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感动中国2022年度候选人物邱海波先进事迹5篇
感动中国2022年度候选人物邱海波先进事迹5篇这次,邱海波的团队已经派出8批医生和护士前往湖北抗击疫情。这份责任也是邱海波传递给整个团队的文化。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他的事迹吧!下面,网友们整理了一批选自“感动中国”2020候选人邱海波先进事迹的样本文章。请参考下载它们,希望对大家有帮助!邱海波先进事迹11月19日,临危受命的邱海波急赴武汉,第一时间赶往集中收治重症患者的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和此前数次一样,国家危难之时,邱海波再度冲锋在前。2003年非典疫情、2005年四川省猪链球菌病疫情、2008年汶川地震、2009年甲型H1N1流感疫情、2013年H7N9禽流感疫情……这已是邱海波第N+1次出征。夫人赵健笑谈,“在他身上我总是能感受到最前沿的病毒”。初到武汉时,疫情正处于上升期,救治任务急难险重。看到每天攀升的数字,邱海波及专家组成员提出三条建议——专家下沉、全国驰援、方舱医院——这也成为此后改变战“疫”局面的关键举措。作为专家组成员,邱海波把“下沉”诠释到极致。从到达武汉的那天起,他每天都奔波在武汉各大医院巡查,指导救治。他不仅去病房,而且进“红区”,给患者“插管”。在新冠肺炎的治疗里,气管插管是在无创呼吸机使用无效后的急救方法。但这最有效的办法却也是最危险的操作。有人曾把插管组比喻成敢死队,这个动作距离患者非常近,在气管切开那一瞬间,胸腔气流会携带病毒喷出,即使有层层防护,也有感染风险。但是,邱海波从来都毫不犹豫地冲在前面。在接受前方记者采访时,邱海波坦言,“作为专家组成员,你必须冲锋在前,如果你害怕了,别人就更害怕”。拼的是勇敢,抢的是速度。与时间赛跑,与死神较量,重症医生的每分每秒都是生命。为了节省时间,抢救更多患者,邱海波想方设法提高效率。刚到武汉时,邱海波巡查医院用的交通工具是政府的预约车,但是流程相对复杂,免不了浪费时间。2月上旬,邱海波特意申请了一辆车,自己开车巡查各家医院,把更多的时间留给患者。在医院巡查时,为了节约时间,他也尽可能减少更换防护服。一次,在医院查房近四小时,陪同医生本以为他从重症病房出来会褪去防护服休息一下,没想到他却从污物通道直接到另一层巡查。“时间紧,来不及休息,从这里走还能省一套防护服”。时间紧,是前线的常态。在一张广为流传的照片里,两位重症专家邱海波和杜斌手里各捏着面包片,在医院的走廊上匆匆走过。拍摄照片的江苏援鄂医疗队队员、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晁亚丽回忆,“当时是中午1点半,两位老师要赶往另外一家医院巡查。他们没有吃午饭,从桌上随手拿了两块面包片。我拍了下来,既心疼他们,也是激励自己。两位老师言传身教,他们都那么辛苦,我们还有什么理由退缩呢?”白天深入重症病区,晚上研究治疗方案。从具体的病人、病区到普适性的诊疗路径,邱海波也在不断总结重症、危重症患者的救治经验。“在疾病快速流行、快速爆发的时候,我们形成一点经验,马上放到诊疗方案里,这可能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已更新到第7版,其中重症、危重症患者的诊疗方案更新了3版。夜以继日的努力没有白费,邱海波欣喜地发现,武汉的病亡率正在稳步下降,ICU甚至出现了“床等人”的现象。疫情攻坚战初见曙光,重症医生依旧在前线胶着战斗。离家两月,三餐不定,四时相迫,邱海波在前线接受央视采访时却依旧坦然,“ICU医生是为重症患者而生的。重症患者在哪里,我就应该在哪里。这是我的责任”。白衣铠甲、家国勇士,对于医者是责任两字。非典疫情期间,也是这份责任让邱海波慷慨以赴。2003年的南京市第二医院非典隔离病房,一名非典病人急需气管插管、上人工呼吸机。邱海波说,“太危险,让我一个人上”。病人口中分泌物喷出来,溅得邱海波衣服上到处都是。最后,插管成功,病人停止的心跳恢复。邱海波并非不清楚其中的危险,但生死考验突降的瞬间,他不容商量地推开别人,冲在最前面。事后,时任江苏电视台《南京零距离》主播的孟非和他连线谈及此事,节目中的他轻描淡写地说,这是一位医生的普通之举,当时只是正好他戴上了头罩,有了必要的防护,“如果是其他人戴上了头罩,他肯定也会这样做”。那一年,为了争分夺秒地抢救病人。邱海波放弃了去病区外几公里的虹桥宾馆入住,选择留守病区。那一年,邱海波担任南京非典病区治疗专家组组长,带领医护人员创造了非典病人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的骄人记录。五年后的2008年汶川地震,邱海波再一次走上战场。他和同事在帐篷里奋战十天十夜,230多个小时,争分夺秒和死神赛跑,成功抢救300多人次。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危难之时足见大医担当。这份责任,是有着35年党龄的邱海波刻进骨子里的信仰。邱海波先进事迹2从严冬到酷暑,从江苏到湖北,再转战黑龙江、吉林,著名重症医学专家、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党委副书记邱海波,抗疫139天后,于昨日(6月5日)下午从吉林平安返回南京。在他返回的前两天6月3日,吉林省舒兰市风险等级由高风险调整为低风险。“这几场仗打得都很漂亮,尽管开始很艰苦,但收官很完美。”邱海波在机场对媒体说:“在这个过程中,让我体会到了国家的力量、社会的力量和老百姓的支持,也体现了医疗卫健系统的队伍能打硬仗。这个结果很不容易,但是我们看到了今天的胜利。”当被问到回南京后最想干什么时,邱海波笑着回答:“其实该上班了,因为在外面的时间有点长。”1月19日,邱海波临危受命前往武汉抗疫,在武汉一共奋战了99天。在武汉,邱海波每天辗转于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武汉市肺科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等重症集中收治医院。白天深入重症病区了解患者病情,晚上揣摩研究治疗方案,总结治疗流程、探索治疗路径。有一次,邱海波在武汉金银潭医院查房近四个小时,陪同医生本以为他从重症病房出来会脱去防护服休息一下,没想到他却从污物通道直接到另一层巡查。在他看来,时间紧,来不及休息,从这里走还能省一套防护服。邱海波坚持认为,作为专家组成员,不仅仅是远程看病例分析数据,要做到重症病人在哪,他就在哪。在这99天里,邱海波提出全国驰援、增加集中收治重症患者的定点医院、创建方舱医院、俯卧位通气治疗等应对策略,为稳定抗疫形势、扭转被动局面作出了突出贡献。从武汉转战黑龙江再转战吉林4月24日,武汉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清零。4月26日,国家卫健委留守武汉的20位专家开始撤离武汉。当天,邱海波又接到新的指令,奔赴黑龙江指导救治工作。出发前,邱海波接受央视总台记者采访时,回想起了这些日子里妻子对自己的支持和不容易,“她的压力蛮大的,一个人在家,加上腰不好”,但妻子更明白东北需要邱海波,也明白邱海波的性格,对他的工作给予了更大的支持。在黑龙江战斗了17天后,5月13日,邱海波又从黑龙江奔赴吉林疫情一线。在吉林战斗23天后,他终于踏上了回家的路。“目前,吉林市所有的新冠肺炎患者都得到了很好的治疗,实现了重症患者零死亡。所以,我就可以回来了。”在南京禄口机场,邱海波说。邱海波先进事迹3从1月20日驰援湖北武汉,100多天来,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邱海波一直奋战在一线,每天辗转于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武汉市肺科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等重症患者集中收治医院。4月26日,武汉在院新冠肺炎患者清零,受中央指导组委派,邱海波又从武汉奔赴黑龙江,指导当地新冠肺炎救治工作。4月29日深夜,一天的工作告一段落,邱海波接通了记者的电话。“重症患者在哪里,我就应该在哪里。这是我的责任”。邱海波的声音有点疲惫但又充满斗志和信心。谈及再次担当“逆行者”,邱海波说,“我觉得我更应该是个‘直行者’。疫情就是医生的战场,病人需要我,我就到哪里去,奔着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向前冲。”这次与新冠病毒的“短兵相接”,邱海波感到压力与责任并存。“对重症救治来说,这是一次极大的挑战。给病人最多的生命机会,这就是ICU医生的使命。”邱海波说。作为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邱海波没有把自己的工作停留在“指导”上。在新冠肺炎重症救治里,无创呼吸机使用无效后通常会采用气管插管急救,这是最有效的操作,但也是最危险的办法。因为这个动作距离患者非常近,在气管切开的瞬间,胸腔气流会携带病毒喷出,即使有层层防护,也有感染风险。但是,邱海波从来都毫不犹豫地冲在前面。邱海波坦言,自己也有恐惧心理,但是“病人病情有需要,我必须去做,与挽救生命相比,恐惧自然就放在后面了”。作为专家组成员,邱海波更清楚自己的一举一动对其他医务人员的影响。“你必须冲锋在前,如果你害怕了,别人就更害怕。另一方面看,这样也是想给大家做个示范,只要操作规范、防护到位,就不会有问题。”邱海波将“下沉”尽量做到极致。巡诊中,他发现俯卧位通气对重症病人有很好的效果,虽然穿着厚重的防护服,他也常常坚持自己动手,下午查房时把病人翻过来,第二天早上查房时再把病人仰过来。这一治疗方法被写入诊疗方案。4月初,有组照片在网上“火”了。有媒体刊发了邱海波2月20日和3月30日的对比照片,称“抗疫专家一月白头”。另一张他与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专家杜斌,随手拿了片面包匆匆离去的照片也广为传播。邱海波表示,所谓白头只是拍摄曝光度关系,不过在武汉的每一个日夜确实非常紧张。白天深入重症病区,晚上研究治疗方案。从具体的病人、病区到总体的诊疗路径,邱海波也在不断总结重症、危重症患者的救治经验。“在疾病快速流行、快速暴发的时候,我们形成一点经验,马上放到诊疗方案里”。重症医学是“鬼门关”前最后的“救命场”。三十多年来,邱海波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第一位,在重症战场上一次次挽救无数人的生命。邱海波于1983年考入南京铁道医学院(现东南大学医学院)医学系,毕业后被留在附属医院内科工作。1988年,医院开始组建江苏省第一个重症监护病房(ICU),敢于担当的邱海波自告奋勇,开始了他的危重病医学研究生涯。“每次抢救成功都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褒奖,也是我们ICU科室全体医护人员最大的欣慰。”邱海波感慨地说。而作为医院的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邱海波始终把责任和担当刻在心上。“要求别人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冲锋在前是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虽然邱海波担任纪检干部的时间还不长,但他在工作中经常不忘提醒党员干部严守纪律和规矩,自省自律自警,同时鼓励大家放开手脚,共同营造医院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3月15日,江苏省委宣传部授予邱海波江苏“时代楷模”荣誉称号。离家四月,三餐不定,两厢牵挂。谈及这次转战黑龙江的临时决定,邱海波表示自己并不觉得辛苦,只是感慨自己的夫人一个人在家,老人也挺希望自己早点回家,但还是对他的决定给予理解和支持。“经过武汉奋战取得的重要经验,应该说我们现在对新冠肺炎的治疗和防控更有信心。这次疫情提高了整个社会对突发传染性疾病的防御能力和群众的防护意识,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条防线,如果我们把这条防线守住了,就可以避免疫情再次暴发。”邱海波说,“期盼再次取得新的胜利,早日回家。”邱海波先进事迹4今年的春天悄悄地来了,樱花早已热热闹闹地盛放着,柳树也悄悄地抽芽。但是,这个春天最美的不是樱花烂漫和桃红柳绿,而是在抗疫一线的医务人员。他们是最亮的春光。在这亮光里,有个我心中的最美医生——邱海波。邱海波是我国第一位重症医学博士,是江苏支援武汉的医疗队专家。1月20日,作为国家卫健委医疗救治专家组重要成员的他,临危受命奔赴湖北武汉参与抗疫战斗。他担负着重症患者的救治、指导等多项工作,已在“火线”上奋战了一个多月。“往这边平移20厘米,我喊一二三,换手,准备翻过来……”身为教授的他,在重症病房跟专家组同事们亲自上阵,一起动手完成这个“力气活”。这样的救治需要将插管患者翻身,如果有一点失误,患者就会有生命危险。他总是亲自指导动手,往往救治一个患者,他就累得全身都是汗。他说:“不到床边不看到病人,永远不知道疾病的特点。”“对ICU医生来讲,重症病人在哪,我就应该在哪。这里还有这么多的重症病人,那我就应该继续在这里战斗,不获全胜决不收兵。”所以他总是出现在重症病房,用自己过硬的技术和死神扳手腕。呼吸机和各种器械、用药剂量一点一点调,白天工作晚上总结。他和同事在一线总结出来的“俯卧位通气技术治疗”,还被迅速写入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中,用于救治很多
本文标题:感动中国2022年度候选人物邱海波先进事迹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0938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