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会议纪要 > 全区学校饮食卫生安全工作会议安排方案
1嘉兴市秀洲区人民政府文件秀洲政发[2006]18号嘉兴市秀洲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嘉兴市秀洲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嘉兴市秀洲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已经区六届人大四次会议审查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嘉兴市秀洲区人民政府二OO六年六月六日2嘉兴市秀洲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目录一、承接跨越式发展势头,把握新一轮战略机遇………………(5)(一)“十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跨越………………(5)(二)“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环境……………(9)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10)(一)“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10)(二)“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12)(三)“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的发展战略…………………(14)三、强化空间分区引导,优化区域发展架构…………………(15)(一)引导空间分区…………………………………………(15)(二)构建空间框架…………………………………………(17)四、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增强综合经济实力…………………(21)(一)打造长三角先进制造业特色区……………………(21)(二)打造现代化商贸物流集聚区…………………………(23)(三)积极发展都市型农业…………………………………(25)五、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7)3(一)加快新区和小城镇建设………………………………(27)(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9)六、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31)(一)合理开发和节约利用资源……………………………(31)(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33)(三)全面建设“生态秀洲”……………………………(34)七、加快改革扩大开放,提升经济国际化水平………………(36)(一)继续深化改革…………………………………………(36)(二)提升开放水平…………………………………………(39)八、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优先发展科教事业…………………(41)(一)构筑区域科技创新体系………………………………(41)(二)促进教育事业优质发展………………………………(43)九、打造“平安秀洲”,构建“和谐社会”……………………(45)(一)提高人民生活水平……………………………………(45)(二)构建公共卫生体系……………………………………(46)(三)繁荣先进文化…………………………………………(48)(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49)(五)打造“平安秀洲”……………………………………(50)十、提升基础设施水平,着力改善发展环境…………………(52)(一)完善交通综合体系……………………………………(53)(二)加强水利设施建设……………………………………(54)(三)加快能源保障建设……………………………………(54)(四)推进公共设施建设……………………………………(54)4十一、加大政策调控力度,确保规划有序实施………………(55)(一)强化规划的法律地位…………………………………(55)(二)公共财政政策…………………………………………(56)(三)产业导向政策…………………………………………(56)(四)投资导向政策…………………………………………(56)(五)空间调控政策…………………………………………(57)(六)人口调控政策…………………………………………(57)(七)完善民主监督…………………………………………(58)5嘉兴市秀洲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年-2010年),是我区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也是我区面临重要战略机遇和重大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时期编制的五年规划。“十一五”规划纲要是在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指引下,根据《中共秀洲区委关于制定秀洲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建议》制定的总体规划,是预测性和约束性相结合的规划,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依据,是今后五年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一、承接跨越式发展势头,把握新一轮战略机遇(一)“十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跨越“十五”时期,全区上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树立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开放带动、工业立区、科教兴区三大战略,积极增创发展新优势,不断增强区域综合实力,全面完成了“十五”计划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新跨越。专栏1“十五”计划《纲要》主要目标完成情况表序号指标名称单位“十五”计划“十五”实际完成情况%1地区生产总值亿元68.694.4138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户籍)元203503906219263区级地方财政收入亿元1.43.3236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亿元100250.32505进出口总额亿美元1.14.64186出口总额亿美元13.73707实际利用外资(五年)亿美元13.8380序号指标名称单位“十五”计划“十五”实际完成情况%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22.232.6147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5555/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5610789214111初中毕业生高中段入学率%85以上93.3√12人口自然增长率‰1.3以内0.4√13城镇登记失业率%4以内3.5√14城市化水平%35以上43.1√——经济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经济总量实现翻番,全区地区生产总值2005年达到94.4亿元,年均增长15.4%,按属地户籍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9062元。固定资产投资创历史新高,“十五”期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50.3亿元,比“九五”增长3.4倍。财政实力大大增强,一般预算总收入2005年达到9.1亿元,年均增长38.8%,比2000年翻两番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05年达到32.6亿元,年均增长10.7%。——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16:60:24调整为2005年的9:61:30。农产品结构和区域布局日趋优化,形成粮食、油料、蚕桑、水产等十大优势农产品,奠定了都市型农业基础。工业立区战略深入实施,工业经济发展势头迅猛,纺织、家电、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等特色产业集群初显,7“一区四带”产业布局初步形成。第二产业增加值2005年实现56.9亿元,占GDP比重达到61%。第三产业迎来发展新机遇,传统行业不断壮大,新兴行业发展前景看好,并呈现产业融合发展趋势,第三产业增加值2005年实现28.5亿元,年均增长13.8%。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扎实推进,产学研联合空前活跃,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五年累计实施各级各类科技项目523项,建立区域创新服务中心5家,引进各类人才2391名。——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全面实施农村税费制度改革,完善了农村二轮土地承包,积极探索灵活多样的土地流转方式。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完善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成功引入BOT、BT项目融资模式,在全省首创实施开发区(园区)水域管理办法,率先试行村干部报酬由财政专项补贴,基本完成基层供销企业改革。招商引资取得建区以来前所未有的成绩,五年累计合同利用外资10.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8亿美元,年均增长分别为85.8%和101.6%,跻身全省20强。外贸出口成绩喜人,五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11.3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实现8.4亿美元,年均增长68%和61%。出口队伍不断壮大,出口市场不断拓展。外经工作从无到有,“十五”末有8家企业在境外设立公司或办事处。——城乡建设呈现新面貌。城镇建设日新月异,建成区面积达34.8平方公里。新区城市框架日渐成型,中心城镇功能进一步完善,“十村示范、百村整治”深入实施,初步形成了以秀洲新区为中心、中心城镇为重点、各中心村为基础的三级城镇体系框架,城市化水平达到43.1%。交通投入力度空前,五年完成总投资38.48亿元,新改建通村公路272.5公里(改造危桥545座),通达率、硬化率均达到100%,“20分钟公路交通圈”基本形成。水利建设以土地整理、标准田建设、圩区建设、城镇防洪为重点,五年累计投入6.4亿元,防洪抗灾能力进一步提高。生态区建设扎实推进,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推进,城乡供水、公交一体化步伐加快,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荣获“省级文明城区”称号。——人民生活得到新改善。“十五”末,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7892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55元,年均增长11.5%和12.5%。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五年累计净增就业岗位14310个,帮助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9185人,转移农村劳动力24508人,职工养老保险参保净增17392人。顺利通过“教育强区”验收,教育条件进一步改善,素质教育扎实推进,幼教、成教、残疾人教育、外来子女教育全面发展。成功举办了两届秀洲·中国农民画艺术节,创建了省级“文化先进区”,文体活动蓬勃开展。公共卫生体系初成框架,城乡居民新型合作医疗有效巩固,参保率达到90.6%。助残、帮困、扶贫、慈善活动深入开展,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均为0.6‰,户籍人口34.9万人。依法治区全面推进,“平安秀洲”建设取得新成效。“十五”期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存在着不少矛盾和问题:一是经济增长方式仍显粗放。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依靠投资拉动,投资效果系数较低,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二是产业结构不够合理。现代服务业9发育滞后,纺织、家电、机械制造、电子信息四大产业之间尚未形成合理的结构。三是城市化水平偏低。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人才、技术和知识等创新要素趋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有待加强,体制转换、失地农民、环境问题等引发的社会矛盾增加。四是资源约束加剧。电力缺口增大,土地空间受限,水质性缺水凸显,人口、环境、资源的矛盾增大,构建“和谐社会”任务艰巨。(二)“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环境——国际发展环境。以产业转移和资本流动为标志的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现代服务业日益成为产业转移的新亮点,中国加入WTO过渡期的结束,将促进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更大程度的融合。同时,国际环境复杂多变,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状况加剧,围绕资源、市场、技术、人才的竞争更加激烈,贸易保护主义有新的表现,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战。我区如能在“十一五”期间抓住机遇,充分发挥后发优势,有效利用全球要素,吸引国际资本流入,就能全面实现后来居上,实现经济的新跨越。——国内发展环境。“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渐进式改革的攻坚期。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四个坚持”和六个“必须”,强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努力促进社会和谐,预示着“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体制、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将迈出实质性步伐,经济仍将继续保持强劲、稳健的增长势头。我区如能在“十一五”期间抓住有利时机,10通过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大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的统筹力度,就能在高起点上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区域发展环境。随着长三角区域发展规划的编制与实施,以世界制造业中心为目标的工业化、以世界第六大城市群为方向的城市化和以外向型经济为基础的国际化三大趋势的加速,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将加快。上海作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地位的逐步确立,其对周边地区的辐射能力将进一步加强。“十一五”期间,在长三角区域合作与竞争中,我区应充分发挥突出的区位优势和特殊的发展功能,有效利用长三角各种资源,接受产业、资本、技术、人才等方面的辐射,不断壮大自身实力,有效提升竞争能力。——自身发展条件。“十一五”期间我区经济社会将进入全面转型时期,在这一阶段,城乡一体化步伐明显加快,结构调整和发展模式面临重大转型,经济社会发展的路径、动力和环境等将发生新的变化。我区具有地
本文标题:全区学校饮食卫生安全工作会议安排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074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