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台湾地区臭氧污染控制物种之分析
台灣地區臭氧污染控制物種之分析張艮輝1、陳建鴻21.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環境與安全系副教授2.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環境與安全系博士生摘要91年PSI值大於100的站日數比率,扣除大陸沙塵暴影響後為2.8%,比前三年的平均值3.9%,空氣品質更進一步提升,若和83年(空污費開徵前)的6.8%比較,改善率達到60%。然而在此同時,人口、車輛數、及能源消費量等環境負荷卻呈現成長趨勢。由環境負荷及空氣品質趨勢來看,過去對於空氣污染管制工作上的努力,已確實掌握重點獲得空氣品質改善的具體成效。歷年改善幅度最大者為二氧化硫(SO2),懸浮微粒(PM10)、一氧化碳(CO)及二氧化氮(NO2)濃度亦呈改善趨勢,但是臭氧(O3)濃度則並無顯著改善。雖然目前主要指標污染物仍是O3及PM10,但是以O3為指標污染物的不良站日數從83年約佔總不良站日數之24%上升到91年約佔78%﹔而PM10則由76%下降至22%,顯示O3污染是空氣品質進一步改善所面臨的瓶頸,因此本文將以本土化光化煙霧產量模式(smogproductionmodel,SPM),針對O3污染之控制物種進行分析,並提出整體防制策略。一、前言91年PSI值大於100的站日數比率,扣除大陸沙塵暴影響後的數值為2.8%,比前三年平均值3.9%,空氣品質更進一步提升,若和83年(空污費開徵前)的6.8%比較,改善率達到60%。空氣品質屬於「良好」(即PSI值介於0~50間)等級的日數也有逐年增加的趨勢,83年空氣品質「良好」的比率為34%,91年則有43%,較空污費開徵前增加了約26%,如表1所示,顯示空氣品質已顯著改善。各空品區83年至91年空氣品質不良之比率如圖1所示。北部空品區91年PSI大於100的比率為1.7%,比徵收空污費前(83年)的3.35%,改善46%。竹苗空品區91年的比率為1.1%,比83年的2.14%,改善44%。中部空品區91年為2.6%,比83年的5.13%,改善45%。雲嘉南空品區91年為3.9%,比83年的5.3%,改善23%。高屏空品區91年為6.9%,比83年的18.4%,改善62%,雖然仍是目前空氣品質最不佳的地區,但也是幾年來改善最顯著的區域之一。依據空污法施行細則第六條規定,空氣污染防制區及總量管制區是否符合空氣品質標準,係由各空氣污染物連續3年的日平均或最大小時濃度第八高值統計結果判定。從89至91年連續3年極值濃度統計結果來看,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及一氧化碳(CO)均符合空氣品質標準,部份地區懸浮微粒(PM10)的平均值及臭氧(O3)最大小時平均值則有超過空氣品質標準的情形。但懸浮微粒之三年動平均濃度則有逐年下降趨勢,尤其以高屏空品區下降趨勢最明顯。歷年改善幅度最大者為SO2,濃度逐年均顯著下降,PM10、CO及NO2濃度亦呈改善趨勢、但是O3濃度則有升高。雖然主要指標污染物仍O3及PM10,但是以O3為指標污染物的不良站日數從83年約佔總不良站日數之24%上升到91年約佔78%﹔而PM10則由76%下降至22%,如圖2所示。顯示目前對於O3污染之改善已屬刻不容緩,也是空氣污染進一步改善所面臨的一個瓶頸,因此本文將以本土化光化煙霧產量模式(smogproductionmodel,SPM),針對O3污染之控制物種進行分析,並提出整體防制策略。1二、文獻回顧2.1對流層中臭氧及其前驅物之反應大氣中參與光化反應的物種繁多,機制複雜。對流層中的NO2吸收足夠的能量且接受太陽光的照射使NO2進行一連串的光解反應,即會生成O3(Seinfeld,1986;NationalResearchCouncil,1991;Bowmanetal.,1994)。()nmPONOhNO120031532≤≤+→+λν(1)()()(airMOairMOPO+→++323)(2)223ONONOO+→+(3)從反應式(1)~(3)的NOx與O3循環反應來看,若空氣中僅有NOx而沒有VOCs存在,對流層中的O3濃度將無法累積。但是若空氣中有VOCs存在,則會與NO進行一連串的轉化反應而將NO反應而形成NO2,減少空氣中NO的濃度,進而導致NO2的濃度增加,而使O3濃度在大氣中累積。VOCs中以RH及RCHO為關鍵反應物。綜合對流層所有反應,可以歸納為一簡單反應式如下:NOx+VOCs+hν+M(air)→O3+其他光化學污染物由上式可知O3是由VOCs與NOx二種前驅物經光化反應而產生。VOCs在對流層之主要消耗機制是與O3、OH以及NO3反應後而損失。NOx最主要的消耗機制為NO2與OH基反應形成HNO3之損失。O3在對流層內之消耗機制則有3個主要途徑:(a)經光化反應而消失:O3+hνO(⎯→⎯1J1D)+O2(4)(b)O3與HO2·結合而消失:HO2·+O3ÆOH·+2O2(5)(c)經乾沈降而損失:不同於經光化反應而導致O3損失只有在日間發生,O3經由乾沈降而損失不僅在日間而且在夜間也同樣會進行。陸地上之O3沈降速度較海面上之沈降速度為快,且由於在夜間由於陸地上之邊界層較海面上為薄,因此在夜間經由乾沈降移除O3之效率可能與經由化學移除O3之機制相當。藉由(a)途徑使O3消失約佔經氣體途徑消失之75%,剩餘部份則主要為(b)途徑,經由(c)途徑損失之O3相對較少。若光化反應之產生及消失使O3濃度大約維持於平衡狀態,則O3之生命週期可以其產生或是損失之速率推估之。2.2地理區位對臭氧的影響由於NOx與VOCs生命期之不同(一般而言,NOx生命週期短而VOCs生命週期長),以及NOx及VOCs排放特性之差異(NOx排放集中於市區與工業區,而VOCs排放除市區與工業區之外,郊區面源與生物源也排放相當多,分布較為廣泛),O3控制物種與氣團年齡(ageofairmass)有關。接近排放源時多屬VOC-limited(VOCs控制O3生成),移至下風處時則偏向NOx-limited(NOx控制O3生成)增加。Milfordetal.(1989)模擬洛杉磯O3控制物種(NOx或VOCs)之敏感性時,也發現市中心附近為VOC-limited,在下風處則逐漸變為NOx-limited。另外,Whiteetal.(1976)在很早以前也已經發現,電廠所產生的煙流排出後,在近距離下風處將使O3濃度減少,而遠距離下風處的O3濃度則隨之增加。近距離O3濃度減少的原因是由於NO的滴定反應(NO+O3→NO2),這種滴定反應降低O3濃度之效應會維持多遠之距離,與NOx煙流大小、煙流經過地區VOC排放強度、大氣穩定度、及光化反應劇烈程度等因素有關。新鮮的煙流對於O3之生成顯示出VOC-limited之特徵,而遠距離下風處則轉為NOx-limited之特徵。NOx之光化反應生命週期是3-6小時,而VOCs的光化反應生命週期是一天或更長,故VOCs/NOx的比例2會隨著氣體質量存在的時間愈久而變大。生物性的VOCs傳輸至下風處其貢獻量會使VOC-limited轉變成為NOx-limited。在一些模式的計算,初始VOCs-NOx的混合顯示出VOC-limited之特徵,但是高VOCs/NOx比例和NOx超過8小時的模擬則顯示NOx-limited之特徵。鄉村地區通常是顯示NOx-limited的特徵,除了直接由城市或電廠的影響。鄉村的氣團主要是從排放源遠距離傳輸過來,有較長時間的化學反應特性。超過一天傳輸所造成之O3污染事件隱含著較傾向NOx-limited之特徵。相對而言,VOC-limited之O3污染事件則受到地區性(local)污染物光化學反應的影響應大於遠距離傳輸污染物之影響。2.3VOCs/NOx比值與臭氧污染管制對策Haagen-Smit(1954)最先將VOCs和NOx的初始濃度和O3最大濃度畫於座標圖上。由於圖上的等濃度線之每一點都代表相同的最大O3濃度,在描述降低VOCs和NOx的濃度時,對最大O3濃度所造成的影響是最簡明的方法。故此最大O3等濃度線圖(isopleths)常被美國環保署的EKMA(EmpiricalKineticModelingApproach)(Dodge,1977)用來發展O3的控制策略。基於空氣箱(airbox)的假設,箱中的空氣來自密集排放污染物之地區(如市中心),並在箱中累積最大O3濃度,EKMA模式用來模擬都市附近地區O3形成的過程。經過各種不同的VOCs/NOx比值來模擬,雖然在不同都市中可以得到不同形式的最大O3等濃度線圖,但是其整體趨勢大致相同,如圖3所示。因此在早期EKMA模式所模擬繪製之最大O3等濃度線圖常用來發展VOCs和NOx排放的管制策略,研擬都會地區達到國家空氣品質標準,所必須達成的VOCs和NOx減量百分比。但是此種方法忽略傳輸機制對於O3形成的影響,而傳輸機制卻是O3污染較嚴重之郊區或鄉村地區之主要原因。EKMA模式常以早晨(6~9點)VOCs/NOx的比值來決定VOCs/NOx對O3生成之敏感度通常是不可信的(NRC,1991)。可能原因如下:(1)忽略生物性VOCs的影響。生物性VOCs在中午至下午之排放比起早晨6~9點為多,而且生物性VOCs具有較高的反應性(Chameidesetal.,1988)。(2)忽略VOCs物種反應性的變異性,主要是發生在不同的都會區或VOCs組成份的變異性(Chameidesetal.,1992)。(3)沒有考慮都會區不同位置VOCs/NOx比值會有不同(Chameidesetal.,1992;Carter,1994,1995)。(4)沒有考慮同一都會區,不同事件日,可能會出現不同主控污染物之情形(Milfordetal.,1994;RoselleandSchere,1995)。(5)沒有考慮在NOx-limited時,其氣團年齡通常已大於一日之多天傳輸影響(Sillmanetal.,1990)。這些缺點可能使得VOCs和NOx的控制策略對O3污染改善沒有效果,甚至造成反效果。因為當一氣流從NOx主要源區順風移動,VOCs/NOx比值通常會逐漸增加,若從逆風區的最大O3等濃度線圖找出的控制策略,在順風區則可能不適用。NRC(1991)指出在一些高污染都會區(如洛杉磯)中發現VOCs/NOx比值小於8~10屬於VOC-limited之特徵,所以此情況降低VOCs排放應可減少O3污染,如果控制NOx的排放量反而可能會增加O3濃度。目前以EKMA模式所模擬繪製之最大O3等濃度線圖沒有考量傳輸機制所衍生之問題已被克服,可以藉著考量傳輸機制的三維網格模式所產生的最大O3等濃度線圖來取代。2.4光化煙霧產量模式光化空氣品質模式(photochemicalairqualitymodel)在O3污染原因分析上,雖然有較佳的解析能力,但由於光化模式結構複雜且須配合詳細之排放資料與氣象模式,在人力物力的考量下,通常無法進行全年之模擬評估。因此在O3控制策略與方向上,有人發展以監測資料為輸入條件的經驗模式。最初由Johnson(1984)提出,之後有Blanchardetal.(1993,1995)、BlanchardandStoeckenius(2001)、ChangandRudy(1993)、及Changetal.3(1995,1998)進一步修改並更名為光化煙霧產量模式(Smogproductionmodel,SPM)。Blanchardetal.(1994)從環境箱(environmentchamber)實驗與光化箱型模式模擬,得到的結果可以描述在大氣環境中所產生出的最大光化煙霧產量(SPmax),如下式:()[]αβiNOSPx=max(6)其中,計算濃度使用ppb,α=2/3;β=19;NOx(i)表示初始的NOx濃度。光化煙霧產量(SP)也可表示為下式:()()()[]αβtNOiNOtSPxx−=(7)反應程度參數(extentofreaction)可以利用(7)式除以(6)式得到:()()()()α⎥⎦⎤⎢⎣⎡−==iNOtNOSPtSPtExx1max(8)E(t)為判定優先
本文标题:台湾地区臭氧污染控制物种之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126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