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人类从事观光活动对生态及环境的影响
人類從事觀光活動對生態及環境的影響-以高雄西子灣為例PeopleWhoWorkonTheSightseeingInfluenceofTheActivityuponTheEcosystemandTheEnvironment—AStudyonShiTzuBayinKaohsiung楊沛晴YangPeiChing高雄應用科技大學觀光管理系四觀二甲中文摘要本研究之目的在於瞭解人類從事觀光活動對生態及環境之影響,並探討不同遊客特性對生態、環境之衝擊,將其中遊客特性區別為社經背景來討論;使用問卷調查之方式於當地收集、整理資料,且利用項目分析、信度分析等方法進行資料分析;以高雄市鼓山區西子灣為例,希望能保護該地原有生態環境使其不被破壞。此研究除可了解不同社經背景之遊客參與觀光活動時對生態環境的正面影響或衝擊外,並可從調查中了解遊客在從事觀光活動時中缺乏之概念,且以教學、導覽之方式將此基本概念傳達給觀光客,希望可籍此提高遊客素質,使原有生態環境不受污染,最後達到生態環境永續經營。關鍵詞:環境衝擊(environmentalimpact)E-mail:happygirl1014074@yahoo.com.tw一、緖論1.1研究動機由於國民所得日益增加,人類休閒活動已由傳統室內活動變成戶外休閒活動。加上交通便利,休閒活動已成為人類不可或缺的一環。基於上述之因素,每到假日期間,郊外、偏遠、觀光地區,就會被遊客擠的水泄不通,這不僅導致休閒遊憩品質下降,更令珍貴的自然資源受到衝擊,(曾宇良,2000)文獻指出環境衝擊乃因遊憩使用造成遊憩環境負面影響以稱之,例如土壤硬化、環境髒亂、植被破壞等負面影響,此環境衝擊因與遊憩有關,故也稱為「遊憩衝擊」。隨意接觸自然並非正確,旅遊初步概念為走進大自然,旅遊一詞包含許多環境保育的教育意義。就台灣而言,某些自然保護區等旅遊地有管制辦法或是解說教育,在另一方面則是在於遊客-旅遊活動中主要角色,在環境保育大立推動下,則需要了解遊客對旅遊的態度、行為?因此,希望藉由這次的調查,能了解遊客對環境保育的態度,並探討遊客行為造成的生態、環境衝擊間的關係,或是有其他因素影響?希望讓珍貴的生態環境達成永續經營。1.2研究目的1.2.1了解遊客社經背景對生態、環境的影響。1.2.2了解遊客個人因素對生態、環境的影響。1.2.3探討遊客旅遊時之環境態度與環境行為的關係。二、文獻回顧2.1環境衝擊之相關文獻2.1.1環境衝擊之定義所謂環境衝擊是指因遊憩使用造成環境負面影響故稱之,例如土壤密實硬化、植栽遭破壞、髒亂等現象。此等環境衝擊因與遊憩活動有關固也稱為遊憩衝擊。在上述研究中發現,遊客在從事旅遊活動時對遊憩環境衝擊認知普遍不高,一個在經營者眼中,已是遭受環境衝擊的遊憩區,仍可見遊客由玩其中且狀似高興的樣子。此種對遊憩區漠不關心的現象,可能引發更多不當行為而導致遊憩區環境品質惡化的結果(曾宇良,2000)。2.1.2環境脆弱性與敏感性之解說遊客之遊憩使用多少會給環境帶來衝擊,尤其是在遊憩區脆弱且敏感之處,則衝擊更是嚴重,如:植栽、土壤、水質、坡度、地質、野生動物棲息地、應分析其敏感度,透過解析途徑,看遊客是否能了解該區環境特色且配合該區資源特性(曾宇良,2000)。2.1.3遊憩行為與環境衝擊之解說遊憩行為多少會造成遊憩區環境衝擊,此現象為管理區不可避免的一環,什麼行為會對環境造成哪種型態或什麼程度的衝擊,亦是遊憩區環境解說的重要課題,管理者透過各種途徑,將遊憩行為與環境衝擊向遊客解釋,期許遊客能以適當遊憩方式從事遊憩活動,來減低環境衝擊,但這種方式是被遊客所接受,對降低環境衝擊有成效,都需透過實證研究來加以探討(曾宇良,2000)。2.1.4環境教育目的為培養具有環境負責的公民,使其對環境及環境相關議題具敏感性及其問題的基本知識;對環境及問題有關切的情感並能主動參與環境的改善與保護的工作(楊冠政,1992)。使遊客在生態旅遊中有不同的體驗,也能更有力地說服遊客參與保育環境的行動(Tisdell,1996)。2.1.5環境資源的永續經營(王鑫和曹正偉,1996)提出生態旅遊中是以「永續發展」為指導原則,除滿足遊客旅遊時追尋的自我滿足與體驗感外,亦避免旅遊對環境造成不可復原之衝擊。(李素馨,1996)提出永續發展的三個概念:關心地球、關心人、提供任何盈餘資訊與收益來支持前兩者之觀念。因此,永續發展是基於穩定的生態系觀點,強調生物歧異度,也發展滿足人類生活品質,建立人對於自然環境與資源的「需求」與「限制」的均衡關係。三、研究假設歸納本研究目的、相關文獻,擬定本研究的研究假設:H1:社經背景不同,旅遊之環境影響不同。H2:個人因素不同,旅遊之環境影響不同。H3:社經背景不同,遊客環境行為不同。H4:旅遊環境態度與環境影響具有相關性。四、研究架構藉由外人對本地從事觀光活動,觀察鼓山地區景點生態環境變化與影響:五、研究方法5.1抽樣對象本次研究特別針對假日到西子灣從事遊憩活動之遊客發放問卷。5.2抽樣方法以高雄市鼓山區西子灣遊客作為抽樣樣本,採集群抽樣方法將18歲以上的人分成5種以年齡為區別的團體,再對5種團體內成員加以抽樣,再訪問最後抽出之對象。5.3問卷設計人類從事觀光活動對當地生態影響對當地環境影響重視生態環境的永久保存第一部份、觀光客社經背景變項名稱數值類型答案項內容性別Nominalscale□男□女年齡Ordinalscale□18歲以下□19–28歲□29–38歲□39–48歲□49–58歲□59–68歲□68歲以上教育程度Ordinalscale□國小及以下□國中□高中職□專科□大學□研究所以上家庭月收入(新台幣:元)Ordinalscale□20,000以下□20,001-50,000□50,001-100,000□100,001-150,000□150,001以上目前居住地Nominalscale□高雄縣市□其它地區__________第二部份、對環境的影響分類題目順反向文獻來源對環境的影響污染這裡的環境,對環境是不道德的。順向李思屏(2001)我認為生態旅遊地的自然資源較脆弱且容易受傷害。順向李思屏(2001)環境的保持是跟觀光客的素質有關。順向李思屏(2001)景點環境的整潔度不佳會嚴重影響我的興緻。反向陳雅婷(2006)我認為只要人類在自然地區活動的數量很少對環境是沒有影響的。反向李思屏(2001)在觀光景點處理垃圾時,要考慮是否會影響環境整潔度。順向李思屏(2001)第三部份、對生態的影響分類題目順反向文獻來源對生態的影響我認為在旅遊前,應預先瞭解當地的生態。順向李思屏(2001)我認為旅遊時有解說員的可以增加我對環境的認識。順向李思屏(2001)我認為在旅遊時,不需考慮當地野生動植物的習性。反向李思屏(2001)我認為旅遊時能接觸到自然環境或野生動物能增加我對生態的認識。反向李思屏(2001)觀光會加速自然資源的耗損。順向宋莉瑛(2002)我認為生態旅遊中應該要忍受較簡陋人方便的公共設施(如公廁、住宿、飲食等)。順向李思屏(2001)第四部份、生態環境的永久保存分類題目順反向文獻來源生態環境的永久保存我認為生態旅遊中自然資源與當地居民的生活根本無關。順向李思屏(2001)我認為生態旅遊中的資金營運應以當地的投資者為主(如住宿、解說員訓綀等投資)。順向李思屏(2001)我認為這裡的環境被污染,只是少一個了享受自然的機會。反向李思屏(2001)我認為保護區內資源保育比觀光發展更為重要。正向自行歸納我認為不可任意進入生物棲息區,以免驚動野生動物。正向自行歸納我認為自然資源應屬於每個人,所以不得收取費用。反向自行歸納5.4統計分析方法5.4.1敘述性統計用來簡化資料的複雜性,利用頻度分析及比例了解遊客樣本的組成與特性。5.4.2推論性統計5.4.2.1項目分析(ItemAnalysis)設計問卷過程中最基本的工作,目的是針對旅客特性、生態影響、環境影響之各量表題項進行適切性(鑑別度)的評估。5.4.2.2信度分析(ReliabilityAnalysis)以Cronbachα係數驗證問卷中之旅客特性、生態影響、環境影響之各量表項目之內部一致性,評估此量表可靠程度,並刪除信度較低之選項。Cuieford(1965)提出Cronbachα值0.35為低信度,0.35≦Cronbachα值0.7則尚可,Cronbachα值≧0.7屬於高信度。5.4.2.3因素分析(FactorAnalysis)分別將不同遊客從事遊憩活動時對生態以及環境的影響,抽取出共同之基本因素,主要的目的在於將變項依其相關程度,縮減成幾類主要因素,簡化變項間複雜性,建構對原變項的最大可能解釋量。六、預期結果本研究主要在探討不同遊客特性從事遊憩活動時對生態以及環境的影響,希望透過此研究能了解到遊客在旅遊的過程中欠缺何種環境概念,且以教學、導覽之方式將此基本概念傳達給觀光客,希望可籍此提高遊客素質,使原有生態環境不受污染,最後達到生態環境永續經營。本研究將反應出對環境漠不關心,認為對自然資源的運用越覺得理所當然,其環境學習的態度為負面評價,對環境缺乏責任感、以及不在乎環境影響之遊客,其從事遊憩活動時的破壞行為越多。反之,環境學習態度持正面評價、對遊憩區生態資源、環境、當地居民與觀光旅遊之間關係態度越正面,以及對環境的認同度越高的遊客在旅遊後對於政府或民間提倡環境保育的行動會較積極的參與,且在旅遊時樂意融入自然人文環境。七、參考文獻楊冠政,1992,環境行為相關變項之類別與組織,環境教育,15,10-14。宋莉瑛,2002,觀光對原住民環境衝擊之研究--以屏東霧台鄉為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台北。李素馨,1996,觀光新紀元-永續發展的選擇,戶外遊憩研究,9(4),1-17。賴莉文,1998,以環境行為觀點探討商業建築開放空間構成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台南。李思屏,2001,遊客對生態旅遊之環境態度與行為關係之研究--以關渡自然公園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園藝學研究所,台北。陳雅婷,2006,觀光發展對環境的衝擊,高雄應用科技大學觀光系,高雄。彭育琦,1997,塔塔加地區步道衝擊及其影響因子之研究,碩士論文,東海大學景觀學系,台中。楊武承,1991,保護區遊憩衝擊與實質生態承載量之研究-以台北市四獸山植群碩士論文,東海大學景觀學系,台中。王鑫、曹正偉,1996,觀光區的自我毀滅理論與永續發展,八十五年永續觀光研討會論文集,台北。董家宏,2002,嘉義樹木園遊客對環境衝擊認知與經營管理策略態度之研究,碩士論文,東海大學景觀學系,台中。曾宇良,2000,遊憩區環境衝擊解說及其成效之研究-以墾丁國家公園為例,碩士論文,逢甲大學土地管理學系,台中。周儒,1992,環境倫理的探討,環境教育季刊,15,25-31。Wall,G.1997.Isecotourismsustainable?EnvironmentManagement,21(4),483-491.Tisdell,C.1996.Ecotourism,economics,andtheenvironment:observationsfromChina.JournalofTravelResearch,Spring,11-19.JuliaFeinZoulay.2003.Nantucket'sgreengrazers.JournaloftheEnviornmentslDunlap,R.E.andVanLiere,K.D.1978.Thenewenvironmentalparadigm.TheJournalofEnvironmentalEducation,9,10-19.Grenier,D.,Kaae,B.C.,Miller,M.L.andMobley,R.W.1993.Ecotourism,landscapearchitectureandurbanplanning.LandscapeandUrbanPlanning,25,1-16.Hungerford,H.R.,Peyton
本文标题:人类从事观光活动对生态及环境的影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101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