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综合 > 语文版《陋室铭》同步练习
《陋室铭》同步练习第一部分:1.本文作者是著名文学家。2.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德馨.()苔.痕()鸿儒.()案牍.()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灵:)⑶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德馨:)⑷无丝竹之乱耳(丝竹:)⑸无案牍之劳形(劳:)4.文中提挈全篇的句子是。5.下列各句不属于骈句的一项是()A、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B、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D、孔子云:何陋之有?6.体会下列加点词在表情达意上的好处。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7.“铭”是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8.课文的前两句有什么作用?9.文中怎样描写陋室环境的?请用文中原话回答,再谈自己的理解。10.“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中提及两个历史人物,一是三国著名政治家蜀国的,一是西汉时的文学家。11.文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哪一句?12.与下面一段话衔接准确得体的一句话是()崇山峻岭,比起人来,山总是高大、雄伟的--人站在它面前不过是粒芝麻儿。但人总是踩山于脚下,哪怕它是万山之王--珠穆朗玛峰。人为攀登而欣喜。。A、山,却缄默不语--它用自己的筋骨,证明着自己的伟大。B、山,却冥然不觉--没有灵性的高大,不过是一堆土石。C、山,却欣喜万分--它为人的攀登作出贡献而自豪。D、山,却毫不在意--它相信人永远征不服自己。第二部分:(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13.用原文回答下面各题:⑴表现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⑵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14.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15.译句:⑴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⑵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16.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表现出对仙人生活的羡慕和追求。B、表达了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C、表现了身居陋室而怡然自得的心情。D、表明了以古代名贤自比的态度。17.开头二十四字,实写的是,虚写的是。虚写是为了引出实写中的二字点题,这里写山写水,是为了与进行类比,写仙写龙,是为了与进行类比,以表现自己和陋室品位不凡。18.下列说法有误的项是()A、①②句以山水作类比,“山”和“水”其实都是暗寓道德高尚的人。B、④句渲染了恬静的气氛,也反映了室主人的淡泊心境。C、⑦句虚写,反映了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D、⑧句以古庐、亭作类比说明陋室不陋,也表达了作者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意思。(二)去私晋平公问于祁黄羊(祁黄羊,晋大夫,名奚,字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曰:“解狐(解狐,人名)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日:“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l9、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⑴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为:)⑵解狐非子之仇邪(仇:)⑶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善:)⑷外举不避仇(举:)20.下列句子中的“之”字与“臣之子”中的“之”用法相同的是()A、其谁可而为之B、非问臣之仇也C、蔡召其子至,归之,愕然不受D、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取后一“之”)21.判断下列理解的正误,正确的在后面的括号内打“√”,不正确的打“×”。A.“遂用之”,是说解狐被祁黄羊任用做县令。()B.“居有间”是说祁黄羊与晋平公居住了一段时间。()C.“祁黄羊之论”指的是祁黄羊向晋平公推荐他的儿子作“尉”所说的一番话。()D.孔子称赞“祁黄羊可谓公矣”的原因是“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22.与“其谁可而为之?”语气相同的一句是()A.解狐非子之仇邪?B.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C.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D.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3.翻译下面的句子。⑴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⑵善哉,祁黄羊之论也!24.对《去私》这篇文章的中心内容概括准确的一项是()A.通过对晋平公任用贤才的事迹的描写,赞扬了晋平公知人善用的优秀品质。B.通过对祁黄羊唯贤是举的事迹的描写,赞扬祁黄羊知人善用的优秀品质。C.通过对祁黄羊唯贤是举的事迹的描写,赞扬祁黄羊以国家利益为重,不顾个人恩怨的优秀品质。D.通过对晋平公任用贤才的事迹的描写,赞扬了晋平公善于听取采纳他人正确意见的优秀品质。《陋室铭》答案1.刘禹锡;唐朝2.略3.⑴著名,出名⑵灵异,有了灵气⑶品德高尚⑷这里指奏乐的声音⑸使……劳累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5.D6.“上”这里是“长上”的意思,动词;“入”在这里是动词,“映入”的意思,两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不仅使景物人格化,活跃而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的喜爱之情。(意近即可)7.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用韵8.写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是设喻引题,颂扬陋室。9.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作者的陋室之景是清幽的,苔藓青草,登阶入室,并无荒芜之感,倒有一股生气。10.诸葛亮;杨雄11.水不在深,有龙则灵。12.B13.⑴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⑵惟吾德馨。14.D15.略16.A17.山、水;仙、龙;德馨;陋室;作者18.A19.⑴当⑵仇人⑶好⑷推荐20.B21.依次是:×××√22.C23.⑴您问的是谁可以,而不是问我的儿子。⑵真好啊,祁黄羊的建议!24.C
本文标题:语文版《陋室铭》同步练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7733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