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 【推选】设计方案范例汇聚4
【推选】设计方案范例汇聚4推荐设计方案模型4摘要为保证事情或工作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开展,我们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可以对一个行动明确一个大概的方向。方案要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设计方案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设计方案篇1教学内容:课本P29页例3,练习六1~3题。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通过提供丰富、现实、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脑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教学重点: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除法应用题的方法。教学准备:主题图、格子图或课件等。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出示例3主题图。(1)谈话:小朋友在课间喜欢玩些什么游戏?是怎么玩的?说说你看到了什么?(2)、学生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分组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3)、全班汇报。设计意图:在愉悦的谈话中拉近师生距离,让学生情绪饱满、积极投入学习。二、探索学习教学例3(1)、从图中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讲给你的同桌听听。(2)、学生讨论、交流、汇报:*一共有多少学生?*平均分成3组,每组几人?*每组5人,可以分几组?(3)、一幅图提出了3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该怎样解答?说说这样解答的理由。第二、三个问题怎么解答?试试看能给大家讲讲为什么这样计算的理由吗?(4)、你能说出表示的意思吗?通过解答这3道题,你能发现它们间的关系吗,和你组里的同学讨论讨论。(5)、看!又来了3位同学,那每组应该有几人?你是怎么算的?和组里的小朋友说说。2、出示课题板书:解决问题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设计意图:将学生置身于现实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选取自己所需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分析、比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为进一步学习乘除法应用题做铺垫。创设开放情境,为学生提供信息。三、拓展应用引导学生完成P29页“作一做”。请学生观察情境图后用自己的语言讲小刺猬运水果的故事,引发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解答。学生从图中搜索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独立解决书中提出的问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六1~3。教师巡视、指导。做完的同学选择一道题和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样计算的?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四、课堂总结。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设计方案篇2▲课题:认识几和第几▲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一年级实验教科书(江苏教育版)第16页的例题,第16—17页“想想做做”的习题▲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活动、交流的过程,初步理解“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并在实际中加以运用。2、发展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难点与关键:能区别几个和第几个,并在实际中运用▲教学课型:新授课(概念课)▲教学技术:课本投影,图画,道具▲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感知新知1、出示排队买票图过渡:王老师想带小朋友们到动物园去玩,但是在进入动物园之前,先得买票,你们看,动物园一大早就有人来排队买票了。2、问答:(1)这时有几个人在排队?(5个人)(2)请小朋友们数一数戴帽子的小男孩排在第几?(第2)不戴帽子的小男孩呢?(第5)(3)反过来,排在第2的是谁?排在第5的又是谁?这里的第2指的是几个人?第5指的是几个人?指出:这里的第2、第5不是2个人和5个人,而是指排在第2个或第5个的那个人。说明:排队的时候我们都从前面数起,在生活中有很多这样要数第几的时候。[分析:紧密结合排队买票的情景,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到几和第几的不同,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二、进一步感悟新知1、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左图)过渡:小明买好票来找小丽。(1)问:小丽住在第几层?你是怎么数的?(同桌讨论交流)指出:一般楼房的第几层,是从下往上数的。(2)问:如果小丽住在3楼应该出现在哪个阳台?谁愿意上来指给大家看看?(3)老师想了解哪些同学住的是楼房?你家住几楼?2、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过渡:动物园里有“点灯笼”的游戏,你想试一试吗?(1)老师点灯笼学生回答○●○○○问:点的是第几个灯笼?你是怎么数的?那如果从右边开始数呢?是第几个?指出:注意数的时候要说清楚是从左边数起还是从右边数起。○○○●○问:现在点的是第几个灯笼?○○○●●问:从右边看点了几个灯笼?(2)老师提要求学生涂色。叫一位小朋友上老涂色。左边第3个,左边3个右边第2个,右边2个问:这里的第2个和2个意思一样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几和第几(板书)(3)书上练习过渡:大家都想来点灯笼,下面我们打开书本第16页第1题一起来涂一涂。从左边起点4个灯笼?(●●●●○)指名上来涂色从左边起点第4个灯笼?(○○○●○)[分析: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不仅检验前面对新知的感悟,还着重对几和第几的内容通过学生动手画一画帮助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3、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过渡:让我们一起来看猴子捞月亮的表演。问:同学们看哪只猴子比较特别?它是第几只猴子,你是怎么数的?(说:老师将这个问题交给小组讨论,每组选个同学汇报你们讨论出来的结果)得出:可以从上面数起,戴帽子的是第2只,也可以从下面数起,戴帽子的是第4只。4、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过渡:动物园的小动物们听说山那边有场精彩的比赛,正兴高采烈地去看比赛呢!(1)问:上山的动物有几只?谁第一?谁第二?(2)问:下山的动物有几只?谁第一?谁第二?[分析:每个画面都引导学生自由地说,在说的过程中感悟几和第几的不同,同时,把“想想做做”第3题和第4题整合成学生喜欢的动画情景,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使课堂气氛显得生动活泼。]5、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过渡:山那边正举行什么比赛呢?问:1号车前面有几辆车?是哪些车?问:5号车前面是几号车?后面又是几号车?问:4号车前面是几号车?后面又是几号车?问:除了这几个问题外,你还想到什么考考大家?(小组讨论)追问:前3名是哪些车?第2名是几号车?前3名和第3名一样吗?为什么?小结:“几”和“第几”是不一样的,“几”表示一共有多少个,“第几”只表示其中的某一个。(板书)[分析:采用学生合作讨论的形式,使学生学会听取别人的意见;注重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让学生互助,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三、应用拓展1、“想想做做”第5题过渡:小动物们回家了,小动物们的家住在几楼几号呢?如果竖着看有几层,就说是几楼。横着看有几家,也就说是几号。小兔家竖着看在5楼,横着看在第一号,所以它家住5楼一号。问:有谁能够告诉大家熊猫家住几楼几号?小猫呢?小象呢?引导:自己的座位是几排几座,自家住房是几楼几号等。[分析: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2、发散练习出示水果课件说:告诉同学你喜欢吃的东西是第几个,让同学们猜猜你喜欢吃的是什么?四、总结评价: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总结,布置作业《同步练习》下课▲板书设计:几和第几几:表示一共有多少个第几:只表示其中的某一个▲教学流程:本课分三步走:从买票情境图的初步感知到连续动画情境的感悟,最后是游戏的深化巩固,有易到难,层次清晰。在拓展应用中注意与生活实际联系,丰富了学习内容。设计方案篇3为进一步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优化育人环境,现将《校园文化方案》(征求意见稿)印发给你们,请各位师生多提宝贵意见。一、道路命名:①求知路: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②求是路:实事求是③求真路:求真知,做真人④求新路: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⑤求明路:博学之,明辨之,读书以明理⑥求和路:天时,地利,人和;和为贵二、广场命名:①育美广场②育才广场三、小品命名:①春晖亭②涟漪河(清莲河)③朝露架四、植物园命名:萃竹园银杏园丹桂园红棕园桃李园五、扬州名人廊(园):史:扬州(邗江)历史概述人:扬州(邗江)古代名人,近代名人,现代名人代表诗(词):扬州(邗江)人所作诗(词);名人咏扬州(邗江)诗(词)说明:整个校园文化设计立足育人,力求体现以下三个特点:①童趣——符合青少年学生的特点②艺术化——有美感,有创意③个性化——融合扬州地方文化,有学校自身特色。设计方案篇4活动目标:1、体会歌曲中朋友离别前的感情,珍惜朋友情谊2、学唱歌曲,表达朋友间的眷恋情意。活动准备:1、将幼儿的座位排成圆弧状,椅子两两组合,每个组合间隙有空隙。2、音乐磁带。活动过程:一、听友谊的歌。1、教师和小朋友在一起快三年了,现在,你们快要毕业了,老师和小朋友就要分开了,以后我们还是好朋友吗?2、有一首歌曲唱的是朋友之间的友谊,分别的时候,好朋友总是唱起这首歌。3、播放磁带,幼儿完整欣赏歌曲。4、教师有感情的朗诵歌词。歌词里说了什么?说的最多的是一句什么话?什么意思?5、和好朋友一起再来听一听这首歌吧!6、听着这首歌,你想起了和好朋友在一起的什么事?二、歌唱友谊。1、教师有感情的边弹边唱,引导幼儿用轻声哼唱的方法完整感受旋律。2、这首歌听上去有什么感觉?我们应该怎样唱?3、教师演唱,幼儿尝试跟唱。三、告别时刻。1、我们马上就要分别了,你想怎样与朋友到别?2、引导幼儿以握手、拥抱、拉勾、击拳、干杯等方式表现与好朋友道别的情景3、教师边弹琴边引导幼儿跟唱歌曲,表达自己的惜别之情。唱到最后,教师参与其中,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活动。
本文标题:【推选】设计方案范例汇聚4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0695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