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匡跃辉)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中的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问
现代科技教研部匡跃辉现代科技教研部匡跃辉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中的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问题环境友好型社会这一概念的提出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表明环境保护作为基本国策真正进入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环境保护理论的创新一二一1.1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历史来源●从国际层面来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概念是随着人类社会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水平不断深化而逐步形成的。20世纪60年代:环境问题演变成为人类社会的重大课题。2004年,日本政府在其《环境保护白皮书》中提出,要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1)1962年,《寂静的春天》;(2)1972年,《只有一个地球》;(3)1987年,《我们共同的未来》;(4)1992年,《21世纪议程》;(5)2002年,《约翰内斯堡实施计划》。雷切尔·卡逊1.1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历史来源●从国内层面来看与国际社会相比,我国的环境保护战略思想演变经历了同样的历史过程。而且,资源环境的基本国情和现代化建设战略决定了我国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更迫切和更重要的内在需求。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对于环境与发展关系的认识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第二阶段:积极开展循环经济理论和实践的探索;第三阶段: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第四阶段:提出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国共产党党章》(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部分修改,2007年10月21日通过)1.2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认识基础●“末端治理”的局限性“末端治理”仅仅是对生产和消费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的一种高成本的补救措施,是一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机械的、形而上学的环境治理思想。●“源头和过程控制”的片面性“源头和过程控制”对环境问题的主流认识基本上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见局部、不见整体的形而上学认识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全面性环境问题是一个多层面、多维度、多因素、非线性的复杂问题,是自然的问题,也是经济问题、社会问题、政治问题和技术问题,也是文化观念问题。这些问题相互交叉、相互影响。需要一场人类环境革命。环境保护1.3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科学内涵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1.3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科学内涵●人的活动要以自然规律为准则环保绿色自然规律:是指自然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生态规律:是指生态运动过程中所内含的必然性或本质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依赖的互生规律;相互补偿和相互协调的共生规律;物质循环转化的再生规律;相互适应与选择的协同进化规律;物质输入输出的平衡规律。生态规律1.3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科学内涵●经济发展要以环境容量为基础环保绿色环境容量:狭义来说,是指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环境状态下,某一区域环境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支持能力的阈值。简言之,即允许排放量、最大纳污量、最适利用度等。广义来说,环境容量还包括那些人类耗费大量的财力、劳力获取的环境容量扩大的部分。如通过污水处理厂和空气净化系统等,也可以扩大人类防治污染的能力。●人的活动要以自然规律为准则1.3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科学内涵●经济发展要以环境容量为基础环保绿色主体功能区:优化开发区:强化经济结构、资源消耗、自主创新等评价;重点开发区:综合评价经济增长、质量效益、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等;限制开发区:突出生态环境保护等评价,弱化经济增长、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评价。禁止开发区:主要评价生态环境保护。●人的活动要以自然规律为准则1.3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科学内涵●人的活动要以自然规律为准则●经济发展要以环境容量为基础●社会发展要以绿色科技为动力环保绿色凡有利于人与环境友好的科技为“绿色科技”。“绿色科技”应符合以下几个标准:其一,经济效益良好。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可能性大,科技商业化后其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大;其二,环境负效应小。资源消耗率低,即应用某一科学技术应有利于或不损害生态环境;其三,对社会发展有积极影响。1.3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科学内涵●人的活动要以自然规律为准则●经济发展要以环境容量为基础●社会发展要以绿色科技为动力●环境友好要以生态文化为指导环保绿色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中认为“文化是一个复合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类在社会里所获得的一切能力和习惯。”在社会包括的经济、政治、文化三个系统中,文化位于最顶部。文化的地位文化政治经济社会1.3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科学内涵●人的活动要以自然规律为准则●经济发展要以环境容量为基础●社会发展要以绿色科技为动力●环境友好要以生态文化为指导环保绿色生态文化是以生态价值观为指导的社会意识形态、人类精神和社会制度。如生态哲学、生态伦理、生态经济、生态法律、生态文艺、生态美学等等。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环境文化是人类新的生存方式,即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存方式。1.3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科学内涵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生态文化:特有内涵:是数量维(发展度)、质量维(协调度)、时间维(持续度)的统一,本质上表征“人与自然和谐”的完满追求。深层内核:从时间定位来看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空间定位来看具有中国(湖湘)风格、中国(湖湘)气派、中国(湖湘)特色;从品格定位来看博采众长、开拓创新;从功能定位来看以人为本、服务人民。发展规律:必须与发展先进生产力紧密结合;必须充分尊重、挖掘、吸收中国(湖湘)优秀的传统生态文化;必须兼容并蓄,既立足本国(本省、三市),又面向世界;必须根据本国国情(本省省情、三地实情)来制定方针政策。环保绿色1.3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科学内涵●经济发展要以环境容量为基础●人的活动要以自然规律为准则●社会发展要以绿色科技为动力●环境友好要以生态文化为指导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以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倡导生态文化和生态文明,追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环保绿色1.4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主要内容组成环境友好型技术环境友好型产品环境友好型企业环境友好型产业环境友好型学校环境友好型社区内容•有利环境的生产和消费方式;•无污染或低污染的技术、工艺和产品;•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无不利影响的各种开发建设活动;•符合生态条件的生产力布局;•少污染与低损耗的产业结构;•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人人关爱环境的社会风尚和文化氛围。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根据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要求,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改革,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大胆创新,尽快形成有利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以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二发展是硬道理保护是硬要求发展与保护有矛盾2.1统筹规划——建立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发展与保护能双赢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加强环境保护合作加强环境影响评价坚持改革创新2.1统筹规划——建立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2.2突出重点——着力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危害人民健康安全的突出问题●以饮水安全和湘江治理为重点,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江河湖泊农田面源污染●水污染成因工业发达的长株潭,是湖南污染物排放最为密集的地区。目前,长沙主要是服务业和装备制造业的聚集中心,重化工业则主要分布在湘潭、株洲两市。上游的污染对下游影响很大。水是生命之源水是生存之本水是生态之魂2.2突出重点——着力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危害人民健康安全的突出问题●以饮水安全和湘江治理为重点,加强水污染防治。●以控制和削减二氧化硫排放为重点,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湖南省2006年度城市降水酸雨频率示意图2.2突出重点——着力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危害人民健康安全的突出问题●以饮水安全和湘江治理为重点,加强水污染防治。●以控制和削减二氧化硫排放为重点,推进大气污染防治。●以解决生产和生活垃圾问题为重点,促进环境整治。固体废弃物处理现状●工业废弃物:遗留问题比较大由于有色冶金、化工等企业废渣的长期排放,对周边土壤产生一定程度的污染,清水塘区域土壤镉等污染物超标,湘江底泥镉、汞、铅超标。长沙铬盐厂、株洲冶炼厂、湘潭铁合金厂日积月累形成的渣场,潜伏期长,治理难度大,是区域内重大的污染隐患。长株潭三市尚未建成危险废物处置场。●生活废弃物:缺乏科学的处理方法2007年株洲、长沙、湘潭(设市)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目前常见的垃圾处理方法是焚烧、填埋、堆肥,但都存在不足之处,销毁垃圾的同时导致空气或者地下水及土壤的污染。2.2突出重点——着力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危害人民健康安全的突出问题●以饮水安全和湘江治理为重点,加强水污染防治。●以控制和削减二氧化硫排放为重点,推进大气污染防治。●以解决生产和生活垃圾问题为重点,促进市容整治。●以防治土壤污染为重点,提高土壤质量。2.2突出重点——着力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危害人民健康安全的突出问题●以饮水安全和湘江治理为重点,加强水污染防治。●以控制和削减二氧化硫排放为重点,推进大气污染防治。●以解决生产和生活垃圾问题为重点,促进市容整治。●以防治土壤污染为重点,提高土壤质量。●以提高绿化质量和效益为重点,加强生态建设。长沙市是中部地区首个、全国第三个“国家森林城市”。株洲市曾获得“国家卫生城市称号”。2008年又被建设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湘潭市林地面积340万亩,森林覆盖率为45%,总体态势良好。不过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长株潭均未能占据一席之地。而且长株潭城市绿地分布也不平衡,绝大部分位于城区边缘,市中心和老城区绿化率偏低。绿地资源现状要体现湖南山水特色要建成具有国际品质的现代化生态型城市群第一,打造昭山“绿心”第二,延伸湘江“一带”第三,保护城市生态第四,加强路林建设产品企业产业资源循环再利用推行清洁生产生态化改造●抓技术3.3调整结构——建立以循环经济为重要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2.3调整结构——建立以循环经济为重要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123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抓过程3.3调整结构——建立以循环经济为重要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2.3调整结构——建立以循环经济为重要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主体工程环保设施生产过程3.3调整结构——建立以循环经济为重要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2.3调整结构——建立以循环经济为重要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抓转型到2010年,以产业、科技创新等为重点的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促进机制初步形成,工业化水平达到43%,城市化水平达到63%。●政府层面:规范引导绿色消费第一,加强绿色消费制度建设中国环境标志2.4节约安全——积极倡导环境友好的消费方式第二,推进公共消费和集中消费第三,大力推行政府绿色采购●社会层面:普及推广绿色消费2.4节约安全——积极倡导环境友好的消费方式第一,推广绿色消费科技第二,加强绿色消费教育第三,提供绿色消费服务第四,建设绿色消费社区●企业层面:推动促进绿色消费2.4节约安全——积极倡导环境友好的消费方式第一,企业必须节约生产第二,企业必须清洁生产●公众层面:倡导践行绿色消费3.4节约安全——积极倡导环境友好的消费方式第一,节约消费第二,安全消费第三,少污消费法律、法规明确有底线的,要重点研究底线以上如何创新;法律法规只作原则性规定的,要通过试验改革予以明化、细化;法律法规尚未涉足的,要积极探索建立合理的制度;法律法规和正在执行的政策虽有明确规定,但在实践中需要调整完善的,可向上报告,在局部试点,为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的完善提供实践经验。2.5创新体制机制——构建科学合理的法律法规体系●健全保护环境约束机制2.5创新体制机制——构建科学合理的法律法规体系第一,完善产业进入和退出机制。第二,建立节能减排财税奖惩机制。第三,加强节能减排的金融服务。●构建主体功能区管理体制2.5创新体制机制——构建科学合理的法律法规体系优化开发区和重点开发区的主体功能是
本文标题:(匡跃辉)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中的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问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976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