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精选】电影《天堂陌影》观后感优选
最新电影《天堂陌影》观后感优选最新电影《天堂陌影》观后感优选之前说《天堂陌影》里有一些熟悉的东西,但暂时辨不清。现在也没有辨清,只是不想停滞在这一点上,所以要用一个笔记来画句点。临摹了四个镜头,其中一个街角全景,三个双人镜头。说是临摹......我的画功之差其实不应该用这类动词的,总之,在观察线条的位置和角度的时候,发现他的画面安排有很多讲究。怎么说呢,大多是线段的端点可以定位在二、三、四、六、八分点上,不少曲线的切点也如此。关于双人镜头。前面有一篇日记说过在没有全能外力的情况下对话开始的充要条件是这场对话对于双方来说都是好处大于坏处的这样一个结论吧。如果把对话替换成人物在画面中的一切行动呢?现在考虑一个单人镜头,比如一个人坐在秋千上,一动不动。我们看到这个画面,接收到了关于这个人的一些信息,这个时候如果我们的注意力放在了这个人的身上,那么这部分的注意力就会开始试图理解这些信息。什么是理解这些信息呢?我今天是这样想的,人的行动也许可以看作一系列不间断的选择,或者说取舍,而作为取舍依据的某种东西,也许叫价值取向,也许叫效用,也许叫行为逻辑,可能是我们理解虚构人物的关键。在前面假设的单人镜头里,他为什么选择来到这里,为什么选择坐在秋千上,为什么选择一动不动。画面提供的是既有事实,或者说这一连串选择的结果,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认为人物做出选择的充要条件是这个选择对他好处大于坏处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说,他选择来到这里、坐在秋千上、一动不动,是因为这三个行为在各自的时点上对他来说都是好处大于坏处的。在这里我们相当于建立了一个不等式,不等式的两边分别是这个选择对他来说的好处和坏处,作为取舍依据的某种东西是这里的未知数。通过联立不等式我们可以得出关于未知数的一些信息,这或许就是理解人物的过程。因此,如果我们认为人物做出选择的充要条件是这个选择对他好处大于坏处的话,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已知选择的好处和坏处来理解人物。关于面积。考虑日常视觉,对象越小,为了把注意力集中在它身上所花费的力气越大。从中也许可以推出,在看到一个画面的时候,我们的注意力会更多地放在面积较大的对象身上。前面这一句话非常不严密,因为从一开始我就不知道人们所说的注意力是什么。今天不想琢磨下去了,只是记一个没有根据的猜想吧。如果我们把注意力看作一种场,类似磁场电场这样的,分布在所感中,处处有其密度,说注意力集中在某处,便是这个时点上某处的场强非常大。电影画面是所见的一部分,所见是所感的一部分,出现一个新画面,即是所感的状态改变,场的分布随之改变。以所见的改变为起点,将这个时点的场的分布称为起始态,再把刚才说的事情复述一遍,就是在起始态中,对象的面积越大,穿过它的场线越多。这几句话中也有矛盾的地方,主要是因为对场的了解和对注意力的了解都极其不足,但是如果真的可以这样描述,之后想其他的问题可以套用高中理科的一些东西,可能会方便得多。前面这两段是今天晚上散步时想到的东西,当时把它套在临摹的几个画面中试过,后来发现对剧情的记忆出了错,所以现在就只有猜想可以写。猜想要有解释力才有用,不然只是笑话。先当笑话看吧。
本文标题:【精选】电影《天堂陌影》观后感优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8432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