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时代楷模刘永坦个人精神事迹心得汇总
时代楷模刘永坦个人精神事迹心得汇总不断总结提升工作水平,为学院发展贡献力量。我要学习他“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精神,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严于律己,不断强化个人师德修养,使自己成有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学习他“甘为人梯、默默奉献”的精神,感悟他作为一名优秀党员所折射出的光辉内涵,履职尽责,不断奋斗,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做出自己微薄贡献。下面是由网友整理上传的“时代楷模刘永坦个人精神事迹心得汇总”,供您参考,欢迎阅览。时代楷模刘永坦个人精神事迹心得汇总【一】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中央宣传部以云发布的方式,向全社会宣传发布刘永坦同志的先进事迹,授予他“时代楷模”称号。刘永坦,男,汉族,1936年12月生,江苏南京人,中共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雷达与信号处理技术专家、我国对海探测新体制雷达理论和技术奠基人。他胸怀祖国、服务人民,始终致力于我国对海远程预警技术研究和装备发展,为祖国筑牢“海防长城”;他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率先在国内开展新体制雷达研究,带领团队成功建成了我国首部具有全天时、全天候、远距离探测功能的对海新体制雷达;他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坚守学术道德和科研伦理,甘为人梯、奖掖后学,把为学、为事、为人统一起来,培养了一大批科技领军人才。荣获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9年被评为“最美奋斗者”,2021年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入选“3个100杰出人物”。刘永坦同志的先进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广大科技工作者、高校师生认为,刘永坦同志是科学素养深厚、组织领导能力突出的战略科学家,践行科学家精神的杰出典范;是担当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的“大先生”,教书育人的优秀代表;是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忠实守护者,新时代共产党员的先锋榜样。时代楷模刘永坦个人精神事迹心得汇总【二】9月29日,中国科学院与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刘永坦被授予“时代楷模”称号。2019年,刘永坦登上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领奖台。仅仅一年后,他便将800万元奖金悉数捐给哈尔滨工业大学,设立“永瑞基金”,聚焦国防电子工程领域,旨在培养更多杰出人才,打造更多国之重器。刘永坦倾尽一生,为国家筑就了一道“海防长城”,凝聚了一支“雷达铁军”,又在自己八旬高龄时,通过设立基金,传承薪火,鼓励更多年轻人踏上这条艰辛而光荣的道路。打开“千里眼”筑造“新长城”中国有着一万八千多公里的海岸线、12海里的领海权和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这是殊为宝贵的财富,也是必须捍卫的前线。从1840年到1940年的100年间,西方列强和其他国家从海上入侵我国达479次,入侵舰船达1860多艘次......没有强大的海防,就没有稳固的国家安全。如何给我国的海疆装上“千里眼”,做到料敌机先、有备无患?如何为万里海岸线筑就“新长城”,保家卫国、坚不可摧?这是刘永坦用一生回答的问题。而他历经数十年的筚路蓝缕、艰苦奋斗,最终交上了一份辉煌的答卷。一次次冲破国外技术封锁,一次次突破国内科技瓶颈,开辟了我国新体制雷达之路,造出全天时、全天候、具备远距离探测能力的对海探测新体制雷达,总体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核心技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我国也由此成为极少数掌握远距离实装雷达研制技术的国家之一。彻底打破地球曲率限制,让原先看不到的飞机、舰船,甚至超低空飞行的隐身战机,都在我国的对海探测新体制雷达前无处遁形。如此壮举、如此功勋,刘永坦和他的团队是怎么做到的呢?起航再起航前进再前进1981年,刘永坦从英国学成归来,带回了研制新体制雷达的视野和决心。次年初春,他赶赴北京,向当时航天工业部预研部门的领导汇报了国际上新体制雷达的前沿动向,提出了发展中国新体制雷达的构想。在此之前,中国对新体制雷达进行过突击性的会战攻关,但由于技术封锁、难度过大,迟迟难以破局。这一次,刘永坦等人拿出了20多万字的总体方案论证。在部门和领导的支持下,他们在哈尔滨工业大学组建了课题组。1986年,课题组就完成了“某些单项技术已经进入国际国内先进行列”的关键技术攻关。但刘永坦心里清楚,这离实际应用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他果断提出,建立雷达站,把这些关键技术真正用起来。在航天工业部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共同支持下,他们于1988年在威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新体制雷达站。1990年4月3日,他们第一次在屏幕上看到了一个小小的光点。一开始,大家都没反应过来这是什么,直到刘永坦指着它说:“这就是我们的目标!”一时间,大家热泪盈眶、相拥而泣。1991年,该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同年,刘永坦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首届院士。但他从不在功劳簿上流连,果断提出更进一步,把实验室的成果变成现实中的应用。此时团队成员刚刚经历了8年艰苦卓绝的工作,还没来得及喘息,但所有人都支持他的决定。“我们想得很简单,就是非常信任刘老师的远见,也崇拜他的学识和人品。大家都相信,跟着刘老师干不会错。”一位团队骨干说。1997年,新体制雷达被批准正式立项,哈工大作为总体单位承担研制工作。当时刘永坦的团队只有二十几个人,面对的却是一系列制约新体制雷达性能的国际难题。他们再一次攻坚克难,成功研制出我国全天时、全天候、具有远距离探测能力的新体制雷达,实现了国家海防预警科技的重大原始创新。走出一条光明坦途刘永坦出生在1936年的南京,第二年就发生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他们一家也从此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烽火连天,乱世浮沉,故土沦陷,血染山河————这一切深深刻在刘永坦早年的人生经历里。“永坦”这个名字,既是父母对孩子一生平安顺遂的祝福,也包含着对国泰民安、海晏河清的祈愿。“我们怎么才能使国家强大呢?那就是每个人都要努力去做。”刘永坦曾经这样说。他的人生故事,既伟大又简单:不过是选择了一个利国利民的目标,然后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最终走出了一条光明的坦途。2020年8月3日,他和妻子冯秉瑞教授相互搀扶着走进哈尔滨工业大学行政楼,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800万元奖金全部捐出,设立以夫妻二人名字命名的“永瑞基金”。刘永坦表示,希望基金能为学校未来的发展建设贡献一份力量,助力哈尔滨工业大学在新百年的新征程中,培养更多杰出人才,创造更多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数十载披荆斩棘、数十载呕心沥血,他和同事们开辟的这条科学坦途,还将永远绵延下去,被一代又一代的人,走得越来越宽敞。时代楷模刘永坦个人精神事迹心得汇总【三】无论获得什么荣誉和头衔,他最看重的还是“教师”这一身份。从教60年来,他一直致力于电子工程领域的教学工作,先后讲授过10多门课程。在新体制雷达攻关工作最繁忙的时期,他还同时给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4门课。其间,他还主编了《无线电制导技术》一书并成为全国统编教材。1999年,他又出版了专著《雷达成像技术》,获首届国防科技工业优秀图书奖、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他说:“我这个‘双院士’称号,是整个研究团队集体智慧的结晶。”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系统级创新的科研活动不太可能再允许一个人去单打独斗。因此,他提倡团队攻关和协同创新。对青年教师、对学生他都是这样要求的。在他的言传身教和苦心栽培下,他的学生中涌现出了共和国的将军、院士、大学校长、教授和国防院所总师、高科技公司创始人、高管等一大批共和国栋梁之才。刘永坦院士常对学生说:“希望还能补充更新鲜的血液,党和国家的事业需要你们。”时代楷模刘永坦个人精神事迹心得汇总【四】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刘永坦院士的先进事迹在师生朋友圈“刷屏”。“我一直在想,是什么样的动力,能让刘永坦院士栉风沐雨地坚守在雷达试验站?学习完刘永坦院士事迹后,我得到答案,那便是党和国家的需要。我已通过研究生支教团的面试,明年将踏上西部支教之旅,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我想这是学习刘永坦院士精神的最好诠释吧。”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学生曲佳璐写下感悟。为传承以刘永坦为代表的老一代科学家精神,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家国情怀、创新思维、领军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2021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增设“永坦班”,由刘永坦院士领衔并担任班主任。作为首届永坦班学生,高若瑜倍感骄傲和自豪:“刘永坦院士在风雨如晦中立下‘刻苦学习,科学报国’的朴素理想,在科研与生活条件困难重重之时勇往直前攻克技术难题,为祖国海防装上‘千里眼’,在成就卓著之时选择向更高目标砥砺前行,在荣誉加身时捐献奖金为党育人。他向我们诠释,要做仰望星空、理想远大的追梦者,做无畏困难、追求卓越的奋斗者。”时代楷模刘永坦个人精神事迹心得汇总【五】扎根黑土地,他带领团队从零起步、艰难探索40年,为中国的万里海疆修筑了一道“海上长城”。9月29日,哈尔滨工业大学刘永坦院士被授予“时代楷模”称号。他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在社会中引起热烈反响。“时代楷模、薪火相传”“这才是我们应该追的星”......网友纷纷留言点赞。40年里,刘永坦的团队从最初的6人发展到30多人,成为新体制雷达领域老中青齐全的人才梯队,建立起一支雷达科研“铁军”。从理论原始创新、到建立雷达站、再到实现装备,这支“雷达铁军”追求卓越,始终坚持把重要的事干到极致。为了国家的需要,他们在荒无人烟的试验场埋头苦干,一待就是几个月。为了国家的需要,他们在环境恶劣的废弃民房里挥汗如雨,常常通宵达旦。40年里,刘永坦院士带领他的团队,初心不改、使命必达,硬是把冷板凳坐热,为中国铸起了一道“海防长城”。时代楷模刘永坦个人精神事迹心得汇总【六】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中国科学院与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刘永坦致力于我国海防科技事业40年,成功研制我国第一台新体制对海远程探测雷达,为祖国筑造出一条坚不可摧的海防长城。1936年,刘永坦出生于南京,身处内忧外患的年代,他很早便有了强国的梦想。刘永坦:只要书念好了,将来能够实现强国的愿望,因为国家弱才会这样。怀着投身祖国工业化的决心,1953年刘永坦以优异成绩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随后被学校派往清华大学进修无线电技术。1979年,刘永坦被派往英国进修。刘永坦:如饥如渴地吸取知识,充实技能,提高理论,也觉得机会很难得。在当今世界的千余种雷达中,新体制雷达不仅代表着现代雷达的发展趋势,而且对航海、渔业、沿海石油开发等领域也有着重要作用。那时起刘永坦决定开创中国的新体制雷达之路。刘永坦:这种雷达咱们国内自己要发展,建议国内搞这种新的体制,有可能新的体制能解决老的微波雷达好多解决不了的问题。在国家的支持下,经过10个月的奋战,刘永坦和他的6人团队书写了一份20多万字的方案,开启了夜以继日的数千次试验和数万次的数据采集。经过8年的雷达试验,新体制雷达技术终于使目标出现在屏幕上。2011年刘永坦团队又成功研制出具有全天时、全天候、远距离探测能力的新体制雷达,这标志着我国对海远距离探测技术实现了重大突破。面对成绩,刘永坦总是说,这是团队的功劳。刘永坦:因为这是团队的事,才创造出完全创新的一件事情,我一个人绝对干不出这么大一件事情。从孩童时期萌发报国志向、到学成归来打造“海防长城”,刘永坦把一生都奉献给我国的雷达事业。作为我国对海新体制雷达的奠基人,刘永坦凭着深厚的家国情怀和科学探索的精神,攀上了科技创新的高峰,更筑起了不忘初心、科技报国的精神高地。时代楷模刘永坦个人精神事迹心得汇总【七】当白发苍苍的他登台领受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时,刘永坦————这个名字才广为人知。2020年8月,他将800万元奖金全部捐出,用于国家电子信息领域人才培养。这一生,他只专注于一种国之重器————新体制雷达的研究。“只要国家有需求,我的前行就没有终点。”85岁的刘永坦说。从零开始,他干了一桩“惊天动地事”1990年4月3日,某地雷达实验站。时间仿佛在此刻静止。一个红色圆点,出现在一台设备的显示屏上。红色圆点,代表着雷达监测条件下的目标。人们开始忙碌起来:记录数据、核对信息、小声交谈或者大声惊呼......目标确认!人群中央,那个戴着眼镜、脸晒得黝黑的人,热泪纵横。他身后,雷达天线阵迎风矗立。他,就是主持这项科研工作
本文标题:时代楷模刘永坦个人精神事迹心得汇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8574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