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生态文明建设和城市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城市发展的调研报告2022年xx月xx日,xx学会与xx大学主办了“xx生态经济建设走廊研讨会”,这是xx学会与城市生态经济专业委员会2022年年会,也是城市生态经济专业委员会换届后的首次学术会议。研讨会以****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十四五”国家发展战略,围绕新的发展阶段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城市发展的重大问题展开讨论。一、生态文明建设是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发展思路的深刻变革,体现了人与自然关系的不断调整过程纵观人类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人与自然关系的演进和变革。生态环境问题,是人类共同面对的重要问题。从xx世纪xx年代开始的英国工业革命,实现了人类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过渡,蒸汽机、煤、铁和钢是促成工业革命技术加速发展的主要因素。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建立纺织、煤炭、能源、化工、冶金等产业,这些作为工业革命的主导产业具有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资源型等特点,不仅迅速提高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水平,而且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全球扩张与殖民,建立此后几百年主导现代世界体系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工业革命不仅是人类生产力的分水岭,同时也是生态环境分水岭。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下,由于资本增殖与扩张本性的驱动,对自然资源进行掠夺性开发,使得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凸显,加剧了人与自然的矛盾。特别是进入xx世纪以后,西方国家频频发生环境公害问题。xxxx年xx月英国发生的“伦敦毒雾事件”是一起极其严重的大气污染事件,短短x天的时间伦敦因呼吸道疾病而死亡的人数有xxxx多人,在随后的几个月里又有xxxx人陆续死亡,这次事件造成了多达xxxxx人因为空气污染而丧生。此外还有xx世纪xx年代初期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xx世纪xx年代的北美“五大湖污染事件”,xx世纪中叶以后欧洲“莱茵河污染事件”,xxxx年日本“水俣病”事件和四日市“哮喘病”和富山县“痛痛病”等。这些重大环境污染事件,不仅对人类生命安全造成巨大危害,而且造成大面积环境污染。随着现代化、城市化、全球化进程的加速,生态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全球性严峻问题。反思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建设生态文明,已是大势所趋,逐渐成为世界潮流。中国是发展中大国,现代化进程比西方国家晚了将近两百年时间,是在西方国家率先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已经完成工业革命和现代化的世界历史背景下展开的。西方列强通过鸦片战争与武装侵略强行打开中国国门,在中国倾销工业产品,掠夺生产资料和矿产资源,中国资产阶级和民族资本主义先天发育不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夹缝中艰难生存,从而导致中国的现代化、工业化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都处于“压缩型”状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继承的是一个一穷二白、千疮百孔的烂摊子。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完成“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基础后,面对国内外复杂严峻的政治环境,特别是反苏修和反美帝的双重压力,xxx在xxxx年提出要大炼钢铁,努力提高钢铁产量以保证最基本的国防需求,满足实现基本工业化的现实诉求。中国大炼钢铁运动开始于xxxx年,结束于xxxx年,因当时炼钢技术落后,许多地方采用土办法炼钢,导致巨大的煤炭、木材等资源浪费,国民经济严重失调,自然资源也遭到严重破坏。此后中国致力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但粗放式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一直未得到根本转变,资源环境承载力已接近上限,生态系统退化,社会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进入xx世纪xx年代,在中国经济高速粗放增长、经济规模越来越大的形势下,可持续发展问题引起党中央的高度重视。xxxx年中国发表《中国xx世纪议程———中国xx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策和行动方案。党的十五大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我国跨世纪发展的重要任务,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国务院颁布《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和《中国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纲要》,逐年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此后党中央面对生态环境恶化和发展不可持续问题,又进一步提出循环经济、科学发展、两型社会、低碳经济、生态文明建设等理念。党的十六大把“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把生态文明写入党代会报告,并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写入新修改的党章。中央和地方采取措施,推动我国环境保护工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制定或修订了清洁生产促进法、循环经济促进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并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规定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xx%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xx%,森林覆盖率提高xx%等约束性指标。党和政府重视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着重开展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设,坚持不懈推进退耕还林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总结人类文明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把绿色发展作为全社会应当确立的新发展理念,把污染防治作为必须全力完成的攻坚战,推进长江经济带、xx流域生态保护等重大国家战略,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污染治理力度之大,环境质量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先导,20xx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印发《关于加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向纵深推进,荒漠化沙化呈整体遏制、重点治理区域明显改善的态势,全国江河湖泊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推动生态保护补偿对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全覆盖,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已经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党的十九大报告专门有关于“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详细论述,明确指出中国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国家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加快水污染防治,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框架下,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作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内容,明确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的总体任务和总体要求。由于经过多年快速发展,我们在生态环境方面欠账太多,生态文明建设正处在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生态文明建设以更加开放、更加科学的思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二、城市绿色发展正在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要提升城市绿色发展的水平和质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城市规模不断扩张,城市人口大幅提升。根据第x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xxxx年我国城市化率达到xx.x%,可望在xxxx年达到xx%。绿色发展需要城乡并重,从空间上看,农村地区广袤,是绿色发展的对象和载体;从动力源泉上看,城市人口密集,是生产、消费、创新中心,是绿色发展的重心和导向。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对进一步提升城市发展质量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是解决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突出短板、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的客观需求。我们讲实施城市高质量发展,就是要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在摸清地区自然资源禀赋、社会经济条件和生态环境容量的前提下,科学制定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空间匹配关系,统筹谋划国土利用格局。并通过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分类引导城市生态修复和提高城市治理水平,以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任务,以提升城市环境质量、生活品质、生产水平为总体目标,努力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发展道路。我国已进入城镇化发展的平稳增长阶段,从国际经验来看,城市发展也逐渐由大规模增量建设过渡到存量提质阶段。此时,提出城市更新行动具有深刻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十四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城市作为承载人口、集聚经济活动、汇集能源资源的空间载体,是国家推动落实加速发展方式转型、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一环,更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高质量生活的重要场景。因此,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引领,推动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建设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城市家园。将城市更新与绿色城市建设相结合,将城市物质环境的绿色更新与城市社会软环境的绿色重构相统一,实现功能复合、健康宜居、安全韧性的城市更新模式。同时,要改变以往“高强度建设、高污染消耗”和过度房地产化的城市开发建设模式,全力解决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环境污染等“城市病”,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以提升城市品质为目标,促进土地、资本、人才等要素市场化流动,提高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运用好现有存量用地,提升单位用地产出效率,增强城市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但是,应该注意的是,城市更新行动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长期规划和综合研判,不可急功近利。需要制定更为客观、合理的发展规划,将绿色城市更新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相衔接,进一步优化城市公共服务空间,拓宽城市绿色空间格局,推动低碳社区更新,培育壮大绿色城市更新产业,完善城市更新机制,推进城市绿色发展。党中央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商场、绿色建筑等创建行动广泛开展。三、城市绿色转型要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应有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xx国大会上向全世界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xxxx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xxxx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贡献的中国力量,体现了中国作为世界大国应有的责任担当。推动城市绿色转型,对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至关重要。其中,体现最为明显的是节能减排潜力巨大。据世界银行测算,到xxxx年前,若要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xx%的潜力在建筑节能减排方面。从全球来看,建筑行业贡献了碳排放总量的xx%,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而城市是建筑最为集中的区域。xxxx年x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xx个部门xx下发《关于加强县城绿色低碳建设的意见》中就已经明确提出,要推进县城建设绿色低碳发展,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建设绿色节约型基础设施、建设绿色低碳交通系统,都是在为节能减排做出努力。回顾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最初大多走粗放型发展道路,到后来才相继形成各具特点的低碳城市发展模式。例如哥本哈根是著名的低碳城市,大量使用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和远程输热系统,该市预计在2025年达到xxx%使用可再生能源的目标;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则通过完整的低碳生活制度来实现低碳城市建设。目前发达国家的低碳城市发展模式可以分为三种:一是政府规划和政策引领、践行低碳社区建设的英国伦敦转型模式;二是项目引导、市场搭台和社会参与的日本东京低碳社会建设模式;三是规划理念先行、绿色节能引领的xx“碳中和”模式等等。这些低碳城市发展模式对于当前我国城市绿色转型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为此,要坚持节约优先,进一步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循环发展与低碳发展都是为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重点就要落实到低碳发展与循环发展,转变生产方
本文标题:生态文明建设和城市发展的调研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8559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