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 【通用】语文教案范例锦集【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通用】语文教案范例锦集【4篇】作为一个无私的老师,我们经常需要使用教案。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利用课堂时间。如何突出教案的重点?以下是网友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精选。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喜欢。语文教案【第一篇】一、作者简介莫顿·亨特,美国作家(1927~1983),早年曾在空军服役,做过空军飞行员。在二战时期,他曾驾机执行过对德国的侦察任务。是一位擅长写励志类文章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位专业的心理学家。他的代表作有:《痛击》、《心理学的故事》、《走一步,再走一步》(原名《悬崖上的第一课》)等等。二、故事背景1945年1月,在英格兰的沃顿空军基地。作为上尉飞行员的莫顿·亨特接受了一项任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蚊式双引擎飞机深入到德军本土执行侦察任务。他觉得几乎无法完成任务,想象着飞机坐舱被炮弹击中,自己鲜血飞溅,连跳伞的力气都没有。第二天,莫顿·亨特驾机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诫自己,现在,只是起飞,飞起来就行。升到8000米高空时,他又告诫自己,现在所要做的,就是在地面无线电的指导下,保持这个航向20分钟,就可以到达荷兰的素文岛,这个,并不难做到,只要努力。就这样,莫顿·亨特不断告诫自己,下面,只是飞越荷兰,这并不难,然后,是飞临德国,根本不须想更多的事。而且,还有后方的无线电支持。就这样,一程又一程,这位上尉终于完成了任务。当他接受盟军的奖励时,他说,我之所以成为孤胆英雄,完全是因为我小时候一段经历的启示。一步又一步,终会达到自己的目的地。三、理解词义1、参差不齐:形容很不整齐或水平不一。2、滑稽:形容语言、动作等幽默诙谐,引人发笑。3、哄堂大笑:形容众人一起大笑的样子。4、恍惚: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5、变化莫测:变化多端,难以揣测。6、抽噎:一吸一顿地哭泣。四、课文分段第一部分(第1一17段):写“我”与小伙伴们一起爬悬崖,而“我”却因体力不支被困在悬崖中途的经过。参考资料,少熬夜!第二部分(第18一20段):详细叙述爸爸教“我”一步一步走下悬崖、脱离危险的经过和“我”的心理感受。第三部分(第21—29段):写“我”由小时候的爬悬崖经历感悟到的人生哲理,以及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人生经历。五、问题归纳1、文章开头介绍天气的炎热,有什么作用?写天气酷热,实际上是写爬悬崖的原因,为下文写爬悬崖作铺垫。2、作者为什么特别强调杰里是“我最好的朋友”?交代“我”和杰里的特殊关系,为后文埋下伏笔,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是杰里叫来了“我”的父亲,使“我”摆脱了危险。3、既然悬崖“只有60英尺左右”,作者为什么又说对自己而言却是“严禁和不可能的化身”?这矛盾吗?不矛盾。这样写,照应前文所说,自己是一个病弱的孩子,同时也为下文写“我”在悬崖上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和恐惧的心理作铺垫。4、⑦⑧⑨三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来表现“我”当时的处境?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文中用“满头大汗、浑身发抖”这样的情态描写,“犹豫不决”“悬崖底下的'地面摔个粉碎”这样的心理描写,“我缓慢地爬着,扒住岩石的表面”“我偷偷地抓住背后的岩石”这样的动作描写和细节描写来表现“我”当时痛苦的处境,这些描写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一个孱弱、胆小的孩子形象,预示了“我”即将面临欲上不敢、欲下不能的艰难处境。5、“我听见有人在哭泣、呻吟;我想知道那是谁,最后才意识到那就是我。”这句话有什么表达效果?这句话把“我”胆小、害怕、紧张的心理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出来、句子生动传神,既有点夸张,又很符合当时的情景,巧妙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6、“抽噎”与前面的“哭泣”“呻吟”“大哭”有什么不同?“抽噎”这里有被困悬崖导致的满腹委屈,有下了悬崖后回顾的后怕,更是成功之后的喜极而泣,前面的几个词都是在写“我”被困悬崖时的恐惧、焦急。7、“我”在爸爸的指导下爬下悬崖经历了怎样的过程?这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发?趴在岩石上不敢下→第一小步“我”能做到→再一次“我”做到了→一次一步成功脱险。启发:看似不可战胜的巨大困难分解成一小步一小步,就容易战胜了。参考资料,少熬夜!8、课文最后一段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议论,在记叙的基础上进行议论,抒发感悟,点明了文章的主旨:遇到困难把它分成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小了,就能够战胜困难,取得成功。既总结了全文,又画龙点睛,使文章的哲理凸现在读者眼前。六、课文主题本文讲述了“我”小时候爬悬崖遇险以及在父亲的帮助下,一步一步地战胜困难、脱离险境的经历,从而得出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生哲理:困难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坚定战胜它的信念并将它分解为一个一个的小困难,从眼前、从当下做起,就能各个击破,最终成功战胜它。语文教案【第二篇】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列宁由于仔细观察,善于联想分析而找到了养蜂人;懂得要细心观察周围事物,培养自己分析、判断事物的能力。2、继续练习一边默读一边想。3、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逐渐掌握一边默读一边想的阅读方法。。教学难点: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教学具:8号投影片。教学过程一、复习字词。蜜蜂引路哪里谈天惊讶观察果然二、揭示课题。齐读课题。提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三、学习课文。1、默读全文,边读边看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2、整体感知。(1)默读全文。一边默读一边想:①列宁为什么要找养蜂的人?②列宁找到养蜂的人了吗?③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的人?④各在第几自然段写着呢?(2)默读第二自然段,说说列宁为什么要找养蜂的人?(3)默读第三自然段,边默读边想:①列宁在路上发现了什么?②他为什么要仔细观察?参考资料,少熬夜!再默读课文。想一想:列宁为什么去敲那所小房子的门?四人一组讨论:列宁为什么去敲那所小房子的门?自读这一段的最后一句,边读边想:“开门的果然就是那个养蜂的人。”一句中“果然”表明了什么?(4)朗读第三自然段。读后说说: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的人?(5)小结:列宁利用蜜蜂作向导,找到了养蜂的人。(6)默读第四自然段。读后回答:养蜂人为什么惊讶地说?“惊讶”是什么意思?提问:①列宁为什么说:“是您的蜜蜂把我领到这儿来的”?②课题为什么是“蜜蜂引路”?3、通读全文。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阅读的方法就是:一边默读一边想。四、巩固练习。1、按课文内容填空,再读一读。(1)列宁想找养蜂人()怎样养蜂,可是别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列宁就()去找。(2)养蜂的人看见列宁,()地说:“您好,列宁同志。是谁把您领到这儿来的?”(3)列宁笑着说:“我有(),是您的()把我领到这儿来的。”2、用“观察”写一句话。①说说观察的意思。观察:仔细察看(事物或现象)。②练习用观察说一句话。例:小明仔细观察蚂蚁是怎样觅食的。夜晚,我仔细观察天空中的星星,终于找到了北极星。春天来了,我仔细观察柳树是怎样发芽的。③把说的句子写下来。五、作业。1、读一读,写一写。蜜蜂引路哪里谈天惊讶一所派当地观察往常向导果然敲2、背诵第三自然段。六、板书设计。8蜜蜂引路花丛列宁亲自找边走边看观察参考资料,少熬夜!蜜蜂养蜂的人房子七、课后小记。语文教案【第三篇】学习目标:1.以“图画”为切点理读思路;2.从不同角度鉴赏文章的美点;3.尝试写作小诗歌咏苏州园林。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师活动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喜欢画画吗?你对图画了解有多少?2.“图画”按技法分类是:“图案画”与“美术画”,它们的区别是什么?参考:图案画,有装饰意味的花纹或图形,以结构的整齐、匀称调和为特点,多用在纺织品、工艺品、建筑物上。美术画:专指绘点艺术,多讲究情趣,自然之情,韵味之美。3.欣赏“苏州园林”图片。通过预习及图片欣赏,你认为苏州园林属于“图案画”,还是美术画呢?二、诵读课文,理清思路。1、诵读课文,看作者围绕“图画”描绘了哪些画面?学生活动1、七嘴八舌2、思考交流。3、美术画1、亭台轩榭,假山池沼,花草树木,花墙廊子,角落,门窗,色彩2.这些图画是怎么布置?参考:亭台轩榭布局自然,假山池沼配合有方,花草树木映衬多姿,花墙廊子尽次多深,角落注意图画美,门窗注意图案美,梁柱注意色彩美。3、以上内容均是围绕文章的哪一句话来写?4、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5.苏州园林非但具有这样高的艺术特征,它还是我国名地园林的标本,读第一段,体会它的作用。6.结合文章第10段,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总体特征→艺术特征→具体表现→不再多写标本图画七个角度余味7.由此观之,文章的写作顺序什么?三、深层阅读,探根究底匠师们为何如此之巧,使苏州园林给人“如在图画参考资料,少熬夜!中”的真实感觉?参考:1、“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2、苏州园林的建设者一般都工诗善画,在苏州园林的设计上,尽量追求“写意山水画”的意境。3、“心目中有了完整的龙,才可以画出一鳞一爪,来反映龙的全部。”——《谈龙录》四、更换角度,别样构思。1.文章分别从七个不同的角度来描绘苏州各个园林的共同点,别具一格。如果你是画家,根据你对苏州园林的了解,你会从哪些角度来描绘?参考(1)按时空顺序(游记)(2)以历史变迁(3)用照片式(4)以“水”为核心(5)光影变化中的园林(6)四季更叠下的园林(7)苏园——同里——威尼斯2、比较你的写法与叶圣陶的优劣。参考:叶圣陶的《苏州园林》是为苏州园林图册写的一个序,只能选择从共同点上下手。2、查阅主要文段,提取要点。3、务必使游览者新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4、揭示苏州园林的“艺术特征”。5、朗读。作用:揭示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6、笔录7、主→次整体→局部→细部小组合作讨论。再读课文,深究原因。1、默想,交流。2、交流、比较、品评。附:板书设计第二课时教师活动一、温故旧知,导入新课。1.上节课,我们一起领略苏州园林的图画美,也即形象美。说说苏州园林的外在形象美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2.苏州园林的美是视觉的美,是审美感受的和谐参考资料,少熬夜!和惬意。要用语言描述这种形象和非形象的审美感受,需要深厚的语言功力。二、鉴赏佳段,追踪美点。1.范读全段2.美点追踪(1)请从语言的角度,欣赏他们的美点。答案:A、长短句夹杂,富于节奏感、音律感。B、浓缩句:拨花寻叶(②、③句)C、用语精妙:“俯仰即生姿”“珠光宝气”“繁华”“欢悦”写出古藤萝的奇特造型美及开花的风韵。体现与“语言美”!(2)字里行间,又透露出作者饱满的褒扬之感,请举例赏析。体现了“情感美”。(3)其实,苏州园林的设计者们,特别着眼在“画意”,为全国创设了别致的意境,你觉得本段的意境是什么。体现了“意境美”。学生活动1.布局美、配合美2.映衬美,层次美3.图案美,图画美色彩美。1.聆听(1)读、品、悟(2)举例鉴赏(3)优美、生意盎然。(4)“低树俯仰生姿”,“常绿树与落叶树相间”身次体现了形象美中的层次美感。三、选择精段,精神消费(鉴赏)。参考:如第4段1、语言美:A、准确、“艺术”与“技术”B、周密:5个“或者”的效果2.层次美:假山→池沼(多用活水→桥梁安排→石岸形状→鱼戏莲叶)行文摇曳多姿。3.情感美:褒扬之情溢于气表4.意境美:深邃幽远,又略带生机。(二)小结:别林斯基说过:“文字艺术美的最大本质是和谐”的关系。在文中,几种美交织错落,达到了和谐美的境界!三、动静交汇,关注人情。1、苏州园林使一幅巨大的静美图,然而,所有美的东西都使相对于观赏者而言的。在文中,作者一直在关注一个字——人。请浏览全文,探寻这些语句,揣摩匠师们的心意。2、作者这样写的用意使什么?参考资料,少熬夜!参考:画中有人,人中有画,天人合一,自然和谐。(4)诵读5段,品悟美点。自选语段,品读,鉴赏组织交流,畅所欲言,总结美点。笔录!浏览文本,查阅资料。达成共识。深思。四、人文关怀,诗诵园林。苏州园林如此之美,你一定也想赞美它几句。请拿起笔来,攫取文中佳词,自编小诗(一联即可),来赞美苏州园林吧!如:江苏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思索,酝酿、拟写、交流!如:山水林泉乐,树木花草深。鱼戏莲叶间,花闹四时春。附录:板书设计语文教案【第四篇
本文标题:【通用】语文教案范例锦集【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1061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