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参考资料,少熬夜!相声黑话大全1.一套完整的校园相声剧本1.“扑盲子”——就是没准词儿,表演起来有很大的随意性。马三爷曾经说:扑盲子是一种手法,让人听着东一头,西一头,自个儿也不知道要说什么,好像是没准词儿,其实那都是演员表演出来的,不过得让人家看不出破绽罢了。2.“吊坎儿”——又叫春点,其实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术语,吊坎儿就是那些过去吃江湖饭的人的一种术语。这种术语两个目的:一个方便,另外一个是保密。干吗要保密?比如说有两位相声演员,要跟一个老板去讲价钱,又不能明着说,两个人用几句吊坎儿,说几句春点,自己明白了,那个老板没听明白。三言五语呢,把这个价钱就谈成了。吊坎儿非常简练,那么春点当中总共的词汇也就两百多个,这两百多个可以说是把吃喝拉撒睡所有的全都包括了。比如说在生活中的语言很丰富,说吃饭不好呢叫差劲,人长得不好看叫丑陋,产品质量不好叫不咋地.那么用春点来说的话,总共两个字就全包括了,叫念嘬.这词儿有点儿怪怪的,不过挺好记的,好记也不能用,当着相声演员你要说谁念嘬的话,人家肯定跟你急了。3.“空码儿”——指没有师承的相声演员或者外行。4.“皮儿薄”——老舍曾经说:说相声第一要沉得住气,放出一副冷面孔,永远不许笑,而且要控制住观众的注意力,用干净利落的口齿,在说到紧要处,使出全副气力,斩钉截铁一般迸出一句俏皮话,则全场必定爆出一片彩声,哄堂大笑,用句术语来说,这叫做'皮儿薄',言其一戳即破。5.“摆知”——指拜师收徒仪式。6.“一头沉”——甲台词较多,以甲的叙述,介绍,评论,讲解,摹拟为主。乙听见叙述的同时,有时与甲议论发表看法,有时提出问题请甲解释,更多的是为甲的论点作补充。通过乙严丝合缝的衬托,点出问题,加深矛盾,揭示主题,抖响包袱。7.“刨底”——意思就是把悬念或是包袱等注入作者强大智慧含量的东西提前告诉观众或者听众,从而大大削弱的作品的感染力或是搞笑效果。8.“贯口”——就是麻利的,有节奏的语言进行表演。经典段子很多,如《报菜名》,《地理图》,《八扇屏》,《开粥场》等。9.“柳活儿”——分歌柳儿和戏柳儿,简单说就是学唱。10.“怯口活儿”——又作“切口”。传统相声以北京话为语言核心,运用其他方言,即怯口.相声的怯口活儿,是找寻不同方言之间因误说,误听而制造的误解,从中调笑,或可从讽刺里反省。“先挂”——与“抓哏”同。即相声演出时,参考资料,少熬夜!演员往往现场抓取可笑的插话题材,在节目中穿插进去,用以引起观众发笑。并能很好地结合节目内容,以取得良好结果。11.“垫话”——相声演员登场表演正式节目前的开场白,有时也是一个小节目,吸引观众注意或点明正式节目的内容。12.“入活”——相声演出时,用以将垫话引入正题的一段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13.“硬入活”——说相声,一上场,开口就点题,称之为“硬入活”。14.“开门柳”——即“垫话”,旧时也起着招揽观众作用。15.“荤口”——陈旧卑贱庸俗的语言。16.“发托卖像”——双簧术语。背后的说唱,前脸的学其动作口型。17.“正唱”和“歪唱”——相声中柳活(学唱)的两种形式。“歪唱”是依靠曲解谐音产生包袱,“正唱”则靠学得逼真,唱的很象而产生“正尖”。18.“倒口”——相声术语,是指相声里模拟方言,也称“怯口”。19.“撂地”——解放前表演相声时,设在庙会、集市、街头空地上的演出场所。演员在平地上演出,另有人向观众租赁桌、凳,供观众坐席。撂地”卖艺按场地分可以分为三等:上等的设有遮凉布棚和板凳;中等的只有一圈板凳;下等的什么设施都没有。又称:“明地儿”。20.“画锅”——旧时北方有些撂地演出的相声演员,先以白砂土在地上划圈、写字,以吸引观众,称为“画锅”。意为画一个饭锅,使演出有收入,得以糊口。21.“打哏”——为旧相声中的特有名词,即逗哏用扇子打捧哏的光头,以博得观众一笑。22.“铺网”——即后来发展的“垫话”。23.“唱哏”——即”柳活”。24.“脏哏”——即“荤口”。旧相声中陈旧卑贱庸俗的语言。25.“相声双簧”——相声双簧是双簧的标准形式,双簧附属于相声,正式的双簧都是由相声演员演出,故在双簧之前加上相声二字。后背不论蹲着坐着,都是相声双簧。相声来源于八角鼓的逗哏,八角鼓演员过去都是自弹自唱。弹弦必须坐着,蹲着没法弹。因此,两把椅子,后背坐着的双簧应是双簧的原始形式。后来形式曲种独立,后背大都不能弹弦了,所以改为蹲着,隐蔽遮脸。26.“曲艺双簧”——所谓曲艺双簧,其本身是曲艺相声,其表演则是双簧。电视播放导航《曲苑杂谈》中有电视相声,这是将对口相声的老唱片、录音配像。相声中提到的人物,由多人扮演,按电视剧场景拍摄,将相声中所学的语言对口型,合成电视片。听声是相声,看像是故事剧,实际是双簧。这种双簧后背录音中是二人,前脸化妆扮演很多人。电视相声就是曲艺双簧,因为它在曲艺范畴之内,其扮演超过了相声双参考资料,少熬夜!簧,其相声台词又不够戏剧双簧的条件,只能叫曲艺双簧。这种双簧,远有常宝(小蘑菇)、常连安的《相面》,近有侯宝林的《三棒鼓》、《空城计》等,再近的有马志明的《夜来麻将声》、《纠纷》等。侯宝林的《空城计》正好与双簧创始人黄辅臣相反,是他儿子侯跃文前脸配像。27.“档”——有一些名气的相声演员组合搭档,用相声界的行话说,叫做几个“档”,如张寿臣一档,常宝堃一档,戴少甫就一档,侯宝林一档,我马三立也算是一档。“挑笼子”——与唱戏的角儿的.“跟包”有些相象,但又不完全一样。“跟包”背着角儿的行头靴包,拿着包头用具的提盒子、饮场的壶碗等等,是专门侍候角儿的,后台扮戏,台上饮场,都是“跟包”的活。“挑笼子”的虽然也提一个提盒,里面放上说相声的道具折扇、手绢,唱太平歌词的竹板,还有拍案的醒木,也有喝水的壶碗等等,但是无须侍候扮装及饮场。“挑笼子”的既要干演出的一切杂活,如打扫场地、摆凳子、打水、敛钱等,还要为师父“使活”,或捧或逗,或在师父说累了的时侯“垫场”,说个笑话,来个单口,或者唱段太平歌词。28.“刨着使”——意思是预先把事物的矛盾完全揭穿,观众能够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地看着矛盾的发展和冲突,在叙述中反复地把矛盾渲染得更鲜明,而达到进一步展示矛盾的作用。29.“群口相声”——三人或三人以上演出的相声,过去只叫“三人活”。“群口相声”、“多人相声”都是解放后出现的名称。从前有这样的说法:“一个人为说,二人为逗,仨人为凑,四人为哄,五个人就乱了。”30.“泥(ni四音)缝儿”——群口相声中的捧哏者,站位多名逗哏演员的中间。“泥(ni)缝儿”,取其填补砖墙缝隙之意,顾名思义,来往于甲乙之间,起着连接作用。31.“掌旋”——旧时相声场子掌权的那种人叫“掌旋”,这是行话。跑江湖的人到处转,叫做“旋”,北京话音念做“学”。32.“抠溜”——即数来宝。33.“酥年儿”——相声说的乏味,把听众说走了。34.“念年儿”——指没有听众或者很少。35.“火年儿”——指听众很多。36.“门长”——相声界里每一辈的大师兄叫“门长”。37.“活”——段子38.一块活——一个段子39.使活儿的——相声行话,即逗哏者。40.量活儿的——相声行话,即捧哏者。41.子母哏——捧逗二人便成了等重关系。42.包袱——笑料43.“下挂”——重新整理44.“皮厚”——不容易懂45.“皮薄”——容易懂46.“码前”——快一点参考资料,少熬夜!47.“码后”——慢一点48.“格念”——别说了49.“杵头”——钱50.“抛杵”——给钱51.“杵门子”——要钱52.“对托”——正合适53.“黄调”——不搭调54.“念嘬”——不好55.“使相”——面部表情56.“夯头”——嗓子57.“圆粘”——招徕观众58.包袱点——爱笑的观众59.“泥啦”——效果不好60.“出蛊”——发生问题61.“抽签”——少数观众退场62.“开闸”——大批观众退场63.“攒儿亮”——心里明白64.“对儿春”——对口相声65.“单春”——单口相声66.“海”——大,多67.“蹶”——小,少68.“硬买卖”——挣钱多69.“册子”——台词本子70.“醒攒儿”——觉悟了71.“稀溜纲”——逗趣的话72.“疃春”——相声73.“咧瓢”——笑啦74.“瘟”——平淡,效果不好75.“起堂”——观众走了76.“盘儿尖”——面孔漂亮77.“撇苏儿”——哭78.“瓤”——饿79.“念啃”——没吃饭
本文标题:相声黑话大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0590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