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 城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
城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研究主讲人:田飞副教授安徽大学人口研究所2007年8月31日人口研究所田飞副教授第2页讲座内容引言一、人口迁移理论与现状二、人口政策与计划生育政策演变三、城市化与城市流动人口计生工作结束语人口研究所田飞副教授第3页引言•个人介绍:–社会学系副教授、人口学硕士生导师–人口迁移经验:合肥—宣城—合肥—淮南—合肥—美国—加拿大—合肥–联系方式:feitian01@gmail.com3705877–个人网页:•在座的都是计生工作领导和专家,应该向你们学习。•主要是从理论上、知识上介绍,可能会对今后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流动人口—迁移人口–城市—城市化–计划生育—人口政策–城市流动人口计生工作•讲座结束后,大家可以有个互动时间。•第二部分结束后,中间休息一下。人口研究所田飞副教授第4页一、人口迁移理论与现状1.人口迁移概念2.人口迁移的类型3.人口迁移理论4.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5.国际、国内人口迁移历史6.国际、国内人口迁移现状7.我省流动人口现状人口研究所田飞副教授第5页•人口迁移概念–人口:由有生命的个人所组成的集合。是一群人,且规模较大。–迁移:人从原居住地移到新的居住地,涉及居住时间(迁移时间)和相隔距离(迁移距离)。–迁移时间:人口普查定义:87年6个月、90年1年、95年7个月、2000年6个月。–迁移距离:很难界定。跨国家、跨省、跨县。跨村、跨街道、跨区?10公里、100公里、1000公里?一、人口迁移理论与现状人口研究所田飞副教授第6页•人口迁移的类型(按照迁移距离分类)–国内人口迁移:•省内人口迁移:六安→合肥、合肥→六安•省际人口迁移:安徽→上海、上海→安徽–国际人口迁移:中国→美国、美国→中国–星际人口迁移:?•人口迁移的类型(按照迁移性质分类)–永久性人口迁移(有正式户籍)–非永久性人口迁移(人口流动、流动人口)•返迁•再迁一、人口迁移理论与现状人口研究所田飞副教授第7页人口迁移理论之一:推力拉力理论•影响迁移的因素:迁出地因素、迁入地因素、中间阻碍因素、个人因素。•迁移量:地区间差异越大流量越大,但差异太大难以使人适应;人群间差异越大流量越大,如种族、宗教、教育、收入;中间障碍越大流量越小,如东西柏林,政治障碍;经济变动情况;随时间推移,流量增大。•迁移的流向:集中到几个特定的目的地;每一个迁移的流向都有一个相反方向的反迁移流。•迁移者的特征:年龄、性别、职业、教育等;分为正向人口迁移和负向人口迁移;一、人口迁移理论与现状人口研究所田飞副教授第8页一、人口迁移理论与现状我省人口迁移的推拉力:•人口因素,即人口增加,剩余劳动力大量增加,人多地少的矛盾越来越大,形成人口向外流动的推力;•经济原因,即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收入水平落差大,形成经济发达和富裕地区对人口的拉力。人口研究所田飞副教授第9页一、人口迁移理论与现状人口因素•我省是典型的农业人口大省,农业人口比重大。农村劳动力逐年增加和耕地不断减少是农村剩余劳力增加的重要原因。•2003年我省实有耕地面积408.5万公顷,比1990年减少28.1万公顷,减少近7%;而农村劳动力的人数,由1990年为2301万人,增加到2003年的2862万人,增加了24%;劳均耕地面积减少了33%。2000年我省剩余劳力达1362万人,2003年达到1400万,约占全部农村劳动力总数的一半,占全省户籍人口总数的22%左右。人口研究所田飞副教授第10页一、人口迁移理论与现状经济因素•第一、农业比较收益下降,地区收入差距拉大加速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速度。–粗略计算一下农民种植水稻的投入产出情况,每亩地实际投入为400元;按2003年当地最高价格0.7元/斤、平均亩产量1000斤计算,每亩种植水稻的总收入为700元,除去成本支出,每亩水稻仅为300元。按每个劳动力种植4-6亩计算,每个劳动力生产一年的纯收入仅为至多只能达到1200-1600元。–相比较而言,外出务工人员中,90%以上的人在非农行业务工,每年至少净收入在3000元以上。农业比较效益的下降,使农民逐渐意识到务农不如务工,导致各地越来越多的农民洗脚上田,离土离乡,加工到外出务工的队伍中去。人口研究所田飞副教授第11页一、人口迁移理论与现状第二、外流人员多的地方大都是消化劳动力弱、产业发展滞后的地区•一般来说,一个地区的工业化程度高,产业结构合理,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载体,吸纳更多的劳动力。但我省大多地区是农业地区,工业程度低,如2003年阜阳市、巢湖市的工业总产值占全省总量的比重仅为3.4%和4.0%,远低于其人口所占比重。工业基础较为薄弱,制约了对劳动力的吸纳,导致本地劳动力向工业行业转移能力有限。•目前世界发达地区国家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重在60-70%左右,中等收入国家也在50%左右,低收入国家也在30%左右。2003年我省三次产业就业结构61.1∶13.6∶22.3,第三产业结构比重不及低收入地区水平,而且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来看产业层次不高,内部结构不合理,第三产业主要以商贸、餐饮、社会服务等传统产业为主,且多属分散经营,效益低下;金融、科研、信息、地产、咨询以及各种技术服务等新兴行业发展缓慢,吸纳劳动力和聚集人才的能力不强。人口研究所田飞副教授第12页一、人口迁移理论与现状第三、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加大了农村劳动力外流的速度(强度)•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越拉越大。1990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39元,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55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之比为2.5∶1;到2003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127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6778元,两者之比拉大为3.2∶1。•农村居民的居住环境、卫生条件、医疗保障、基础设施和教育状况等的十分薄弱。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2000年我省农村居民中,使用燃气家庭户比重仅为3.65%,而城市则高达63.78%,农村家庭绝大多数还在使用柴草和煤炭等不清洁能源;从洗澡设施看,乡村仅有10.45%的家庭户有洗澡设施,低于城市的41%;农村使用自来水的家庭户为4.87%,而城市高达近80%;农村使用独立抽水式厕所的家庭户仅有1.1%,远低于城市的46.33%水平。人口研究所田飞副教授第13页人口迁移理论之二:决策理论•特别适用于从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基本概念:潜在的迁移者对目的地和原居住地进行比较,然后作出决策。•对于政策性迁移,该理论不合适。山峡移民、美国黑人、经济开发区建设。•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家庭决策理论。一、人口迁移理论与现状人口研究所田飞副教授第14页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经济:•人口:•社会:•文化:出人头地、玄宗耀祖•宗教:•政治:东欧•环境:一、人口迁移理论与现状人口研究所田飞副教授第15页国际人口迁移历史•人口诞生地:中国黄河、古埃及、古印度、古希腊、两河流域•4万年以前,冰川活动剧烈,海平面下降。华人两个方向迁移:北和南。西伯利亚→阿拉斯加→北美洲→南美洲→澳大利亚、新西兰。南亚各地区: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到了公元750年,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移结束。•17世纪到20世纪初,第二次大规模人口迁移。资本主义革命开始了,五大迁移流:欧洲→北美;欧洲和日本→南美洲;欧洲→南非、澳大利亚;非洲奴隶→美洲;中国和印度→其他国家。一、人口迁移理论与现状人口研究所田飞副教授第16页人口研究所田飞副教授第17页一、人口迁移理论与现状国内人口迁移历史•第一阶段:公元前211前(战国前),黄河流域,三千万人口,很少迁移。•第二阶段:前211—公元1376年(秦—元末)战乱强制性迁移和缓慢的自发性迁移,唐朝“安史之乱”,北宋-南宋,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第三阶段:1368—1840(明初—鸦片战争),开发性人口迁移,从人口稠密地向人口稀疏地和不发达地区迁移,人口达三亿。•第四阶段:1840—1949,上海、广州、天津、南京城市化;海外移民,东南亚、欧美;填补人口空白处。•第五阶段:1949—80年代初。49—57年,农村→边疆、农村→城镇;58—84年,逆向迁移:“三线”建设、建设兵团、59-62鼓励干部工人回乡、文革期间干部下放和知识青年下放。•第六阶段:80年代至今人口研究所田飞副教授第18页人口研究所田飞副教授第19页国际迁移现状:•当代迁入国:传统迁移国家:北美:美国(每年130万)和加拿大,大洋州: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德国、以色列、日本、也门、希腊、法国。•当代迁出国:中国、墨西哥、印度、科威特。•四种迁移人口:合法移民、非合法移民、难民、避难者。•国际人口迁移总量按每年200-400万人的速度增加。一、人口迁移理论与现状人口研究所田飞副教授第20页人口研究所田飞副教授第21页一、人口迁移理论与现状国内迁移现状:•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并存。五普数据表明:5年内12980万,流动人口占65%,受户籍制度影响。•人口迁移规模有所增加,但相对凝固性未发生根本性改变。82%未做过跨县市迁移。•以发展型为主的人口迁移模式–珠三角大都市圈–长三角大都市圈–京津唐大都市圈人口研究所田飞副教授第22页胡焕庸线95%左右人口研究所田飞副教授第23页一、人口迁移理论与现状我省流动人口现状:•根据2004年人口抽样调查推算,调查时全省外出人员达1018万人,占到全省户籍人口总数的15.8%,也就是说,平均每6个安徽人有近一人外出。•其中外出时间在半年以上的人员为819万,外出到省外半年以上的人员有630万人。•在外出半年以上的人口中,务工经商的人员占79%,与前两年相比,经济型的务工经商人员比重不断上升。•在外出省外的人员中,到江苏的占25.5%,到上海的占24.1%,到浙江的占23.5%,到广东的占7.7%,到北京的占6.4%。到以上5省市的人员占全部外流人口的87%,合计达550万,而且我省流到省外的人口有越来越聚集于上述五省的趋势。人口研究所田飞副教授第24页二、人口政策与计划生育政策演变1.人口政策的性质与种类2.制定人口政策的依据3.人口政策的措施体系4.一些国家的人口政策5.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演变人口研究所田飞副教授第25页二、人口政策与计划生育政策演变人口政策的性质与种类•人口政策:一个国家为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对人口发展过程进行影响和干预,而作出的具有法令性效力的规定。•人口政策要符合客观实际、符合经济规律、人口规律。•人口政策具有相对稳定性。•狭义人口政策:指导人口生产和再生产的政策。•广义人口政策:还包括人口再生产为基础的人口空间分布和移动领域,以及人口的民族、种族、语言、宗教、产业部门和职业的分布等等。三大部分。人口研究所田飞副教授第26页二、人口政策与计划生育政策演变•广义人口政策:–指导人口生产和再生产。婚姻、家庭、生育、死亡。–指导人口的空间分布和移动。–指导人口的社会移动。培训、部门分布、职业分布、劳动力素质。•我国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属于狭义的人口政策。•当代发达国家推行的是广义的人口政策。•广义的人口政策将会成为人口政策的基本形式。人口研究所田飞副教授第27页二、人口政策与计划生育政策演变人口政策种类:•鼓励和限制增殖的人口政策•公开和带有倾向性的人口政策•全国统一的和分地区的人口政策–自然条件差别较大:高寒山区和沙漠地带—沿海沿河平原地带–民族差别:少数民族人口偏少–经济差别:人口研究所田飞副教授第28页二、人口政策与计划生育政策演变制定人口政策的依据:•三大依据:–经济与人口发展的相互关系: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民族繁荣:•经济依据是主要的、根本的,起着终极作用。人口研究所田飞副教授第29页二、人口政策与计划生育政策演变人口政策的措施体系•综合性措施: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宣传教育措施:“重男轻女”、“多子多福”、“传宗接代”、“独生子女”。•行政组织措施:人口机构、相关行政部门、群众性团体。•法律措施:婚姻法、家庭法、计划生育法、人工流产法、
本文标题:城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983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