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1000字]《全球通史》读后感左右范例
1000字《全球通史》读后感左右范例我在读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时,发现他的亨廷顿文明冲突论有一个很明显的缺点,就是对中国文化和历史的缺失。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全球通史范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全球通史》读后感1000字这是一本世界史入门级参考读物,虽说欧洲部分占了相当比重,但三位作者用风趣且不失严谨的语音,将全世界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历史娓娓道来。作者广博的知识让人叹为观止,从遥远的刀耕火种到第二次科技革命都有详尽的介绍。由于涉及到的内容太多,读的时候并不能完全记住所有的细节,但是从一个更为宏大的角度来看,历史确实是在不断循环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这种循环不断变快。读完这本书也了解之前很多熟悉却又陌生的城市以及事物的起源,同时作者从一个我并不熟悉的角度来书写欧洲演变的历史,那就是宗教。让我认识到了以及伊斯兰教对于西方世界格局的影响之重大。全书最后一部分又从整个人类的角度来着笔进行总结,追因人类的现在,畅想人类的未来。开始想知道中国在西方世界的样子,看来看去,主角只有一个---欧洲。其余的诸如亚洲非洲美洲之所以能纳入全球范围,乃是其具有某种价值的需要,而非来自民族的或者文化的贡献。还好,除了欧洲,还有稍大的篇幅关于我很好奇的穆斯林世界。起初,古代希腊人和罗马人的世界只是地中海周围的一圈之地。直到中世纪的世界,也不过是欧洲和其余一小点地方。但是欧洲之外,一块土地就是一个世界,因为它们中的大多数很少知道或根本不知道还有外面的世界。于是,欧洲人目光所及的有限的历史,无非是率先走向文明了的古希腊被后来者蛮族罗马的征服史,以及随着穆斯林世界的入侵,地中海世界东西方之势此消彼长,是漫长的中世纪光明与黑暗互为主题的历史。虽然有极小的篇幅关于近东远东的世界描述,但是文学极寥寥,不知是作者的知识结构所限,还是出于某种傲慢与偏见。十五世纪末,地理的大发现,列强对殖民地的侵略掠夺加剧。别指望作者用“侵略、掠夺”这些字眼,他眼里,那是一种极高涨的爱国热情。总之,欧洲资本原始积累如虎添翼。十八世纪下半叶,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于是,资本主义制度首先在西欧确立。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欧洲国家率先进入垄断阶段,这里也是帝国主义的大本营,当殖民地的争夺与瓜分白日化,世界大战成为必然。欧洲成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发源地和主要战场一而中国的近代史,一面是专制统治下的腐朽与没落,一面便是远邦欧洲列强扩张史以及近邻日俄侵略史的真实写照。其实,未必一定要知道别人眼中的中国,我更愿意了解我所不了解的他国,我倒是喜欢了作者本书中的一段话:“对于认真的学生,过去的光辉将照耀前进的道路。”总之,个人感觉本书的作者在行文当中仍然存在着一种对于西方社会、国家以及宗教的莫名“偏爱”。另外一点就是作为所谓全球通史,对于东方文明介绍不够详细客观,不过终归是瑕不掩瑜。书中有一段话说:“中世纪出现了一种有趣的现象:贫寒学者在数量上远远超过了富有学者,而很多一流的作家、学者或者政治家(包括某些教皇),都是从贫困男孩中脱颖而出,一步步走向事业的巅峰。”历史再次证实古今中外,知识与智慧是强大的!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西方历史学的严谨,中国古代历史的博大,东西合璧时候所迸发出的才气。一个暑假,如果能读下来这本书和吕思勉先生的两本书,甚至不用记住书里的内容,只要读出味道,读出中国历史和西方历史的不同,读出他们融会贯通以后的有趣,就足够了。如果真的需要用历史来指导我们的未来,我希望,这些历史经过思考。《全球通史》读后感1000字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一直都有历史课。学过中国古代史、近代史、政治思想史、文化史、法制史,世界史的课程从小学到大学似乎也没有间断过。但一直以来都未能形成一个人类历史的全景图。中国史里无世界,世界史里无中国。不知道秦皇汉武与何人欧洲何人并立于世,不知道中国与世界何时开始的。最近阅读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所著《全球通史》算是稍稍弥补了以往的疑惑。随着欧洲人发现新大陆,世界才开始成为“一个世界”。人类诸种族的混合必然伴随着动植物的相应混合,“今天,全球范围内人类之间,动物之间和植物之间的混合仍在继续”。可以想象,地球上的人种终将混同。不同人种之间的精子与卵子并不拒绝合作,正如酒精与水倒在一起变成你仲有无我中有你的混合物,所差的只是时间问题。最初国际性的竞争舞台是现在的中东地区,四大文明中的埃及印度巴比伦,兴衰轮替是历史的必然,人无百日旺花无百日红,还没有那个王朝能够维持百年霸权。现在的老大美国1914年也才刚刚有力量趁着欧洲内讧,扎紧自己的篱笆。亡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是他后来居上,其中有没有规律?从发现新大陆开始,人类历史开始进入世界史。最初的引领者是伊比利亚半岛的西班牙与葡萄牙。他们通过对美洲大陆的掠夺和通过新航路与东方的贸易中得到大量财富,由于长期的宗教战争,国立衰败。由于大量财富流入,导致国内物价大涨,产品没有竞争力,所以工业得不到发展。最终被西北欧的荷兰、英国控制了经济命脉。并在其国力衰败之后,取代了其对海上航线的垄断。趁着欧洲大陆之间的攻伐不断,闷声大发财的英国后来居上。一方面内部工业革命提供了工业基础,另一方面,海外殖民的竞争中取得较大优势,成为日不落帝国,也把英语这个岛国方言推上世界第一语言的宝座。当时世界发展的发动机无疑是欧洲,欧洲对待世界其他地区的手段是赤裸裸的掠夺。面对欧洲的霸权,正如作者总结的那样,有两种反应:第一种割裂同入侵势力的一切联系,撤回到与世隔绝的境地中,在传统的信念和习惯中寻找安慰,“回到美好的从前”。第二种力图采纳外国社会的东西,“向西方学习,与西方战斗”。恰好是清王朝与日本的写照。恰如英国趁着欧洲大陆忙于战争,发展壮大。美国趁着英国陷入欧洲大陆的战火,取得独立,获得壮大。美国何以取得世界霸权?不是这只瞎猫碰到了欧洲内战的死耗子这么简单。美国在欧洲革命的基础上,建立了全新的政治制度,在新教基础上形成以个体自由为中心的社会伦理。他脱胎于欧洲,并战胜了欧洲。今天的世界,远未到达大同世界。国家之间的竞争不可避免,中国目前远难谈得上乐观。是躲在传统的幻想中寻找安慰,还是“向西方学习,与西方战斗”,答案似乎不难理解,实施起来却不是那么简单。《全球通史》读后感1000字我还记得,是在我读大二的时候从华师图书馆借回两册书读的,当时的封面设计跟现在的不一样。当时读的心情也跟现在不一样,大二时,老师说这本书好,列为参考书目,就去读;工作五年以来,无论是讲课还是做题,处处都看到《全球通史》的影子,终于有暑假这样长而悠闲的时间,于是买了最新版本,细细品读。读书的地点在我的老家潮州,由于母亲意外骨折,我利用暑假的时间在家照料她。家务是做不完的,每天做一点点,节省下一些时间,除了练习扬琴,绣十字绣,就是看这套《全球通史》。尽管作者和译者都非常努力,确保语言的流畅;但在愚钝的我读来,还是不能受外界半点干扰,才能集中精神把长句读懂,把逻辑关系理清,所以读起来非常慢。圈圈点点,停停顿顿,加上以“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为借口的稍微休息,读完这套书差不多花了一个半月的时间。效率很低,惭愧!掩卷而思,《全球通史》给我留下了三点深刻的印象:一、以全球史观统领世界史。我们的教科书大多数陈述历史事实,介绍各方的观点,是普及性的读物;而《全球通史》则是史实与理论结合,史实归顺了作者的史观,是专业性的读物,同时又不艰深晦涩,稍加理解即可读懂。我平时上课所讲的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还有中国史、英国史、美国史、法国史、德国史、俄国史,可以说是孤立的没有联系的,但在作者笔下,以公元1500年为界统一了起来,就连1500年以前孤立的世界各地,也可以整理出古典文明、中世纪文明这样的共性,作者的功力着实令人佩服!二、中国的地位何其小,不应再自高自大。我们教科书上从没有说,人类可能发源于非洲,再到中东,从而扩散到全世界。两河流域出现文明是约公元前3500年,埃及约公元前3000年,印度约公元前2500年,中国约公元前1500年。中国在四大文明中是最迟的。作者不承认我们的夏朝,他把商朝作为开端。是的,我们要摆的是证据,拿不出证据是难以令人信服的。就算承认我们是最迟的,也没有什么丢脸的。泱泱大国,上下五千年,总是拿一些没有实际意义的过去的辉煌来炫耀。我一直告诉学生,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要热爱我们的国家;殊不知爱国也要理性,敝帚自珍令我们心灵封闭,承认自己落后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要继续向人家学习,才是理性的爱国。我想起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回顾起来,我们除了向世界展示四大发明这一点外,我们还有什么东西拿得出手。不问历史问现实,中国社会目前的现状,依然有许多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现实问题等着我们去解答,整天陶醉于并不悠久的历史传统上曾经的小辉煌,又有什么意义呢?三、可叹伊斯兰文明曾经的辉煌!在中世纪,穆斯林文明曾经横跨欧亚,控制着以中东为中心的大陆,代表着当时最顶尖的水平,印度、波斯、阿拉伯半岛、埃及、奥斯曼帝国,地跨三大洲。大学时期,我的室友阿芳对伊斯兰教突发兴趣,她用了一个学期左右的时间,专门研究这一主题,写出了一篇论文,得到老师的嘉奖。当时的我,很佩服她的钻研精神,感觉伊斯兰教就算是三大宗教之一,就算影响挺深远,毕竟离我们很遥远。看了《全球通史》之后,我也对伊斯兰文明心生敬畏和佩服,对文明的尊重,对信仰的理解,对历史的反思,将指导我们更好地去看待今天所发生的新闻事件,以做出合适的反应。是的,这个暑假对我来说,是收获颇丰的,是意义深刻的,也是宁静深思的。感谢《全球通史》,感谢这难得的精心读书的机会!《全球通史》读后感1000字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对人类几千年的历史作了高度的概括,它不一样与一般卷帙浩繁的史书,让史料、历史事件占多数,而是用一种定论性的话语将人类历史几千年来的有关礼貌、朝代的更替、社会制度的变迁等等问题做了一个归纳性的阐释。在阅读《全球通史》的过程中,无法对具体历史做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因此只能有一些印象式的感悟,当这些感悟印证到了现实和自我所了解的中国历史,便有了下方的几点读后感。一、在人类社会迈入近代以前,人类的各种群族在各大洲自顾自的繁衍和生存,各种有明显地域特色的礼貌、文化也就这样逐渐发展起来并构成了一种超自然的力量,这种力量又继续推动着人类历史的发展。世界历史进入近代以后,人类的好奇心衍变为强烈的野心,并逐渐对自我的生存空间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于是人们再也不像动物一样随遇而安安分守己地生活在自我的那一片土地上,人类在名为“国际交流”的幌子下开始了永无止境的争斗,这在当前的世界仍然在延续。放眼望去,世界历史越来越是“实用主义”哲学或是“唯物论”的天下了。近代以来的一次次战争,一战二战,在炮火的轰鸣下人类在一次次地进行着力量的转换。时至今日,这种力量的转换还在继续,此刻咱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地提到“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之类的话语,于是世界各国大多都在拼命发展经济,希冀能建设成一个强大的过渡,在所谓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种“竞争”越来越构成一种怪圈,国际竞争的号角吹响到各个地区,咱们看到此刻的中国,发展经济是头等大事,GDP指标压倒一切,经济搞上去了一切也就好了。这种“竞争”说白了就是“物质第一”、“一切向钱看”,咱们在人类历史的任何时期都不会看到这样的场景。咱们在比较1500年以前的历史个性是远古历史和1500年以后的历史不难发现:创造了一向到这天咱们都引以自豪的灿烂文化的远古时期所发生的战争远远比近代以来的世界要少得多,而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改善和丰富,人们的欲望也越来越强,战争也越来越多,这不能不让咱们反思自我的行为是不是偏离了人类历史正常的发展轨道,反思咱们当下的思想理念是不是能够经受得住历史的考验。“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咱们对这一理论的明白是否有点夸大了呢?二、《全球通史》对中国的说始于商朝,把商朝当作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朝来展开中国历史,这和咱们一般所认为的“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是不一样的。目前史学界尤其是外国历史学家对咱们所称的“五千年礼貌”还有很多持怀疑态度,以至于咱们国家的“
本文标题:[1000字]《全球通史》读后感左右范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8756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