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综合 > 语文:语文版七年级下第二单元测试
语文七年级(下)第二单元测试卷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5分)1.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闪shuò()duò落()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A.腼腆羞怯怡然自得慷慨厚道不可磨灭B.无地自容轻举妄动相题并论滂沱大雨C.引经据典怒不可遏不解之缘大名鼎鼎D.爱不释手肃然起敬青黄不接如饥似渴3.下面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春日的午后,小娅怡然自得地在阳台上看书。B由于我在课上的轻举妄动惹得语文老师勃然大怒。C他徜徉在书的海洋里,爱不释手;他享受着精神的盛宴,如醉如痴。D性情孤僻的小阿尔法特,喜欢一个人静静地看书思考。4、下面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3A、《鲁迅自传》——鲁迅——《呐喊》B、《毛泽东的少年时代》——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C、《第一千个球》——贝利——《贝利自传》D、《少年爱因斯坦》——王滨等——《世界杰出人物的少年时代》5.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到下面的句子中。只写序号(3分)A忽闪B闪烁C担忧D担心①他们又否定了自己的想法,因为从孩子那双()的棕色大眼睛里,流露出多么明亮的光彩啊!②这还不算,他还有一种令父母()的毛病,就是说话特别晚,到四五岁时还不会说话。他的家族都认为这个孩子一生算完了。6.选出下面对课文理解正确的一项。()(3分)A爱因斯坦能够成功主要原因是他遇到了一个好老师,良好的教育使他迅速成才。B很多世界级的运动员都是从小训练的,所以早期教育比后天努力更重要。C无地自容:没有地方可以容纳自己,形容所占的空间太小。D不解之缘:难以分开的缘分。7.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看,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五千多年的华夏文明史,与黄河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黄河流千古,流出了,流出了,流出了。A、黄皮肤的群落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漫无边际的黄土地B、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漫无边际的黄土地黄皮肤的部落C、漫无边际的黄土地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黄皮肤的部落D、漫无边际的黄土地黄皮肤的部落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8.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A.大熊猫受到病饿威胁,当地群众得知后,给病饿熊猫喂食、治疗,减少了大熊猫的死亡率。B.起初他只是为犯罪分子提供窝点,到后来则亲自上阵,打着推销保温材料的名义拐骗妇女。C.小品这种表演形式,每届春节晚会都会让观众抹几把感动的泪水,有时甚至达到让人欢喜让D.“继续推进素质教育”,这种提法是科学的、符合实际的。谁能否认这一点呢?人忧、台上台下齐动情。但是,看得多了,你就会觉得小品有点矫情、煽情。9.根据下面句子的特点,再仿写两个句子。(3分)青春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青春是一支快乐无比的歌。青春是,青春是10.为了更有力地表现人物,作者在写作时会用很多描写方法,如: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你能判断出下面的句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吗?4①我想起了很久以前在一次少年队比赛中我没有踢进罚球,我又克制自己不去想它。我告诉自己站得越久,失球的机会越大。要是踢不进,那也无所谓,还会有别的机会嘛!()②他爱不释手,把盘子转过来调过去,可那根针仍然指北。()11.2006年7月11日,在瑞士洛桑超级田径大奖赛上,“飞人”刘翔以12秒88的成绩创造新的110米栏世界纪录。这位“跨栏王”,已经成为当下中国新的“形象代言人”,他与姚明一起成为了国际上所谓的“中国面孔”。腾飞的中国正在以其一个又一个的新面孔让世人瞩目,你还知道哪些“中国面孔”?试着写出最让你崇拜的一个或两个“中国面孔”,把崇拜他们的原因写下来。(3分)二、阅读与理解(40分)(一)(9分)其时我是十八岁,便旅行到南京,考入水师学堂了,分在机关科。大约过了半年,我又走出,改进矿路学堂去学开矿,毕业之后,即被派往日本去留学。但待到在东京的豫备学校毕业,我已经决意要学医了。原因之一是因为我确知道了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助力。我于是进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了两年。这时正值俄日战争,我偶然在电影上看见一个中国人因做侦探而将被斩,因此又觉得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还应该有较为广大的运动……先提倡新文艺。我便弃了学籍,再到东京,和几个朋友立了些小计划,但都陆续失败了。我又想往德国去,也失败了。终于,因为我的母亲和几个别的人很希望我有经济上的帮助,我便回到中国来;这时我是二十九岁。我一回国,就在浙江杭州的两级师范学堂做化学和生理学教员,第二年就走出,到绍兴中学堂去做教务长,第三年又走出,没有地方可去,想在一个书店去做编译员,到底被拒绝了。但革命也就发生,绍兴光复后,我做了师范学校的校长。革命政府在南京成立,教育部长招我去做部员,移入北京;后来又兼做北京大学,师范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的国文系讲师。到一九二六年,有几个学者到段祺瑞政府去告密,说我不好,要捕拿我,我便因了朋友林语堂的帮助逃到厦门,去做厦门大学教授,十二月走出,到广东做了中山大学教授,四月辞职,九月出广东,一直住在上海。我在留学时候,只在杂志上登过几篇不好的文章。初做小说是一九一八年,因为一个朋友钱玄同的劝告,做来登在《新青年》上的。这时才用“鲁迅”的笔名;也常用别的名字做一点短论。现在汇印成书的有两本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一本论文,一本回忆记,一本散文诗,四本短评。别的,除翻译不计外,印成的又有一本《中国小说史略》,和一本编定的《唐宋传奇集》。12、文中的“一本回忆记”指《》。(2分)13、鲁迅学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弃医从文的原因又是什么?请分别用横线和波浪线画。314、谈谈你对鲁迅人生道路选择的看法以及你所得到的启示。(3分)(二)怀鲁迅(13分)⑴真是晴天霹雳,在南台的宴会席上,忽而听到鲁迅的死。⑵发了几通电报,荟萃了一夜行李,第二天,我就匆匆跳上了开往上海的轮船。⑶二十二日上午八时船靠了岸,到家洗了一个澡,吞了两口饭,跑到胶州路万国殡仪馆去,遇见的只是真诚的脸、热烈的脸、悲愤的脸,和千千万万将要破裂似的青年男女的心肺与紧捏的拳头。⑷这不是寻常的丧葬,这也不是沉郁的悲哀,这正像是大地震要来,或黎明将到时充塞在天地之间的一瞬间的寂静。⑸生死、肉体、灵魂、眼泪、悲叹,这些问题与感觉,在此地似乎太渺小了。在鲁迅死的彼岸,还照耀着一道更伟大的、更猛烈的寂光。⑹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同样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因鲁迅的一死,使人们自觉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为,也因鲁迅之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⑺鲁迅的灵柩,在夜阴里被埋进浅土中去了,西天角却出现了一片微红的新月。15.第⑴段中的“晴天霹雳”形容什么?(2分)16.第⑵⑶中哪些词语表现出作者急切而又悲痛的心情?(2分)怎样理解第⑶段中所遇见的“千千万万将要破裂似的青年男女的心肺”?(2分)17.第⑷段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2分)18.第⑹段表达了的思想感情。(2分)(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11分)⑴我们谁都知道自己难免一死。但是这一天的到来,似乎遥遥无期。当然,人们要是健康无恙,谁又会想到它,谁又会整日惦记着它。于是便饱食终日,无所事事。⑵有时我想,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每一天都看作生命的最后一天该有多好啊!这就能更显出生命的价值。如果以为生命还比较漫长,我们的每一天就不会过得那样有意义,有朝气,我们对生活就不会总是充满热情。⑶我们对待生命如此倦怠,在对待自己的各种天赋及使用自己的器官上又何尝不是如此?只有那些聋了的人才更加珍惜光明。那些成年后失明、失聪的人更是如此。然而,那些耳聪目明的正常人却不好好地去利用他们的天赋。他们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无任何鉴赏之心。事情往往就是这样,一旦失去了的东西,人们才会留恋它,人得了病对会想到健康的幸福。⑷我有过这样的想法,如果让每一个人在他成年后的某个阶段瞎上几天,聋上几天该有多好。黑暗将使他们更加珍惜光明;寂寞将教会他们真正领略喧哗的欢乐。⑸最近一位朋友来看我,他刚从林中散步回来。我问他看到些什么,他说没有什么特别的东西。要不是我早习惯了这样的回答,我真会大吃一惊。我终于体会到了这样一个道理:明眼人往往熟视无睹。⑹我多么希望看看这世界上的一切,如果说凭我的触觉能得到如此大的乐趣,那么能让我亲眼看一下该有多好。奇怪的是明眼人对这一切却如此冷漠!那点缀世界的五彩缤纷和千姿百态在他们看来是那么平庸。也许人就是这样,有了的东西不知道欣赏,没有的东西一味追求。在明眼人的世界上,视力这种天赋不过增添一点方便罢了,并没有赋予他们的生活更多的意义。⑺假如我是一位大学校长,我要设一门必修课程:“如何使用你的眼睛”。教授应该让他的学生知道看清他们面前一闪而过的东西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多大的乐趣,从而唤醒人们那麻木、呆滞的心灵。⑻请你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假如你只有三天光明,你将如何使用你的眼睛?想到三天以后,太阳再也不会在你的眼前升起,你又将如何度这那宝贵的三日?你又会让你的眼睛停留在何处。——(美)海伦•凯勒20.第⑵⑶中的加点的“这”和“这样”分别指代什么内容?4分)“这”指“这样”指21.第⑸段中写朋友从林中散步回来,说并没有看到“什么特别的东西”,其原因是什么?(3分(二)12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女作家。1900年10月5日生于福建省福州市,原籍长乐县横岭乡。父亲谢葆璋是海军军官,曾参加甲午中日海战,具有爱国思想。冰心的童年是在山东烟台海边度过的。大海以它奇幻多彩的晨昏朝夕,孕育了她丰富的想像,陶冶了她诗人的气质。在海边孤寂的童年生活中,冰心7岁就开始阅读《三国演义》《聊斋志异》《西游记》《水浒传》和林纾译的《说部丛书》。辛亥革命起,随家南回,才进福州女师上学。1913年全家迁至北京。1914年入北京教会学校贝满女中。因志愿学医,于1918年进协和女子大学理科预科。五四运动爆发时,她是预科一年级学生,满腔热情地投入到青年爱国运动中,在学生自治会任文书,又是北京女学界联合会宣传股中的一员。为了扩大宣传效果,她开始在北京《晨报》发表《21日听审的感想》等赞扬爱国学生运动的时评,署名谢婉莹。在奔腾澎湃的五四运动的启迪下,她看到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的一些社会问题。从1919年9月起,以冰心这一笔名写了许多问题小说,如《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秋风秋雨愁煞人》等,引起了较为强烈的社会反响。所以冰心说,是五四这道电光,这声惊雷“把我‘震’上了写作的道路”!由于白天上街宣传、募捐,晚上笔不停挥地写“问题小说”,理科的功课脱下一大截。1921年,在理预科毕业后,就考入文本科。因文科成绩优异,还跳了一级。1921年,冰心由许地山、翟世英推荐,列名于文学研究会。她的“问题小说”与文学研究会的文章应该反映社会现象、讨论人生问题的宗旨是一致的。这时,冰心着重反映刚从封建思想束缚中挣脱出来而又找不到出路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páng()徨与苦恼。从1920年开始,冰心又以诗歌体裁抒唱对人生的感受。由于受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她写出了为文坛瞩目的短诗集《繁星》和《春水》,模仿者不乏其人,造成了所谓“小诗流行的时代”,当时有人将此类短诗称为“春水体”。冰心的诗歌风格含xù()、温婉、隽美。她的“诗的女神”“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欲语又停留”。冰心早期的文学观是:文学要能“表现自己”才是有创造性的、有个性的“真的文学”。而她的短诗则是最能“表现自己”对人生的探索,对自然的赞颂,乃至心灵深处的矛盾、烦闷的“真的文学”最典型的例证。2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2páng()徨23.写出下列古典名著的作者。《三国演义》__________《西游记》_______424.“五四运动爆发时,她……满腔热情地投入到青年爱国运动中”的具体表现有哪些?3分用选文中的话回答。25.“冰心”这一笔名始用于什么时候?此时的主要作品有哪些?3三、写作(30分)为熟悉的人写一篇传记要求:选材真实,有重点,并能体现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或生活情趣,语言平实,500字。参考答案1.烁堕2.B3.B4、A5.①A②D6.D7.D8.D(A前后缺乏照应。将“喂食”和“治疗”调换顺序
本文标题:语文:语文版七年级下第二单元测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7733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