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会议纪要 > 会议斜间配置双发覍规则
9參、會議時間配置及發言規則一、主持人/發表人:1.各場主持人發言時間以5分鐘為度。2.論文發表人報告時間以15分鐘為度。3.各場討論時間約為20分鐘。二、論文發表及綜合討論:1.發表人報告時間以15分鐘為度。主辦單位於12分鐘到時,敲第一聲鈴提醒;15分鐘到時,敲第二聲提醒。請發表人於第二聲鈴響後,儘速結束報告。2.與會者於發言前,請先行報告服務單位、職稱、姓名及發言次數;並於發言後,摘要填寫發言條,俾利大會記錄。3.與會者發言時間以3分鐘為度,敬請節要發言。主辦單位於2分鐘到時,敲第一聲鈴提醒;3分鐘到時,敲第二聲提醒。請發言者於第二聲鈴響後,儘速結束發言。10肆、論文摘要第一場性別、空間與法律主持人:畢恆達(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副教授)論文一:空間化女性主義:檢視英語世界中「女性主義地理學」的範型轉移及其重要文獻發表人:孫瑞穗/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都市規劃系博士論文二:泳池:水,情慾流動的地景—以台北市青年公園泳池為例論男同性戀的空間再現與認同發表人:陳策群、殷寶寧/台北科技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建築組研究生、台北科技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助理教授論文三:重構台灣性侵害法制─由肢體暴力到權力暴力發表人:林志潔/美國杜克大學法學博士候選人論文四:由「同志轟趴」事件初探法律規範、警察執法、與媒體再現之性別論述產製發表人:陳宜倩/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助理教授11論文編號:1-1空間化女性主義:檢視英語世界中「女性主義地理學」的範型轉移及其重要文獻孫瑞穗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都市規劃系博士摘要女性主義理論與認識論針對傳統為男性霸權所支配的學科與科學觀點提出質疑,肯定部分觀點(partialperspective)以及性別特殊處境(genderedsituation)作為思考的起點,是女性主義的處境知識(feministsituatedknowledge)之濫觴。如果用空間來重思女性主義,女性主義的理論化(feministtheorizing)無非尌牽涉到不同主體關懷與優先順序的性別「置位政治」(politicsoflocation)的過程。這個性別重新置位對歐美七十年代以來的婦女研究(womenstudies),性/別研究(gender/sexualitystudies)或文化研究(culturalstudies)都有深刻的影響。承繼如此批判精神,「女性主義地理學」(FeministGeographies)的取徑不但豐富了傳統人文地理學中對社會關係進行空間再思(spatialrethinking)的材料與視野,也為女性主義理論提供了空間實踐(spatialpractice)上的各種可能性。本文便是企圖介紹這個以「女性主義地理學」學科為題的發展,並回顧過去三十年來英語世界中關於「性/別」與「空間」理論化過程中不同階段的典範轉移,並逐一檢視其中的重要文獻,尤其是關於建築,社區動員、都市規劃以及都市公共政策等面向上的實例。本文將採傅科知識系譜學式的取徑,來審視在不同的歷史階段中以及不同的社會政治動力中所產生的女性主義知識是如何問問題,如何運用分析概念,以及看待政治實踐。簡言之,導致女性主義地理學界眾聲喧嘩的幾個認識論與方法論上的辯論有,「現代主義VS後現代主義」,「結構/建構主義VS後結構/解構主義」,以及「本質主義VS非本質主義」等。因而女性主義地理學有過三個階段的典範轉移,第一階段稱為「女人空間」(women’splace),強調問題化以「生物女性」為主的性別物質處境如何發生,以解釋實質環境為何產生「性別區隔化」(genderdiscrimination)現象。第二階段稱為「性別(認同)空間」(identitiesandgenderedspaces),主要問題化性別認同政治(identitypolitics)產12生過程中如何生產不同的空間,以及這些空間中的性別不均(genderinequality)現象;晚期「性認同」(sex/sexuality)的社會化則脫離兩性的架構而被獨立出來討論。第三階段稱為「性/別(差異)空間」,強調不管是兩性或四性之間所產生的差異與多元政治(politicsofdifferenceanddiversity),如何產生或作用出不同的主體性以及空間性。最後本文把二十年來全球化過程中所引發的「多元文化主義」以及「差異政治」的角度引進來做綜合性的討論,也討論當今因為全球化過程所導致的性別流動現象,去地方化(displacement),以及去領域與再領域化(deterritorization/reterritorization)的歷史新條件,如何穿透不同階段的典範,以一種更加複雜的方式正在形成新的關於性別與空間的研究範型。期待藉由對「女性主義地理學」理論化演變的介紹與檢視,能夠有助於理論概念的釐清,且有助於未來女性主義知識的空間實踐。關鍵詞:女性主義地理學(feministgeography/geographies),處境知識(situatedknowledge),空間再思(spatialrethinking),空間性(spatiality),女性主義空間實踐(feministspatialpractice),性別空間(genderedspace),性/別空間(spacesofgender/sexuality),性特質/性認同政治(politicsofsexualities),置位政治(politicsoflocation),認同政治(identitypolitics),差異政治(politicsofdifference),多元文化主義(multiculturalism/diversity),去地方化(displacement),去領域化/再領域化(deterritorization/reterritorization)13論文編號:1-2泳池:水,情慾流動的地景—以台北市青年公園泳池為例論男同性戀的空間再現與認同陳策群台北科技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建築組研究生殷寶寧台北科技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助理教授摘要「游泳池」相對於新公園此一陽光、健康對照於黑暗、隱匿的形象,我們認為,尌空間表徵與身份認同政治言,在扭轉既有男同志情慾空間的論述,具有相當大的情慾政治意涵,亦即,是個更為有利(力)的邊緣戰鬥的位置。於是本文企圖以賴正哲《在公司上班-新公園做為男同志演出地景之研究》(1998)的論文,與王志弘〈台北新公園的情慾地理學:空間再現與男同性戀認同〉(1996)兩者對於男同性戀者情慾空間的分析,做為本研究的參考與對話基礎。以台北青年公園泳池此一聚集男同性戀空間為例,藉由現場觀察與深入訪談作為分析材料,來討論以下課題:一、青年公園泳池作為一男同性戀的活動地點,有別於新公園(現改名,228公園)可被指認出的男同性戀情慾空間,青年公園泳池此一男同性戀活動空間是如何被再現?二、青年公園泳池,其實質空間所展現的情慾流動特質及男同性戀空間再現與認同的關係。三、從過去(新公園)迄今(泳池)出現的男同性戀空間再現與認同之差異。關鍵字:游泳池、情慾地景、青年公園、空間再現14論文編號:1-3重構台灣性侵害法制─由肢體暴力到權力暴力林志潔美國杜克大學法學博士候選人摘要性侵害行為不傴提高女性生命身體的風險,更剝奪女性的性自主權,可說以性的暴力作為壓迫女性的方式之一。我國雖經大幅修法欲減低性犯罪、保障女性權益,然而由於單向引進外國法,欠缺對性自主權的完整認識,加之未能統整妨礙性自主權罪章全篇,致使改革的成效未能盡如人意。本文希望由個人權益侵害和群體權益壓迫兩方面,重新定義何謂性自主權,再藉由檢視現行法的構成要件,重新整合性侵的類型和條文。本文亦呼籲性侵害判決應該開放檢索,使外界得以對司法文化所形成的性侵定義與運用有所批判、評釋。期望此進一步的改革,能使性侵害法制的體系趨於完整,落實我國法對於性別平等的保護與性別正義的追求。關鍵字:性犯罪、性侵害、刑法、性自主權、女性主義、女性主義法學、強制、壓迫、詐欺、濫用權勢15論文編號:1-4由「同志轟趴」事件初探法律規範、警察執法、與媒體再現之性別論述產製陳宜倩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助理教授摘要面對不友善的環境,同性戀者被迫在愛情的公共舞台消聲匿跡,從隱密的公開到眾知的隱密,不論有意識、無意識地,同志社群必頇透過不斷的對抗、協商、反制而找到適合自己的生存互動空間,以及不同型式、程度的支持網絡。當異性戀者可以大搖大擺的在街頭擁吻展現深情、慾望,同性戀卻只能在「適當時間」於某些城市的特定空間作自己。而趁機威脅「對家人揭露他的同性戀身分」的網路詐財、媒體偷窺、到警方執法,同志使用公共空間遭受威脅亦時有耳聞。日前日前農安街同志轟趴事件92名男舞客雙手抱頭或蒙面,屈膝蹲坐緊鄰相挨齊聚斗室的畫面,透過媒體大篇幅報導又再次引起熱切討論。本文針對此次事件及媒體相關報導,基於女性主義法學觀點,並從文化研究的角度來檢視性別意義的產製,主要探討兩個面向:一、法律與文化之間的相互影響:著重於法律規範、執法文化之性/別意識,法律如何型塑文化,透過不同社會力(包括道德、醫學、普羅文化)文化又如何型塑或影響法律對於性/性別、性債向的態度,甚至提供了法律近乎殘暴的介入基礎。二、媒體再現:以上法律的介入又如何透過新聞時事傳播,初步將同志描繪、建構為是對公共健康、社會秩序具威脅性的。關鍵字:同志人權、性別平等、女性主義法學、愛滋病防治、轟趴16肆、論文摘要第二場性別、經濟與科技主持人:嚴祥鸞(台北市政府勞工局局長)論文一:台灣女性戶長形成原因之探討:以有偶家庭為例發表人:羅常芳、郭迺鋒、鄭國強/景文技術學院旅館管理系講師、世新大學財務金融學系系主任暨所長、世新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研究生論文二:不可承受之重?性別與攝影記者的勞動力市場分析:從攝影記者適任與性別的關聯談起發表人:孫志硯/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研究生論文三:電腦組裝維修的性別化─從技術取得的面向談起發表人:鄭芳芳/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研究生論文四:台灣投資人性別與投資行為之研究發表人:郭敏華、范秉航/世新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副教授、世新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研究生論文五:兒童的網路使用與性別化同儕文化的發展——以烏來國小六年級學生為例發表人:林孙玲/世新大學新聞學系副教授17論文編號:2-1台灣女性戶長形成原因之探討:以有偶家庭為例羅常芳景文技術學院旅館管理系講師郭迺鋒世新大學財務金融系系主任暨所長鄭國強世新大學財務金融所研究生摘要近年來在世界各個已開發及開發中國家所做的研究顯示,女性戶長有逐年增加的趨勢。我國女性戶長的比率同樣也是逐年上升:1990年台北市約有10%的女性戶長家庭。按照聯合國發展委員會1995年編製公佈的「性別權力測度」,台灣女性的政經參與程度及影響力,遠低於女性所得水準較高的德國、加拿大等國,但是台灣女性戶長的比率卻高於這些國家。這意味著傳統界定兩性地位的政治、經濟能力等變項,無法全然解釋台灣女性戶長的成因,這是否代表我國女性對婚姻及家庭角色的選擇擁有較高的自主性,促成本研究之動機。一般觀念中,家庭的經濟戶長是由教育程度較高及經濟能力較佳者擔任,戶長除了負擔家計之外,在家庭主要消費上扮演決策者的角色,然而此觀念雖受到普遍認同但缺乏實證。本研究以主計處91年家庭收支調查報告中的13,681戶家庭為研究樣本,從實證過程中發現,除了年齡、教育程度及經濟能力之外,隨者經濟環境的改變、消費時代的來臨,女性消費形態成為影響女性戶長形成的重要因素。在各項消費支出上,每人保健及醫療費用與每人消費支出越高,女性成為戶長的機率尌特別高,且消費力變數對性別的預測力甚至高過傳統人口統計變量等控制變數。顯示消費力對於女性戶長的成因所具有的解釋力,不遜於傳統的社會經濟變量。當女力抬頭,女性在社會、經濟及政治上的發展比過去擁有更多的自主性時,女性戶長對家戶消費支出的主宰力,表現在人身保養及整潔與保健支出上,與傳統社會中對女性角色定義為照顧者的形象一致。亦即,本研究從女性戶長的消費形態上證實,女性仍擔負起照顧者的責任。儘管女性在社會、工作、公眾活動等的參與程度比起以往有大幅的
本文标题:会议斜间配置双发覍规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059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