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E环境下专题研修第一次考试初中语文部分复习题
1E环境下专题研修第一次考试初中语文部分复习题部分参考答案一、简答题1、简述语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关系教学内容是指教师在教的实践中呈现的种种材料及所传递的信息。它既包括在教学中对现成教材内容的沿用,也包括教师对教材内容的“重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内容时所运用的手段的方法。两者关系: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为了更有效地实现教学内容,而不是其相反。2、从教学内容角度看,一堂语文好课的最低标准是什么?最低标准:教师知道自己在教什么:教师对所教内容有自觉的意识;所教的是“语文”的内容;教学内容相对集中。3、简述语文教学方法改革的意义与局限。好的教学方法对语文教学内容的呈现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比如怎样导入、怎样利用多媒体、组织什么活动、怎样把握教学的节奏、怎样突出教学的‘对话’、怎样体现‘合作’等等。教学方法是重要的;但研究表明,仅仅是教法的探索,仅仅在教学程序、教学方法上做文章,作用有限。过分地关注教学方法,还会形成一种观课评教的不良导向,引导教师去追求往往很难移植的‘教学模式’,有的蜕变为个人的‘教学艺术’表演。“一堂语文课,如果没有合宜的教学内容,那么无论在教学方法上玩什么花招、树什么大旗,都不可能是成功的语文课。”4、简述“文章体式”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中的重要性文章体式就是指文章的体裁,即一篇或一类文章的谋篇布局的格式。如从表现手法上分,有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从文学作品上分,有小说、散文、散文诗、戏曲、剧本等等。了解和掌握“文章体式”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中有着重要作用。因为文章都是按照一定体裁写成的,只有熟悉了各种文体的特点,才能形成关于各体文章的概括性认识。所以进行各种文体教学实在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讲,我们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即使刚模仿时比较机械,也应加以肯定。模仿是创新的一步,当然不能一味地模。因此,熟悉文章体式对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也有积极的意义。5、什么叫“教的内容与学的内容趋向一致”?2所谓“教的内容”就是教师想要达成的教学目标或想要呈现的教学内容;“学的内容”是指课堂上学生实际在学的内容。课堂上语文教师想要达成的教学目标或想要呈现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在学的内容(教与学)之间如果能趋向一致,这就是一堂好的语文课,它做到了教学内容的现实化。6、简述关注“语文教学内容”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利于反映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有利于更妥帖地解释语文教学实践;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教师的专业知识发展。7、简述“在课程指引下的语文实践活动”。所谓语文实践,就是引导学生主动感悟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将课文语言转化成自己的语言,再从课文语言中探究出具有情感和应用的成分。最终将课文语言与生活实际产生碰撞,得到应用。语文实践活动旨在达成课程目标,而不是教师想教什么就教什么,教师能教什么就教什么,一定要在课程目标指引下进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这是语文教学的新理念。然而,从目前学生的语文素养状况看,有一部分学生还不能把直接的语言材料变成自己的经历,形成与文本的对话。因此,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语文实践非常重要。8、简述从语文教学内容角度观课评教的意义。任何一种教学方法总是依附于教学内容的,为教学目的、内容服务。而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教学目的的多元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比如课文不同,体裁不同,内容深浅难度不同,选择的教学方法也不相同。要“因材施教”。还有学习对象不同。教师面对的是全体学生,而学生的知识、能力、生理和心理是有差异的,因而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既要顾及学生的大多数又要顾及学生个体的差异性。要“因人施教”。语文教学方法注重的是“怎么教”(方法);而教学内容注重的是“教什么”。如果教师先注重“怎么教”(方法),而后注重“教什么”,则违背了内容决定方法;方法为内容服务的基本原则,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呈现如果不从内容入手而从方法入手则是本末倒置。9、简述语文知识除旧纳新的必要性。语文知识包括语法、逻辑、修辞、写作知识和文学常识等。但是这些语文知识必须要与生活、工作、学习的需要相一致。如果我们所谓的语文知识只有在考试试卷上才体现它的用处,随着语文考试的改进甚至连考试试卷上也用不上了,那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进行专业知识的进修学3习并体现为教学内容的除旧纳新。二、辨别题1、语文新课程不仅仅是理念更新的问题语文新课程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行动。当我们经过新课程的通识培训,已经基本解决了关于新课程认识层面的问题,但把认识转化为行动,还需要真正解决实践层面的问题。虽然对新课程能说出很多观点,但是在实施新课程的时候仍然感到困惑不知所措。这就告诉我们,教师要真正走进新课程,走进新课堂,需要实践的学习和实践的体验。新课程的实践又反过来深化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并在实践中检验认识的正确性。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学习,加强实践,做到理论联系实际。2、“用选文去教”与“教选文”有本质区别“用选文去教”就是教师利用选文,把文本隐含的听说读写知识还原出来传授给学生,课文只起到一个例子作用;“教选文”就是教师引领学生透彻的理解欣赏文本。“用选文去教”教师首先要对文本隐含的听说读写知识了然于胸,要明白我们是在用“选文”在教;“教选文”的教学是透彻的理解欣赏文本。“用选文去教”首要问题是我们要“例什么”,一旦选定了“例”的知识就要追问,它是不是能够真正生成听说读写的能力,对旧知识的梳理与重组,对新知识的吸收是“用选文去教”的主要使命。3、是教学目的和内容“选择”方法,而不是其相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两个侧面,观课评教的角度既可以侧重在教学方法,也可以侧重教学内容。在目前的情况下,对语文教学来说,我们以为教学内容更为重要、更为关键。一堂语文课,如果教学内容有问题,或者只在在试卷上才有作用,那么教师的教学再精致、再精彩,课堂的气氛再热烈、再活跃,价值都极为有限。在评价一堂课的教学方法好不好之前,首先要考察它的教学内容对不对;在感受课堂教学的活跃气氛之后,更要关心学生是不是驻留了与教学内容相应的语文体验;我们还很有必要,关注语文课程目标的有效达成问题。从教学内容角度观课评教,也就是审视、反思这堂课教师教了什么,进而探询、体察学生驻留的学习经验,并考察教学内容与语文课程目标的关联程度。因此,是教学目的和内容“选择”方法,而不是其相反。三、论述题1、为什么语文课的观课评教要从教学内容入手?请举例说明。任何一种教学方法总是依附于教学内容的,为教学目的、内容服务。而教4学内容的丰富性和教学目的的多元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语文教学方法注重的是“怎么教”(方法);而教学内容注重的是“教什么”。如果教师先注重“怎么教”(方法),而后注重“教什么”,则违背了内容决定方法;方法为内容服务的基本原则,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呈现如果不从内容入手而从方法入手则是本末倒置。一堂语文课,如果教学内容有问题,那么教师的教学再精致、再精彩,课堂的气氛再热烈、再活跃,价值都极为有限。在评价一堂课的教学方法好不好之前,首先要考察它的教学内容对不对;在感受课堂教学的活跃气氛之后,更要关心学生是不是驻留了与教学内容相应的语文体验;我们还很有必要,关注语文课程目标的有效达成问题。从教学内容角度观课评教,也就是审视、反思这堂课教师教了什么,进而探询、体察学生驻留的学习经验,并考察教学内容与语文课程目标的关联程度。因此,语文课的观课评教要从教学内容入手。举例:《竹影》许多教师把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作为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处理,让学生体会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其实这不是语文课要达成的内容,《竹影》一文真正让学生体会的是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领会艺术和美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因此,教师即使运用再好的教学方法来呈现这此内容也是徒劳的。2、有人把培养语感和语文知识的教学对立起来,你认为正确吗?请申述理由。“母语学习主要靠语感”这是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但在强调“语感”的同时,不能忽视语文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积累,更不能互相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对词语的积累和理解,就不能形成良好的语感,当然也就不可能有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但只落实基础知识,不把培养语感放到重要地位来落实也是不符合新课程要求的。它会把语文课上得支离破碎,使原本生动活泼、动情的文本,变得呆板、枯燥、冷淡。现在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的极大多数是文质兼美的文章,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沉浸在文本的美好境界之中,得到美的陶冶,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教师要善于通过朗读和语言品析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使语文学科真正做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有机统一。四、案例分析1、下面是一段课堂教学实录,请仔细阅读,然后从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师:(表情朗读)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5这短短四句诗,字里行间透着一个什么字?生:愁。师:对。愁原本是一种情感,抽象的东西,这首诗却把抽象的愁写得--怎么样?生:用白发来写愁,具体、形象。师:对。抽象的愁在这里有长度了,可以丈量了,多么形象。--那为什么用白发就能写愁呢?生:因为白发和愁有关,愁生白发。师:不错,愁就能白头。古代有个人叫伍子胥,相传在逃亡中要过一道关,但有兵士把守,过不去。伍子胥着急呀,一夜之间,满头青丝变白发。愁能使人生白发,所以可用白发写愁。看来把抽象之物写成形象之物,需要有个条件吧,什么条件?生:抽象之物和形象之物要有联系。师:非常正确。--李白用白发写愁之深之重,构思新奇。下面请同学们把思路打开,想一想,在你接触过的作品中,还有哪些对愁的形象化写法呢?或者让你写的话,你用什么来写愁?生: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浩荡的春水来写。生:李白在《静夜思》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就是用明月寄托思乡之情的。这思乡之情是乡愁。生:还可用雨写愁。细雨绵绵,可以烘托人内心的淡淡哀愁。生:还可用酒写愁。许多人心里有了愁就喝酒。这叫借酒消愁。王维的一首送别诗中两句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评:从这段课堂教学实录看,教师是在用例文去教学生,课文只起到一个例子作用,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教选文”。教师的指导思想很明确,就是通过李白的诗,让学生明白诗歌的创作,往往选用具象来写抽象。愁是抽象,而白发是具象。然后教师又通过伍子胥一夜愁白了头发的故事进一步启示学生去思考,让学生懂得了除白发之外写愁还可以用“春水”、“明月”、“细雨”、“酒”等等都可以写。这就是“用选文去教”典型案例。从课堂实际效果来看,语文教师想要达成的教学目标或想要呈现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在学的内容趋向是一致的,这就是一堂好的语文课,它做到了教学内容的现实化。62、下面是一段课堂教学实录,请仔细阅读,然后从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师:上课前先提问大家一个问题:最近你们纷纷要求去春游,你们怎么知道春天已经来临了?生:日历不是早已翻到了四月份了吗?生:虫子爬出来了。生:杨柳长出新叶来啦。┅┅师:大家马上写一段话,写出春天来临时的情景。生:(写作)师:现在大家翻开课本,读《大自然的语言》这篇课文,并且思考文章是怎样写春天的来临的,和自己刚才写的比较看看,有哪些特色?生:(读文章)师:大家说说看,文章和我们刚才写的话相比,好在哪里?生:作者观察细致全面,我们却只有一些零碎的感觉。生:文章语言准确生动,我们的语言有些简单笼统。┅┅师:下面我们就学习文章用语准确生动的特点。评:教学内容是指教师在教的实践中呈现的种种材料及所传递的信息。它既包括在教学中对现成教材内容的沿用,也包括教师对教材内容的“重构”。《大自然的语言》一文,教师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构建教学内容。这节课教师的教学目的相当明了(教学目标单一),就是学习本文用语准确生动。而语言的准确生动不只是靠教师口头说说的,要让学生对照自己的写作语言,自己去体会。平常我们说语文不是教师教会的,而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自己写出来的。这节课给我们一个很好的示范。3、试从语文教学内容角度,分析课例《藏羚羊跪拜》(见《语文学习》2005年第6期)。(略
本文标题:E环境下专题研修第一次考试初中语文部分复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043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