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DB21T 3180-2019 羊肚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ICS65.020.20B05辽宁省地方标准DB21DB21/T3180—2019羊肚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2019-09-30发布2019-10-30实施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21/T3180—20191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编写。本标准由辽宁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管理。本标准起草单位: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本标准起草人:张敏、李博、张季军、李红、李超、刘岩岩、刘国丽、刘娜、宋莹、吕立涛、王红。本标准发布实施后,任何单位和个人如有问题和意见建议,均可以通过来电和来函等方式进行反馈,我们将及时答复并认真处理,根据实际情况依法进行评估及复审。归口管理部门通讯地址:辽宁省农业农村厅(沈阳市和平区太原北街2号),联系电话:024-23447862。标准起草单位通讯地址: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沈阳市沈河区东陵路84号),联系电话:024-31025879。DB21/T3180—20192羊肚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羊肚菌菌种生产的有关术语和定义,母种、原种和栽培种生产,质量检测、生产记录与存档留样及标签、标志、包装、运输。本标准适用于羊肚菌菌种生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T12728食用菌术语NY5099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NY/T528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NY/T1742食用菌菌种通用技术要求NY/T1846食用菌菌种检验规程NY/T1935食用菌栽培基质质量安全要求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第62号,2015年农业部令第1号修订)3术语和定义GB/T12728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GB/T12728中的一些术语和定义。3.1菌种生长在适宜基质上具结实性的菌丝培养物,包括母种、原种和栽培种。3.2母种经各种方法选育得到的具有结实性的菌丝体纯培养物及其继代培养物。也称一级种、试管种。3.3原种由母种移植、扩大培养而成的菌丝体纯培养物。也称二级种。3.4栽培种由原种移植、扩大培养而成的菌丝体纯培养物。栽培种只能用于栽培、不可再次扩大繁殖菌种。也称三级种。DB21/T3180—201934生产环境场地选择、厂房设置和布局、设备设施符合NY/T528的规定。5母种生产母种的生产应符合NY/T528的规定。菌种来源符合《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的规定,从据相应资质的供种单位引进,选择抗逆性强、抗杂菌力强,优质高产、适合当地栽培的优良菌株,菌种质量符合NY/T1742的要求。培养基的配方和配制方法按照NY/T528中4.6,4.7的规定。培养温度20℃~23℃,3d~7d长满后备用。6原种生产6.1原料的选择6.1.1主料选择木屑、小麦、土等。木屑为阔叶树硬杂木粗木屑,颗粒在0.5cm×0.8cm左右,提前三个月堆放腐熟,土是植物枝叶在土壤中经过微生物分解发酵后形成的营养土或草炭土;小麦要求新鲜无霉变、无虫害,颗粒度饱满,质量应符合NY5099的规定。原料质量及贮藏应符合NY/T1935要求。6.1.2辅料选择麸皮、石膏、石灰等。原料质量及贮藏应符合NY/T1935要求。6.1.3水符合GB5749要求。6.1.4培养基配方配方培养料组分(干料)①木屑55%、麸皮11%、小麦18%、土13%、石灰1%、石膏2%。②木屑62%、小麦23%、土12%、石灰1%、石膏2%。6.1.5培养基的制备按配方比例将木屑预湿,土预湿,小麦先用1%的石灰水浸泡12h,然后用水煮沸腾约15min,并搅动,煮至麦粒保持完整,捏开后里面没有“白芯”时捞出,稍控水,与木屑拌匀,加入配方中其他原料,搅拌均匀,使用水分速测仪测定其含水量达到60%~65%,pH值要求在6.5~7.5之间。6.1.6装袋采用规格为500mL或700mL的瓶子,或12cm~14cm×24cm~28cm×0.004cm~0.006cm的专用塑料菌袋,当天拌好的料当天装完,装好的瓶或袋要做到上紧下松,料面平整,打孔。瓶口用封口膜封口,袋口可用无棉盖体封口,按常规方法进行高压或常压灭菌,灭菌后当瓶内温度降至25℃以下接种。6.1.7接种DB21/T3180—20194首先把冷却好的菌袋或菌瓶、接种工具一起运到接种室。接种人员要注意清洁卫生,穿戴上经消毒过的工作服、工作帽、口罩,按无菌操作要求,手部和试管菌种表面应用75%酒精消毒,按无菌操作规程将母种接到菌袋或菌瓶内,接种量符合NY/T528的规定。6.1.8培养室环境管理培养温度以袋内中心温度为标准,保持袋内温度20℃~23℃;当菌丝长满菌袋后,降低空间温度到15℃~20℃,继续培养3d~5d;培养室内空间相对湿度控制在45%~55%;培养室全程避光管理;保持发菌室通风良好,每天通风1次~2次,每次25min~30min。7栽培种的技术要求7.1培养基的要求7.1.1主料选择按6.1.1的规定。7.1.2辅料选择按6.1.2的规定。7.1.3菌袋材料与规格根据灭菌方式不同,采用低压聚乙烯或高压聚丙烯塑料菌袋,规格为(15cm~17cm)×(28cm~33cm)×(0.004cm~0.005cm)。7.2培养基配方配方:木屑52%、小麦32%、土10%、石灰1%、石膏2%;7.3培养基的制备按配方比例将木屑预湿,土预湿,小麦用水浸泡。小麦浸泡时,小麦完全浸入水中,加入适当的石灰和石膏,浸泡时间与浸泡温度和小麦品种有关,浸泡至麦粒保持完整,含水量60%时捞出,稍控水,与配方中其他原料搅拌均匀、含水量达标。按配方比例将木屑预湿,土预湿,小麦先用1%的石灰水浸泡12h,然后用水煮沸腾约15min,并搅动,煮至麦粒保持完整,捏开后里面没有“白芯”时捞出,稍控水,与木屑拌匀,加入配方中其他原料,搅拌均匀,使用水分速测仪测定其含水量达到60%~65%,pH值要求在6.5~7.5之间。7.4装袋和灭菌当天拌好的料当天装完,采用可调立式或卧式防爆袋装袋机装袋,装好的袋要做到松紧一致、中间打孔,料面平整。袋口用无棉盖体封口,按常规方法进行高压或常压灭菌,灭菌后当袋内温度降至25℃以下可以接种。7.5接种当天拌好的料当天装完,装好的瓶或袋要做到上紧下松,料面平整,中间打孔。瓶口用封口膜封口,袋口可用无棉盖体封口,按常规方法进行高压或常压灭菌,灭菌后当瓶内温度降至25℃以下可以接种。7.6发菌管理DB21/T3180—20195按5.2.7规定执行。7.7抽样与检测7.7.1抽样按照NY/T1846中抽样标准抽样。7.7.2检测按照NY/T1846中感官检验、霉菌、细菌检验、菌丝生长速度测定进行,任何一项不符合标准要求的,为不合格菌种,均符合要求的,为合格菌种。7.8贮藏备用将检查合格的菌种放于洁净的1℃~4℃冷库中短期保存备用。8生产记录与留样8.1生产记录建立独立、完整的生产记录档案,对生产过程中各环节进行有效记录,记录保留二年。8.2留样菌种来源、制作方法和接种时间分批编号。按批随机抽取样品留存,抽样量分别为该批菌包量的1%,每批抽样数量不少于10袋,保存于洁净的1℃~4℃冷库中,直到本次栽培种接种后正常出菇结束。9标签、标志、包装和运输符合NY/T528关于标签、标志、包装和运输的规定。DB21/T3180—20196附录A(资料性附录)羊肚菌菌种生产记录表表生产情况记录表单位名称:负责人:电话:母种来源:生产时间:生产规模:原种来源:生产时间:生产规模:栽培种来源:生产时间:生产规模:具体农事操作记录日期生产活动内容投入品内容使用量使用设备操作人技术负责人负责人:制表人:制表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标题:DB21T 3180-2019 羊肚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7825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