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统编教材名著类课文教学立场及教学研究范例
统编教材名著类课文教学立场及教学研究范例【导语】网友为您精心整理收集的“统编教材名著类课文教学立场及教学研究范例”精品文档,供您参考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帮!喜欢就下载吧。一、统整建构:小学语文名著类课文的编排体例名著类课文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两种呈现方式:一是散见于相关主题单元,如《火烧云》《卖火柴的小女孩》等;二是集中于独立主题单元,将五、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设置为名著单元。以名著单元为例,统编教材的编排特色如下:1.从序列设置上看,安排“最佳的”时机教材将名著类课文自成专题,放置在五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这是基于学生需求及能力考量的。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主阅读能力,如还是停留于简单的篇章阅读已不能满足学生阅读定位,此时进行名著类学习,并以此带动整本书阅读,学生的阅读量、阅读品位都能得到相应提升。“第二单元”这一位置也是最佳的,学生经过第一单元的学习,情绪、兴趣、习惯趋于浓厚,阅读名著类课文时也就动力十足。在最佳的学习时间接触名著,以最佳的学习状态阅读名著,学生的阅读效果也一定是最佳的。2.从单元主题上看,选取“最好的”篇目五年级名著单元的主题是“走近中国古典名著之旅”,选编的课文出自中国四大古典名著;六年级“外国文学名著”单元,选编的是《鲁滨逊漂流记》《骑鹅旅行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原著节选。阅读篇目从国内到国外,让学生在国内文学外经典中遨游,为整本书阅读开启一扇窗户,感受国内外名著的不同写作风格,享受由此带来的不同阅读乐趣。3.从要素定位上看,习得“最优的”能力在两个单元的导语页中,编者从读与写两方面对语文学习要素作了确定:“读”要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并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写”要学习写读后感以及作品梗概。在每篇精读课文的课后习题、略读课文的阅读提示中,也对语文要素作了进一步细化。如五年级下册名著单元中的《草船借箭》课后习题要求“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是对概括内容的一种方法指导;“课文中还有一些体现人物特点的语句,画出来和同学交流”是从重点句入手去分析人物;“读课文前,你对课文中的人物有什么了解?读课文后,你对哪些人物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你还想了解《三国演义》中的哪些故事?”三个问题引导学生从读前、读后去体悟人物,并延伸课后去读原著。4.从单元框架上看,形成“最全的”体系名著单元主要包括课文、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吧等部分,构筑了一个循序渐进、梯度发展的微型名著课程体系。口语交际从“说”出发,以阅读的名著为范本创作课本剧进行表演,交流读书。习作从“写”出发,引导学生表达自己阅读名著的感受,把握名著的叙述要点,用简明的语言对其内容进行概括。“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从“互动”出发,罗列一些具体的阅读方法、策略,唤醒学生阅读名著的体验,在分享中巩固学法、提升能力。“快乐读书吧”则从“带动”出发,由选文引向原著,用“你读过吗”板块分别介绍了《西游记》的系列故事、《鲁滨逊漂流记》的学者评论,再次激发学生阅读整本名著的兴趣,对阅读整本书的方法进行指导;用“相信你可以读更多”向学生推介更多的名著,让他们课后进行整本书阅读。纵观各部分,从名著学习、学法指导到阅读推介,构成“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缩影。二、聚点拓全:小学语文名著类课文的教学立场名著类课文的篇幅较长,学生阅读时理解内容有一定难度,不能很好地把握情节。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以五年级下册《景阳冈》一文为例,谈谈名著类课文的教学策略,并由“1篇”引向“一本”,推动整本书阅读。1.找准“兴趣点”,以猜测引发期待名著类课文教学,教师要始终关注学生兴趣,融情节、知识、兴趣于一体,促使学生愉悦地进行名著阅读。就《景阳冈》一文而言,学生已从影视剧、动画片或绘本中接触过《水浒传》,对其中的人物、故事有所耳闻。鉴于此,教材将“猜测”定位为这篇课文的阅读方法,教师可以此作为教学切入口,在“猜”中进入文本学习。(1)趣猜“情节”。上课伊始,可直接拿来《水浒传》原著,呈现目录:“柴进门招天下客林冲棒打洪教头”“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横海郡柴进留宾景阳冈武松打虎”……安排学生选择其中感兴趣的一回猜猜故事内容,由此明确课文《景阳冈》正是选自“横海郡柴进留宾景阳冈武松打虎”,接下来的课文学习也就变得更为有趣。(2)趣猜“人物”。教材课后“资料袋”列出了一些人物图片:及时雨宋江、豹子头林冲、智多星吴用、小旋风柴进、行者武松……教学中可先入为主加以呈现,让学生根据以往认知进行猜测,趣味十足。(3)趣猜“词语”。课文有一些有意思的生僻语言,如“梢棒”“筛酒”“请勿自误”“各宜知悉”“吊睛白额大虫”……可在阅读前加以出示,指导学生尝试运用不同方法猜测:“梢棒”看教材插图即可理解;“筛酒”“请勿自误”“各宜知悉”联系上下文就能推敲出来;“吊睛白额大虫”结合影视作品就能理解。2.关注“发展点”,扣主线熟悉情节名著类课文篇幅一般都比较长,阅读时要抓住复杂的人物关系,梳理故事发展流向,把握情节内容,使阅读走向深入。要达成此目标,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整体感知名著的前提下,采取提炼关键词的方式,梳理课文思路,并借助这条发展主线,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概括。《景阳冈》课后练习第二题就对此作了方法性的渗透: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再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喝酒→()→()→()阅读过程中,教师不妨出示这道题,安排学生通读课文,尝试习得熟悉情节的方法。在充分阅读后,学生对故事情节有了整体把握,不难从课文中提炼出关键词:喝酒、上冈、打虎、下冈,扣准故事情节发展的关键点。此时,再让他们根据提炼出来的小标题,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学生对故事及故事中的人物已经有了较深的印象,说起来就较为顺畅,表达也比较有条理,为接下来的情节品读及后续名著阅读奠定了基础。3.聚焦“精彩点”,以复述深研核心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是名著魅力所在。学习名著类课文,教师要从语言入手,在咀嚼玩味语言的同时,关注语言形式、感知语言内容,最大限度地挖掘语言内涵。《景阳冈》对“武松打虎”这一情节的描写运用了一系列动词,具体梳理如下:这一系列动作把当时的情景写“活”了,将老虎的凶猛残暴、武松的机敏英勇表现得真实可感,画面十分生动。课后练习第三题适时采用“复述”方式引导学生深度品读:用自己的话详细讲述武松打虎的部分,可以加上适当的语气、表情和动作。教材聚焦精彩场景,要求学生不仅要完整、具体地复述,还要加上自己的创意,让故事讲述变得生动起来。教学时,可围绕课文这一“精彩片段”从两个方面展开交流:老虎是怎样“拿”武松,武松怎样“打”老虎的?武松在打虎时心里可能想些什么?问题的引领,让学生再次重温故事内容,想象武松打虎的动态画面,对人物语气、表情和动作有了更深的理解,就能把精彩故事讲得更加精彩。4.直击“思辨点”,探争议深化认知阅读重在发展学生的思维,名著类课文教学也不例外。教学中应从文本的“思辨点”生发,激活调动学生的阅读思维,鼓励他们围绕有争议的内容发表个人阅读体悟,从而促进学生对主题内涵的更深理解。《景阳冈》一文把武松豪爽、勇猛的形象写活了,学生也都打心眼里喜欢他、崇拜他。可教材却偏偏打破常规化认识,在课后练习第四题中列举了对武松的两种不同评价,让学生联系阅读体悟进行交流:对课文中的武松,人们有不同的评价。你有什么看法?说说你的理由。武松真勇敢,“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武松很要面子,有些鲁莽,不听别人善意的劝告。评价的不同,武松形象也随之发生变化,这就是一个很好的阅读“思辨点”。教师可以借此设计一场微型辩论活动将阅读引向深入:安排学生再次默读课文,到课文中寻找依据阐明观点,完成后根据所持观点分组展开辩论。在问题的驱动下,阅读目的性更强,学生积极主动研读文本,目光也会变得尖锐起来,思维异常活跃。有了深入的阅读、思考,学生在辩论环节说之有据、言之有理,抓住文中“四次看榜文”“初见老虎大叫一声‘呵呀’”等内容丰富对武松的认识:武松并不相信景阳冈上有老虎,所以初次见到老虎才会惊讶地叫出声来,不得不硬着头皮与老虎打斗,真是“爱面子惹的祸”。看似平常的探究活动,让“武松”这一人物形象变得更加真实,学生的思维水平与评价能力也在阅读中得到了深度培养。5.搭建“迁移点”,由1篇走向整本名著类课文教学不能止于文本内容,而要联系教学内容进行1篇到一本的桥梁架设,引领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走进名著,运用单篇课文学习中习得的方法进行名著阅读。《景阳冈》的学习关注的只是“武松打虎”这一精彩场景。而武松在《水浒传》中占有重要地位,书中关于他的故事还有很多: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怒平都监府、挺阻招安计、单臂擒方腊……在引导学生阅读整本小说时,可以围绕武松进行全面品读,多元、深入地解读武松个性,制作人物档案,同时将视角延伸到更多人物,以图表形式呈现原著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图表的介入,让整本书阅读变得清晰明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取阅读关注点,快速阅读相关章节,提取感兴趣的信息,从而深化名著阅读的感悟,使整本书阅读真正落到了实处。浸润语言、触动心灵、领略人生,是名著类课文阅读的独特价值。站在整本书阅读视角教学名著类课文,从单篇走向整本,学生语文学习将更有深度。
本文标题:统编教材名著类课文教学立场及教学研究范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0417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