造出新的发展业绩。5三、切实把握全民创业的“根”在创业文化推进全民创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培育全民创业文化,强化广大干部群众的致富欲望,激发人们的创业冲动。要在深层次上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联系实际解决认识问题,真正做到思想上放心、工作上放开、政策上放活,最大限度地激发全民创业的热情,让想创业的人迅速行动起来,让学创业、创大业的人不断成长起来。从我市的实际情况看,民营经济虽然形成了一定规模,但普遍存在经济主体不活跃,能力不强,市场文化发育不完善,财富观、创业观、价值观等系列观念严重缺失等问题。这种局面的形成,一个关键性的因素就是,处于核心层的观念体系落后于社会实践的发展状态,加上我市文化“基因”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总体上是趋向于保守的,求稳不思变,求安怕冒险,传统的耕读文化不仅没有被商业文化、工业文化所淘汰,反而始终以主流文化的姿态延续至今,麻城人始终认为“种田和读书是正道”。因此,我市全民创业尚处在起步阶段,与先进地区相比差距很大,但最根本的差距还是反映在思想观念上。具体来讲,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存在“官本位”的思想。把捧金饭碗,做官光宗耀祖作为人生追求的首选,想方设法往机关里钻,千方百计进行政事业单位。有的人为保官保位,往往是有风险的不敢干,难度大的不愿干,无先例的不肯干。二是存在“书本位”的思想。一方面,“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念根深蒂固,重文轻商的文化情结较重。另一方面,一些领导干部受“唯书”观念的束缚严重,习惯于等政策、等文件、等试点,左右观望,坐失良机。三是存在“农本位”的思想。“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好”的观念普遍存在,不少群众恋乡惜土,满足于守住一亩三分地过日子,总认6为“在家千般好,出门时时难”,怕吃苦,怕远行,怕嘲讽,怕风险。当前,要大力培育全民创业的文化,激发全民创业的热情,增强全民创业的动力,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果断地从“官本位”、“书本位”、“农本位”中走出来,形成“创业有功、致富光荣”的价值导向;从谨小慎微、患得患失的心理中走出来,弘扬敢为人先、敢冒风险的超人胆识;从守土恋家、守业守成的保守心态中走出来,塑造敢于吃苦、敢闯天下的进取精神;从重文轻商、安分守己的观念中走出来,树立敢创新业、敢创大业的高远志向,从而真正形成政策鼓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民众自主创业的浓厚氛围,使创业者在舆论上有支持、社会上有声誉、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有发展。四、推进全民创业的对策建议综上所述,现在的麻城已经不是要不要推进全民创业的问题,也不是能不能推进全民创业的问题,而是要研究怎样推进全民创业的问题。联系麻城的实际,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思考,我建议从“五力”着手。一要深挖创业潜力。要进一步深入宣传、发动、学习、讨论,进一步领会全市委六届五次、六次会议精神,把蕴藏在广大干部群众中的创业潜力充分挖掘出来,放开思想、放开权力、放开手脚、放开发展。一是广造宣传舆论声势。利用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等各种媒体工具,采取宣传车、标语、横幅、宣讲团等各种宣传方式,开辟专栏、专版、专题等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做到声势浩大、铺天盖地,把全民创业的精神宣传到千家万户,人人皆知,使全民创业的精神真正扎根于人们的思想,见诸于人们的行动。二是宣传创业致富典型。7发现、培养和宣传一批全民创业的典型,用先进典型反映敢于创业、争先创业、艰苦创业的精神风貌。动员全市各级干部做到“两带四交”,即带头创业,带领群众创业,交百姓朋友、交企业老板朋友、交外商朋友和交外地打工朋友,把想回来的都请回来,让想做大的赶快做大,引导更多的人走上创业致富之路。三是抓好主题教育活动。在全市范围内深入开展“四个一”的全民创业主题教育活动,即深入开展一次“我为推进全民创业、富民强市做什么”大讨论,电视台开设一个全民创业专栏,举办一次创业培训集中辅导班,宣传表彰一批创业致富能人。二要激发创业活力。全民创业要迅速铺开,必须突出解决好活力问题,使创业不拘形式、不拘类型、不拘规模,使创业者各展所长、各显其能、各得其所。一是向政策要活力。加快完善和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动全民创业的意见》的具体相关政策,最大限度地开放投资市场、降低创业门槛。二是向开放要活力。推进全民创业的同时,通过大力招商引资,不断激发本土创业热情。积极引导和鼓励本地经济能人和务工返乡人员借招商引资东风,领办、创办民营企业,或同客商朋友参股合资,联合办企业,借助外力,激活内力,增添活力。三是向改革要活力。加快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特别是继续深化市直机关事业单位改革,鼓励单位中的知识分子和管理、营销、科技人员自闯市场,大胆创业。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稳妥推进土地流转改革,既促进土地资源向种田大户和经营能手集中,又使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洗脚上岸,务工经商,自主创业,为市场经济、为全民创业提供更多的劳动力。进一步降低城市准入门槛,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为广大农民进城创业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8三要提高创业能力。切实破解“缺技术”这一制约创业的瓶颈问题,帮助更多的创业者掌握创业技能,增强创业本领。一是集中培训带。整合现有的各类教育资源,加强对创业者的集中培训。特别是市理工学校,改造升级为专门的职业技术学院,要围绕支柱产业、本地资源,采取校企联合、长短结合等办学培训方式,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生产、加工、贮运等实用技术和财会、营销、电脑等专业技能的培训。二是
本文标题:关于推进全民创业的几点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767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