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 党校课件--法治思维与依法行政(规划局)
河东区委党校王利霞主要内容一、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提出的重大意义二、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的内涵三、提高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运用能力积极推进依法行政3一、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提出的重要意义4(一)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提出在2010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中,就已经要求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切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能力”。党的十八大报告更加完整地提出“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52012年12月4日,习近平同志《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3年1月2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共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2013年2月23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讲话,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2014年10月23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公报》,要求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重要内容。6(二)强调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的重要意义71、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现实需要8习总书记讲: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各级领导干部是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领导干部法治观念如何,能不能坚持依法办事,是依法治国的关键所在,对全社会具有重要示范作用。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提高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运用能力,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92、是改革发展稳定的现实需要1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党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1987年12月,深圳经济特区进行土地拍卖以及土地转让。•1988年4月,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同年12月29日,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决定》。修改后的《土地管理法》明确规定,“国有土地和集体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国家依法实行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于6月25日公布,1987年1月1日起施行。)第一股是客观环境。怎么理解呢?我们目前的环境不改不行了。这是共同认知,人民对共产党执政的渴望非常高,期望非常高。不改不行了。第二股是普通老百姓。希望通过深化改革能够更公平、正义,能够的实惠。这两股力量都是赞同改革的。第三股是既得利益。既得利益者在各个行道里都能玩得转,他们在各自行道里都能最大限度地占有优质资源,他们不希望改。习近平同志提出,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在整个改革过程中,都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加强对相关立法工作的协调,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从发展稳定的层面讲,我们说改革为了什么,为了发展,为了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为了人民能够在和谐稳定的社会中幸福安康。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英国哲学家培根•在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中,我们面临这么多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最终要靠法治,法治是治国理政的最大规矩,按规矩办事,其他的什么都不算数。所以,我们有责任要学会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去化解矛盾,解决问题。•案例:河南濮阳国土资源局行政不作为习总书记强调的:努力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识、规范发展行为、促进矛盾化解、保障社会和谐。183、是当前领导干部现实状况的需要国家行政学院法学部联合19家地方行政学院对2011年7月到2012年9月在行政学院参加培训的8000多么公职人员的问卷调查表明:被问及“你怎么评价官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问题的能力”时,大部分官员认为“能力一般”的比例占到75%,20.8%的官员认为“能力很弱”,民众认为“能力很弱”的则占到32.8%。19部分基层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问题的能力也确实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比如法治观念淡薄;以权压法,滥用职权;“讲人情”、不懂法、不用法;不作为、乱作为等等。20案例:山东纵火案案例:以权压法:中国特色拆迁“拆迁不立案是中国特色”?•郑州市中级法院立案庭副庭长李小青说,是市委领导不让立案,“现在拆迁案子都归市里面管”,“政府它(拆迁)存在一些问题,他们也说了通过自己的渠道解决”,“这种事就是立了案,法院也管不了”,“你也体谅我们下级的难处”。22二、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基本内涵23(一)法治思维的内涵24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法治,管理国家、治理社会主要依靠法律规范和规则,而不是法律之外的习惯和办法,更不是个人的意志和看法。法治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是政治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重要标志。我国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确立了“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和“依法执政”原则,确认“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在于法治化”。25“法治思维”概而言之,是指以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为导向,运用法律原则、规则和方法思考问题的路径和过程。具体而言,包括基层含义:第一,法治思维是思考和处理问题的一种路径和过程;第二,在价值观上,法治思维以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为导向;在方法论上,强调运用法律原则、规则和方法进行思维。(引自《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江必新——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26案例: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案例:野羚羊伤人事件27•实施行政管理,应当遵守法定时限,积极履行法定职责,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方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野羚羊伤人案的思考•(二)法治方式的内涵•法治方式是指在法治思维的指导下,运用法治手段、法治方法、法治程序和法治规则建立健全法律制度、依法执行法律规范、依法强化法治监督的实践过程。具体而言就是遵循法律处理问题。•(三)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关系及基本要求•两者是价值观与方法论关系。法治思维支配法治方式,法治方式体现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即法治方式及法治思维下的行为方式。法治思维是法治方式的前提,法治方式是法治思维的保障。30三、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推进依法行政31(一)内在自身修养321、加强学习,提升自身法律素质内在自身修养“本领恐慌”;“非学无以广才”。“好学才能上进。各级领导干部要以学益智,以学修身,以学增才”。•毛泽东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讲话时就强调指出:“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造成了“本领恐慌”的突出矛盾,解决办法就是读书学习。34《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行政处罚法》《行政监察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许可法》《公务员法》《行政强制法》等352、提高法律意识,增强法治理念树立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规则意识和思维方式。案例介绍:乌坎事件处理内在自身修养3637第一,坚持民意为重,以最大决心、最大诚意、最大努力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第二,坚持群众为先,依靠群众解决乌坎问题。第三,坚持以人为本,全力做好死者家属的安抚优恤工作。第四,坚持阳光透明,及时公布调查处置工作的进展情况。第五,坚持法律为上,依法依规、讲情讲理,妥善解决问题。383、法律实践常态化,在实践中提升一种选择一个坚持一份参与一声咨询即首选法治方式解决问题即坚持依法办事即领导干部要积极支持行政诉讼一声咨询即领导干部要多咨询法律顾问2012年8月9日,西城区政府作出《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房屋征收决定》,启动了对三里河一区E区6、7、8号楼及附属平房的房屋征收工作。岳女士的房屋就在本次征收范围内,她认为该房屋征收不合法,故诉请法院予以撤销。今年3月8日上午,法院公开审理此案。出乎人们意料的是,西城区区长王少峰出现在被告席上。在庭审现场,控辩双方代理律师进行了辩论。王少峰也针对原告提出的诉讼理由进行了答辩。从法治实践中锤炼法治思维•王少峰庭审后接受采访时说:按照十八大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行政首长出庭应诉代理案件就是一个重要的方式。通过出庭应诉,面对面地听取群众意愿和呼声,也是改进工作作风、转变工作思路的一项重要举措。411、弘扬法治精神,营造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氛围外在法治环境当前迫切需要领导干部树立法治信仰,将法治内化为法治思维,外化为法治方式。法治不是法律文本机械的展开,而是在法律框架内融入法治精神,让规则意识、限权思维、公平正义、正当程序等观念发展成为领导干部的内心认同、内在习惯。422、加强法治教育培训专题研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现场观摩法治教育培训的形式外在法治环境43法治教育培训的形式443、强化权力运行监督和监督机制454、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改革干部晋升制度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就推进依法治国进行第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依法办事,带头遵守法律。各级组织部门要把能不能依法办事、遵守法律作为考察识别干部的重要条件。”要重视提拔使用依法行政意识强,善于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优秀干部。——2010年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46坚持法治政绩导向,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完善党和政府选人用人的正向激励引导机制完善领导干部法治绩效综合评价体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提出依法行政要遵循六项基本要求,即合法行政(即职权法定,不得越权;实施的行政管理必须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在没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情形下,行政机关就不得作出有损公民、法人、其他组织的决定,比如乱收费,乱罚款等),合理行政(实施行政管理要遵循公平、公正原则;自有裁量权符合法律目的等打个比方,很多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为了处罚而处罚,可罚可不罚的必罚,在法定处罚幅度内,能多罚的就多罚)程序正当,高效便民(高效率的方便群众,比如我们天津109个公章变成一个公章),诚实守信(公布的信息全面准确、真实;制订的法规、规章、政策不能朝令夕改),权责统一(有多大权就要有多大责任)。48“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韩非子49谢谢大家!欢迎批评指正!
本文标题:党校课件--法治思维与依法行政(规划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019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