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中国贸易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前景
中国贸易、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前景---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中国贸易、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前景•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中国的贸易与环境政策法规•影响贸易与环境的国际规则•贸易与环境应予关注的问题•国外环境措施对中国外贸的影响•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贸易、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促进贸易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贸易与环境•保护环境和发展贸易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贸易的快速增长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环保事业的发展,加强环境管理会给许多产品尤其是有利于环境的产品创造了巨大的贸易机会•在一定条件下,贸易与环境会是相互矛盾的–环境保护对贸易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环境法规限制甚至禁止了许多产品的国际贸易–不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的对外经济贸易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很大的消极影响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进出口总额197045.9亿美元1978206.4亿美元19952808亿美元20004743亿美元20015098亿美元20026208亿美元20038512亿美元1995—2000,增长1.69倍,年均增长率11%,2003年增长率37.1%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排名由1995年的第十一位上升到第四位进出口总额与国民生产总值之比达到26%—43%对外贸易的基本方针和政策•平等互利•鼓励出口•以质取胜•积极、合理、有效地吸收和利用外资•扩大对外开放程度、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对外贸易的主要政策措施配额、许可证和进口管理措施增值税和出口退税政策外贸经营权审批政策外汇管理体制政策海关政策等环境保护政策法规的基本原则•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并重•综合防治、预防为主•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环境保护法规•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环境影响评价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环境保护的基本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排污收费制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排放污染物核定制度•污染集中控制制度•污染限期治理制度•落后工艺和设备限期淘汰制度•危险废物处置行政代执行制度•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国际环境条约•在200多个多边环境条约中,有20多个条约含有贸易条款,以贸易措施作为达到条约保护目标的手段–《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及《关于破坏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生物多样性公约》及《生物安全喀特赫纳议定书》–《关于在国际贸易中对某些危险化学品和农药采用事先知情同意程序的鹿特丹公约》–《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世贸组织与环境有关的例外规定•在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领域分别规定了10种和6种一般例外措施。其中与环境有关的是为保护人类、动植物的生命或健康所必需的措施和保护可用竭的自然资源的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和《实施卫生和植物卫生措施协定》规定,为了保护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命或健康和保护环境,允许成员采取技术性措施和卫生措施含有与环境有关条款的协定•《农业协定》•《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定》•《原产地规则协定》•《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服务贸易总协定》等国外与贸易有关的环境管理法规•空气污染防治法规•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化学品管理法规•农药管理法规•废弃物污染防治法规•自然资源和动植物保护法规•环境标准与贸易有关的自愿性环境措施•ISO14000标准•环境标志•清洁生产计划•生命周期分析•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有关包装的一些法律和规定•欧盟关于包装、包装废弃物的指令•德国关于包装废弃物减量和处置法令•美国的防毒包装条例、零售药物防污染规定•加拿大的玩具安全法令•日本的包装新指引等绿色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是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一种形式,是指进口国以保护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动物或植物的生命和健康,保护生态和环境为理由,对来自国外的产品进行直接或间接的限制,甚至禁止贸易的一种手段和措施。绿色壁垒的特点•广泛性•相对性和时效性•难以区分措施的合理性–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及动植物的安全–贸易保护主义•推动技术进步的作用生产过程和方法(PPM)•生产过程和方法是制造产品的途径•与产品相关PPM和与产品不相关的PPM•WTO法规不允许对类似产品作区别对待•从环境的角度看,对清洁和污染的生产方式生产的类似产品作区别对待是有意义的•允许按PPM的差别待遇会对发展中国家出口产品的市场准入带来困难农产品和食品•农产品和食品中农药最高残留量的规定–中国只规定了62种–日本规定了96种–美国规定了115种–欧盟规定了350种–加拿大规定了87种。•对不同农产品和食品农药的最高残留量的规定–日本对大米规定52种–美国对梨果类水果规定128种,对桔、糠及牧草饲料规定了123种–德国对蔬菜水果类规定168种机电产品贸易影响较大的环保法规–防止空气污染法规–噪声污染防治法规–电磁污染防治法规–节约能源的有关法规等纺织品和服装对欧美和日本的纺织品出口中,主要的贸易障碍是配额和原产地限制等贸易壁垒,但环境要求逐步成为纺织品贸易中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如国际上普遍认可的Öko-Tex100纺织品认证标志、欧盟《关于禁止使用偶氮类染料指令》等。对中国出口的影响据商务部调查,2002年,中国有71%的出口企业遭遇到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不同程度的限制,39%的出口产品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造成的损失逾170亿美元,相当于全年出口总额的5.2%。2000年相关数字分别为66%、25%和110亿美元。从积极的意义上说,严格的环境管理要求会促使国内涉外企业加强环境管理,采用新技术、新工艺,以降低能耗与原料消耗,开发绿色产品,从而提高产品的竞争力。这既有助于克服绿色壁垒,也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目前中国针对国际贸易中的环境管理要求而采取的措施包括:开展ISO14000和环境标志认证a,推广清洁生产工艺,开发绿色产品,建立绿色包装体系,加强进出口商品的检验和检疫等等。加入WTO对中国贸易、环境与发展的影响•加入世贸组织有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解决结构性的环境污染问题•加入世贸组织将促进环境管理的改革和完善•加入世贸组织为环保产业的发展带来挑战与机遇对社会和经济结构的影响•加入世贸组织将影响资本、劳动力、资源和环境等生产力要素的组合•市场开放、贸易结构和贸易量的变化将导致中国经济结构的巨大变化,从而导致环境的变化•中国的总体环境状况主要取决于经济和产业结构、主要产业的技术和装备水平•中国的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约50%,第三产业的比重较低,约占30%•在工业制造业中,能源密集行业的比重达35%左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快•但经济发展相当程度上还依靠传统产业•传统产业中的资本密集性产业大多处于设备老化、技术落后的状况,存在资源消耗和污染水平高的问题•农业在资源、规模、效益方面一般与世界水平有一定的差距•粮、棉、油等土地密集型的产品占主导地位•农业生产和经营主要以农户为基本单位,产业化与规模化水平和科技含量都比较低•农业生产劳动成本低廉,但生产率低•化肥、农药投入高,利用效率低,流失量大,导致严重的农业面源污染•利用全球的资金和技术资源,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根据自身的比较优势,更有效地配置资源•企业将面临国内和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促使企业必须提高技术水平,改进企业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提高竞争力•第三产业比重将较大幅度地提高•劳动密集型产业进一步扩大•知识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速度加快•资源和能源强度高的传统产业的比重将逐步下降•工业单位产值污染物排放量降低,从而有可能解决长期存在的结构性工业污染问题•农业将根据地区特点和比较优势,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引导一些地区的农业由粮油棉等传统农作物生产向有一定比较优势的非土地密集型产业,如畜产品、水产品和园艺产品等转移•适当进口土地密集型的基本农产品、稀缺资源和高环境成本的产品•有助于缓解人口增长和经济快速发展对资源和环境的巨大压力,有助于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有助于逐步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促进环境管理的改革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将逐步形成,并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实施•将对涉及货物和服务贸易、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等方面的有关法律法规以及行政、司法程序进行修改和调整•需要制定或修改的约40件,占全部法律、行政法规的比例很小,大部分已列入立法规划•在环境保护方面,需要对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制定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形成的管理制度进行一定的调整和修改,以适应国际通行的规则•环境政策法规要符合已签署的国际环境协议的规定•要遵循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和规定•对贸易有影响的环境法律和法规制度在全国统一实施,遵循透明度和非歧视原则•政府在官方刊物和网站上公布有关影响贸易的法律、法规和其他措施;向个人、企业或世贸组织成员提供信息•在官方刊物和网站上公布作为技术法规、标准或合格评定程序依据的所有正式或非正式标准•向世贸组织通报有关卫生和植物卫生的法律、法规及措施•除公开发行外,国务院已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的发放范围扩大到最基层的行政组织•“入世”将促进中国市场经济体系的加快建立,有利于在环境管理中更多地采用经济手段,如环境税费、排污交易、风险抵押金等。•经济手段与行政命令的手段相互补充,将会提高政府环境管理的效率。•透明度的增强有助于公众环境意识的提高,促进公众的参与,对政府的环境管理起到监督和促进作用。环保产业发展的挑战与机遇•已形成包括环保产品生产、技术开发、环保服务、资源综合利用、生态保护等方面的环保产业部门•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总体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一定差距,主要产品中,达到当前国际水平的不到4%,80年代水平的约20%,仍有35%左右的产品仅相当于发达国家60年代的水平•产品的标准化和系列化程度低•企业规模小,在全国9000多家环保企业事业单位中,大型的只占4.3%•环保市场不规范,服务市场不健全•“十五”期间,环境保护的投入加大,预期将达到GDP的1.3%以上•市场开放使企业有机会获得国外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中国的环保企业在劳动力资源上具有优势,在了解国情、市场需求、熟识政策、信息渠道等方面具有优势•脱烟除尘、水污染治理、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噪声与振动控制等技术达到较高的水平•环保设施的运营和管理尚未进入市场化的轨道•污染治理设施一般由排污企业自行建设和运营管理。公共性的污染治理设施则由政府投资建设,并拨款给事业单位运营•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行和管理没有实施专业化和社会化服务,效率低、成本高,成为企业和政府的负担•在政府的倡导下,污染治理的专业化和社会化方式开始发展起来•国外的环保服务企业的进入将会加快治污设施专业化和社会化运营的进程,促进环保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法规和标准的统一实施将促进环保市场的规范化促进贸易与环境协调发展•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结构性工业污染问题的解决,逐步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制定对外经济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改革和完善环境与贸易政策法规体系,加强企业的环境管理,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调整环保产业的发展规划和计划,利用好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引进和发展新技术、新产品,推动环保产业发展•建立贸易与环境的有效协调机制•中国从1996年开始实施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计划,并建立起相应的认证和认可管理制度。到2003年底,已有5000多家企业和组织机构通过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中国的环境标志产品认证计划始于1993年。到2003年已发布51大类产品50多项环境标志产品的技术要求,共有700多个厂家的8000多种产品获得环境标志认证。b
本文标题:中国贸易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前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090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