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初中语文《孟子》优秀教案范例
初中语文《孟子》优秀教案范例初中语文《孟子》优秀教案范文一、导入新课,初识孟子1.导入新课有一位老人,早在两千多年前就以仁爱之心感动中国。他游走四方,将自己的足迹遍布各国;他能言善辩,将自己的事迹载入历史;他博大精深,将自己的思想流传后世。一盏青灯,数片竹简,140个篆体汉字,记载了他倾尽一生的治国理想。其光辉的思想闪耀经年,传诵至今。现在,就让我们用心灵去感受这段文字的独特魅力。(师配乐朗诵《富贵不能淫》)2.作者介绍: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儒家大师,被尊称为“亚圣”。他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主张。《孟子》一书,被尊为儒学经典,为“四书”之一。二、学法推荐,出示学习目标像《孟子》这样时代久远意蕴深厚的儒学经典,咱们应该用怎样的方法更加高效地学习呢?请听一听另外一位文化名人给咱们的建议。(学法推荐: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东坡)苏东坡给我们提供了哪两种学习文言经典的方法?(两个关键词先是读,后是思,读要熟读,思要精思。)出示学习目标:1.朗读,背诵,欣赏课文,体会孟子文章的语言特色。2.在文与言的品味中,理解古今“大丈夫”所蕴含的意义。三、熟读--《孟子》语言美(一)对答式朗读(老师出示问题,学生到原文中摘录语句,进行朗读式的回答,并能随文解字,理解大意)问题设置:1.景春于公孙衍、张仪之评价,何如?其理何也?2.孟子以为何也?3.丈夫之冠也,父何如?4.女子之嫁也,母何如?5.妾妇之道,何也?6.大丈夫之为,若何?7.孟子之大丈夫,复若何?(二)品味试朗读过渡:刚才的对答式朗读让我们对课文的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接下来咱们换一种朗读方式,进行品味式朗读。同学们请看课文,你最喜欢读的是哪一句?挑出来读一读,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圈点勾画,做批注)1.看课文,找出最喜欢读的句子,挑出来读一读。(读出语气、节奏、停连)2.比较阅读(比较哪个句子好,好在哪里?)◇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居广居、立正位、行大道。◇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公孙衍、张仪谓大丈夫也。3.归纳文章语言的特色孟子其文:◇对比鲜明◇排比铺陈◇句式工整◇气势磅礴◇说理透彻四、精思--《孟子》思想美1.听故事,评人物过渡:“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接下来进入精思环节。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我国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在瑞典文学院的报告大厅演讲时说“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今天老师也想成为一个讲故事的人,咱们就穿越时空,从两千多年前的战国讲起。战国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秦国的形成,第二阶段是秦国的兼并征战,第三阶段是秦统一六国。当时,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并立。大家看过《芈月传》吧,这两个人应该不会陌生,一个是公孙衍,一个是张仪,他们同是魏国人。到了战国后期,秦国力量越来越强,东方六国都不能单独抗秦,公孙衍与洛阳人苏秦,先后游说六国,联合抗秦,称为“合纵”。秦国用魏国人张仪为相,劝说各国帮助秦国进攻其它的弱国,叫做“连横”。合纵连横的斗争,持续了很长时间。那时候,各国为了自身利益,时而加入“合纵”,时而加入“连横”,反复无常。“朝秦暮楚”的成语就是这么来的。所谓纵横家,就是适应这种政治斗争的需要而产生的。他们鼓吹依靠合纵、连横的活动来称霸,或者建成“王业”。战国时期的人和后来的人价值观不一样,只追求个人的发展,有许多的纵横家,都是几个地方来回的乱跑,当起了无间道,比如公孙衍就先后在秦、魏、韩国为相。一个地方不吃香了,立马走人。良禽择木而栖,这是东周时期诸子的习惯。对于这两个纵横捭阖,奔走游说的纵横家,你会作何评价?他们是不是“大丈夫”?景春的评价标准是什么?2.主问题一:孟子心目中的“大丈夫”标准是什么?(小组合作讨论)明确:(1)有原则,能居仁、依礼、由义而行。(2)有理想,能坚守正道。(3)能坚持,面对威胁利诱毫不动摇。过渡:都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一部孟子耀中华。”《孟子》就像一座宝藏,虽然历经千年,却依然在不同时代熠熠生辉,影响着中国人的人格修养,培养了一代代正气凛然的民族精英。开动我们的思维想一想,你知道历史上有哪些人的身上有着“大丈夫”的浩然正气?3.主问题二:(1)历史上有哪些人的身上有着“大丈夫”的浩然正气?明确:苏武宁死不屈情愿牧羊也不投降匈奴。文天祥兵败被俘,宁死不屈,以身殉国。邓世昌血战黄海,壮烈牺牲。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的利益与尊严。朱自清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PPT展示)(2)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将如何在学习生活中坚持文化自信?(可以结合自己的理想,说说你准备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明确:它可以使我们明确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树立和追求崇高的理想和目标,有助于我们培养坚强的意志,找到个人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从而增强文化自信,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六、结束语同学们,今天的古文经典学习之旅就要结束了,你们的激情,你们的思考都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啊,经典是一个民族传承的精髓,是一个民族的精神之花。正如习近平所说:“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的确,我们没有理由不自信!因此,老师也想送你们一句话,大声读出来吧,“读经典之书,做有根之人,让经典改变人生。”七、布置作业1.背诵,默写课文2.收集孟子的经典语录
本文标题:初中语文《孟子》优秀教案范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7872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