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 郭贵春在XXXX年工作计划会上的讲话
1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凸显在区域高等教育中的引领性和示范性——在2012年工作计划会议上的讲话山西大学校长郭贵春二○一二年一月六日同志们:今年是2012年,是我们山西大学建校110周年。十年前,在山西大学新百年的起步之际,我们召开工作计划会议,共谋学校新的发展。十年来,山西大学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从教学型转向教学研究型,又转向研究教学型。现在,建设具有地方示范作用的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已经明确列为“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总体目标。十年后,山西大学迎来了110周年华诞。这所经历和见证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历程的高等学府,站在一个新的高地。面对人力资源大国向强国转变、高等教育大国向强国转变的新时代,面对提高质量的新要求,面对所有山大人的新期望,我们如何认识山西大学、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山西大学、怎样建设山西大学的问题仍然是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是需要我们认真回答好的问题。仔细回顾我们的发展历程,面对动荡复杂的国际局势,面对我们国家目前面临的各种机遇和挑战,面对山西高等教育的现状,面对这几天大家讨论的话题,我们不仅要在具体问题上作出明确回应,更要作出战略回答,在战略上思考山西大学到底要怎么发展的问题。综合大家的讨论,集中大家的智慧,我重点讲三个问题,第一,山西大学的战略地位;第二,山西大学的战略特征;第三,山西大学的战略出路。这些问题我们以往都有所涉及,但是还不够系统,不够整体。我们需要把它整体化、系统化,上升到理性高度。一、要凸显山西大学在区域高等教育中的引领性和示范性,必须回答好山西大学的战略地位问题高校战略地位,就是从全局性、方向性、预见性、竞争性的角度考察学校在整个高等教育系统中的位置和重要程度。对于一所大学战略地位的分析,是谋划学校长远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我们必须首先回答好这个问题。2(一)从历史看,山西大学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成立于1902年的山西大学堂,与京师大学堂、北洋大学堂一起开创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先河。大学堂借鉴欧美办学模式,创办译书院,中外教师交叉上课,中西学教学内容相互融合,引领了山西、辐射了全国的大学教育。民国时期的山西大学,在全国高等院校中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地位。辛亥革命后,山西大学校逐步形成了文法工三科二学类六学门的综合性大学完备体系,教师崇尚自由讲学,学术问题民主争辩,被北洋政府确定为“国立第三大学”;抗战前,山西大学已经发展成为拥有4个学院、20个系的综合性大学,毕业生遍布全国。解放后,作为晋察绥蒙唯一的一所最高学府,学校迅速发展。至1953年,在校学生人数达到1432人,教职工1078人,5年间毕业1432人,相当于解放前47年毕业生总数的四分之一,为山西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全国院系调整时期,山西大学为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现在的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山西医科大学等多家高校都与我校有着历史渊源。1959年,山西大学再度组建,成为山西省唯一的一所文理兼备的综合大学,也是山西省在联合国最早注册的高等学校。改革开放以来,山西大学逐步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高水平大学。欣逢盛世的山西大学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特别是2002年百年校庆之后,山西大学更是与时偕行,奋起超越,创造了历史上的新辉煌:实现了从“建设国内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向“建设国内高水平研究教学型大学”,再向“建设具有地方示范作用的研究型大学”的跨越,实现了从省属重点大学到高等教育“国家队”的跃升,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一所国内外享有盛誉的高水平大学。这个历史地位是宝贵的财富,是认清我们战略地位的重要一环,党和国家的领导人、省里的领导同志来我们学校参观,都对学校的历史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刘延东同志、袁纯清书记、陈希副部长,视察山西大学的第一印象就是,山西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高水平大学。我们要充分理解和认识山西大学的历史地位,历史地看待我们的战略地位。(二)从现实看,山西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有显要的位置历经110年的拼搏与发展,目前的山西大学整体竞争力已跻身于全国3000多所高校的60到70位,在地方高校中稳居前5位,在山西高校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具体的办学指标可以更加充分地说明这一点。我们不只是这样讲,更要列出数据,摆出事实。3学科建设方面,高层次学科发展平台是衡量高校学科建设质量的重要指标。①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是高校学科发展平台的最高标志。目前建在高校的138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全国共220个,研究院系统拥有82个)中,地方高校仅有8所每家拥有1个,部属院校有24所每家也只有1个,省部共建高校中只有我们和西北大学有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校15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地方高校仅有33所每家拥有1个,部属院校有14所每家也只有1个,省部共建高校中有12所每家也只有1个。在山西高校中,这两个层次的学科平台我们在文理科分别具有唯一性。也就是说在山西省只有山西大学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这就是我们的地位。②学科发展平台的第二个层次是国家重点学科。光学和科学技术哲学两个国家重点学科分别支撑着第一个层次的两个平台,这不是每个国家重点学科都能做到的,因为全国高校二级国家重点学科数量为67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合计289个,二者比例为2.3:1。另外,全国高校104个光学学科中只设置6个国家重点学科,我们居其一。全国高校97个科学技术哲学专业、38个国家一级学科博士点中只设置两个国家重点学科,我们居其一。这两个方面足以说明光学和科学技术哲学在全国高校本学科中的地位,而且持久的国际交流、深入的国际合作,使这两个学科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成为我校的两大品牌学科,在山西高校乃至地方高校中成为学科建设的典范。③学科发展平台的第三个层次是一级学科博士点。经过全国第十一次授权学科评审,按照新的学科目录,我们拥有1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相对位置居全国高校25位;地方大学中只有苏州大学、郑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上海大学、北京工业大学、西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六所高校比我们多;山西高校共计47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我们占了32%,居于绝对优势地位。从以上的对比分析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三个层次的学科发展平台确立了我们在全国高校学科建设中的地位,也为我们建设具有地方示范作用的研究型大学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目标夯实了核心基础。这个地位不是轻而易举得来的,而是我们多年拼搏才拿到的。人才培养方面,人才培养的数量、结构、质量之间的关系始终是高水平大学建设中需要正确处理的最重要关系之一。①本科生的数量。经过多年的结构调整,本科生数既低于“985院校”平均数20138人,又低于部4属院校平均数17059人,也低于省部共建高校平均数20513人。在省内,我校本科生数位居山西省18所普通本科高校中的第10位。为什么要给大家分析这个数字呢?是为了证明山西大学的师生比是最有效率的,这就是为什么山西大学能够以比较小的办学规模,稳居全国排名百名之列的根本原因。从国内来看,高水平的大学,本科生规模都比较小,清华大学1万多人,北京大学一万多人,北师大一万二,浙江大学也降到了一万二,中国科技大学,按陈至立部长的话讲,是中国水平最高的大学,本科生才六千多人。再看世界顶尖的剑桥大学,本科生五千多人,研究生六千多人。所以,我们的本科生数量少是优势。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把老师从课堂上解放出来,开展高水平的研究。我们在本科生数量上把握了一个非常好的尺度,是我们为什么有地位的重要原因。②硕士生与本科生的比例。这一指标是国内外建设研究型大学认可度最高的指标。这一比例我们学校是0.59:1,远远高于部属院校平均数0.35:1,高于“985院校”平均数0.41:1,高于省部共建高校平均数0.16:1,也高于许多部属高校,已经非常接近于国内著名的重点大学,比如南京大学硕士生与本科生的比例是0.57:1,中国人民大学是0.59:1,复旦大学是0.64:1。我省9所研究生培养高校硕士生与本科生的平均比例仅为0.18:1。这就是我们的优势所在。③本科生培养质量。我校有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其中光与原子物理教学团队为全国23个物理学类国家级教学团队之一,区域社会史教学团队为全国10个历史学类国家级教学团队之一。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研发的《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2011-2012)》结果显示,我校本科教学竞争力排在一般大学第5位,综合性大学第23位。相对位置排在本专业前10%的有7个,分别是体育教育、物理、数学与应用数学、行政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汉语言文学;排在11%—15%的有10个,分别是哲学、法学、音乐学、美术学、应用化学、生物技术、化学、应用心理学、经济学、应用物理学;排在16%—20%的有7个,分别是社会体育、环境科学、戏剧影视文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生物科学、生物工程、历史学。三类共计24个,也就是说我校现有69个本科专业中有35%是“四星级”以上专业。④研究生教育质量。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研发的《研究生教育评价报告2010-2011》结果显示,我校研究生教育竞争力排在全国高校第62位,综合性大学第20位。相对位置排在本学科前10%的一级学科有3个,分别是哲学、物理学、科学技术史;排在前11%—20%5的有5个,分别是体育学、艺术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化学、政治学。共计8个,占我校37个一级学科的22%。整体上讲,我校很好地解决了大学人才培养中数量、结构、质量之间的关系这一重大难题。师资队伍方面,高水平大学的竞争说到底是高水平师资队伍的竞争。①教师结构。我校“十一五”末专任教师1311人,高于“部属非985院校”平均数的1250人。高级职称人数占专任教师比例为50.2%,与“部属非985院校”平均数50%基本相当,高于省部共建高校的平均数45%。②杰出人才。我校现有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的领军性人才中科院院士1名,数量排在全国高校第72位;哲学社会科学委员会学部委员1名,数量排在全国高校第20位。在杰出人才队伍中,有长江学者3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名,在省部共建高校中占有明显优势,与“部属非985院校”平均数基本相当。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入选者4名,国家奖获得者13名,特别突出的是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我校有17人,远远高于部属院校9.38的平均数,与“985”院校的平均数16.63基本相当,是“部属非985院校”平均数3.77人的近4倍。从相对平均数来看,山西大学的新世纪优秀人才数量高于“985”院校。很多兄弟院校一个也没有,我们学校达到17个,这是值得骄傲的,说明我们的人才竞争力强。③创新团队。在高校人才队伍的团队建设中,“教育部创新团队”带有标志性,我校现有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部属院校中有13所也仅有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还有12所没有教育部创新团队。总体上看,我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在提高整体水平的基础上形成了一支建设研究型大学必备的杰出人才中坚力量。从山西大学对山西高校师资的贡献来看,2007年到2010年,山西高校新增教师6383人,其中来自“985”院校的只有425人,占6.6%,来自“211”院校的1498人,占到23.47%,来自山西大学的1074人,占到了17%。也就是说,在山西高校新增师资队伍中,山西大学的贡献率占了17%,说明山西大学对山西省教育事业具有强有力的支撑作用,凸显了我们的示范性和引领性。科学研究方面,科学研究越来越成为高水平大学赢得社会声誉和社会支持的最重要来源。①研究与发展人员。山西大学2010年研究与发展人员投入是“211非985”院校平均水平的1.13倍,是省部共建高校平均水平的1.3倍;研究发展人员与教学科研人员的比例0.95:1,“211非985”6院校平均为0.47:1,省部共建高校平均为0.41:1,说明我校相当比例的教师都在教学的同时进行研究与发展。我们有24个一级研究单位,各学院还有一大批老师在从事科研工作,从事科研的教师比例是比较高的。山西大学毕业的博士生,没有一个未在国家核心期刊上
本文标题:郭贵春在XXXX年工作计划会上的讲话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037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