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20届高考作文预测+范文:文化篇【刘希国】
2020届高考作文预测试题:文化篇12020届高考作文预测:文化篇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生于斯,长于斯,你对中华文化怎样认知?文化学者余秋雨认为华夏文明是世界上最长寿的文明,对比希腊、巴比伦等其他文明,只有华夏文明从未出现过历史断层与空白,以殷商甲骨文为代表的古文字体系一脉相承到今天。他说“中国文化有特殊生命力”,“不管到哪一代,中华文化,总在”。英国学者罗素于1920年来到北京大学做了两年的客座教授,他预言中国人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掀起一场极端暴力的革命,然后认识到暴力不能带来和平幸福,进而结合儒家思想和西方文明的优点,重新创造出人类历史上另外一次很伟大的文明。从以下任务中任选一个,以“振华中学”青年学子的身份完成写作1.写一篇演讲稿,向来你校参观的外国中学生介绍中华文化的特殊生命力。2.写一份倡议书,向全校师生发出继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倡议。3.写一封信,向某位政要或长者讲述你对“结合东西方优点、创造伟大新文明”的建议与思考。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情境;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作文分析】本题是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材料通过余秋雨的认识指出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而用罗素的认识则引发我们对于继承传统文化的方式进行反思——即如何才能“结合东西方文化的优点、创造伟大的新文明”。而驱动任务非常明确,进行了很大程度上的主题限制,所以考生并不容易写跑题,但是在写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文体上的要求。先科普一下罗素那段素材的时代背景:1920年罗素的系列演讲主题是“Fareastissues(远东问题)”,其中对于中国和日本进行了大胆的预测,内容主要包括:①日本一定会因为继续成长的需要而侵略中国,而且会侵略整个亚洲,甚至将会把美国卷入战争而因此失败。②中国人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放弃一切传统价值,走向极端暴力式的革命,而且中国会因为极端暴力革命而衍生出非常暴虐的文化。③中国将在一段时间后认识到暴力并不能够给他们带来幸福与和平。经过若干年的发展,中国会重新把儒家思想与西方文明的优点结合起来,届时,将会创造人类历史上一次很伟大的文明。他为什么会说中国人会放弃传统价值呢?是因为他在中国的两年里,看到了那个时候的两个问题:①外国的欺负②中国社会贫富差距太大。而他又把这些问题归结于传统文化中的一些阶级主张,认为这些落后的东西将会阻碍中国发展,所以中国的文化想要变得更强,需要放弃这些不良的传统并结合部分西方优秀文化。这个主张,在罗素后来的《中国人的文化问题》中同样可以找到影子:“我相信,假若中国人能自由地从我们西方吸收他们所需要的东西,抵制西方文明中某些坏因素对他们的影响,那么中国人完全能够从他们自己的文化传统中获得一种有机的发展,并能结出一种把西方文明和中国文明的优点珠联璧合的灿烂成果!”这就是题干里所谓的“另外一次很伟大的文明”。事实上,我们今天也正在走这样一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路,罗素的预言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相对准确的,所以与其说他是在肯定或否定中国文化,不妨说他是在给传承中华文化提出了一种具体的解决方案。2020届高考作文预测试题:文化篇2文化类题材需要积累美学、传承、自信、历史虚无主义、载体、经济与文化的关系、开放包容等方面的素材。任务一:写一篇演讲稿,向来你校参观的外国中学生介绍中华文化的特殊生命力。注意点①:这是一篇演讲稿!注意格式,有标题、称呼、开头问候、文末升华,无落款。注意点②:目的是向外国中学生介绍中华文化的特殊生命力,不是单纯的介绍中国文化的特殊生命力,在写作的时候最好可以加入一些与西方文化的对比,突出中国文化的特殊性,但注意不要踩一捧一。注意点③:演讲稿的特点是感染力强,所以可以适当削弱一部分议论性,让文采更好一些,更有语势(这就意味着可以多用一些读起来朗朗上口的排比句)。【作文素材】文化的“特殊生命力”1.事业文章随身销毁,而精神万古如斯。——《菜根谭》[释义]事业和文章随着人的死亡而消失,但精神万古长存。2.很多人都说,我们华夏民族是没有信仰的。可其实,我们的信仰,就是我们自己的文字与历史。——《国家宝藏》3.文化看上去无形无声,却决定了我们的社会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柴静4.岁月失语,唯石能言。——冯骥才[释义]岁月悄然流逝,仿佛是一个失忆者,但是历史给我们留下了传承千古的文化,比如贺兰山岩画(这是“石”的本义,但还可以指一切形式的文化)。5.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丝,将珠子串联起来成为社会。——龙应台任务二:写一份倡议书,向全校师生发出继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倡议。注意点①:这是一篇倡议书!注意格式,有标题、称呼、开头问候、背景交代、倡议内容(怎么做,为什么)、落款(先名后日期)。注意点②:本任务是基于题干两则素材的,所以写作的时候不要偏离主线,你可以先肯定中华文化的特殊生命力,再论证我们为什么要继承和发扬,最后论证我们怎么做(这个地方最好提到我们要结合东西方文化)。注意点③:倡议书应当表述明确直接,同时要明确给出做事的价值与意义,不能空谈我们要怎么做。【作文素材】文化传承1.公众不是没有文化追求,而是需要更好的表达方式,让更多的文物“说话”——《寻找手艺》2.周邦虽旧,其命维新。——《诗经》[释义]周虽然是旧的邦国,但其使命在于革新。3.传统的精神、思想和核心价值必须适应时代的需要,获得新的内容和形式。——钱逊4.文化绝不是一幅死的挂在墙上已完成的画:油墨已干,不容任何增添涂改。——龙应台5.没有传统,就没有文明;但没有对传统的缓慢淘汰,就没有进步。——勒庞《乌合之众》2020届高考作文预测试题:文化篇3任务三:写一封信,向某位政要或长者讲述你对“结合东西方优点、创造伟大新文明”的建议与思考。注意点①:这是一封信!注意格式,有称呼、问候、正文、此致敬礼(此致空两格,敬礼顶格)、落款(先名后日期)。注意点②:你是写给政要或长者的,语言应当严肃礼貌,议论深刻。写成纯议论文较好,避免写成议论性散文,减少那些诗意化的内容,要点明确。侧重于写“为什么”的部分。比如:【作文素材】中西方文化交融1.过去文化的中除了瑰宝以外,还包含着许多我们应该予以抛弃和剔除的形形色色的糟粕。——卢那察尔斯基2.和合共生的中国方案,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新华社评论员文章。3.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也。——《墨子·亲士》[释义]长江黄河的水不是只有一个源头,千金的裘也不是只有一股狐狸的腋毛做成。【范文一】海纳百川,卑以自牧——关于中华文化特殊生命力的演讲稿吴韵汐/文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欢迎各位不远万里来到振华中学,来感受中华文化别具一格的魅力。我是振华中学的一名学生,非常荣幸能在此发言,我的演讲题目是《海纳百川,卑以自牧》,希望我挂一漏万的介绍,能让大家对中华文化以及其特殊的生命力有初步的了解。关于中华文化,文化学者余秋雨曾说:“不管到哪一代,中华文化,总在。”此言得之。在浩瀚无垠的岁月里,中华文化薪火相传,走过许多次繁华盛世,也历经许多次烽烟浩劫。上下五千年间,炎黄子孙将文化的薪火代代相传,从诗词歌赋,到琴棋书画,从诸子百家,到儒释道三教合流,浩如烟海的书籍里,沉淀了无尽的日落月升与朝代更迭。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辉煌灿烂的文明或败给战争,或败给时间,或败给自己。而中华文化却在无数次灾难面前愈发坚韧、强大,甚至以兼容并包的姿态,将灾难谱成了可歌可泣的诗篇。中华文化何以如此坚韧,任凭岁月的千磨万击依旧岿然?其原因有很多,我想,排在首位的原因当是包容并蓄的内核,犹如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至柔方能至刚。国家有境,而文化无疆。虽然清朝时期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但是在漫长的历史中,中华文明始终在微笑着容纳各种外来文化。战国时期,齐国的稷下学宫人才济济,百家诸子在此激烈争辩,众多学派犹如漫天星斗熠熠生辉。汉朝时期,佛教传入中国,从中国第一座寺庙——洛阳白马寺建成开始,佛教便在华夏大地上落地生根,以至后来形成了“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壮观画面。沧海不涓细流,中华文化以海纳百川的姿态包容天地万象,方能古老而不失鲜活。其次,这得益于炎黄子孙血脉里的坚毅与风骨。“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北宋大儒张载如是说。这是千古以来多少读书人的立身准则,文明的血脉得以传承,离不开那些为国为民付诸终生的仁人志士。抗日战争爆发之际,北大、清华、南开三所学校在炮火烽烟中跋涉万里,先是迁至长沙,而后又迁至昆明。三所学校组建成的西南联合大学以“刚毅坚卓”为校训,任凭耳边炮火轰鸣,依然坚持将文化的火炬传承下来。他们,便是鲁迅先生所说的“中国的脊梁”。艰难苦恨磨砺了中华儿女的心性,那些不曾打倒我们的,都让我们更加强大起来。兼容并蓄的内核成就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坚毅风骨成就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而中国人从未因此而得意自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训诫始终铭刻于华夏儿女之心。《周易·谦卦》有云:“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中国人有傲骨,更懂得谦卑。正因如此,2020届高考作文预测试题:文化篇4中华文明才愈发璀璨生辉,得以穿越千年岁月明照万古人间。我相信,在未来的风云变幻中,中华文明一定会继续千秋流转,万代传承。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范文二】万物和,文化生各位远道而来的朋友:大家好!之前听闻各位对中华文化的浓厚兴趣,想必各位一定对维持其繁荣至今的特殊生命力抱有好奇。纵观其长寿历史,与万物之“和”总是斑斓历史最坚实的底色。文化之持久,在于其与自然相和。不知大家是否注意,校园教学楼下有团团淡黄色小花,欢迎大家到来。那是棣棠,是惊蛰节气的花候,此节气时开放最盛。所谓惊蛰,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而这节气,是华夏民族依天而定的“自然日历”,没有一成不变的天数,却与自然一举一动神奇相合。中国人,无论是低头种田,或是埋头吃饭,都不会忘记抬起头来,看一看自然。清明踏青,芒种插秧;白露祭禹王,小雪忙贮粮。正是秉“和”为本的心境,华夏儿女可以慢下来,可以读懂自然的话,也在无意之间让文化与四时交融,随不变的春秋轮转,绵延至今。文化之鲜活,在于其与人相和。日复一日的生活中,三餐,是不可或缺的环节。中国人的餐桌上,每人手中的筷子,蕴含文化中的顶天立地,上方下圆,刚柔相济,无时无刻不在提醒人们文化的内涵。围桌而坐,长者先动,每时每刻都展现文化的尊老重老。留在口中的,是一家人共享的滋味,苦辣抑或酸甜;藏在心中的,是和气美满,与菜之优劣无关。谈到这里,想必在座多数都会想到近日风靡全球的一种生活:栗子落地便去体验这份甘甜;雨后菇生便去品味这种鲜美……李子柒的生活纪实填补了我们对于田园生活的遐想。正是她一直秉有中国文化中的“和”,才能把生活过得如此淳朴,这般有情;正是文化内核中的踏实、沉稳,才有这样一群中国姑娘,一种众人向往的生活。文化之弥新,在于其与时代相和。历史不喜欢闭关锁国,更不偏爱一味开疆拓土,于是中华文化在几经波折之后悟出随时代共呼吸的生存之道。我们能看到千年以前的百家争鸣,中华文化取精去糟,不断发展;我们如今可以面对面交流共赏中华文化之美,也得益于文化教我们沟通的重要性。眼下是一个开放的时代,于是我们有“一带一路”,有沟通经济与文化的纽带,天涯海角共赏青花之美,丝绸之妙;于是我们有孔子学院遍布全球,我们能高呼“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欣喜……凡此种种,古往今来,都展现中华文化与时代相和,与自然相和的益处与成果。听到这里,想必大家已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所理解。我相信,当你深入中华文化,也决心与之和谐共处,你会发现不一样的精彩,怀抱独特的却美好的体悟!我的演讲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倾听!振华中学:xxxx年x月x日【范文三】关于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倡议书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最高领导人强调:“没有文明的继承与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与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的确,正如水是人生命的必需品,传统文化也是一个民族繁荣发展的必需品。对于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吾
本文标题:2020届高考作文预测+范文:文化篇【刘希国】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7687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