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综合 > 河北省沧州市南皮县凤翔中学2009年八年级下学期同步测试语文试卷-《小石潭记》
2009年河北省沧州市南皮县凤翔中学语文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同步测试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1)潭中鱼可百许头()(2)悄怆幽邃()(3)不可久居()(4)隶而从者()2.写出下列加粗词语所指代的内容。(1)其岸势犬牙差互()(2)不可知其源()(3)以其境过清()(4)乃记之而去()(扣住文中描写水、鱼、溪流的句子去填。)3.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代文学家、哲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山水游记是他散文中最有成就的作品。4.祖国的西部以其美丽和神秘而令人神往,但身为学生不可能都去一一亲历旅游,因此,“神游西部”未尝不是一次既能满足求知欲、好奇心,又能获得审美乐趣的活动。这不,凤翔中学八年级五班的同学样就准备开展一次这样的“模拟旅游”,旨在用“旅游”的视角去搜寻有关西部自然风光、名胜古迹、风物特产、民俗风情方面的资料。如果你是此活动的组织者,你将如何策划这项活动呢?第二部分阅读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2)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6.作者笔下的小石潭有哪些特点?7.小石潭溪水的流向是怎样的?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是在潭的哪个方位?依据是什么?8.“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在文中起何作用?9.柳宗元借小石潭的景色表达了被贬之后的苦闷抑郁之情。像这种借景抒情表达心志的文言名篇有很多。请联系《桃花源记》等文章,以“小石潭凄寒幽静”为上句,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上句:小石潭凄寒幽静下句:______________第三部分作文10.作为新世纪的中学生,你肯定在节假日观赏过很多名山大川,请撷取你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旅游,写一篇游记。要求:题目自拟,600字左右。参考答案:1.(1)大约(2)深(3)停留(4)跟随2.(1)那,溪岸的(2)它的,溪水的(3)这里的,小石潭周围(4)小石潭的景物3.柳宗元子厚唐4.示例:可以分三步进行。第一,划分活动小组。为激发兴趣,引入情境,可以给各个小组命名,如“丝绸之路旅行社”“回归自然旅行社”等。第二,按各“旅行社”的旅行路线、游览目标不同,分别查阅相关资料,这是活动的重点。在充分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写解说词,做旅游指南。第三,分发解说词或旅游指南(在同学之间交流),并两组协作,相互配合,交替进行模拟旅游,即一组做导游,则另一组扮游客。5.(1)砍伐竹林,开出一条小道来,往下走见到一个小小的石潭,小石潭里的水格外清凉。(2)潭四周被密密的竹子和树木环抱着,寂静得见不到人。6.小石潭记的特点是“全石以为底”、“水尤清洌”、岸势曲折、环境幽邃。7.小石潭的溪水是由西南流向东北;作者观赏景物时站在小石潭的东北方向;依据是: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潭西南而望”8.这是全文揭示的主旨,画龙点睛的句子。它虚实相生,由景生情,抒发作者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9.示例:桃花源和平宁静。10.写作提示:写游记一定要抓住所游之地的最大特点来写才能成功。此外,一般这样的文章是有游踪顺序的,这个顺序不要乱。
本文标题:河北省沧州市南皮县凤翔中学2009年八年级下学期同步测试语文试卷-《小石潭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7736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