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高中语文课文《蜀道难》优秀教案范例
高中语文课文《蜀道难》优秀教案范例高中语文课文《蜀道难》优秀教案范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李白及古体诗,整体感知诗的寓意。2.学习作品描写蜀道雄奇险峻的手法。3.背诵全诗。过程与方法1.反复诵读,感知诗的内容,体会诗的寓意和主旨。2.品味飘逸豪放、流转自然的语言,体会诗歌的章法、意象、基调及其艺术风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品味寓于诗中的思想感情,体会诗人对待生活的态度。教学重难点1.反复诵读,感知诗的内容,体会诗的寓意和主旨。2.品味飘逸豪放、流转自然的语言,体会诗歌的章法、意象、基调及其艺术风格。3.品味寓于诗中的思想感情,体会诗人对待生活的态度。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李白,中国诗坛上最为辉煌的一座雕像。他的浪漫主义情怀在他五彩缤纷的山水诗中始终闪烁着奇异的灵光。二、关于李白见课件三、初读文本,读准字音,读准句读。1、听录音2、自由大声朗读3、指名读四、再读课文,理解文意。活动设计:分组疏通文意,每组由一个学生翻译,其他学生补充指正。教师巡视,了解各组有什么疑难。提出疑问,交流解决。五、三读课文,概括段意。浏览全诗,找出每段的关键词,概括每段的描写重点。(高、险、乱)六、四读课文,品味语言及手法。问题设计:诗中哪些诗句体现了“蜀道之难”?试着结合诗句分析。示范一: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诗人仰望蜀道,情不自已,脱口而出,发出了强烈的感叹!在极度的夸张中,在叹词的前呼后拥中,“危”与“高”同义重出,极言蜀道之高,高不可测。诗人抛出一个动态的比喻:“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一句统摄全诗,奠定了咏叹基调,点明了全诗主旨。示范二: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作者用16个字就将民间传说中关于五丁开山的故事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出来,使我们仿佛听到五丁拽蛇时的大声呼喊以及随后一声使山河改观的巨响,也仿佛看到无数勇敢的人在高山上开辟道路,架设栈道的情形,不禁要赞叹神力和人工的伟大!引用神话传说,增加了诗歌的神秘色彩,引人入胜。提示思路:解说————手法————表达效果(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表达出的情感、评价词)手法总结:诗人是怎样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神话传说: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写出历史上蜀道不可逾越之险阻。虚写映衬: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于攀缘──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摹写神情、动作: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困危之状如在眼前。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氛。李白正是以变幻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唐以前的《蜀道难》作品,简短单薄,李白对这一乐府古题有所创新和发展,他运用了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直到十一言等参差错落,长短不齐的句式,形成极为奔放的语言风格;韵脚也不断变化,适合表现自由不羁的气魄,而后描写蜀中险要环境,一连三换韵脚,极尽变化之能事。这也对于表现他丰富奇特的想象和啸傲现实的浪漫主义精神都起到了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作用。课后练习1:说说全诗为什么反复咏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话对诗意的转折和抒情的变化有什么作用?总结全文思路,指导背诵。七、主旨探究对这首诗的创作曾有一些附会史事的说法,如以为它是讽刺唐玄宗避安史乱入蜀的,也有认为李白此诗,是为友人王炎送行,意在规劝王炎不要久留蜀地,早归长安,体现了作者对友人的关心。鉴于当时危机四伏的国家形势,作者在有意无意之间流露出对国家危殆的担忧。这点可以参看我们的课文注释①,关于创作的意图背景等几乎没有定论,同学们若有兴趣,可以自己去考证。但有一点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赞同:此诗作于天宝初年,这时正是李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前夕,诗人在表面繁荣的背后,仿佛已经预感到潜伏着的社会危机,深感于人生道路的艰难。
本文标题:高中语文课文《蜀道难》优秀教案范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9297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