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 陈庆礼散文的原创性及其艺术特色
参考资料,少熬夜!陈庆礼散文的原创性及其艺术特色陈散文的独创性和艺术特色陈散文的独创性和艺术特色作者蒋九贞作者简介九贞,江苏徐州市人,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协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著名地方文化学者。出版发行《博弈三部曲》、《蒋九贞中短篇小说精选集》、《阳台上的花》、《门外野谭》、《养心居诗稿》、《我评》等著作。陈庆礼简介:陈庆礼,江苏沛县人,1959年出生。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杂文学会会员,徐州市杂文学会副秘书长,徐州市科普作家协会理事。先后在《新华日报》、《扬子晚报》、《人民日报》、《扬子江诗刊》、《诗刊》、《词刊》、《雨花》、《神州》、《人民论坛》等发表散文、小说、诗歌、报告文学等百万字。出版《说长道短》、《青春无悔》、《文心同行》、《乡愁似酒》等文学作品集。陈散文的独创性和艺术特色一散文是普遍具有原创性的文字艺术,它最忌讳的就是跟风和临摹.散文是心灵的闪电,散文是情感的倾泻,散文是自身的纪实,散文是人事的记录。散文的情是浓烈的,散文的事是实在的,散文的语言是个人的,散文属于个人化的大众文体。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中国也是散文的国度。纵观中国古今散文,所取得的成就和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比诗歌有过之而无不及。从三皇五帝开始,散文就与社会、人生密不可分。所谓文以载道,说的就是散文的社会功能。中国古代散文家,其实都是官员。这是因为,散文的制作是需要文化的。狭义的文化,首先就是识字。在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时代,官宦、富家子弟才可能读得起书;而读得起书的人又学而优则仕,当官去了。他们有的是情致,书信往来,迎送唱和,歌功颂德,互相吹捧,或有攻讦,行诸文字,所以写文章的多是这些人;他们一面当官,一面感慨些什么,议论些什么,联想些什么,随记些什么,上书些什么,表白些什么,有时还要应景写些什么,这些都构成了广义上的散文。唐宋八大家,明清文章家,几乎都是这些人,而且越往上溯越是这些人。清之末,散文渐渐走近平常百姓家,有学识的平民也有了诗文传世,但是毕竟是极少数,更多的,依然是当官者的文章。倒是到了近代,到了现代,到了当代,读书的人逐渐多了,社会分工也逐渐细了,做官与读书开始分离,文章真正成了闲书,当官的不肯做了,让给了那些文人,产生了专事写作的族群,或者一些个人奋斗者。参考资料,少熬夜!二陈庆礼是官员,但也是作家,这在当今社会,有些难得。当官是要讲政绩的,而做文章只为闲情,在一些当官的眼里,可能还是不务正业.你当官了,偶尔动笔为自己写点讲话稿、公文之类还勉强可以,要是写那些家常琐事,写那些性情文字,恐怕有失大雅,不合身份了。庆礼似乎不管不顾这些。他从小喜欢舞文弄墨,到了部队也没有中断,回到地方,更是一边当官一边作文,久而久之,便成就了他文人官员和官员文人的双重身份.从前的时候,我读过他的部分散文,他的文章是那样真挚,那样厚实,那样纯情,那样正能量,我想他的人也定是这样。可我并不认识他,不知道他官当得怎么样,都做出过什么业绩,以至于从乡镇政府调到县城,负责起广电、文化、文联等工作。后来认识了,并且有幸共同编辑文学刊物《百家》,我对他有了了解,果然文如其人,他的诚恳,谦卑,率直,热情,随和,聪慧,灵敏,儒雅,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怪不得他这样得人心。他身上很少官员的秉性,却多是文人的气质,我甚至认为,他天生就是写文章的人。三庆礼的散文,如前所说,是纯真而厚实的,他写的很朴实,却洋溢着菲菲文采,平淡中见缜密,乡土里透灵气,峻岭奇峰藏在浩淼空际间,常常见神来之笔。具体分析起来,他的散文大体有这样几类:一是杂感随记类。如《葎草之狂》、《行来往》、《感悟烈日》等。此类作品是作者对某事物的感叹和浮想,往往都是有感而发,或发幽怨之情,或发时弊之感。二是亲情友情类。如《父爱如山》、《晚年的母亲》、《奶奶的一生》、《军旅情结》等。此类作品多是对亲人友人的记述和追忆,情真意切,感人至深。三是生活琐事类。如《散步人生》、《告别搬家》、《妻子摔伤后》等。此类作品一事一说,有琐记,有感慨,常常是发人深省,颇有启迪。四是记人记事类。如《犟爷》、《二憨子小传》、《二罐大爷》等。此类作品或记人,或叙事,真切细致,幽默有趣,所写人事,都可以成为典型,令人读后久久不能忘怀。五是游记纪实类。如《初游琅琊台》、《孤岛行》、《慈善之光》、《感知北京人》等。这类作品有一定时效性,但也写得隽永、灵性、有思想,一如他其他散文的笔调。四我在开头就说,散文是普遍具有原创性的文字艺术,这是指写得有功夫的好散文。时下也有不少人云亦云的散文,抽象化,概念化,干巴巴的,艺术上没有自己的东西,拾人牙慧,似曾相识,没有新鲜感。我不知道散文怎么可以写成那样。散文是作家自己见闻的感受,每个人的见闻不同,感受更不同,照自己的见闻和感受写下来,怎么会造成雷同呢?散文应该都参考资料,少熬夜!是原创的,它和小说故事有时还不一样,小说故事偶尔雷同、撞车情有可原,散文就不行。散文必须是自己的这一个,千人千路,题材可以差不多,内容绝不会雷同,不存在撞车问题。庆礼的散文我读得不少了,在我看来,篇篇都是原创。他大概追求的就是创作自己的散文,而不是模仿和师从.学文化可以师从,搞创作决不能师从。创作创作,不创不作,只有有创建(创意,创见)了,才可以挥笔而作。《故乡的年》写了作者一家十三口在春节这样的民俗大节里的过年情形。作者用几个场面写了这一盛事.首先是推年磨.母亲的忙,父亲和哥哥的排队等候,轮到自家推年磨了,由于人口多磨的粮食也多,一般要用两天才能推完,这么漫长的时间,小小年纪的庆礼常常抱着磨棍打盹,母亲就哄骗他,他想着推完磨就能吃上香喷喷的白面馍馍,于是就精神抖擞地攥紧磨棍,跟着大人们围着磨道推起来,似乎觉得是在一圈圈走近新年.推年磨的同时,家家还要打扫庭院,把积攒了一年的角角落落的灰尘擦拭一新。蒸馍也是办年的一项重要工作,总是一家人齐动手,父亲和合面,母亲团揉,哥哥、姐姐轮流烧锅,人尽其用,各有事做。买红纸,写春联,老私塾先生的认真,庆珍哥的涂抹,均博得阵阵欢笑。鸡鸣狗叫,鞭炮声声,年味十足。这样的细节是作者独有的,是他的原创,别人不可能重复的。《告别搬家》写了作者辗转他乡工作的十几次搬家,其中的情趣在于妻子的嫁妆,结婚时因为房子小,没有弄来,后来有了大一些的房子,弄来了,老结实的实木家具,经受了多次搬家的折腾,虽有碰碰划划,却毫发无伤。但是,最后进城了,它们的历史使命完成了,不得不忍痛换新,北方购木,南方找人,打了一套新式五组合。搬家,几乎谁都经历过,像庆礼写得这样质朴动人的不多。而且,作者并没有满足于描述搬家历程,而是笔锋一转,发起感慨:几次搬家,使我悟出许多道理来,家会在搬迁中不断升华。首先,搬家身体能受到锻炼,每一次搬家前前后后折腾三四天,大包小包,大箱小箱,又捆又扎,大车小车,上上下下,来往反复;其次,情感能得到考验,每搬一次家,一段时间内,大人孩子都有离乡背井之感。俗话说,故土难移。这是特别需要全家人协调配合,关心照顾,理解和支持,从而使夫妻感情进一步加深,孩子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不断增强。经过一次一次搬家的锻炼和考验,家更加牢固、更加温馨、更加幸福。搬家这样的苦事,在作者看来,倒成了幸福的催化剂了。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样,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就在于你怎么看问题了。从心理学的角度说,喜新厌旧是普遍的情绪,某一种方式久了,人们就渴望改变,一河水,平静不如流动,一间房,守旧不如翻新,人们在新中享受变化,享受快乐。是不是一切改变都是好的?恐怕也不尽然。然而,改变的声音总能蛊惑人,这是心理使然。苦中有乐,动中有乐,因为心境变了,参考资料,少熬夜!乐也就在其中了。问题是,作者把搬家这样的事情上升到了情感的高度,这样的乐,是极其高尚的。这也是作者的独到感受,但是却说出了普遍的道理,说出了别人也许有所悟可是没有说出来的感受。《祥和之夜》、《父爱如山》、《冬天的村庄》、《不见耕读》、《童年的梧桐树》等等,莫不如是。五庆礼散文很具有他自己的个性特点。总结起来,我以为是:第一,选材的个性化。他选择散文材料,尽可能是只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身边的,即使需要背景材料,需要民俗的东西,这些背景材料和民风民俗,也是要为他的书写主体服务。前面所举的《故乡的年》就是这样,里面有大量沛县农村过年的民俗,如推年磨、蒸馒头、贴春联、拜年,等,这些都纳入他的主题中,都是为作者童年过年这样的题材服务的。自己经历的,往往才是最特色的,是和别人不一样的,这样的材料容易引起关注。《冬夜清仓起祸端》,写的是父亲在那个共产风里抵制一平二调的故事。一个冬天的晚上,父亲从外面开会回来,长时间坐在长凳上一声不吭,母亲做好饭叫他吃饭也不吃,后来拔腿跑出门,他是去通知几个可靠的队长,连夜清理粮仓,一分为二,一部分交给公社调往他处,一部分坚壁起来,藏在地主家,让天亮后来清仓的人找不到。就是这些粮食救了全村人的命。可是,父亲若干年后还被揪住这件事不放,翻老账批他斗他。这个材料就是别人不可能有的。也许有的地方确实也存在这种现象,但是经历的人写不出,后代又不会写,听到的人写出来就不是原本的样子。只有陈庆礼,那是他父亲的所为,他写了,可以说是亲历亲见亲闻的。这是他的专利.第二,感悟的个性化。庆礼写散文,也有边叙边议、夹叙夹议的,可是他的议就是他的议,他议的是自己,悟的是自己,虽也不免大道理,可这大道理是服从小道理的,是为自己的小道理寻找或者生发宏观的境界的。如《散步人生》,说的是作者自己与妻子婚前婚后常常一起散步,边走边谈,感情也在这走和谈中升华,加固,以致恒远。清晨,共同送走上学的孩子,便融进茫茫晨雾,或跑或走,或摔打或比赛,一个小时,三公里多路,筋骨舒展,气血充身,全天工作和生活养足了精神。傍晚,乘着晚饭后的余兴并肩走向野外,在不紧不慢的脚步中,带走了一天的紧张和疲惫,带来了身心的放松和愉悦.在落日的余晖中,我们相拥而行,漫步在林荫道上,兴之所至,目之所及,我们从杨柳吐绿感觉到春天的生机;从暴雨滂沱领略到夏天的壮阔;从凉风习习体会到秋季的爽朗;从白雪飘飘品味到冬日的宁静……散步中我们走过一年四季,同时也感觉到大千世界里,大自然是如此的变化无穷,人生百态中,生活是何等的丰富多彩。散步中,我们越来越探明一个问题,领悟一条道理,人只参考资料,少熬夜!要热爱生活,善待他人,生活永远是美好的。每想到这就感到脚步越来越轻松,信念越来越坚定,决心照着明确的目标走下去,走出一条快乐的人生路。他的这个感受,就有很多的特殊处,就是他个人的独特的感受。他感受到的,是真的人生道理,我们读来,何曾不觉得受益呢?第三,语言的个性化。庆礼散文语言很质朴,是那种乡土语言加上一点幽默和风趣,几乎是口语化的,但又不同于口语。如《晚年的母亲》里:母亲一生养育了六个儿女,1978年叔婶病故后,两个孩子跟我们家一块过生活。家里最多的时候有十五口人,八个学生,耕种近二十亩责任田。做饭每顿蒸一大锅馍都不够,吃饭两张案板坐不下,院子里整天熙熙攘攘、说说笑笑、吵吵闹闹。母亲有时累极了,被吵烦了,就坐在堂屋门前的台阶上叹息:我哪辈子造的孽,什么时候才能买静求安呀?话是这样说,可活还是少干不了一点,日子还是照常过……这些基本都是当地农村的土语,如做饭每顿蒸一大锅馍都不够,吃饭两张案板坐不下,可活还是少干不了一点,纯粹是口语,一般书面语不这样说的,用主谓宾定状的语法分析也是不大合乎规则的,但是人人看得懂,是经过作者改造过了的方言。这里运用这样的语言,更显得生活化,地方性,还无形中增加了感人的表现力。庆礼出身于农村,乡村丰富的方言土语为他提供了取之不尽的语言资源,他以一种较为规范的方式改造这种语言,成为了他的散文书面语,写的是平平常常的事情,又平平实实的写来,不堆砌形容词之类,只作恳切的叙述,流露出一种真挚的人情美,正适合用来写晚年的母亲,表现乡村生活,于是他的散文达到了语言形式与内容的统一。第四,表现的个性化。庆礼用笔朴实平淡,写得本色自然,甚至有点琐碎,有点过分铺陈,但却有着很强的感情冲击力。其实,自然是美,琐碎也是美。我以前读梁实秋,读朱自清,读俞平伯,都是觉得那种雍容,那种琐碎,那种自然,是
本文标题:陈庆礼散文的原创性及其艺术特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9783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