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城镇生态环境规划方法研究及实例分析
城镇生态环境规划方法研究及实例分析成员:SHENSHINNAJHN•小城镇建设是加快城市化的重要举措,但小城镇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又给生态环境带来沉重压力。小城镇发展中产生了大量的“三废”物质,对脆弱的生态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如何有效地引导小城镇的规划和建设,防治破坏性的城镇扩展和城镇生态环境的恶化,己成为地方政府的重要课题。小城镇生态环境规划就是基于以上现实而提出的。•论文以生态学及其相关学科理论为指导,研究小城镇生态环境规划的技术方法,并以双水镇生态环境规划作为实证研究。从而丰富小城镇生态环境规划的研究内容,为小城镇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摘要主要研究了以下几个方面:•生态环境规划和小城镇生态环境的相关研究进展•分析总结小城镇生态系统特点的基础上,以可持续发展、生态学、环境规划学、系统科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理论为指导,研究生态环境规划的技术方法。•根据规划区生态环境、社会、经济背景或现状资料,对生态环境随社会、经济发展而变化的情况进行预测,在调查和预测的基础上确定规划目标及其指标体系•以双水镇为例,通过对生态绿地、自然景观、农业生态、环境现状、重点污染源等生态环境要素的现状调查和分析,根据环境容量理论,指出双水镇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通过对双水镇人口与社会发展、环境压力的预测,确立双水镇生态环境规划的目标体系。•根据生态环境保护对不同区域的功能要求,把双水镇划分为饮用水源保护区、生态林业旅游保护、生态农田保护区、混合区、工业区等五个生态功能区;结合双水镇的环境质量现状,分别从水环境、大气环境、声环境、固体废弃物、生态环境等方面编制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寻求双水镇生态环境规划最佳方案•关键词:小城镇;生态环境;环境规划第1章绪论1.1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1.1.1研究背景目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阶段,据统计,我国现有县城镇近5万个;其中县级市400多个,建制镇约1.9万个,集镇2.9万个。小城镇总人口为1.65亿,其中非农业人口0.46亿。随着城镇化的推进,由于在发展过程中不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普遍存在以牺牲环境效益来换取经济效益的现象,因此在小城镇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自然资源破坏,浪费严重,镇区内盲目圈地、土地闲置,自然环境遭受严重污染,由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及发病率逐年上升。•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如何有效解决城镇化过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避免走以往城市建设发展中出现的“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保护”的老路,避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效益,而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道路,是关系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问题。•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编制小城镇生态规划,它是与可持续发展概念相适应的一种规划方法,是保持生物的多样性,将小城镇生态系统置于整个生物圈范畴内进行规划,建立镇区和村庄的复合生态系统,保护镇区及周边的各种生物。1.1.2研究意义•要实现小城镇的全面协调的可持续性发展,总体规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生态环境保护是总体规划的重要内容。•在环境容量和自然资源承载力等理论研究的基层上,确定指标体系,建立模型,结合具体的科学测算生态环境容量,以此为基层确定发展规模、人口规模、小城镇结构、功能性质,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生态环境规划。•通过合理规划,科学的分步实施,以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维护生态环境功能为目标,促进环境资源的合理配置、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改变小城镇原有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向生态环境友好型发展,把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发展相结合,统一规划,加强法制管理,严格监管力度,实现小城镇经济、社会和环境三者的协调发展,防止生态环境的破坏与污染,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1.2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与进展1.2.1生态环境规划相关研究现状与进展•在19世纪末叶,生态环境规划产生并形成。•美国地理学家GPMarsh在考察荷兰开发项目后,首次提出应合理规划人类活动,使其与自然协调而不是破坏自然,他的这个原则至今仍是生态环境规划的重要思想基础。•地质学家JohnPowell最早建议通过立法和政策促进制定与生态条件相适应的发展规划。•苏格兰植物学家与著名规划学家PatrickGeddes创立的城市与区域规划程序:调查—分析—规划方案的建立,一直被规划者视为经典程序。•在20世纪之初,生态环境规划伴随生态学而得以发展。以Geddes,EPark和LWirth等人为首的学者利用生态学原理,在城乡建设中的应用研究奠定了生态规划的基础。霍华德(EHoward)的《明日的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对现代城市规划起到重要作用,也为以后的生态环境规划理论和实践奠定了基础。•20世纪20年代前后,以REPark为代表的美国芝加哥古典人类生态学派,极大地促进了生态学思想的发展及其向社会学、城市与区域规划及其他应用学科的渗透。•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麦克哈格(IanLMcHarg)出版了名著《DesignwithNature》一书,系统地提出了生态规划的概念、思想和方法,并对生态规划做出了内容较为广泛的叙述。•20世纪70年代,哈泊(Haber)基于奥德姆的分室模型,提出了土地利用分类系统并用于集约化农业和自然保护规划中。福尔曼(Forman)强调景观空间格局对过程的控制和影响作用,提出了一个景观利用的格局优化生态规划途径。•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全球生态环境意识不断提高,生态环境规划的理论和方法得到新的开拓,综合考虑自然、生物(人)、文化的相互作用。•PeterKatz于1994年发表《Thenewurbanism》一书,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对城市社区的生态营建等进行了研究。•96年的联合国人居大会上制定的人居环境议程也用城市生态学观点表述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我国的生态环境规划:特点:起步晚,发展快,领域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城市、农村发展,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可持续发展的主题相结合模式。在理论方面,指出生态环境规划的实质就是调控复合生态系统中各亚系统及其组分之间的生态关系,协调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方法上,吸取系统规划及灵敏度模型的思想,建立了自己的生态规划程序与步骤,即辨识—模拟—调控的生态规划方法。在实践上,我国生态环境规划发展一开始就与我国农村!城市与区域的发展与生态环境问题相结合。1.1.2小城镇生态环境相关研究现状与进展(1)小城镇人居环境及其空间分布特征中国小城镇人居环境空间分布与地形地貌环境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在经济与环境相互作用下。中国小城镇发展密度和人口规模分布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经济发达、自然环境好的地区小城镇密度和人口规模大;经济欠发达。自然环境较差的地区小城镇密度和人口规模小。小城镇体系带空间分布呈现东部、中部密集。西部分散的特点;小城镇发展东、中、西部空间分布不平衡。由此可见,中国小城镇发展受自然环境约束影响很大。(2)小城镇环境污染类型!特征及其对策研究•国外学者对小城镇环境污染类型研究成果以Jaapdevries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区域研究成果代表性较强,但其侧重点在于典型环境问题的剖析,没有对城镇发展与环境互动机理进行系统研究。其中固体废物、水污染、废水及生活污水、合格饮水、水资源缺乏等5项指标在小城镇环境问题中最为突出。•而国内目前对于小城镇环境污染类型和对策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多。认为小城镇环境污染包含生产性和生活性环境污染类型,并提出了小城镇发展的循环经济模式。从生态学理论的角度出发,研究小城镇污染的防治,对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小城镇建设面临的环境污染问题及小城镇自身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小城镇建设存在的环境问题提出了对策。(3)小城镇工业化与环境研究•工业化对于小城镇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小城镇工业化过程中引起的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未得到足够重视,并在如何保护环境方面缺乏对策。•在大中城市工业化进程中,会对周边小城镇的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较大影响。•有研究指出,1985年到1995年,我国小城镇乡镇工业发展迅速,同期乡镇工业污染物的排放量迅速增加,乡镇工业污染物排放量的增长快于全国平均水平。乡镇企业发展对小城镇环境的主要影响:•乡镇企业对自然资源的浪费。“三废”进入环境,引起环境污染•乡镇企业对耕地资源的影响。主要为乡镇企业发展对耕地资源的无序占用•乡镇企业对农田和水体的污染。•乡镇企业对大气!水环境的污染。(4)小城镇环境规划•分析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小城镇生态环境规划的目的、原则和内容;建议采用水、大气环境质量等八项指标来综合评价一个小城镇的生态环境质量。•在分析小城镇规划建设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小城镇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及综合整治规划方案。•提出在规划远景目标时,应该通过改变落后的生产方式,采用少废、无废工艺实现清洁生产,提高污水处理效果和资源化利用率,减少污水排放量,加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治理;应根据不同小城镇的自然生态与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条件,按照工商业、交通等的发展规划,对其人口的增长进行预测,确定小城镇的近期和远期发展规模;应加强小城镇环境保护机构及能力建设,加大生态文化的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1.3本文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1.3.1本文研究内容•以双水镇为例,对小城镇的生态环境规划进行研究,规划研究以空间布局优化为突破口,以分区控制、产业引导、分类管理为重点,针对不同的环境要素,将研究区域划分为不同区域,实行分类指导,分区管理。•力图以生态功能区划要求为依托,以自然生态组分(森林、水体、城市绿地、农田等)空间格局的合理配置为载体,以产业体系的结构与布局优化为手段,将三大空间系统紧密融合,使得生态功能区划真正起到对城镇建设、产业发展的引导作用。规划研究的内容具体如下:•(l)小城镇概念和生态系统分析。从小城镇概念和特点入手,解剖小城镇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特征,以及小城镇存在的生态与环境问题。并探究了造成小城镇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2)小城镇生态系统人口生态学研究。以人口是城镇生态系统的主体为契机,着重研究人口与资源、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提出适合小城镇的复合适宜人口模型。•(3)小城镇土地利用生态规划研究。以生态适宜度、生态敏感性、生态服务功能要•素的评价为中心,将生态限制因素考虑到整个规划中去,最终提出空间合理的生态安全布局和调控对策。•(4)生态功能区划分、城镇空间结构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5)环境污染防治规划、资源保护规划和生态绿地规划研究。使环境承受能力与排污程度相适应,力求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本论文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小城镇适宜人口容量和土地利用生态规划。这是由于人口规模决定了小城镇发展的规模。•而城镇土地既是形成城镇空间格局的地域要素,又成为人类活动及其影响的载体,它的利用方式成为城镇生态结构的关键环节,同时决定了城镇生态系统的状态和功能。•小城镇土地利用生态规划对维持小城镇的生态平衡和经济高效这一目的起着关键作用,因而土地利用规划是小城镇生态规划的重中之重的内容。1.3.2本文研究方法•主要运用分析法将以双水镇为例,将小城镇生态规划的基本理论分解为规划目的、步骤、指导思想、原则和规划容等,对各个环节分别加以研究,又将规划内容分解为五大块,即人口、土地、境、资源、绿地,对这五大块分别加以探讨。第2章小城镇生态环境规划目标与规划方法2.1小城镇生态环境规划目标的确定2.1.1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编制小城镇环境规划的指导思想是: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努力解决小城镇建设与发展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坚持以人为本,以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为中心,加强城镇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努力改善城镇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编制小城镇环境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1)坚持环境建设、经济建设、城镇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方针,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2)实事求是,因地制宜。•(3)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
本文标题:城镇生态环境规划方法研究及实例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141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