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 高中生物教案集合【最新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高中生物教案集合【最新4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网友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教案精选多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高中生物教案【第一篇】一、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的学生,经过两年的生物学学习,学生已经储备了很多生物学知识,具有一定的生物学基础。本节课主要讲述酶在生物新陈代谢中的重要作用及其生理特性,教材对酶的本质和特性作了重点介绍。本章本节课内容是高二生物教材的重难点内容。自然界中的一切生命现象皆与酶的活动有关。在本章节中通过探索验证酶的特性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精神。首先,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对酶的发展历程、特性、作用等都已经知道并理解。这些都与接下来的酶的特性紧密相关。也一定程度上反馈了上节课的上课质量和学生的掌握情况。并且为接下来的教学作为指导。其次,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比如说加酶洗衣粉,学生都可能接触过,那么他们就会有很多问题出现了:加酶洗衣粉添加了什么类型的酶呢?酶在洗衣粉里是怎样工作的?在使用加酶洗衣粉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等等的问题。这样,一方面学生会形成无意注意,一定程度上提高学习欲望,学习效果也大大提高。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从这方面下手,收集资料,增大信息量,活跃课堂气氛。再者,酶的生产应用的引入,一定程度上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觉得生物对他们来说,不是只是抽象的某某技术,某某发现,某某科学家等等,而是贴近日常生活的,很常见的东西,他们会有这样的想法:“如果我掌握了这个,那我是不是就相当于令人羡慕的科学家了呢?”这样,也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欲望。也为以后的择业多一个选择。二、教学内容分析:1、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在这节课中,我打算先回顾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酶的本质,作用。然后问大家一个问题:“生活中你遇到酶了吗?”其次,给大家展示几张酶的在生活中应用的图片,看大家反应,并尝试总结。再者,就用几个案例来一一说明酶具有哪些特性。2、本节课的生物学概念:1、酶的特性:酶特别具有的。与众不同的性质。参考资料,少熬夜!2、酶的专一性:酶对所作用的底物有严格的选择性。一种酶仅能作用于一种物质,或一类分子结构相似的物质,促其进行一定的化学反应,产生一定的反应产物。3、酶的高效性: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具有高效率的催化能力。4、酶的作用条件温和: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其代表是温度跟酸碱度。三、学习动机的唤起和保持1、通过提问一些看似跟学习无关的,其实大有玄机的问题。比如说:“你们家用什么牌子的洗衣粉?你们喜爱的牛仔裤是怎样子做成的呢?”当然,在众多的答案中,教师要绕回主题。2、展示一些能够引起注意的图片,比如说面包,啤酒。也能引起他们的无意注意,也能激发他们的有意后注意等等。以达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率、3、教师的语言当然也要适当地调整,尽量使用贴近学生的,但又不失专业的语言。也一定程度上引起注意。4、可以尝试布置学生去查阅关于酶的资料,并综合汇报展示。四、落实课程目标本节课要实现的高中生物学课程内容是: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二、酶的特性具体内容标准活动建议案例分析:酶的特性收集酶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并加以分析运用了酶的哪些特性,再综合汇总,然后汇报。五、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达到以下目标:1、知识目标:(1)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特性。(2)能够准确说出酶的特性包括那个方面,并举例说明。2、能力目标:(1)通过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使学生学会与人交流和合作的能力(2)试图准确辨认酶在生活生产中(比如说某商品)运用了哪些特性。尝试搜集感兴趣的相关资料,汇总、分析、总结。(3)通过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的虚拟实验活动,使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程序和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3、情感目标:(1)感受酶在生活中的应用,自然参考资料,少熬夜!地形成酶在生活中应用多样,种类多样,但用的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它的特性。也形成了一种观念:生物其实离我们很近,它不仅仅是科学家的事,我们也可以当“科学家”。(2)在学习的过程中,懂得一个道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而且也使学生养成好奇、勇于质疑、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科学探究精神。六、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酶的三特性: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温和及其案例教学难点:1酶如何“娇气”了?2低温的时候酶失活了吗,为什么?七、课前准备1、教师课前收集相关资料,比如说酶的应用的图片,案例。2、在课前布置学生收集资料,并加以指导。八、课时安排:十分钟九、教学过程:时间教学环节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行为教学技能教学策略高中生物教案【第二篇】教学建议:可以参考探究一的实验设计思路,设计出一组呈梯度的pH环境,以研究不同的pH对酶作用速率的影响。师能否根据数学的函数思想,绘出H2O2酶作用速率与pH之间关系的函数示意图?你能否对该函数图进行解释?学生自主完成:说明酶的催化需要适宜的pH范围;并且特定的酶具有一个特定的最适宜pH;在最适pH范围内,随着pH的升高,酶作用速率增加;超过最适pH范围后,随着pH的升高,酶作用速率降低,并最终导致酶失去活性;过酸与过碱对酶活性的破坏都不可以被恢复。如人体内的胃蛋白酶需要的最适pH范围是~之间,而胰蛋白酶需要的最适的pH范围是~。探究三:酶浓度对酶作用速率的影响实验假设酶浓度影响酶作用速率。具体来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定范围内增加酶浓度,酶作用速率升高;参考资料,少熬夜!超过一定的浓度范围以后,再增加酶浓度,酶作用速率不变。实验器材烧杯、试管、量筒、干酵母菌、过氧化氢、蒸馏水等。实验步骤①取一定量的酵母菌配制成酵母菌溶液,用容量瓶(或量筒与烧杯)将上述鲜酵母菌溶液分别配制成稀释10倍、100倍、100倍、1000倍的酵母菌稀释液;另取4支试管,分别标记为1、2、3、4,用量筒各量取3mL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加入上述4支试管。②将酵母菌稀释液分别加入上述4支试管,观察试管中气泡逸出的速率与气泡的大小。实验数据与分析1234加入酵母菌稀释液后气泡逸出的速率++++++++++数据分析(酶作用的速率)++++++++++关于实验数据的分析说明:实验中,加入酵母菌稀释液后气泡逸出的速率越快、气泡越大,直接表明过氧化氢被分解得越多,间接证明酶作用的速率越大。师能否根据数学的函数思想,绘出H2O2酶作用速率与酶浓度之间关系的函数示意图?你能否对该函数图进行解释?学生自主完成:生具体来说,在底物浓度一定,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定范围内增加酶浓度,酶作用速率升高;酶的浓度超过一定的范围以后,再增加酶浓度,酶作用速率不变。这主要与反应容器中底物浓度的限制、产物浓度的抑制等因素有关。探究四:底物浓度对酶作用速率的影响教学建议:可以参考探究三的实验设计思路,设计出一组呈浓度梯度的过氧化氢溶液环境,以研究不同的底物浓度对酶作用速率的影响。学生探究:进行相关的实验并进行数据分析。并画出底物浓度与酶作用速率关系的函数图。生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定范围内增加底物浓度,酶作用速率升高;超过一定的温度范围以后,再增加底物浓度,酶作用速率不变。这主要与反应容器中酶浓度的限制、产物浓度的抑制等因素有关。师参考资料,少熬夜!那么,反应产物的浓度对实验中酶作用的速率有何影响呢?教师活动:引导学生从化学平衡的角度来分析问题。生反应产物对实验中酶作用的速率具有抑制作用,随着反应产物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越明显。课堂小结酶促反应的速率受到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单单考虑一种因素而忽略另一种因素都是不可取的;研究其中一种因素的作用,要注意控制变量。引导学生阅读“放眼社会”的“酶与疾病”,让学生了解酶和疾病的关系,如先天性酶缺陷病、酶的活性变化而导致疾病的产生、酶在诊断和治疗疾病中的应用,更重要的是理解酶是生物体内进行新陈代谢的重要物质。教师还可鼓励学生收集社会生活中,尤其是医疗卫生事业中有关酶的应用的例子。用作辅助消化剂的多酶片,含有淀粉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和脂肪酶等,尽管胃内酸度较高,不适合大多数酶发挥作用,但人们可以将某些酶制剂做成肠溶剂型,如糖衣片和胶囊等,让酶到达肠内后再被释放出来发挥作用,从而治疗消化不良和食欲不振等症。学生活动:阅读“酶与疾病”,并利用网络、图书馆、报刊等途径,通过资料收集与整理、实地走访与考察等多种方法,写出一篇有关“酶与疾病”的调查报告。板书设计3.酶促反应4.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1)温度(2)pH(3)酶的浓度(4)底物浓度活动与探究“探究胃蛋白酶进入小肠后是否能发挥活性”的活动建议:探究原理:酶的活性受pH的影响,在过酸或过碱的环境下酶的活性都会丧失。在活性范围内,酶的活性随着pH的变化而有所变化。由于人体的胃蛋白酶由胃腺细胞分泌产生,并在胃中催化蛋白质分解的反应,然后随食糜进入小肠,这时pH由2.0变成7.8,对胃蛋白酶的活性产生了影响。实验材料:胃蛋白酶溶液,精肉块,盐酸,NaOH,pH试纸等。参考资料,少熬夜!实验步骤:(1)配制pH=2.0和pH=7.8的液体;(2)在两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pH=2.0和pH=7.8的液体;(3)加入两块相同形状的等重量的精肉块;(4)向两试管中同时滴入胃蛋白酶溶液;(5)定时观察,记录;(6)分析得出结论。高中生物教案【第三篇】1、营养物质功能提供能量:糖类、脂肪、蛋白质均能氧化分解供能。其供能的顺序:糖类、脂肪、蛋白质蛋白质是构建和修复组织的主要原料提供构建和修复物质:糖类和脂类是构成细胞膜和神经组织的重要部分Ga、Mg、、、P是构成骨骼的主要成分酶和一些激素是蛋白质提供调节物质碘是甲状腺激素的主要成分2、营养不良:蛋白质供给不足,影响发育和抵抗力营养供给不足缺钙影响骨的发育缺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缺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营养过剩:如获取能量过多,导致肥胖摄取营养的种类、数量、比例符合实际需要合理加工食物,减少营养素的损失,提高利用率3、合理膳食:食物对人体无毒害且符合食品卫生要求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合理膳食制度题例领悟例1、下列属于人体构建和修复机体组织的物质,最全的一组是:①水②脂类③糖类④蛋白质⑤纤维素⑥无机盐⑦维生素A、①③④⑤⑦B、①③④⑥⑦C①②③④⑥D、①②③④⑥⑦解析:参与构建和修复人体组织的物质主要有水分、蛋白质、脂类、糖类和无机盐等。而纤维素是植物体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纤维素是调节机体生理功能的重要物质。答案:C例2、下列各项中不是成人每天要进食一定量蛋白质的原因是:A、蛋白质在人体内不能储存。B、蛋白质不能全部由糖类和脂肪在体内转化而成。参考资料,少熬夜!C、蛋白质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的大部分能量。D、体内蛋白质每天要少量分解一些,更换新的。解析:蛋白质作为生物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其虽可作为能源物质,但非主要的,体内物质供能的顺序依次为糖类、脂肪、蛋白质。答案:C自我评价一、选择题:1、下面关于人类营养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由于蛋白质能参与各项生命活动,所以每天食物中以蛋白质含量最高为宜。B、淘洗大米时次数不宜过多,以防止维生素B1的损失。C、蔬菜应先洗后切,大火快炒,防止维生素C的损失。D、食物加工既要防止生物污染,又要防腐剂等过量带来的化学污染。2、人体血液中不可能出现()A、纤维素B、红细胞C、蛋白质D、激素3、某人由于营养不良,身体浮肿,其食疗补救措施是:()A、多吃蔬菜B、多吃馒头C、多喝豆浆D、多喝水4、1克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在体内完全氧化分解所释放的能量分别是17。15千焦、38。91千焦和17。15千焦,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A、三者都可作为能源物质B、蛋白质是主要的能源物质。C、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D、脂肪是主要的能源物质5、下列哪一组疾病是营养不良引起的:()A、脚气病和坏血病B、夜盲病和巨人症C、糖尿病和软骨病D、佝偻病和心脏病6、一个健康的人若进食较多的糖和食盐,那么他排出的尿液中所含的葡萄糖和盐分的量:()A、盐增多,糖未增多B、糖
本文标题:高中生物教案集合【最新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1108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