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自助烧烤随笔自助烧烤随笔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生活习惯,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美食,就算穷乡僻壤的家常便饭,经城里人包装,也有人吃得津津有味。下面网友准备了自助烧烤随笔,希望大家喜欢。人间饮食,千奇百怪,即使同一食材,做法也五花八门。有人喜甜,比如江浙闽越一带,做什么都喜欢放点糖。有人好酸,比如那些天生就好吃醋的。有人爱麻辣,比如川渝人。以个人经验,我觉得饮食习惯与体质关系不大,多为习惯使然。你常吃什么,那些物质就会在你身体里积淀,对应的器官就有了迎合口味的物质基础,且一日日增强。吃什么就跟唱啥一样,不同年代会流行不同风格的歌,习惯了某种腔调,就会对另一种腔调产生厌烦和抵触。当然,这些习惯也不会根深蒂固,不然就没了入乡随俗和走到哪座山唱哪首歌的说法了。比如吃,我在南方生活的时长已超过出生地,麻辣虽能接受,过量就特难受。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生活习惯,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美食,就算穷乡僻壤的家常便饭,经城里人包装,也有人吃得津津有味。食色之欲,除了习惯,人们还喜欢寻新求异。没尝过的总想试一下,尝试之后往往又觉得失望。在沙井,有不少慕名来吃蚝的。但真到了餐桌上,也有胃浅的人咬一口蚝就吐掉的。我来沙井的头一年,都不知道蚝长什么样子。第二年金蚝节期间,一天中午在饭堂用餐后,同事说今天的蚝好甜啊,我仍一脸懵逼地问,中午吃蚝了吗?蚝是甜的吗?后来才知道,我不仅那天中午吃蚝了,一年前也吃过蚝了,而且,在很多沿海人看来,说某种菜很甜,其实是说它很鲜。在沙井一晃就生活了六年,近几年,每到秋冬时节,偶尔也会去市场上买些小蚝仔回来煲粥,也慢慢知道,蚝不仅营养丰富,还有些神奇功效(这功效也可能多为心理暗示在起作用,就像一听把脉的老中医说你没什么大毛病,你头昏眼花瞬间就轻松些了)。对于像我这种外地人来说,曾经也以为最好吃的蚝就是街边的烤生蚝,味重,不那么腥,开几瓶啤酒坐路边,微熏里看人来车往,有一种从趾头到头稍的通透感,恍若八戒中了状元手捧花酒醉卧广寒宫。后来呢,一位老沙井在餐桌上说,那种街边的烤生蚝,本地人并不喜欢,一是过于食材便宜未必地道,二是调料过于繁复吃不出蚝味,有些喧宾夺主,而且呢,海鲜下啤酒容易尿酸高。沙井人确实比较讲究吃,特别是在蚝的吃法上。尽管如此,我也见过不少喜欢吃烤生蚝的沙井人或长期生活在沙井的人。近年来,因众所周知的原因,街边烧烤档越来越少,但城中村,租一栋老房子贴上蚝壳,专门烤生蚝的铺子倒也新增了几家,而且看上去生意还不错。传统烧烤确实会产生大量浓烟,如果防护不当,佐料和油脂燃烧时对从业者的身体伤害确实不小。若干年前,我就听说有一对四川夫妻在布吉经营烧烤店多年,钱挣不少,竟无福消受。很多食物经烧烤后,确实很香,在远古,人类的第一道美食就是经野火烧烤过的动物尸体。有些当代人出于健康考虑,不太喜欢吃烧烤,但我们骨子里,仍然保留着对烧烤绵长的回味。在我认识的人群中,大部分还是喜欢吃烧烤的。商场里有许多专门定制的烧烤料,大多麻辣辛香。烧烤食物除了讲究食材和佐料,烧烤过程或技术也特别重要。制作美食的过程,无论操作者还是食客,从感官上讲都是一种享受。无论是红红的炭火上那油滋滋的鸡翅还是鲜艳的牛肉,无论是砧板上躺平的鱼还是锅里翻滚的虾,无论是农村坝坝里那蒸笼上热腾腾的扣肉还是星级酒店餐桌上的山珍海味,都可以带给我们身心愉悦和留念人世的理由。但从另一角度讲,制作食物的过程也挺残忍的,虽然有极少数是活物下锅,但当竹签穿过虾的胸膛,菜刀剁着猪手和鸡胸,当高级动物肢解着不那么高级的动物时,素食主义者都会深感不适。人类要长存,就得弱肉强食,普通人一日三餐是这样,国家经济政治生活也如此。我们绝大部分人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素食主义者,在社会的生存链里也属于相对的“弱肉”,但长期以来,我们仍追求着更丰盛的食物,在担心被“强食”的余生中煎熬着。我们不仅享受美食,有时还亲自下厨,亲自操刀杀鸡砍鱼剁肉蒸生火。人在美食面前,是很难产生畏惧感的,更别说极度饥饿时了。人就这样一步步从恐惧和贪婪中走到了今天。就在我写这篇短文时,胃里仍留有翻滚着昨夜吃自助烧烤时的烟火气。在一个小院里,我们升起炭火,架上铁架,处理着新鲜的蔬菜和冰冻过的鱼肉。秋夜里,冰凉的鱼肉在炭火中变热,熟透,散发着鲜香。我们啃着鸡骨,撕咬着猪的皮肉,我们吐掉鱼刺,从虾肚里拔出竹签,然后,踩着食物的残渣,围着炉火跳舞,第二天醒来,居然还写了一篇赞美食物的文章。
本文标题:自助烧烤随笔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7859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