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七章计划审计工作业务的承接与变更、业务约定书总体审计策略、具体审计计划重要性审计风险第一节业务的承接与变更一、客户的接受与保持(一)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1.目的:确定是否接受委托、计划审计工作。2.了解内容:3.了解程序:观察、检查、询问等。(二)针对保持客户关系和具体业务实施质量控制程序评价客户的主要股东、管理层、治理层的诚信考虑项目组是否具备执行业务的专业胜任能力以及必要的时间和资源(三)评价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情况,包括评价独立性(四)商定审计业务约定书的有关条款二、审计业务约定书(一)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含义与作用(二)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内容与范例三、审计业务变更审计完成前,客户要求变更为保证程度较低的业务理由是否适当,是否同意变更客户是否允许继续执行审计业务是否影响法律责任或约定条款与客户就新条款达成一致已实施的审计工作是否适用于变更后业务否是解除审计业务约定,并考虑沟通是是就变更后业务出具报告否是出具审计报告完成审计工作第二节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总体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当计划审计工作,使审计业务以有效的方式得到执行。计划审计工作的两个层次总体审计策略具体审计计划一、总体审计策略总体审计策略用以确定审计范围、时间和方向,并指导制定具体审计计划。(一)制定总体总体审计策略1.确定审计业务的特征,以界定审计范围;2.明确报告目标,以计划审计的时间及所需沟通的性质;3.考虑影响审计业务的重要因素,确定项目组工作方向。(二)总体审计策略的内容1.向具体审计领域调配的资源2.向具体审计领域分配资源的数量3.何时调配这些资源4.如何管理、指导、监督这些资源的利用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实施风险评估程序的结果对上述内容予以调整。二、具体审计计划(一)具体审计计划的内容风险评估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其他审计程序(二)总体审计策略与具体审计计划的关系总体审计策略指导制定具体审计计划。两者的制定过程紧密联系、内容紧密相关。注册会计师应当针对总体审计策略中所识别的不同事项,制定具体审计计划,并考虑通过有效利用审计资源以实现审计目标。三、计划审计工作的其他考虑(一)审计过程中对计划的更改计划审计工作并非审计业务的一个孤立阶段,而是一个持续的、不断修正的过程,贯穿于整个审计业务的始终。(二)指导、监督与复核注册会计师应当就对项目组成员工作的指导、监督与复核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制定计划。(三)对计划审计工作的记录1.记录的内容:总体审计策略、具体审计计划、作出的任何重大更改。2.记录形式:标准的审计程序表或审计工作完成核对表。(四)首次接受审计委托的补充考虑1.在首次接受审计委托前执行的程序(1)实施相应的质量控制程序;(2)如果被审计单位变更了会计师事务所,与前任CPA沟通。2.首次接受审计委托,制定审计计划时应当考虑的事项(1)就与前任CPA沟通作出安排,包括查阅前任CPA的工作底稿等;(2)与管理层讨论的有关首次接受审计委托的重大问题,就这些重大问题与治理层沟通的情况,以及这些重大问题是如何影响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的;(3)针对期初余额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而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4)针对预见到的特别风险,分派具有相应素质和专业胜任能力的人员;(5)根据会计师事务所关于首次接受审计委托的质量控制制度实施的其他程序。(五)与治理层和管理层的沟通1.沟通的对象治理层管理层2.沟通的内容注册会计师的责任计划的审计范围和时间3.沟通的过程与形式沟通形式:书面、口头注意:保持职业谨慎4.沟通的记录第三节审计重要性重要性的含义重要性原则的运用重要性的确定确定审计程序时对重要性的运用评价审计结果时对重要性的运用一、重要性的含义(一)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重要性取决于在具体环境下对错报金额和性质的判断。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大的。(二)重要性的理解1.重要性的判断要从财务报表使用者决策的角度来考虑。2.重要性的判断要考虑错报的金额和性质。一般,金额大的错报或漏报比金额小的错报或漏报更重要;小金额错报或漏报的累计,可能对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金额上不重要的错报,性质上可能是重要的。3.重要性的判断要考虑错报或漏报对财务报表的影响范围。4.重要性的判断与具体环境相关。5.对重要性的评估要运用职业判断。重要性水平可视为财务报表中错报、漏报能否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决策的“临界点”。重要性≠重要的账户。二、重要性原则的运用(一)应当运用重要性原则的情形在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范围时;在评价错报的影响时。(二)运用重要性原则的要求合理运用重要性原则。三、重要性的确定(一)确定计划的重要性水平应考虑的因素1.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2.审计的目标,包括特定报告要求;3.财务报表各项目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4.财务报表项目的金额及其波动幅度。(二)重要性的定量考虑1.财务报表层的重要性水平(1)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判断基准×比率(2)判断基准判断基础:资产总额、净资产;营业收入、费用总额、毛利、净利润等。判断基准的选择:(3)比率的确定——以有效实现审计目标为原则。(4)指南2.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的重要性水平称为“可容忍错报”,是在不导致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的情况下,CPA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确定的可接受的最大错报。其确定应以财务报表层的重要性水平为基础,并考虑:(1)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性质及错报的可能性。重要的账户或交易,应当从严制定重要性水平;错报的可能性大的可以将重要性水平确定得高一些,以节省审计成本。(2)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重要性水平与财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关系。(3)审计费用的高低。【例】某被审计单位的总资产的构成情况如下表,审计人员初步判断的会计报表层的重要性水平为资产总额的1%为140万元,审计人员拟将这一重要性水平分配给各资产帐户,并提出了下列两个方案。你认为哪个方案较合理?为什么?项目金额方案一方案二现金700.007.002.80应收账款2,100.0021.0025.20存货4,200.0042.0070.00固定资产7,000.0070.0042.00合计14,000.00140.00140.00(三)重要性的定性考虑金额上不重要的错报,性质上可能是重要的。在判断错报的性质时应考虑的情况:P166四、在确定审计程序时对重要性的运用在计划审计工作时,注册会计师应当确定计划的重要性水平,以发现在金额上重大的错报。步骤2确定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计划的重要性水平步骤1确定报表层的计划的重要性水平步骤3根据重要性水平与审计风险的关系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在确定审计程序时对重要性的运用1.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的关系重要性水平与审计风险之间存在反向关系。重要性水平与审计证据数量之间存在反向关系。2.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的关系对审计程序的影响(1)计划阶段:根据重要性水平与审计风险、审计证据的关系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范围。(2)审计执行阶段:考虑是否修改计划的重要性水平,如果决定接受更低的重要性水平,CPA应当考虑通过下列方法降低风险:①扩大控制测试的范围或实施追加的控制测试;②修改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3)评价审计结果:如果评价审计结果时的重要性水平与原来的重要性水平存在差异,CPA应当重新评估所执行审计程序是否充分。重要性的判断是一个不断修正的过程。五、评价错报的影响时对重要性的运用评估审计过程中已识别但尚未更正错报的影响是否重大。以考虑:如何进一步降低审计风险、审计意见类型。扩大审计范围或要求调整报表;仍重大,非无保留意见实施追加的审计程序或要求调整报表汇总尚未更正错报评价尚未更正错报的影响是否时重大要求调整报表;无保留意见。可能重要接近重要性水平不重要(一)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1.已经识别的具体错报CPA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能够准确计量的错报,包括在以前期间审计中已识别但尚未更正错报的净影响额。2.推断误差是CPA对不能明确识别的其他错报的最佳估计数。包括审计抽样与实质性分析程序推断的错报金额。(二)评价尚未更正错报的影响是否时重大要求:注册会计师要在出具审计报告之前,评估尚未更正错报单独或累计的影响是否重大。在评估尚未更正错报的影响是否重大时:1.既要考虑金额和性质,也要考虑错报发生的特定环境;2.既要从认定层次考虑,也从财务报表层次考虑;3.既要考虑每项错报对财务报表的影响,也要考虑所有错报对财务报表的累计影响;4.要考虑错报或漏报对财务报表的影响范围。(三)评价结果及其对审计的影响1.错报可能重要扩大审计范围或要求调整报表;如果依然重大,考虑非无保留意见。2.接近重要性水平实施追加的审计程序或要求调整财务报表。3.不重要要求调整财务报表;无保留意见。在任何情况下,CPA都应当要求管理层就已识别的错报调整财务报表。评价尚未更正错报的影响项目计划的重要性水平错报汇总数已识别的具体错报推断误差合计现金40000不适用*0应收账款2000060001200018000存货36000157503150047250固定资产1500013000不适用*13000……………报表层650000267500425600693100*审计比例100%错报汇总数大于重要性水平,财务报表不能接受。存在错报的主要账户为存货。要求调整报表,扩大审计程序范围。第四节审计风险风险与风险管理审计风险与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应对一、风险与风险管理(一)风险的概念1.风险是发生伤害、毁损、损失的可能性。2.风险因素、风险事件、损失(1)风险因素:是指影响损失频率、损失程度的要素。(2)风险事件:也叫风险事故,是直接导致损失的事件。(3)损失:风险事件导致的损失。3.风险因素、风险事件、损失的关系风险因素可能引发风险事件,风险事件可能导致损失。(二)风险管理1.风险识别2.风险评估:发生的概率、可能的损失3.风险应对:风险回避、风险控制、风险转移、风险自留二、审计风险与审计风险模型(一)审计风险(AuditRisk—AR)的定义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审计人员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计划的审计风险水平(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水平(二)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模型是描述审计风险与审计风险要素的关系的模型。三要素模型(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审计风险模型)二要素模型(经营风险导向审计的审计风险模型)1.三要素模型(1)审计风险要素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2)模型:检查风险控制风险固有风险审计风险2.二要素模型(1)审计风险要素①重大错报风险: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与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有关,CPA无法控制,但可以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与评估。②检查风险:是指某一认定存在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是重大的,但注册会计师未能发现这种错报的可能性。取决于审计程序设计的合理性与执行的有效性。(2)模型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平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水可接受的审计风险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三、审计风险应对(一)总体应对措施强调职业怀疑;人员分派、利用专家;更多的督导;使用非管理层预见的程序;对拟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范围作出总体修改。(二)针对认定层的重大错报风险的应对措施考虑审计风险与审计证据的关系,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包括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审计风险与审计证据的关系: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水平与所需审计证据存在正向关系;可接受审计风险水平与所需审计证据数量存在反向关系;可接受检查风险水平与所需审计证据数量存在反向关系。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水平与进一步审计程序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水平进一步审计程序总体
本文标题:7计划审计工作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963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