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高中语文《寡人之于国也》试讲课稿范文
高中语文《寡人之于国也》试讲课稿范文高中语文《寡人之于国也》试讲稿范例一、教学目标1.识记文章中的关键文言词语并理解特殊句式的用法,掌握文章大意并梳理文章思路。2.学生通过朗读法和小组讨论,学习本文的中心论点和修辞手法,掌握论证技巧。3.学生体会孟子的仁政和民贵君轻的思想及其对于治国安邦的意义。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通过朗读法和小组讨论法,学习本文的中心论点和修辞手法,掌握论证技巧。教学难点:学生体会孟子的仁政和民贵君轻的思想及其对于治国安邦的意义。三、教学方法朗读法、讲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复习导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提问学生其中名句仍然在耳畔回荡:“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以及“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也成为后世广泛引用的名言警句,即使是在今天,它仍然有很强的生命力。这些孟子的仁政和民贵君轻的思想不仅对当时,而且对后世影响极大。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孟子的又一篇表明他仁政思想的文章《寡人之于国也》。(板书:寡人之于国也)(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初读文章并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解决文言字词的意义和用法。如:“之”字的取独用法、“凶”“加”等字的意思和用法。2.学生再读文章,梳理文章的内容层次。明确:点明主题————“民不加多,为何?”孟子针对疑问,巧用比喻进行答疑,解决“民不加多”的疑问。再次,解决“民加多”主要包括:农粮生产、水产养殖和林木种植。最后,根本措施:施行仁政和王道。而君王应有的态度是“王无罪岁”。(板书:民不加多?)(三)深入研读,重点感悟1.孟子在说明梁惠王与邻国政策无本质区别时,为什么不直接说明,而是“以战喻”?明确:(1)梁惠王好战,对于战争十分熟悉,这样说,具有启发性,便于接受;(2)运用比喻论证,且十分恰当和贴切,使话语和论证充满逻辑,文字的生动和从容,体现孟子的机智和风趣。(板书:比喻论证:战喻)2.请同学们思考,以现代眼光审视孟子的“王道”思想具有哪些内涵?(板书:王道)明确:(1)解决温饱问题,有粮吃,有房住,不饥不寒,养生丧死无憾。(2)进行思想教化,兴办教育,敬老爱幼,文明之花盛放。(3)严于律己,多多自我反思,不怪罪客观条件。现代生活的意义:启示我们要维持生态平衡,增强环保意识,解决经济快速发展而来的日趋严重的环境恶化、生态失衡问题。3.本文论辩艺术的技巧有什么?(板书:论证技巧)明确:(1)恰当地运用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如“五十步笑百步”喻意深刻。排偶句式的运用,可突出思想,深化感情,增强气势。对偶的手法使句式在整齐中具有参差之美,增强了语言的音乐性。(2)层次分明,结构严谨。由“寡人之民不加多”“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到“斯天下之民至焉”,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环环相扣。(3)口语化,生动多趣。辩论说理讲求方式方法,循循善诱,争取主动,易于接受。(板书:修辞:排、偶)(四)拓展延伸补充说明有关于孟子的思想主张和治国策略。明确:(1)“民贵君轻”的安邦之策;(2)提出和荀子不同的“性善论”;(3)延续了孔子的“仁政”思想;(4)不同于庄子的“恣肆汪洋”的浪漫主义,孟子风格是阐论明理的现实主义。(五)小结作业小结:通过回顾文章的条理和思路,并结合深入研究部分提出的三个问题,巩固知识要点。作业:请同学想一想,你如果是梁惠王的谋臣,将会用什么方法使帝王明白治国策略的欠妥之处呢?(要求:字数不限,要有条理,符合实际情况。)五、板书设计民不加多?寡人之于国也比喻论证(战喻)修辞(排比、对偶)论证技巧王道六、教学反思文言文教学要注重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在理解基本内容后,剖析深层思想和现实意义。因此教师要以读为主线,安排朗读和诵读,带领学生翻译文本并理解文意。本文凝结了孟子的论辩技术和治国安邦之策,因此,要结合孟子所处时代进行教学。
本文标题:高中语文《寡人之于国也》试讲课稿范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8269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