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述职报告 > 推行大质量机制 落实区域监管职责
推行大质量机制落实区域监管职责2010年全省质监工作会上,省局响亮地提出“区域监管”的思路,以提升质监工作的有效性。我局对此高度重视,迅速展开了一系列部署,目前“区域监管”一词,已深入全市系统人心,各单位对此已有相当程度理解,四个县(市)区局都结合本地实际初构了“区域监管”思路。一、国(省)内同行的先进做法从字面上看,“区域监管”的通俗讲法就是“分区,分片,各管一块”;与当前质监系统“垂直管理”(条条管理)的体制共同形成行政权力分划的“横纵之势”,互为行政制衡之手段。从全国来看,山东质监部门的“区域监管”搞的较早,尤其是泰安质监局从2004年就开始了,摸索出了一些可行之经验,并在《中国质量报》刊载经验文章。据说相关作法曾得到过国家质检总局前党组书记李传卿的肯定。基本模式为:以县(市、区)为单位,根据经济发展、企业分布、交通情况划分监管区,每个区就近监管3至5个乡镇或街道办事处。所有企业全部划归监管区,市质监局、县(市、区)质监局不再直接管理企业。监管区的名字统一叫分局,作为县、市、区的派出机构,承担综合管理、行政执法及安全监管等职能。县(市、区)质监局的机关由原来8个科室合并为两科一室,即综合业务科、特种设备监察科和办公室。人员向基层分流,实行竞争上岗,双向选择,每个监管分局配备4名同志,其内部不再分设机构,建立了新的工作体系:做好两项工作,突出两个重点,实行两个分离,建立两个网络。两项工作,即建立企业质量档案和巡查;两个重点,即食品和特种设备单独建档专人负责;两个分离,即“抽检”分离,案件“查”“处”分离;两个网络,分别为明网、暗网(明网是从乡镇政府、村委会、企业中建立监管员、协管员、联络员网络;暗网是从重点村庄和区域性食品加工企业周围,聘请信息举报员)。目前25个监管区内,共有监管员122名,协管员365名,联络员3031名,信息举报员193名。从全省来看,成都的步子迈出得更快,成都崇州质监局“区域监管”已取得良好效果。今年3月17日,由申智勇带领吴立平、郑伯章、范毅超、代小平组成的学习小组,专程赴成都崇州质监局对“区域监管”进行了现场学习。成都质监局对此高度重视,党组成员、副局长喻华平接见了学习小组,丰学炎副巡视员在党组另有重要安排的情况下全程指导了学习,成都崇州质监局党组书记、局长朱幼红,有关副局长及科室负责人参与了接待,朱幼红局长介绍了该局“区域监管”的全部历程和主要作法。朱局长坦言,崇州质监局的“区域监管”初始价值取向在于“落实多方责任,实现有效监管”,最后实施起来越来越完善,取得了意外的好效果。朱幼红局长将这一监管模式形象地称之为“打通了安全监管的天地线”。他们将全崇州市划分为4大片区,成立了4个质量监督科对各个片区质监工作负总责,另设有法制稽查科(负责各类业务对上对下衔接工作),各片区由一名副局长负责,辖区质监业务及案件查办,由片区自行负责(重大事项由局长统筹),基本实现了监督、管理、执法分离。同时争取崇州市政府支持出台了《质量安全监督协管员管理办法》,全市25个乡镇和工业园区都已正式行文,相继成立了“安全生产质量技术监督工作领导小组”,党委或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人员兼任质量安全监管员,各村(社区)支部书记或主任为质量安全协管员,质量安全协管员受质监局业务指导,由质监局考核,各片区定期向对应乡镇政府通报辖区企业的质量状况及违法情况,监管员及协管员有义务督促整改落实。进一步落实了“三方责任”——企业主体责任、地方政府辖区监管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建立了监管责任网络。解决了崇州局人手少、监管业务多的问题,大大提高了质量安全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行风建设、监管责任落实、近距离服务企业发展等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形成了携手抓监管、合力保平安的良好格局。”泸州质监局对“区域监管”也进行了大量有益的调研,起草了“县区质监局建设规范”,他们初构了县区局的基本监管模式,认为监管模式的选取,要因地制宜,并认为企业较多,监管量较大的区县局采用“区域监管”的形式比较好。二、我局现有监管模式的主要不足纵观当前资阳质监系统工作,发展迅猛,成效卓著,位为俱彰。对照资阳发展需求,以大我之责任精神,以“法责一一绳之”,尚有较大的改进空间。(一)对质监形象的影响。把镜头推向历史,今天的质监局有过去的标准局、计量局、经委、劳动局、卫生局的部份影子(基因),计量、质量、特监、标准等各项工作相互联系,又各有一套工作程序和评价手段,也因此相互独立。表现出来的工作实际就出现了同一个企业在某一个时期内,“质监局的来了五六回”;各科各所各干一件事儿,加重了企业“接检”负担,影响了质监形象,及行风建设。(二)对工作资源的浪费。资阳地域广阔而企业相对较少,各“质监工作对象企业”驻地较为分散,若以食品、建材、化工等划分,再辅以现行的“质量科、食品科、标准化科、计量科”的业务职能模式,管理成本大量重复投入,每个企业“重复跑几遍”,每个科室从一个采标企业到另一个采标企业跨度较远,大量的时间和资源浪费在“路上”,耗费重而进程慢。(三)对团队建设和发展的影响。按照业务科室分设的现状,食品监管、特种设备监管各是一套人马,业务上少有往来,互相不能为对方的监管提供工作基础,也不能有效监督及补救兄弟科室工作的缺失,大家都在管而又大家都没管,干部工作经历(业务范围)单一。不利于综合人才的培养,不利于质监团队的建设和发展。基于以上甚至更多的原因,创新监管模式提升监管有效性,已成必然之势。三、对改进“我局监管模式不足”的设想参琢其他省市同行,特别是成都崇州质监局的成功作法,倡导“大质量机制”推行“区域监管”应当是我局解决现有监管机制不足的有效方法。笔者的理解是,这里的“大质量机制”,就是质量要上“政府的台”,就是质监一盘棋,从业务工作的办理来讲就是“打包一揽子”干。这种提法和工作理念,我局并不比人家落后多少,早在2007年初,我局对重点企业就实行过“质监业务打包服务”。按照我局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推行“区域监管”应有这么一些步骤。一是成立专门工作机构以统一指挥“区域监管”工作,调研讨论机构建制,授权程度,责任确立,人力资源调度,工作流程的再确认等工作。即解决,是否分区域(一分到底,还是双轨运行?),怎么分区域、怎么分队伍、区域监管队伍怎么开展工作,怎么明权责,怎么考核检审工作质量等基本问题。在区域监管全面启动后,该机构作为中枢协调机构及智能指挥机构,并分设机动督查。二是开展工作对象摸底,建立监管信息资料库。在原有监管巡查系统的基础上,迅速摸清企业底数,建立监管信息资料库,并对企业的监管难度、频度等进行基本测算。同时对现有人力资源进行测评,并以此为基础结合区监管的总体构想,划分队伍;确定每支监管队伍的工作机构的区域和权责。必要时签订《监管责任书》。三是确定区域监管中的职责,编制工作手册。重新确定相关工作流程,制作简便的监管工作流程及必要的工作表例,汇集成册,确保质监综合业务“依册”开展。并针对综合业务开展常用的知识开展普遍培训,必要时实施模拟训练和分组带队工作。四是督查及定期汇总交换监管信息。由各监管机构定期汇总监管信息,督查机构随机跟踪监管效果,定期通报,定期研讨,改进中固定成功有效的作法和范式。当然,“区域监管”到底还是一个新生事物,真正全面实施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实际推进中定然会遇到很多新的问题,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最终实现提升工作有效性,真正确保“把该管的管住”、“该服务的及时到位”,为推进资阳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本文标题:推行大质量机制 落实区域监管职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885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