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往来文书 > 卢旺达饭店大学生的观后感2022年度五篇
卢旺达饭店大学生的观后感2022年度五篇电影《卢旺达饭店》中,没有刻意描写恐怖血腥的屠杀场面,而是描绘了保罗绝望紧绷的心弦,以及随时入住卢旺达酒店的游客无休止的紧张所带来的新的恐慌。下面,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卢旺达酒店大学生印象的五篇文章,供大家参考。卢旺达饭店大学生的观后感范文(1)故事背景是这样的:在卢旺达这个非洲中部的国家,人口主要由两个种族部落的人构成。欧洲各国大肆在世界各地进行殖民的那个年代里,这个国家难逃被殖民的命运,先后被德国和比利时两个国家所统治,比利时统治时期,先把管理权交给人口占少数的图西族,在卢旺达独立时又把政权交给了人口占多数的胡图族。独立之后两个部落都互相看不顺眼,这个说那个血统不正,那个说这个肮脏臭虫。于是两个部落就一直冲突不断,虽然双方也都有一部分理智的人不在意种族隔阂,可以和平的生活在一起,但种族主义极端偏见还是主流的。当然了,胡图族的人口占多数(好像是八成吧),并且又掌握着政权,所以一直在冲突中占优势,图西族也不甘示弱,建立了反叛军。这个时候联合国本着维护世界和平的想法,就出面调和了。1994年卢旺达总统(当然是胡图人)坐着飞机去和图西首领谈判。可没想这倒霉总统的飞机在半路上被不明真相的群众打了下来。于是事态失控了,胡图人从广播里发出了事先商量好的信号,胡图民兵开始了行动——灭绝图西人。以上是故事背景,故事的主人公呢,是胡图人,一个比利时人在卢投资饭店的经理,这个饭店接待的都是当地和国外有势利的人,主人公一直凭借自己的职位优势巴结着这些有势利的人。当然他这样做是有原因的,他的妻子是图西族人,他一直怕胡图人对自已一家不利,想通过这些有势利的人保住他的家人。胡图人开始灭绝图西人的行动后,事态越来越严重,为了杀完图西人,胡图人连维护图西人的胡图人也不放过。在胡图人疯狂行为中,主人公饭店的地位也快保不住了,各国使者、联合国维合军队、记者、国际红十字会等都被要求撤到安全的地方。主人公失去了这些保护,于是他在民兵的大肆屠杀行动中开始奔走求救,在这个过程中他收留了大批图西难民进饭店,他经历了一系列令人胆颤心惊的事情,他的家人也差一点被杀,他妻子的哥哥嫂子失踪,他见到了屠杀后尸横遍野的情境。最后通过他的努力,他把饭店中一千多号图西人转移到了安全的地方。这个电影重点表现了战争的残忍、种族主义的偏激和主人公的勇敢与善良。在我被尸横遍野的画面所震惊的同时,令我更胆寒的是那种不同信仰、种族、国家和地域之间的极端偏见进而产生的仇恨。纵观当今那些战火不断的国家和地区,不和的原因无不是宗教信仰的不同、种族之间的偏见和国家地域利益的冲突。甚至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也是因为种族偏见。或许是因为我从小电视看的太多,以至我被洗脑,把这个世界想的太善良,我以为当今世界的文明已经很成熟,世界上的人能够清楚的认识到生命的重要,世界上的人能够全部期望和平,世界上的人能够理智的看待。后来才知道,我是图样图森破了。这个世界上总是有这样的人:无论别人花多大力气跟他解释道德的重要性,他都会置之不理;无论别人怎样跟他解释人应该生而平等,他都会置之不理;无论别人怎样跟他解释要就事论事不要偏激,他都会置之不理;无论别人想怎样说服他让他客观理智一些,他都会置之不理……这样的人,无论受到怎样的教育,都执着于自己偏激的想法。我不知道为什么这样的人认识不到自己想法中的问题点,这些道理很明显,偏激的想法只要稍稍动一下脑子就会站不住脚的。可能还是我图样图破的原因,我无法想像这样的人的思想世界;或是因为这样的人都是放弃思考的人(放弃思考这个说法是从《巨人》里爱尔敏处学来的),真的有人会对任何事不去思考吗;再或是因为世界的教育水平还是达不到改变人类想法的程度……所以才会有种族偏见,才会有种族歧视,才会有地位之分,才会有宗教争端,才会有民族争端,才会有国家争端……当人们被偏见与利益遮蔽住眼睛,人们就失去了理智,失去了对生命的敬意。胡图民兵接受信号之后,他们变成了野兽,杀人不眨眼,不,他们没有把图西人当做人,他们称之为蟑螂;__妇女后将其杀害,连图西儿童也不放过。我真的理解不了,难道他们习惯了杀戮,所以对自己的行为一点也不感到慌恐?当他们看着孩子痛苦的挣扎着死去的时,心里一丝不安也没有?人们为了自己偏激的想法,变成了没有感情的生物,这多么的可怕;人们为了争夺自己的利益,变成了嗜血的生物,这多么的悲哀;人们为了掩饰自己的错误,变成了没有思维的生物,这多么的令人胆颤。每个人都是父母所生,每个人都是有血有肉,当人们为了维护一些所谓的有价值的东西的时候,就可以把这些全部忽略,拿着冷冰冰的武器屠杀自己的同类,这是多么令人可以畏惧的一件事情。人类是残忍的啊,可以冷眼看着自己的同类倒在自己的刀下;人类是野蛮的啊,可以为了一丝利益去茹毛饮血;人类哪有文明,他们借着文明的名义去做极度野蛮的事情!不同信仰为什么不能互相容忍,不同种族为什么不能一同生活,不同国家、地域为什么不能和平相处。不要再有过激的偏见,不要再漠视生命,不要再失去理智……卢旺达饭店大学生的观后感范文(2)前几天的民族概论课上老师带领我们一齐观看了一部电影《卢旺达饭店》,这是一个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一个卢旺达的高档酒店经理,保罗,胡图族人,在1994年种族冲突中救了1000多位难民的生命。当年比利时殖民者硬生生地把当地的土著人按照皮肤的深浅和鼻梁的高低分为胡图族和图西族,并在他们离开的时候把政权交给了图西族,从此也就造成了两族世世代代的恩怨。最后掌握了政权的胡图族人要向图西族人报复,纵容着民兵组织的仇视情绪,最后在一个总统被刺身亡的节点爆发了,“砍倒高高的树”,“胡图力量”,种族大屠杀开始了。1994年,在卢旺达发生的这场惨绝人寰的种族大屠杀中,近一百万人惨遭杀害。这一发生在通讯高度发达和标榜民主自由时代的种族清洗,在事件之时几乎没有引起世界其他地区的任何反响。当TerryGeorge20__的作品《HotelRwanda》出现的时候,这场屠杀已经过去了十年。在这十年中,卢旺达作为一个不发达的非洲国家早已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要不是《HotelRwanda》的旧事重提,这一人类历史上灭族惨剧将会随着时光的流逝,慢慢被大多数人遗忘。和《Schindler'sList》一样,《HotelRwanda》也是改编自真人真事。影片主人公保罗·鲁塞萨巴吉纳在首都基加利经营着一家由比利时老板控股的四星级宾馆。当胡图族的武装叛乱分子掌握了国家政权之后,随即开始了对图西族的种族屠杀。由于保罗的妻子是图西族人,他竭尽全力保护自我的家人不卷到屠杀当中。但随着事态的发展,联合国维和部队对卢旺达的局势失去控制,保罗的周围聚集了越来越多的图西族人。慈悲而伟大的保罗开始像当年的辛德勒一样,用自我的金钱换取这些人的安全,把这些逃难的人统统隐藏在自我的饭店中,并想尽一切办法保护他们的生命。最后,共有1268名图西族由于得到他的庇护,免遭被屠杀的噩运。对于这样一部史实性的影片,我们就应首先了解一下影片发生的理解。卢旺达是位于非洲中东部赤道两侧的内陆国家。其人口由胡图、图西和特瓦三个部族组成。其中,特瓦族只占全国人口的1%左右。也就是说,占卢旺达人口绝大多数的部族是胡图和图西。早在16世纪,图西族人就在卢旺达建立了封建王国。自19世纪中叶起,英国、德国、比利时等西方殖民势力相继侵入。1890年年卢旺达沦为“德属东非”保护地,1920年被又比利时占领。德国在一战中战败后,根据1922的《凡尔赛和约》,国联将起“委托”比利时统治,成为比属卢安达-乌隆迪的一部分。二站后,成为联合国托管地,但仍由比利时统治。1960年,比利时同意卢旺达“自治”的要求。1962年7月1日,卢旺达共和国成立。1994年发生的种族屠杀并不是该国历史上第一次。西方殖民主义者在卢旺达统治期间运用了很多卑鄙的手段,实行“间接统治”和“分而治之”:先用占人口14%的图西人统治占人口85%的胡图人,后又利用胡图人反对图西人并统治图西人。这种手段直接导致1959年、1963年、1967年和1973年先后发生4次大规模部族流血冲突。一批又一批图西人被迫逃往邻国。1994年4月6日,卢旺达总统和布隆迪总统同乘的座机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上空被火箭击落,两国元首同时罹难。4月7日,空难在卢旺达国内立即引发了胡图族与图西族两族的猜疑,相互职责对方杀死总统,破坏和平。自此,卢旺达爆发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武装冲突和部族大屠杀。百日之内约有100万人死于非命,200多万难民逃往国外,另有200多万人流离失所。影片透过主人公保罗·鲁塞萨巴吉纳的个人行为向人们真实地再现了发生在20__年的人间惨剧。它是艺术的,又是纪实的。TerryGeorge毕竟是一个来自西方国家的导演,他在真实录述事件的同时,还给了自我西方同胞超多的关注。比如影片中出现的联合国维和部队的长官、新闻记者、红十字会的女工作者。而与此构成鲜明比较地是,除了主人公和他的家庭成员,许多在饭店避难的图西族人被设定成了一种固有模式下的脸谱化形象——无助、弱小、悲伤。导演是同情他们的,但是在影片中给予他们的关注是有限的。大多数状况下,这些人是作为一个群体出此刻导演的镜头中,这是影片对人物刻画明显不足的地方。当然,瑕不掩瑜。对于这样一个历史性题材,又涉及到很多人的私人感情,要想把它拍得十全十美也是不可能的。导演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透过自我的镜头,重现20__年发生的杯具,让更多不明真相的人了解到事件的真实状况。它是警醒式的,这样的影片自然要充当一种宣传员的主角,它必定要使更多人透过看影片之后思考、汲取教训。20世纪的90年代和40年代不能同日而语,更多的国家明白了自由和民主的含义,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地提到。可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相同的屠杀还是发生了。这不禁会使看过电影的人思考——屠杀为什么会发生。事实上,早在惨案发生之前,就有人向联合国提出关于卢旺达可能发生部族屠杀的报告,但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事发后,联合国曾与10多个国家协商出兵卢旺达事宜,也未能成功,从而丧失了防患于未然的机会,导致了最后杯具的发生。受美国控制的联合国在卢旺达屠杀的过程中的主角是尴尬的。一贯以世界警察自居的美国佬,在全世界的各个角落引发着战火,却对不该发生的屠杀袖手旁观。而联合国在处理此事的不得力,也不禁让人引发“联合国的存在到底有何用”这样的联想。当然,影片本身缺少这些问题的回答,导演也没打算把《HotelRwanda》拍成一部批判影片。保罗·鲁塞萨巴吉纳是当年事件的主角,是导演着力刻画的一个“高、大、全”式的人物。黑人演员KeirVoices的歌名,这是一百万人血泪的声音。Pearson的精彩演出无疑为这个主角增色不少,他那带着非洲腔调的英语和他细腻的演出,是本片大获成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他并不是一开始就是伟大的。他的伟大也伴随着他自我的转变,由刚开始保卫家庭发展到之后拯救数千人于水火。这种转变是一个普通人成长为英雄的过程,它体现了一个普通人在面临巨大危机时的过人勇气。历史是沉重的,尤其是带血的历史。《HotelRwanda》再现了历史,它也当然有理由和它表现的那段历史一样,被更多的人铭记。正如由Wyclef·Jean演唱的片尾曲《MillionVoices》的歌名,这是一百万人血泪的声音。卢旺达饭店大学生的观后感范文(3)电影是根据1994年4月6日发生的卢旺达大屠杀改编的,沉重的历史让我们再一次反思所谓的人道主义,再一次质问和平是否真的存在。同时让我十分感慨的是种族主义、民族主义的力量之强。之前对于这件发生在我出生之初的历史事件,我并不了解。看完了这部电影后,我上网搜索了一下相关的信息,所有文章都是持这样一个观点,这场发生在卢旺达的大屠杀是人类历史上又一惨痛的教训,大屠杀这种行文必须否定。可是关于这场大屠杀的起因,观点则是各有不一样。有的是确定大屠杀的最表面原因,胡图族与图西族的种族仇恨;有的认为是西方大国借卢旺达的民族进行利益的较量;甚至有的把起因归结于卢旺达人多资源少,生存利益容易冲突的国情。我认为,在明确反对屠杀种族这种反人类的罪行的立场上去明确
本文标题:卢旺达饭店大学生的观后感2022年度五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9401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