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三年高考两年模拟 专题二 大气环境
三年高考两年模拟专题二大气环境考纲指津【考点内涵分析】本专题内容是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和重点,在历年各地高考试题中均占有一定比重。根据考纲要求,本专题的考查重点突出以下几方面的内容:①大气组成和垂直分层,特别是对流层;②对流层大气热状况和大气的运动;③大气降水;④天气、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⑤气压、气温、降水等值线图、柱状图等图形语言的解读和应用。【考查类型概说】根据近几年的高考情况来看,本专题的考查选择题、综合题的形式均会出现,以选择题为主,而且往往与大气环境知识联系密切的知识点结合在一直进行考查。考纲中大气的垂直分层、大气运动、气候类型判断、气候特点的分析及应用、天气系统等这些内容都有涉及。【考查趋势预测】纵观近几年的高考题,本专题命题有以下趋势:一、从考查内容来看,高考侧重于考查大气成分变化与环境保护、大气热力作用原理、大气垂直分层中对流层的特点的考查以及气候的判断、特点和成因等主干知识。二、从能力要求来看,高考侧重于考察阅读图表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如2007年全国文科综合Ⅰ卷选择题中通过读图分析澳大利亚的气候类型,37题以表格形式为材料,要求对我国具体地点的气候特点进行分析和比较。三、从命题形式上看,命题以社会热点问题和现实生活情景为素材来进行设计。命题的切入点越来越体现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的特点;另一方面往往以某一区域或等压线、等温线图、降水量等图表形式考查。【考点核心整合】一、对流层气温的垂直变化1.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垂直递减率为0.6℃/100m。2.逆温现象①什么是逆温:对流层的温度一般上冷下热,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或者地面上随高度的增加,降温变化率小于0.6°C,称为逆温现象。即高空的实际温度大于或者等于理论温度。②逆温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辐射逆温:在晴朗无云或少云的夜间,地面很快辐射冷却,使贴近地面的气层也随之降温,离地面愈近,降温愈快,从而产生逆温现象。这种逆温,在大陆上常年都可出现,尤以冬季最强。平流逆温:暖空气平流到冷的地面或冷的水面上,由于暖空气的下层受到冷地面或大气的影响而迅速降温,上层受影响较小,降温较慢,从而形成逆温。这种逆温现象主要出现在中纬沿海地区。锋面逆温:在锋面附近,由于冷暖空气的温度差比较大,暖空气爬到冷空气的上面,也会产生明显的逆温现象。地形逆温:在山谷盆地中,晚上较重的冷空气,沿山坡流动,聚集在山谷底部,谷底原来的暖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由此形成逆温,这种逆温一般发生在晚上。还有一种情况是,冬半年冷空气在向低纬地区运动过程中,因冷空气较冷重,把地势较低的盆地和谷地地区填满,而盆地上空是暖空气,在盆地上空暖空气与盆地内冷空气交界的大气层形成逆温。这种逆温现象发生在冬半年。③逆温现象与大气污染无论那种条件造成的逆温,都对大气有一定的影响。由于逆温层的存在,造成对流层大气局部上热下冷,大气层结稳定,阻碍了空气垂直运动的发展,使大量烟尘、水汽凝结物等聚集在它的下面,易产生大雾天气,使能见度变坏,尤其是城市及工业区上空,由于凝结核多,易产生浓雾天气,有的甚至造成严重大气污染事件,如光化学烟雾等。链接·思考对流层的厚度各纬度和不同季节是否都相等?链接·提示:不是。从低纬向高纬,对流层厚度越来越小;同一地点夏季气温知识智囊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但气温却很低,原因是青藏高原的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所以太阳辐射强;但大气的直接热源来源于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的地面长波辐射,青藏高原海拔高,大气稀薄,水汽和二氧化碳含量少,吸收作用微弱,大气逆辐射更弱,所以气温很低。高,所以对流层也比较厚。二、气温的时间变化1.气温的日变化:一天中,若无明显天气过程干扰,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即当地地方时14:00)左右。如下图所示:首先,要明确气温日变化取决于地面热量的收支(储热)状况。其次,明确地面的主要收入为太阳辐射,支出为地面辐射。右图中BD之间,太阳辐射曲线位于地面辐射曲线之上,说明收大于支,热量盈余,此阶段气温升高;D点右侧,太阳辐射曲线在地面辐射曲线之下,说明收小于支,热量亏损,此阶段气温下降。图中A点为太阳辐射最强时刻,即正午12点;D点为地面热量由盈余转为亏损的时刻,即地面储热量最多时刻,它比A点在时间上滞后约1小时。然后再经历一段时间将此热量传递给大气,使气温达到最高,因此C点又比D点在时间上滞后约1小时。气温最高时刻C点,是一天中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最强的时刻。2.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气温的变化幅度。一般规律:大陆性气候大于海洋性气候;凹地(山谷)大于高地(山峰);低纬度大于高纬度;晴天大于阴天。3.气温的年变化:(注意:回归线之间赤道附近地区为双波型:最高为4、10月,最低为7、1月。)地面性质太阳辐射最强月气温最高月大陆6月(12月)7月(1月)海洋6月(12月)8月(2月)4.气温年较差:大陆性气候大于海洋性气候;高纬度大于低纬度。链接·思考为什么气温年较差高纬度大于低纬度?链接·提示:一方面纬度低的地方在一年内太阳高度的变化比较小,另一方面纬度越高昼长在一年内的变化也越大。三、气温的水平分布1.受地球球体形状的影响,太阳辐射高低纬分布不均,气温基本上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等温线大致东西延伸,北半球南高北低,南半球北高南低。2.由于热容量差异,同一纬度气温夏季大陆高于海洋,冬季大陆低于海洋,导致等温线发生弯曲,大陆上等温线1月前后向南弯曲(凸出),7月前后向北弯曲(凸出),海洋上相反。3.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故大陆上等温线向高温方向弯曲或出现低值中心,一般是受山地或高原的影响。等温线向低温方向弯曲或出现高值中心,一般为高大山脉背风(指冬季风)处或盆地地形。4.海洋上暖流经过,气温高,等温线向低值方向弯曲。寒流经过,气温低,等温线向高值方向弯曲。5.世界上最热的地方在7月份20°N~30°N的沙漠地区,炎热中心为撒哈拉沙漠;最冷的地方在7月份的南极大陆;北半球的寒冷中心在1月份的西伯利亚。链接·思考气温水平分布基本上由低纬向高纬递减,为什么不说由赤道向两极递减?链接·提示:因为最高温不一定在赤道,最低温也不一定在两极,可参照气温水平分布规律的第5点。四、大气热力环流原理的运用1.热力环流的成因:冷热不均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度之间冷热不均,引起空气的垂直运动,从而导致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产生大气的水平运动。2.热力环流的类型:(1)海陆风(2)山谷风(3)城市风(4)不同性质下垫面之间的环流城市热岛环流知识智囊“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是因为春天的雨多是暖锋形成,春雨过后暖气团替代原来的冷气团,气温升高;秋雨多是冷锋形成,秋雨过后冷气团替代原来的暖气团,气温升高。链接·思考为了减轻城市的大气污染,城市热岛效应对城市规划有什么影响?链接·提示:在城市规划时,一方面必须研究城市上空的风到郊区下沉的距离,将污染严重的工业布局在城市风所能到达的范围之外,避免工厂排出的污染物从近地面流入城区,并且将卫星城布局在城市风环流之外,以避免相互污染。另一方面,在城市规划时,绿地是必不可少的,城市绿地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城市环境资源,具有净化空气、降低噪声、美化环境,调节城市小气候等不可替代的作用。五、锋面气旋的判读如下图假设该地位于北半球,OA、OB为锋面,那么可做如下判读。1.判断气流的水平运动:由于锋面存在于低压槽处,又是北半球,所以气流的水平运动状况为逆时针旋转辐合。2.判断冷暖气团:因为北半球越往北气温越低,所以在两个锋面之间的北部为冷气团,南部为暖气团。3.判断锋面性质:北半球来自北方的空气为冷气团,来自南方的空气较暖,为暖气团,又因为气流逆时针辐合,可知OA为冷锋,OB为暖锋。4.判断天气状况:与单独的冷、暖锋天气原理是相同的。冷锋为狭窄的云系,其降水锋前、锋后都有,主要在锋后;暖锋为宽广的云系其降水在锋前。链接·思考你听说过锋面反气旋吗?如果没有为什么?链接·提示:没有。因为在反气旋的高压脊的位置,气压比周围高,所以气流向两侧辐散,而不是辐合,所以形不成锋面。六、副热带高压与中国的气象灾害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对我国气候的影响:夏季,副高的强弱和位置,对我国夏季降水及雨带的分布有重要的影响;五月,副高势力开始增强,其西部的偏南气流与北方南下冷空气形成的锋面和雨带常位于华南。夏初(6月)副高西伸北进,形成长江中下游直到日本南部的梅雨天气;盛夏(七、八月),副高进一步北进,雨带北移到华北、东北;九月,副高南撤,雨带也随之南移。副高位置和强弱一旦异常,就会引起旱涝灾害。一般来说副高势力强,位置偏北时,我国北涝南旱,反之则可能出现南涝北旱。另一方面,副高位置一方面有规律的移动也决定了我国南方雨季长,降水多;北方雨季短,降水少这一基本气候特征。链接·思考我国的锋面降水有哪些类型?链接·提示:锋面有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在我国三种类型的降水都有,只不过我国大部分的锋面降水属于冷锋,长江梅雨和贵阳冬半年的降水属于准静止锋,暖锋降水很少。七、气候要素等值线图判读知识智囊为什么地球上的“三极”臭氧层破坏严重?(1)臭氧层位于地球外部大气层的平流层当中。对流层是高度最低的一层,人类在向大气中排放的有害气体首先进入该层。它的高度就是该层空气对流运动所能到达的顶端。“三极”地区气温低,所以对流层较低,相应平流层的高度随之降低。▼气温、降水、气压和风等气候要素的分布往往是通过知识类化如等值线等腰三角形为切入点进行考查。根据等压线、等温线和等腰三角形降水量线图可以判断气压高低、气流状况、气温高低、降水多少、天气状况及其影响,进而考查地形、分析并判断洋流的分布和性质、天气系统、海陆位置、海拔高度等的影响。等值线类型等压线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基础知识表示气压高低及变化状况反映气压中心和高压脊、低压槽表示气温高低和分布状况表示降水量的多少和地区分布曲线外大内小低气压中心低温中心少雨中心外小内高气压中心高温中心多雨中心大密度气压梯度力大气温差异大降水分布不均稀疏气压梯度力小气温差异小降水分布均匀实际应用判断风向、风力、降水、气流性质和天气状况判断季节、南北半球、洋流及地形、海陆分布判断干湿状况、海陆分布和地形链接·思考等压线与等压面有何区别?链接·提示:等压线是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相等的点的连线,而等压面是指空间气压值相等的点组成的面,因此等压线上的点的海拔都相同,而等压面上的点海拔则不一定相同。六、气候类型1.气候类型判断的方法(1)根据气候类型的地理分布判别: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以亚、非、欧为基础)(2)首先,根据气温曲线图判断该地是在南半球还是在北半球。由于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因此气温的变化也是相反的。半球名称气温最高月气温最低月气温曲线形状北半球7-8月1-2月峰形(凸形)南半球1-2月7-8月谷形(凹形)知识智囊▲为什么地球上的“三极”臭氧层破坏严重?(2)人们向对流层大气排放的氟氯烃会随大气环流运动而到达“三极”地区的上空,因为这些地区平流层较低,氟氯烃能到达平流层中而破坏臭氧层。实际观测结果也是如此;南极地区气温最低,平流层也最低,臭氧层破坏最为严重,已经出现了臭氧空洞;北极地区破坏较南极地区轻一些,青藏高原地区臭氧层破坏较北极地区又轻一些。其次,根据最冷月或最热月均温值,确定热量带。①最冷月均温>15℃为热带。②最冷月均温在0℃~15℃为亚热带,但有一特例,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最冷月均温>0℃。③最冷月均温<0℃为温带。④最热月均温<10℃为亚寒带和寒带。最后,根据降水量年降水量(降水量柱状图上各月降水量相加)和降水季节分配(主要雨季)确定降水类型,最后确定气候类型。判断指标如下:注:少雨型:全年少雨或无雨。年雨型:全年降水量较多,季节分配均匀,没有明显的雨季和旱季。夏雨型:夏雨较多,且降水集中于夏季,冬季降水较少。冬雨型:冬雨较多,且降水集中于冬季,夏季降水较少。2.在正确判断气候类型的基础上,要准确地使用文字描述气候特征
本文标题:三年高考两年模拟 专题二 大气环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077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