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第四章 公文写作的构成要素
第四章公文写作的构成要素本章概述•(一)内容简介•本章主要介绍了公文写作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公文的主旨、材料、结构、语言和表达方式等几个方面,它们是后面学习具体的公文文种写作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因为每一篇公文都要表达一种特定的主旨,都要运用相应的材料,都要通过特定的结构予以显示,都要借助于语言这一媒介加以外化,都要采用一定的表达方式进行表达。掌握了本章内容,在写作具体的公文文种时就能够做到依“规”行事,确保质量。•(二)学习目标•学习本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公文的主旨及特点,掌握公文主旨的写作与表述要领;了解公文的材料及特点,掌握围绕公文主旨选材和使用材料的方法;了解公文的结构特征,掌握公文外在与内在结构的基本模式及写作要求;了解公文语言的使用原则与意义,掌握使用公文语言的要求;了解公文的主要表达方法,重点掌握公文议论和叙述的特点与要求。•(三)重点难点•本章的内容的重点是对公文各构成要素的确立方法的讲解,包括如何确立公文的主旨、如何使用公文的材料、如何安排公文的结构、如何恰当地运用语言以及表达方式等。具体而言,主要是对公文写作中“撮要明旨”方法的理解和把握;对公文写作中材料的使用方法的把握;对公文的外在结构与内在结构形式的把握;对公文中的模糊语言运用技巧的把握等等。•本章的内容的难点是对公文主旨内涵的理解;对公文材料的收集与积累,包括有关的范围和方法等的理解;对于公文中夹叙夹议表达方式的运用问题的把握;对于公文中模糊语言的使用问题的把握和运用。第一节公文的主旨•一、公文主旨的含义•公文主旨是指通过公文的全部内容所表述或体现出来的行文用意、目的或意义。•主旨是一篇公文的灵魂,它在公文中具体表现为“做什么”。二、公文主旨的作用•(一)对公文写作过程具有统摄和支配作用•1、主旨是选择材料(包括政策、理论依据)的依据;•2、主旨是组织和派生具体观点、主张的基础;•3、一篇公文写什么与不写什么,是详写还是略写,都要根据主旨来确定,主旨起着统摄材料的作用。•(二)主旨是衡量公文价值的主要标准•(三)主旨体现党的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三、公文主旨的特点•1、公文主旨反映的对象及内容是公务活动,具有很强的针对性。•2、公文主旨明白、显露。•3、公文主旨的形成具有时限性。•4、公文主旨具有直接的社会应用性。•5、一篇公文只有一个主旨。四、公文主旨的表现方法和语言文字标志•(一)公文主旨的表现方法•1、标题明旨•2、开篇明旨•3、撮要明旨•4、分题明旨•5、线穿显旨(二)公文主旨的提示性文字标志•1、提示意图类的文字标志•2、提示目的类的文字标志五、公文主旨的优秀品质要求•(一)公文主旨有两种基本类型:•1、思想型•2、信息型(二)公文主旨的品质要求•1、正确•2、鲜明•3、集中•4、新颖•5、一致第二节公文的材料•一、公文材料的含义•公文材料是指公文制作者为了表现公文主旨,从现实公务活动过程中摄取并写入公文中的一系列内容,包括情况背景目的根据办法、措施、意见、规定、时间、数字等。二、公文材料的种类•1、感性材料和理性材料•2、现实材料和历史材料•3、直接材料和间接材料•4、正面材料和反面材料三、公文材料的收集与积累•(一)材料的日常积累•1、立足于本部门、本单位•2、着眼于本行业、本系统•3、关注社会上的有关情况•4、遵循适度、有用的原则•(1)剔除意识•(2)时效意识•(3)整体意识•(4)超前意识•(5)统计意识(二)切实掌握第一手材料•1、笔记式•(1)摘录式•(2)提要式•(3)心得式•2、剪辑式•3、卡片式•4、索引式•5、微机式四、公文材料的选择原则•1、切旨性•2、真实性•3、现实性•4、典型性•5、新颖性第三节公文的结构•一、公文结构的含义•(一)它必须准确反映公务活动这一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和必然联系•(二)它必须服务于公文主旨表达的需要•(三)它必须适合公文的不同体式•(四)它必须符合公务活动认识上的思维逻辑二、公文结构的外形体式•(一)篇段合一式•(二)撮要分条式•(三)分列小标题式•(四)全面性分块式•(五)转发转述式•(六)章、条、款分列式•(七)条、段贯通式•(八)并列句式三、公文结构的内在规律•公文结构的内在表现形式:•1、对解决问题的结果予以答复或表态的单一结构形式。如批复、指示、命令(令)等;•2、侧重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但不去具体解决问题的单纯结构形式。如情况简报、情况通报等;•3、先提出问题,然后把解决问题的结果或意见表达出来,即“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简单结构形式。诸如公告、函、转发(包括批转)性通知及内容简单的决定、决议、通知、议案等。•4、“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完整形式。如指示、指示性通知、指导性通报、指挥型会议纪要、工作报告、调查报告以及专门性的决定、决议等。•5、边摆问题,边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特殊结构形式。综合性的工作总结、调查报告、工作计划以及会议纪要,内容比较复杂的决定、决议,对重大问题所作出具有指挥性的意见以及条例、规定等法规性文件通常采用此种形式。四、提高公文结构能力的主要途径•(一)注意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1、思维要有序•2、思维要周密•3、思维要连贯•4、思维要深入•(二)经常分析研究习作中出现的问题•(三)多写多改,在实践中提高第四节公文的语言•一、公文使用语言的原则和意义•(一)公文使用语言必须纯洁健康•(二)公文语言纯洁健康的意义•1、语言是公文的第一要素•2、公文语言有巨大的社会影响二、公文使用语言的基本要求•(一)真实准确无假话•1、避免产生歧义•2、防止褒贬失当•3、排除疏忽错漏•4、注意措辞得体•(二)严谨庄重无虚话•(三)简明扼要无废话•1、认识准确,抓住实质;陈述事实,抓住关键;阐明观点,提出意见和办法;抓住中心,切合公务实际。•2、善于概括,抓住事物特征。•3、删繁就简,用最经济的文字,表达尽可能多的内容。•(四)平实易懂无大话•1、不要堆砌辞藻,乱用修饰词语。•2、不要文白夹杂,故弄玄虚。•3、不要过多地引经据典。•(五)鲜明生动无套话三、公文用语的特点•1、使用书面语,一般不用口语。•2、适当使用一些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3、有一套特定的公文专门用语。•4、大量使用介词结构。•5、经常使用模糊词语使公文内容得到准确表达。•(1)表时间的,如近来、最近、当今、当前、过去等•(2)表方位的,如附近、周围、远方、前方、后方等•(3)表数量的,如多数、少数、一些、许多、不少等•(4)表程度的,如稍、较、很、最、极、重大等•(5)表范围的,如广大、广泛、各、每、所有、有的等第五节公文写作的表达方式•一、叙述•公文中的叙述主要有如下特点:•(一)公文中的叙述讲究顺叙•(二)公文中的叙述讲究实叙•(三)公文中的叙述讲究分寸•(四)公文中的叙述讲究概述二、议论•1、论点•2、论据•3、论证三、说明•(一)公文说明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六点:•1、说明事物的性质、特点•2、说明事物的范围•3、说明事物的类别•4、说明公务完成的手段•5、说明制文机关的主张•6、说明事物的优劣、进退、好坏或成败•(二)公文中的表达方式往往是以说明为主,并辅以必要的叙述和议论,多数情况下需采用夹叙夹议的写法。•(三)夹叙夹议是公文写作中最主要的表达手法。
本文标题:第四章 公文写作的构成要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019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