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述职报告 > 社康中心在传染病防控网络中的基层职能及传染病管理与...
社康中心在传染病防控网络中的基层职能及传染病管理与报告福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一、社康中心在传染病防控网络中的基层职能疾控进社区疾控进社区逐步构建以社区为基础的传染病综合防控模式社康中心是传染病防控网络的基层组织加强社康中心公共卫生职能建设,进一步发挥社康中心在社区传染病监测和防控方面的功能社康中心传染病防控工作开展相关传染病监测工作开展社区传染病防控的培训和日常指导工作开展重点传染病密切接触者和一般接触者的流调、医学观察和跟踪随访工作开展死因监测工作协助暴发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查处理工作社康中心传染病防控工作开展以社区为基础的艾滋病综合防控工作有疫苗防控的相关传染病开展疫苗接种工作开展相关传染病监测工作法定传染病的监测工作聚集性病例和暴发疫情的监测工作某些社康中心还承担重点传染病的主动监测或症状监测项目开展社区传染病防控的培训和日常指导工作督导辖区诊所日常传染病防控工作督导辖区学校、托幼机构日常传染病防控和干预工作督导辖区工厂、企业、建筑工地日常传染病防控和干预工作指导社区居民日常传染病防控和干预工作密切接触者和一般接触者的流调、医学观察和跟踪随访工作密切接触者和一般接触者的判定流调集中隔离或居家隔离的医学观察、跟踪随访开展死因监测工作对辖区内需要进行调查的死亡个案进行入户调查,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指定专门的部门及人员负责网络报告参加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召开的例会和培训,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定期检查所辖诊所的工作质量做好《死亡医学证明书》的日常管理与原始凭证保存定期与公安、民政等管理部门核对出生死亡资料,发现漏报和错报,应及时组织进行入户调查,并及时按程序补报和订正协助重点传染病和暴发疫情调查处理工作辖区发生重点传染病和暴发疫情,协助CDC开展流调、采样送检、消毒、采取防控措施和疫情动态监控等工作开展以社区为基础的艾滋病综合防控工作社区高危人群、重点人群,娱乐场所、工厂、建筑工地等本底资料开展高危人群、重点人群知识、行为和心理干预工作开展普通人群的艾滋病防控健康教育工作有疫苗防控的相关传染病开展疫苗接种工作日常免疫规划门诊工作应急接种工作二、传染病管理与报告社康中心组织制度建设社康中心首先要成立负责辖区传染病防控的的部门或组织,落实专人负责逐步建立健全有关管理机制和制度,促使工作落到实处。例如:传染病疫情与报告管理制度、传染病病例转诊登记制度、首诊医生责任制、疫情网络直报保障制度、疫情报告培训制度、自查与奖惩、疫情报告资料使用和保存、疫情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责和流程等相关规定传染病信息报告责任报告单位及报告人报告病种填报要求报告程序与方式报告时限责任报告单位及报告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供血机构均为责任报告单位。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和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为责任报告人。报告病种法定传染病(37种,甲类2种,乙类25种,丙类10种)。甲类:鼠疫、霍乱乙类中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报告病种其他传染病: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和其他暴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等重点监测疾病。病例分类传染病报告病例分为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病原携带者和阳性检测结果五类进行报告。分类标准严格参照国家诊断标准。(临床医生、疫报人员均要熟悉此标准,切不可凭主观认识。阳性检测结果仅供采供血机构填写。填报要求(病原携带者)需报告病原携带者的病种包括霍乱、脊髓灰质炎、艾滋病以及卫生部规定的其他传染病(旧: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白喉、疟疾)卫生部规定的其他传染病:目前不需要报告,将会在以后的发文中有所体现。乙肝的病原携带者不需要进行网络直报。填报要求(分型)炭疽分为肺炭疽、皮肤炭疽和未分型三类;病毒性肝炎分为甲型、乙型、丙型、戊型和未分型五类;梅毒分为一期、二期、三期、胎传、隐性五类;疟疾分为间日疟、恶性疟和未分型三类填报要求(分型)肺结核分为涂阳、仅培阳、菌阴和未痰检四类;(根据诊断标准,未痰检应属于疑似病例,而不是临床诊断病例;涂阳应属于实验室诊断病例,而不应是疑似病例。)填报要求(分型)乙型肝炎、血吸虫病应分为急性和慢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的监测和报告按照监测方案执行报告程序与方式实行属地化管理(谁接诊,谁报告)首诊医生负责制报告时限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2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报告时限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收到无网络直报条件责任报告单位报送的传染病报告卡后,应于2小时内通过网络直报。报告时限其他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情,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要求报告。登记本项目传染病登记本应包括登记日期、姓名、性别、年龄、现住址、发病日期、就诊日期、诊断、报告日期、订正时间、报告科室、报告人、收卡日期、收卡人项目。门诊诊治传染病的科室每个诊室必须设有传染病登记本,门诊临床医生在诊断出法定传染病,并填写完传染病报告卡后,要立即填写传染病登记本。化验室、放射科要建立化验、检查登记。化验登记项目应包括送检科室、送检日期、病人姓名、性别、送检样品、化验项目、化验结果、检验人员和报告日期。放射科检查登记应包括开单科室、检查日期、姓名、性别、检查结果、初步诊断和报告日期。传染病报告卡片填写质量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内容至少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病人属于、现住址、病例分类、发病日期、诊断日期、病名、报告日期。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应字迹工整,避免错漏项。避免录入错误。传染病报告卡中的患者姓名、家长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年龄)、工作单位、联系电话、病人属于、现住址、职业、病例分类、发病日期、诊断日期、死亡日期、疾病名称、报告医生等项目,必须由接诊医生按照有关的填卡要求正确填写。其它项目由报告单位的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人填写(对流调或漏报调查过程中发现的病例,由调查者填写)。谢谢!
本文标题:社康中心在传染病防控网络中的基层职能及传染病管理与...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917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