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第二章商朝的档案事业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商代档案官员的情况以及甲骨档案发现过程。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甲骨档案的基本内容及其史料价值。教学方式:课堂讲授2学时。第一节:商代甲骨文与青铜文化第二节:商朝的国家制度和档案官员第三节:商朝档案管理制度第四节:甲骨档案的发现及其史料价值贤君商汤殷墟甲骨文青铜文化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诸侯闻之,曰:“汤德至矣,及禽兽。”——《史记·殷本纪》汤克夏而正天下。天大旱,五年不收。汤乃以身祷于桑林曰:“余一人有罪,无及万夫;万夫有罪,在余一人。无以一人之不敏,使上帝鬼神伤民之命!”于是剪其发,磨其手,以身为牺牲,用祈福于上帝。民乃甚说(悦),雨乃大至。——《吕氏春秋·顺民》贤君汤的故事:统治合法性中德的因素殷人屡迁,前八而后五。居相圮耿,不厥常土。——张衡《西京赋》盘庚既迁,奠厥攸居,乃正厥位。绥爰有众,曰:无戏怠,懋建大命。今予其敷心腹肾肠,历告尔百姓于朕志。罔罪尔众,尔无共怒,协比谗言予一人。古我先王,将多于前功,适于山,用降我凶德,嘉绩于朕邦。今我民用荡析离居,罔有定极。尔谓朕曷震动万民以迁?肆上帝将复我高祖之德,乱越我家。朕及笃敬,恭承民命,用永地于新邑。肆予冲人,非废厥谋,吊由灵,各非敢违卜,用宏兹贲。呜呼!邦伯、师长、百执事之人,尚皆隐哉!予其懋简相尔,念敬我众。朕不肩好货,敢恭生生,鞠人谋人之保居,叙钦。今我既羞告尔于朕志,若否?罔有弗钦,无总于货宝,生生自庸,式敷民德,永肩一心!《吕氏春秋》:“尽有夏商之民,尽有夏商之地,尽有夏商之财。”《战国策》:“古之大禹之时,诸侯万国。及汤之时,诸侯三千。”迁都的原因:(1)汉代学者:去奢行俭。(2)近代王国维:躲避河患。(3)邹衡:为了对付北方的敌人。(4)傅筑夫:地力衰减,换新地。(5)李民:贵族与平民斗争的结果。(6)徐喜辰:争夺商王的继承权。商王武丁,在位50余年,破工方、鬼方,进军荆楚。王妃妇好司母戊鼎在1939年河南安阳殷墟出土。该鼎为立耳、长方形腹,四柱中空的大方鼎;因腹内壁铸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据最新测定,司母戊鼎高1.33米,长1.1米,宽80厘米,重832.8公斤,是迄今为止出土的我国也是世界上的最大青铜器。左右对贞,一事两决郭沫若《殷契粹编》:殷人一事必数卜,或卜其正,或卜其反,或卜如此,或卜如彼。A.丙子卜鬯贞帝弗若?B.今二月帝不令雨。C.贞,我受黍年?贞,我不其受黍年?D.癸卯卜,今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商朝已经建立了一套比较复杂的国家机构。设置了不少职官,这一点在《尚书·酒诰》以及传世金文都有明确记载。商朝职官可以分为三类:宗教官员即神职官员、事务官、武官。奴隶社会政治的最大特点就是神权政治。其中巫、史是沟通人神的媒介。商代史官的记载见于甲骨刻辞和史籍的有巫、史、大史、小史、西史、东史、贞人、作册等等,统称为巫和史。它们专掌占卜、记事和祭祀。档案的典藏、管理涉及政府的公务机密,并且为专门的职业,因此需要有专门的管理人员来从事。在甲骨文献以及古代典籍的记录中,掌管档案文献最常见的职官是史官,与其有关的工作人员尚有龟人、太卜、菙氏、司烜氏、占人、贞人等等。商朝王室藏于宗庙的文献是由太史所率之史官掌管。商朝之有史官,先秦典籍有明确记载,《礼记‧正义‧曲礼下》:“天子建天官先六大,曰大宰、大宗、大史、大祝、大士、大卜”。郑注:“此盖殷时制也”。《周礼‧春官‧宗伯‧大史条》郑注:“大史、史官之长”。由此可知,太史在商王朝中地位显要,列于六卿之列。商王室藏于宗庙之档案文献,必然是由太史所率之史官所掌管。甲骨及金文“史”字皆从手执中,应该与档案文书记录有关。此外,甲骨文和金文屡见“作册”一职,即“负责典册的记载和保藏”的专门的官员,“作册”又称“内史”。史官掌理书记和档案文献,记录宫廷中的重要事件,天子和诸侯的言行,和政府各机构的的种种活动。很多金文和古籍中常有一个公式化的句子:“王若曰……”,说明这些文件不是王自己写的,而是史官受命而作。换句话说,“史”是经过一种专业训练,专门从事著述、抄录、阅读、及管理文书和档案的专业人员。在当时之史官,可以说是档案文献的起草者,也可以说是档案文献的管理者:所谓文书档案的起草即是《左传‧襄公十四年》所称:“史为书”注云:“为大史君举则书”,当时所谓之书,应为从事文字之工作,而不是指仅为“立一家之言,成一家之学”,所从事之专门著述。故称“书”为掌理档案文书之起草较为适宜。《礼记‧曲礼上》“史载笔”;注云:“笔为书具之属”这是史官掌理档案文书起草的记载。《礼记‧王制》:“太史典礼执简记奉讳恶”。正义曰:“此一经论太史之官典掌礼事,国之得失是其所掌,执此简记策书,奉进其讳(先王之名)恶(忌日)《尚书·颐命》:“太史秉书”注曰:“太史持册书顾命进康王……”。《周礼·天官·宰夫》:“史官掌官书以赞治”。注曰:“‘赞治’若今起草文书”。“掌书以赞治”除了掌理文书的起草之外,在必要的时候必须提供档案、图书数据供君王作为决策,以佐理君王治理国家。《礼记·月令》记载:“太史守典奉法”,《国语·楚语上》也说:“史不失书”。《左传·昭公二年》记晋侯:“韩宣子来聘(出使鲁国),观书于大史氏,见易象与鲁春秋,曰:‘周礼尽在鲁矣’”。杜注:“大史之官职掌书籍”。这是史官掌管档案图书文献的记载。由于殷周制度是有相承袭之关系,从上述的文献记载,可知负责记录史实和掌管档案文献是史官的重要职责。由于史官掌管政府各阶层重要典籍档案,其地位甚为重要,且为一专门之职业,因此史官的职位多半是世袭的。世袭此职的家族,通常有一个与书籍或记录保管等相关的氏名。由于史官掌有各级政府之重要档案,因此史官的去留,常常是一个国家存亡的重要关键。《吕氏春秋》记载:“夏太史令终古出其图法,执而泣之;见桀迷惑,暴乱愈甚,太史令终古乃出奔如商”。“殷内史象挚见纣之愈乱迷惑也,于是载其图法,出亡之周”。夏桀与商纣王之失国,与国家档案的流失,是有决定性的影响。史官所掌管的图籍档案,可能是一国之人口、山川形势、城镇及乡郊田亩之类的图版档案;以及法典、律令的档案。这些机密文件之流入他国,一个国家之局势,必暸然于他国,因此极易为敌国所掌握控制。1.太史为主要档案之掌管者,另外,还有许多于占卜时负责相关业务或为襄助者。《周礼·序官》:“龟人,中士二人。”孙怡让《周礼正义》解释说:“龟人者,此官掌藏六龟,凡邦国都家,盖并藏有龟以俟卜,”“龟人”负责“入龟”,龟甲上卜刻辞记来自各地方贡入的龟甲,并在所贡龟甲上记录:“某入某干”。以及掌理龟甲之整治,取龟、攻龟等。《周礼·春官·龟人》:“攻龟用春时”、治龟(即杀龟,锯,削,刮)、钻凿等等。(甲骨都有锯、削、刮、磨的痕迹)《周礼·春官·宗伯》所述:“龟人掌六龟之属……,凡取龟用秋时,攻龟用春时,各以其物,入于龟室。上春衅龟,祭祀先卜。若有祭祀,则奉龟以往。旅亦如之,丧亦如之”。因此,宗庙之中“龟室”所藏之龟甲,应是由龟人所掌管。菙氏、司烜氏则是配合占卜之进行,负责掌管灼兆所用的火种,以及扬火的工作。太卜掌管作龟(灼龟),命龟(告知要占卜之事)。太卜是一种专门职业,灼骨见兆,因兆决疑,需要有专门的学问才能胜任,因此他们成为联系神和人之间关系卜的重要人物。在古代“祭祀”和“卜巫”是一种特殊而重要的政治活动,统治者对一切国家大事,如作战、祭祀、收获、生死等都要祈求上天来决定,“祷告”和“贞卜”就是君王与鬼神相互沟通的管道。例如《左传·定公四年》记载:“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分之土田陪敦,祝宗卜史、备物典册、……。”所谓祝、宗、卜、史就是太祝、太卜、宗人、太史四官。太祝、宗人、是接神之官,太卜掌卜筮,以上皆是沟通鬼神与掌管祭典之官。占人负责占龟(视兆定吉凶)及系币的工作(就是把所问的话和卜兆写在竹简上,再和龟甲捆在一起)。也就是《周礼·春官·宗伯》所说:“凡卜簭既事,则系币以比其命,岁终则记其占之中否”的工作。商朝时期,与档案业务相关的人员,还有一种职位特殊的“贞人”,甲骨卜辞的记载,前辞经常记载贞卜的日期和贞人之名,例如:“庚子卜,争贞”。这条卜辞的时间是“庚子”日,贞人是“争”。贞卜官将贞卜的结果,凡有利于王室者,则用“大吉”,不利于王室则用“吉”字,遍观甲骨文,没有出现“凶”字。如“有其降旱”,旱就是干旱。是说某种行动会带来大干旱与否?又如:“降祸”“帝不我降祸”。“不降祸”,是否降灾难的意思。“帝降若”“帝不降若”,即是否会降幸福的意思。至于这些官吏的设置,也是商人重鬼神的反应。他们在国家政权中有时能左右商王的活动。贞卜官吏是当时的知识分子,在国家政权中备受贵族重视和信任。他们除负责贞卜外,有时商王派他们到地方上担任官吏,甲骨文中的“西史”、“东史”,大概指他们被派为地方官吏;或率兵争伐。甲骨文中的“令我使伐邛”“北吏获羌”,可能就是派吏出征的记述。总之,商朝档案的管理,主要仍是以“史官”为主的集团来负责,协助文书档案之制作,以及档案材料管理者虽有龟人、太卜、菙氏、司烜氏、占人、贞人等,然均为居于辅佐之地位。(一)商朝时期档案的归档制度(二)商朝时期档案的整理制度(三)商朝档案的利用商朝时期,档案的归档制度,也就是在卜辞文书或甲骨档案,完成其其制作程序之后,需暂时保存(以备再记验者)或永久保存(以待日后参考者)之档案,经一定之程序送交档案管理部门归档者。其目的也就是在保存甲骨档案之完整性与机密性,并提供便捷之调阅(或再记验或为前案之查询等),以作为商王做决策之参考。虽然,商朝之甲骨档案如何归档,迄今尚无充分之文献可考其归文件之详细程序及其归档之依据,但从地下出土之甲骨档案,成套卜辞、成套甲骨档案,考古发掘商朝时期典藏档案之窖穴,以及文献之记载等等;诸多证据均足以证明商朝甲骨档案是有归档之事实。1.甲骨的集中归档甲骨档案的集中是经过有意的加以“整理”、“存储”,所谓‘存”,是有意义的保存着,“储”,是有意义的加以储藏起来。每一位商王,常常有巡守、征伐、田猎、游观……等等活动,这些活动都有贞卜、又都不在殷都。凡是卜夕的文字,都属于王在外面的时候。因此卜夕之文,常记有(在某地卜)的字样,田猎、征伐、游观,也记所在之地,这些甲骨,必是用车载去而又载来的,不然就不会出现在商代的都城(小屯村)。此种携带龟甲出游,以便随时占卜的习惯,正与《周礼·春官·宗伯》:“龟人掌六龟之属……,凡取龟用秋时……。‘旅亦如之,丧亦如之’”记载相符。而其档案的集中殷都,正反映出商朝档案管理制度有“集中归档”的事实。最明显的例子,像“帝辛征人方”,从十年九月到十一年七月,向东南部兜了一个大圈子,南到淮,东到海滨又到齐。还京之后,所卜用的甲骨,都完全带回来了,许多甲骨学者用以作(帝辛征人方日谱)的材料,全部都是这次旅行中的作品。再如1936年发掘的127坑,集中出土了武丁时期的甲骨档案一万七千余片,所以考古学家认为,这可能是武丁时期集中归档的一个档案库。《殷墟卜辞综述》也说:“卜辞集中出土于殷都安阳,而卜辞所记占卜地往往在殷都以外,可见这些在外地占卜的甲骨,仍旧归档于殷都”。2.储存的归档集中殷墟考古,第一次所发掘第九坑,包含着一、二、五期;第三次所发掘的(大连坑),包含着一、二、三、五期;这很明白的,这种坑乃是地下的复穴而兼有窦窖,专供存储甲骨之处,武丁时用它,祖甲时用它,廪辛康丁时用它,直到帝乙帝辛时还在用它。又如第四次发掘的16坑,只存过武丁到祖甲的卜辞,以后就不再使用了。第九次发掘侯家庄南地,有六块康丁时代卜用过的完整龟腹甲,半块背甲,迭在一起,存于复穴中,也许那时是要带回宫庭(小屯)而又被忘却了。当然,如果不是商代王室加以保存着所有贞卜用过的记录,把它储藏起来,就不会有现今所发掘出分期储藏的甲骨档案。3.成套卜辞与全宗档案“成套卜辞”就是甲骨上若干条辞义相同或省略的卜辞,分别契刻在一些卜兆之旁,而那些卜兆,则是在同一日内占卜同一事件的同一回合的贞问时所灼出来的,他们在甲骨上的部位,虽然分散在上下各处,
本文标题:第二章商朝的档案事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770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