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会议纪要 > 第六届全国磁性薄膜与纳米磁学会议议程-会议日程总表
福建农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地下水开发利用中的环境问题和防治措施研究姓名:陈清山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指导教师:廖福霖;杨玉盛20060401地下水开发利用中的环境问题和防治措施研究作者:陈清山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农林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陈军.周丽.于孟文.CHENJun.ZHOULi.YUMeng-wen内蒙古西辽河平原地质环境问题及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研究-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8,35(3)气候变化和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改变了当地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天然状态和补径排规律,使水成为许多环境要素中变化最快的因子,形成了诸多地质环境问题.西辽河平原的环境地质问题主要表现为土地沙漠化、土壤盐渍化、区域地下水位下降及地下水污染等.本文重点总结了西辽河平原地质环境问题,对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进行了粗浅研究,提出了开发利用建议.2.会议论文石建省.张发旺.张光辉.孙继朝.王贵玲.徐建明全国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总体方案与科技支撑体系2003持续缺水以及由此产生的地质环境问题的严峻形势,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之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国家目标需要开展新一阶段的全国地下水资源与相关地质环境问题调查评价,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地下水调查评价水平,为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翔实可靠的科学依据。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1.以往工作基础。2.新形势下地下水工作的新挑战。3.全国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总体方案。4.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科技支撑体系。3.期刊论文秦紫东.QINZi-dong松嫩盆地地下水资源属性及开发利用中的环境问题-黑龙江水专学报2009,36(3)松嫩盆地位于我国东北大平原的北部,是我国主要的大型地下水盆地之一,水量丰富,水质复杂.为了实现松嫩盆地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对松嫩盆地地下水资源属性及开发利用中存在的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该区的地下水化学特征和水质变化趋势.4.学位论文温忠辉济宁市鲁抗地下水供水水源地可持续开采研究1998近几十年来,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猛发展、城市规模的逐步扩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地下水的需求量急剧增加.由于工业过于集中市区,长期过量开采地下水已引起一系列的环境问题,造成中国大部分城市严重缺水,已影响到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为了减轻这些影响和威胁,需要对地下水资源实施永久持续的开发利用战略.该文第一部分在详细论述研究区(包括鲁抗医药企业集团北厂区,面积约500KM'2)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首先重点分析了与实施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有关问题,如研究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与地下水开发利用有关的环境问题等?其次,论文根据拥有实际资料在丰富程度等具体情况,建立了该计算区地下水资源评价的解析模型,根据厂区规划设计的实际情况,确定了两个不同的布井方案.运行不同布井方案下的解析模型,其结果表明:一旦鲁抗北厂区的三眼井开始运转,将使得现状开采条件下已经出现的环境问题将更加尖锐,更不利实施该地区地下水的可持续开发利用.第三,为了进行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开采研究,对研究区代表性预测孔(21A孔)的地下水水位、水质变化规律以及地面沉降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趋势、水质变化趋势和地面沉降的演化趋势进行了预测,并用BP网络模型对1995年的全市地下水水质现状进行了评价.这一定量研究结果可为制定实现该地区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采的具体措施提供科学依据.5.期刊论文王国强.李瑛霞.吴道祥.葛晓光.刘洋.叶朝汉安徽省地下水水资源特征与水环境问题-自然资源学报2002,17(2)由于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对天然水体的改造作用以及地下水资源不合理的开发而产生环境地质问题.淮北地区阜阳、界首、淮北等城市由于超采深层地下水而形成区域性地下水位下降、产生地面沉降.两淮矿区、沿江铜陵等矿区由于采矿疏干排水和开采岩溶水造成地下水枯竭、水资源污染、因地下水位下降而引发岩溶、土洞塌陷.淮北的界首-利辛-固镇-线以北地区由于区域高氟水分布而引发地带性氟病和龋齿等疾病,大别山区和皖南地区因地形切割强烈,地下水径流排泄条件好,水交替快,水碘含量低,导致地方性甲状腺肿流行.淮河、巢湖水污染严重.江淮分水岭地区和淮北地区区域性缺水.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以及各种水环境问题严重,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6.期刊论文拜纪章.戴凤君.田立镇江市地下水开发利用中的环境问题及其对策-地下水2007,29(3)镇江地处苏南,临江近海,虽然地表水资源相对丰富,但大多为客水.近年来,由于经济的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下水已成为可供利用的主要水资源之一.镇江市为地下水资源不丰富地区,随着对地下水需求量的不断增加,部分地区发生了地质环境问题.在分析镇江市地下水水资源系统及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论述了在镇江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环境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及促进地下水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7.学位论文张利生莱芜鹏山水源地开采条件下的含水层固结模型2003巴以冲突始于水资源之争,旷日持久的争端使两国人民饱受战争之苦;考古学家的种种猜测,归结于楼兰古国的消失是水资源枯竭所致。古今中外,此类范例不胜枚举。随着现代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经济建设对水资源的依赖,使人们必须和能够利用更具实力的技术手段去开发、挖掘那些隐藏更深的资源,水资源亦是如此。近年来,通过世界各国水文地质工作者的努力,人们对水资源的勘察、评价和开采手段得到了较大的改善,采用了多种新方法、新技术,评价结果的可靠性也有了很大提高。然而,随着开发的强度增大,过量开采地下水所引起的区域性地下水位下降、地表变形(地面沉降、地表塌陷、地裂缝等)、水质恶化等水土环境问题日益突显。中国实施富民强国的跨世纪战略举措以来,经济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此同时,水资源供需矛盾也愈来愈突出,过量开采与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导致了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的产生。大面积的地面沉降,即是其中一个较为突出的环境问题。莱芜鹏山水源地供水能力占莱芜市工业与居民用水的76%左右。近十几年来,由于多年连续开采,加上降水量偏小,导致水源地中心局部地段处于超采状态,造成单井出水量减少、水质浑浊,并引发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裂缝、房屋墙体开裂等一系列地质灾害的发生。显然,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水源地有限的地下水资源、保护自然环境,己成为决定莱芜市经济可否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本研究以莱芜鹏山水源地地下水系统作为研究对象,针对研究区开采地下水引发的地面沉降问题,应用土力学和地下水动力学原理,建立了水源地开采条件下的含水层固结模型,模型借助近年来深受工程技术人员喜爱的Matlab软件刻画。为保证模型的准确性,作者分别从渗流空间场和地下水运动过程两个方面,对模型误差积累、误差分布和模型稳定性各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评估,使模型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在研究过程中,作者利用K.Terzaghi有效应力原理和一维固结理论,借助含水层贮水率的物理含义将含水层骨架的应力变化与含水层中地下水的水头变化联系起来,从地下水开采→地下水水头下降→组成含水层的土体有效压力增加→含水层固结这一复杂过程中分析了含水层固结问题与地下水流问题的内在联系,实现了水土物理场在实际意义上的真正结合,研究成果不仅对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等水环境问题的治理和预测具有一定的借鉴,在地下水资源评价与环境保护方面也是一个有价值的探索与尝试。本课题研究涉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下水资源评价、计算数学等多学科内容,希望对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与交叉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8.会议论文李从仁.杨艳华云南省地下水资源分布特征及地下水环境问题2005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水资源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愈来愈制约着城市化的进程速度,城市化的进程对水资源量的需求增加,同时也加重了城市污染负荷,导致水资源质量的下降,水资源质量的下降表现在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对地表水的污染,同时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水力联系致使地下水遭受污染,加之由于不合理开采地下水,在一些地区出现了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灾害、岩溶塌陷等环境地质问题,使城市中的许多水源地废弃而加剧水资源紧缺。本文介绍了地下水资源分布特征,阐述了地下水开发利用状况,对地下水污染原因进行了分析。9.会议论文厉福荣关注我国地下水环境问题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2005本文从地下水资源的重要性出发,针对其环境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及其保护原则,提出要做好地下水资源的规划工作,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0.学位论文王晓光东北地区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发展战略决策研究2004东北地区为我国重要的工农业基地。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由于地下水分布广泛、水质好、易于利用等优点,其在总供水量中占的比重持续增长,1998年以来稳定在45%左右。然而,地下水在为经济建设做出重要贡献的同时,也产生了始料不及的环境问题,这些环境问题反过来制约着地下水的可持续利用,形成东北地区经济建设的巨大障碍。因此,建立一套东北地区地下水可持续利用测度指标体系,正确评判东北地区地下水的可持续利用程度以及对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以促进地下水的可持续开发利用等就成了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在系统分析东北地区经济环境、地下水资源系统的基础上,分析了制约区域地下水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并结合可持续发展理论,构建了东北地区地下水可持续利用测度指标体系,对当前东北地区地下水的开发利用进行了可持续性评判。基于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建立了东北地区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得出了东北地区地下水可持续开发利用方案,提出了适合东北地区地下水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本次研究得出如下主要结论:(1)在地形地貌、地层、地质构造等因素的控制下,东北地区蕴藏有丰富的地下水。丘陵山区广布侏罗系岩浆岩、碎屑岩及碳酸盐岩等,节理裂隙比较发育,赋存较为丰富的地下水;东北平原区自中生代以来持续下降,为地下水的汇集中心,巨厚的中新生代碎屑岩及松散堆积层中赋存丰富的多层地下水,具有巨大的供水意义。(2)东北地区水资源的组成中,地下水资源量(包括重复量)占水资源总量的33%,在经济建设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但区域比重不均,14个二级流域内,地下水资源比重大于50%的有3个,小于15%的也有两个。区域分配严重失调的特点为东北地区地下水的可持续利用造成了困难。(3)90年代以来,由于地表水污染加剧及用水量的增加,地下水供水占的比重越来越大,98年以来持续稳定在45%左右,约占地下水可开采量的125.6%。局部地区地下水严重超采,海水入侵面积达405.8km2,地下水污染严重,制约了东北地区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4)通过东北地区需水量预测及供需分析,2010年将缺地下水23.02×1083,2030年用水高峰将缺地下水87.42×108m3。由于地下水开采量的减少,污染及海水入侵的影响,东北地区未来地下水的缺水形势将更加严重。(5)分析了东北地区地下水形势,社会发展因素、科学技术层面因素、管理层面因素、开采历史因素、立法执法因素为制约东北地区地下水可持续开发利用的五大要素,未来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应充分考虑这五大要素对地下水的影响。(6)构建适于评判东北地区地下水可持续利用的测度指标体系。针对东北地区地下水开发利用的实际问题,运用地下水可持续发展理论建立测度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模型,并应用于东北地区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的可持续程度评判,结果表明,目前东北地区地下水的开发利用是一种不可持续的开发利用模式。(7)建立东北地区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针对东北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急待解决的问题,以获取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最优为准则,利用现代的水资源系统分析理论和方法,建立东北地区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及评价方法,运行求解得出包含地下水资源在内的优化配置方案,并利用上述测度指标体系进行评判。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地下水年开采量控制在225.41×108m3的开采方案,将是地下水最优的可持续开发模式。(8)为达到经济与资源社会的共同可持续发展,东北地区必须合理利用水资
本文标题:第六届全国磁性薄膜与纳米磁学会议议程-会议日程总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136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