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 《忠诚与奉献》直播心得体会范文【5篇】
《忠诚与奉献》直播心得体会范文【5篇】《忠诚与奉献》深刻回顾了三年来全省消防救援队伍学训、践行使命、提升素质的战斗历程。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忠诚与奉献”现场体验。仅供参考,欢迎下载参考。《忠诚与奉献》直播心得体会【第一篇】火,给人类带来文明进步、光明和温暖。但是,火失去控制的,就会给人类及社会造成极大危害。当火焰蔓延全身时,当生灵垂死挣扎时,当生命被扼杀时,我们除了焦急万分,除了束手无策,除了悲伤流泪,更应该深入贯彻消防知识,从根本上了解消防安全的重要性。____年5月6日,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的西林吉、图强、阿尔木和塔河4个林业局所属的几处林场,同时起火,引起建国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特大森林火灾。据初步统计,过火面积达101万公顷,其中有林面积近70%。烧毁房舍61.4万平方米。内含居民住房40万平方米,贮木场4处半,林场9处,存材85.5万立方米,烧毁各种设备2488台,粮食650万斤。桥涵67座,铁路专用线9.2公里,通讯线路483公里,输变电线路284.2公里。受灾群众5万多人,死亡193人,受伤226人。在“1115”火灾事件现场,一名50岁左右,家住12楼的男子,火灾发生时他在外面,而妻子留在楼上。看见火势逼人,很可能危及妻子的生命,这位男子拼了命冲进了大楼。由于大火后电梯失去了运营能力,男子直接爬楼梯冲上了12层,敲门后无人应答,打家里电话又无人接听。以为妻子不在家,男子又跑下来,后得知妻子还在屋内并未外出,于是又重新冲上了12楼,踹开了门,此时家中已经着火,妻子就在火海中挣扎。男子冲进去一把将妻子抱着拖到了门后,又跌跌撞撞地从消防通道跑了下来。这一切都是因为人们用火不当而引起,难道我们不该为此反思吗?然而,正是因为有了这一次次血的教训,人们才意识到,在火面前,生命如此脆弱,仿佛一碰就碎。都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因此哪怕是小小的火苗也不容忽视。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没有能力也不可能去解决这催人泪下的一幕幕,但我想在此呼吁大家重视消防知识,不再让“火”成为摧毁人类家园和生命的危险物种。消防防安全,危关社会。让我们携起手来,共铸坚不可催的“防火墙”;让我们携起手来,共造和谐社会。《忠诚与奉献》直播心得体会【第二篇】消防工作既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缺少的保障条件。当前,消防工作与经济建设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密切,其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轻视消防作用,是对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不负责任的表现。那么发生火灾时怎么办呢?发生火灾时,同学们一定要保持镇静,量力而行。火灾初起阶段,一般是很小的一个火点,燃烧面积不大,产生的热量不多。这时只要随手用沙土、干土、浸湿的毛巾、棉被、麻袋等去覆盖,就能使初起的火灾熄灭。如果火热较大,正在燃烧或可能蔓延,切勿试图扑救,应该立刻逃离火场,打119火警电话,通知消防队救火。1、火警电话119。没有电话或没有消防队的地方,如农村和边远地区,可以打锣敲钟、吹哨、喊话,向四周报警,动员乡邻一齐来灭火。2、报警时要讲清着火单位、所在区(县)、街道、胡同、门牌或乡村地区。3、说明什么东西着火,火势怎样。4、讲清报警人姓名、电话号码和住址。5、报警后要安排人到路口等候消防车,指引消防车去火场的道路。6、遇有火灾,不要围观。有的同学出于好奇,喜欢围观消防车,这既有碍于消防人员工作,也不利于同学们的安全。7、不能乱打火警电话。假报火警是扰乱公共秩序、妨碍公共安全的违法行为。如发现有人假报火警,要加以制止。《忠诚与奉献》直播心得体会【第三篇】我国从远古的北京人开始,就已应经开始使用火了。火带给人类的是光明,是美食,是温暖···但如果不注意的话,火带给我们的则是一片灰烬。现在,各个学校经常举办消防演练。有的同学根本不当回事,慢悠悠地跑着,还边说着话:“闲着没事举行什么消防演练,又没真起火。”但是,如果可怕的灾难真的发生,还能这么悠闲吗?消防意识应从小培养,因为据了解,我们周围由于人们消防意识不强,消防安全隐患随处可见:清明节在山区烧纸钱、放鞭炮;到郊外野炊时架起的柴禾;家中长期插着的饮水机插头;无电之夜的蜡烛焰苗;忘了取下的充电器这一系列的小问题,都可能引起大火,危及人们的生命。所以,为了我们的生命安全,我们要增强消防安全的的意识。火灾时有发生,我们要做好一下几方面:首先要掌握消防常识,一是紧急呼叫常识,一旦发生火灾要立即报警;二是掌握防火、灭火基本常识,比如离开家门的时候,要查看电源是否断开、煤气灶是否关好。其次应怎样学会使用灭火器。再次应知道火场中如何紧急逃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对生活的环境有所了解,在危险时能迅速逃离。比如我们住宾馆的时候,首先要熟悉消防通道和消防器材的位置,正确选择逃生的路径。还有,要积极参加消防演练,从小学到初中,我也经历过许多的消防演练,我认为,从小就重视消防安全也许在危难时刻是有用的。一位8岁的小女孩因为掌握了消防安全常识,在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中,她用湿毛巾堵住口鼻,爬到楼外,成功脱险;在同一场火灾中,一位18岁的大孩子,已没有接触过任何消防知识,从而被大火吞噬。在这两个例子中,我们清楚的知道,消防安全对我们重要性,千万不可忽视。大火无情啊,吞噬了一个个生命,我们不能无动于衷,要“预防为主,消防结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增强自我的消防保护意识,提到保护能力,使自己在危难时能不受到伤害。在人类用火的漫长历史中,大火带给我们的不仅仅只有好处,不小心,就会使一切化为乌有。不要掉以轻心。《忠诚与奉献》直播心得体会【第四篇】火,它能给予我们温暖,但也会给我们带来灾害。这个世界上被火摧毁的事物不计其数,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正困难地想爬出来,却被那重重火海包围住,最后,一点一点地被吞噬……从小,妈妈就告诉我:“火很可怕,不能碰它。”这短短的一句话被我铭记于心。在我眼里,火像是一个鲜血般恐怖的怪兽,它露出狰狞的面孔伸出双手向人们扑来,令人们手无缚鸡之力对抗他。那件事情发生之后,我更有了自我保护意识,同时,一抹抹温暖的“橘色”感动了我。那是一个月朗星稀的夜晚,我正坐在书桌上看书。周围是安静的,时不时楼下马路上传来一两声车鸣声。忽然,“啊——”一声尖锐的声音从不远处传来,我立马放下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跑到门前,把门打开,而我们隔壁那户人家也打开了房门,只见里面浓烟滚滚,房子的主人在里面被呛得直咳嗽。原来是着火了!我也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所以只能朝里面大喊:“快打119啊!”过了一会儿,楼下传来一阵急促的“嘀嘟——”声,几个高大的身影飞奔上来,他们手里拿着消防栓,不顾一切危险冲进火海里。过了十几分钟,火势终于变小了,被浓烟熏灰脸的消防员们气喘吁吁地坐在楼道的台阶上歇息,一位消防员叔叔靠在我家的门栏上,我焦急地问他:“叔叔,他们家为什么会着火?”“是煤气罐使用不当才着火的。所以可要安全用火,知道吗?小姑娘,看你也上高年级了吧?说说看,你知道哪些消防知识?”“这可难不过我,我们老师教了我好多消防知识呢!”我自豪地回答,“灭火器有好几类呢!有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对了,干粉灭火器是用于一般固体火灾,而二氧化碳灭火器用于容易燃烧液体的火灾……老师还说:‘着火了不能朝逆风的方向跑,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还应该学会使用灭火器……’”“小姑娘,你知道得还真多!我相信如果你长大后当消防员,一定是名优秀的消防员!我要走了,再见!”他微笑地对我说,然后和其他消防员渐渐地消失在灰暗的楼道中。我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妈妈的那句话又回响在我耳边:“火很可怕,不能碰它。”但在这群英勇战士的庇护下,那又算得了什么呢?《忠诚与奉献》直播心得体会【第五篇】说起消防,有些人并不在意,认为它离我们太遥远,然而却不知一点火星也能造成家破人亡的悲剧。因此,必须了解消防安全知识,树立防患意识,未雨绸缪,才能降低损失。火灾是最容易发生的灾难之一,它所造成的伤亡与经济损失远超其他普通灾害。良好的逃生教育与逃生设施可以大幅度降低伤亡伤亡数据,甚至有时可以扑灭小的火灾,降低经济损失。因此,对于火灾的了解普及就显得迫在眉睫。“防”患于未然才是消防工作的重中之重。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前进东路一座城市花园酒店发生火灾,大火从二楼网吧烧起,一直蔓延到整个酒店,共造成61人伤亡,其中14人遇难。遇难者中年纪最小的是一名5岁女孩。初步判断起火原因是因为网吧电线老化短路引发大火。吉林省长春市一家公司起火,共造成121人死亡,76人受伤。大量_____、可燃物较多,安全通道复杂不易疏散,员工缺乏火灾逃生自救能力。以上案例皆是生活中存在安全隐患而造成,倘若平时注意积累一点一滴的防范知识,这些悲剧就有可能避免。必须明白当生命被扼杀时,我们有的不是焦急,不是恐惧,不是束手无策,而是深入贯彻消防知识,从根本上了解消防安全的重要性。近年来,为了更好地提高中小学生的防火自救能力,学校经常进行演习,一则提高学生的应急能力,做到防在平时;一则提醒学生消防的重要性,引起学生对防火安全的重视,可在演习过程中,反倒起了反作用,不停地抱怨,认为火灾来了,自然会跑,可我却认为倘若真发生火灾,有了平时的经验,任凭火势蔓延,也不会惊慌失措,减少不必要的伤亡。预防火灾对保障人民生活有重大意义。因此,消防安全尤为重要。首先,不要总是盲目地认为自己具有控制火的能力,或认为自己比别人的运气好,从而产生侥幸心理;其次,平时注意消除存在的安全隐患;再次,火灾发生时,正确判断火情,避免烟雾扩散和火势蔓延。若现场已有烟雾,要用湿毛巾掩着口鼻,千万不能往楼下跳。总之,关注消防安全知识,不仅使自己受益,更能保障身边人的利益。关注消防安全从身边点滴做起,祸在小时,防在平时。
本文标题:《忠诚与奉献》直播心得体会范文【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0260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