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 大足石刻导游词(精选5篇)
大足石刻导游词(精选5篇)【导读引言】网友为您整理收集的“大足石刻导游词(精选5篇)”精编多篇优质文档,以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大足石刻导游词1大足石刻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首先欢迎大家来到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我姓胡,大家叫我小胡就可以了。接下来将由我来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大足石刻。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市大足区境内,是中国著名的古代石刻艺术,在1999年时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的历史很久远,最初开凿于公元前650年的初唐,历经晚唐、五代、到了两宋时期,受到了极大的重视,于是规模大幅提升,明清时期也有所发展,石刻的内容得到扩充。最终形成了现今规模庞大的,集中国石刻艺术精华之大成的石刻群。大家闻名而来,知道大足石刻已历经千年,如今这些石像的音容相貌依旧栩栩如生,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深厚的佛教气息。它的题材的确是以佛教为主,内容为释儒道三教合一,它规模庞大内容丰富,共包括石刻造像70多处,总计10万余尊,其中以宝顶山摩崖造像和北山摩崖造像最为著名,年年游客络绎不绝。下面我会给大家详细介绍这两处石刻。宝顶山摩崖造像位于大足城区东北15公里,开凿于南宋淳熙六年,历时70余年,创始人是宋蜀的名僧赵智凤。宝顶山摩崖造像是佛教圣地之一,历来有“上朝峨眉,下朝宝鼎”的说法。宝顶山石刻造像是以大佛湾为中心的,共有13处景观,其中大佛湾的时刻造像最具震撼力,它规模最大、艺术价值最好,保存最完整。大佛湾是幽深的马蹄形山湾,当年赵智凤大师是以小佛湾为蓝本雕刻出了宏大的大佛湾。它的各种雕像达15000多躯,这些雕像设计很精巧,无一雷同,打破了“千佛一面”的说法。其中有巨型雕30多幅,最著名的有六道轮回、广大宝楼阁,千手观音,地狱变像,释迦涅槃圣迹图等。最令人叹为观止的要属千手观音了,1007只手屈伸离合,参差错落,流光回转。事实上这只是大佛湾的闪光点之一,在游览路途中我们会亲自见到各处雕像,我会同步给大家一一讲解。另一处不可忽视的是北山摩崖造像,它始建与唐景福元年,经过五代至南宋绍兴年间,历时250多年。它的造像共有五六千躯,至今保存的有二三千躯,分布在佛湾、白塔寺、观音坡等处。佛湾分为南北两段,分别保存了晚唐、五代和两宋时期的作品,它们多是精巧玲珑,多姿多彩的菩萨像。值得一提的是125号窟,它享有“北山石刻之冠”的盛名,其中的“数珠手观音”有着充满浓厚生活气息的表情,打破了人神的界限,给人的影响十分深刻。除了石刻之外,我会带领大家去一个比较特别的地方,就是“北塔”,北塔又叫多宝塔,在北山的白塔寺前,它高30多米,塔心有通道,拾级而上就可以到达塔顶,只要站在塔顶,大足城乡的景色就可尽收眼底了。好了,简单的介绍到这里就结束了,接下来的时间我们会实地参观,大家可以尽情的领略大足石刻的风采,我会和大家一路同行,为大家讲解大足的无限精彩。游客朋友们也可以自行参观,但记得不要和大家失散,有问题随时找我,我会一直都在!大足石刻导游词2大足石刻导游词大足石刻导游词10篇大足石刻导游词(一):尊敬的各位旅客朋友们:你们好!我是你们此次的导游,我叫xxx,十分高兴今日能够带领大家游览美丽的大足石刻。大足石刻是大足县境内石窟寺及石刻造像的总称。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足石刻始建于公元650年,历经五代,盛于南宋,余绪延至明、清,是中国晚期石窟艺术的代表作品。大足石刻先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摩崖造像多达75处,造像5万多躯。其中以宝顶山、北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摩崖造像最具特色。根据行程安排,我们今日主要参观宝顶山的摩崖造像:宝顶山位于大足县内城东北15千米,由宋代高僧赵智凤支持开凿而成,历时70余年。其中以大佛湾为中心,大佛湾造像是规模最大,艺术价值最高,保存最完好的。大佛湾东、南、北三壁石崖上,刻有19组佛经变故事造像,系统的讲述了若干佛经故事,配以颂词、经文,恰似一幅幅图文并茂的古代连环画。主要有:护法神像、六道轮回、广大宝楼阁、华严三圣像、千手观音等。那里,着重为大家介绍一下千手观音: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以及之后的游客能够看到,我要先提醒大家一点,就是为了保护千手观音,是不允许照相的。一般来说,观音造像只要有10之手,便可称千手观音。常规的千手观音多数是遭32只手货48只手,以示观音的32变相和48大愿。其他的手皆用背光的形式来表现,已到达千的含义。而我们古代的艺术家却在这88平方米的石崖上打造了一尊拥有1007只手的,名副其实的千手观音,被誉为天下奇观。这些手纤细修长,千姿百态,金碧辉煌,构成了一幅犹如孔雀开屏的绚丽画面,令人眼花缭乱,心摇目眩,感觉千手观音的手多的无穷不尽,从而也你相信千手观音的无所不能和法力的无边无际。千手观音它的全名是千手千眼观世音自在菩萨。观世音即:普观世界救苦救难之声音。唐朝时,为避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讳,人们在经典翻译和日常称呼中常去世简称观音沿用至今。千手千眼观世音自在菩萨的千手表示普护众生,千眼表示眼观时间。从佛教文化的角度来看,千手观音信仰把佛教的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以显密圆融的方式,涵摄大乘佛教的诸多共性,如对虔诚信仰的强调,对发心立誓的重视,对慈悲之心的推崇,对清静智慧的崇拜,对极乐世界的向往,等等。同时,千手千眼观音还以其鲜明的个性,为佛教信徒供给了丰富的精神滋养,异常是千手千眼的象征意义以及各种手印、真言与观想的综合实施,为虔诚的信众带来无边慈悲、无边智慧、无边神通的震撼,使他们获得了依靠,获得了安慰,也获得了自信。千手观音的威严与慈祥有机统一,智慧与神通随时双运,密法与显教灵活并用,为古今人类供给了一种战胜困难的强大精神力量,对于挖掘人类自身潜力,鼓舞弱者的意志,战胜众多的难关以及抚慰创伤、提升境界乃至终极超越等,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好了,今日的游览到此结束了,多谢大家。大足石刻导游词(二):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市西北的大足县,是世界八大石窟之一,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重庆十大文化符号,2016年国庆假期旅游综合秩序最佳景区。以大足区、潼南区、璧山区、铜梁区为范围,大足区是重庆市市辖区,始建于唐乾元元年,以大丰大足而得名,是驰名中外的石刻之乡、五金之乡,全国首批甲级开放区,国家确定的长江三峡旅游县的起点,全国生态农业先进区,重庆市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源于古印度的石窟艺术自公元三世纪传入中国后,分别于公元五世纪和七世纪前后,在中国北方先后构成了两次造像高峰,但至公元八世纪中叶走向衰落。于此续绝之际,位于长江流域的大足县境内摩崖造像异军突起,从公元九世纪末至十三世纪中叶建成了以五山摩崖造像为代表的大足石刻,构成了中国石窟艺术史上的又一次造像高峰,从而把中国石窟艺术史向后延续了400余年。此后,中国石窟艺术停滞,其他地方未再新开凿一座大型石窟,大足石刻也就成为中国石窟艺术建设史上最终的一座丰碑。大足石刻是县内102处摩崖造像的总称,迄今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窟多达75处,雕像五万余尊,它代表了公元913世纪世界石窟艺术的最高水平,是人类石窟艺术史上最终的丰碑。它从不一样侧面展示了唐、宋时期中国石窟艺术风格的重大发展和变化,具有前期石窟不可替代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并以规模宏大、雕刻精美、题材多样、内涵丰富、保存完好而著称于世。因为满足下列评定标准: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能在必须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大影响;能为一种已消逝的礼貌或文化传统供给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1999年12月,以宝顶山、北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五山为代表的大足石刻,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宝顶山位于大足区龙岗街道东北15千米处,海拔米。北山摩崖造像始刻于唐末,至南宋结束,和宝顶山石刻同为大足石刻中最大石刻,位于大足区城北2千米的北山上。南山,古名广华山,位于大足区城东南方向五华里处。山顶上原有道观,名玉皇观。石门山位于大足区龙岗街道东20千米处的石马镇新胜村,海拔米。石篆山位于大足区龙岗街道西南25千米处的三驱镇佛惠村,海拔米。圆觉洞在圆觉洞的洞口外侧伏卧着一尊雄狮。狮子造像在国外是呈自然状态的居多,而在我们中国,它蕴涵的人的意识和精神方面的东西要多一些。它在佛教中是起着使人正心不起邪念的作用,同时也象征佛说法如狮子吼,能威震四方,让众生豁然开朗。圆觉洞深十二米,宽九米,高六米,是大佛湾内最大的洞窟造像。在洞壁的两侧俨然整齐地排列着文殊、普贤、普眼等十二位觉行圆满的菩萨。他们在修菩萨行的过程中,遇到许多疑难问题,正轮流跪于佛前请示,佛各别作答。这一问一答记录构成的《大方广修多罗了义圆觉经》便是这窟造像的经典依据。在道场的正前方刻着结跏而坐的三身佛:中间是法身佛;左边是报身佛;右边是应身佛。在三身佛前长跪着一合掌菩萨,为十二圆觉菩萨的化身。这尊化身像的处理是比较别致的,如果没有他,就不易表达主题,而流于一般的说法构图了。并且,从任何一个座位上搬下一尊菩萨都会造成整窟造像资料和构图上的不完美。所以,匠师们大胆立意,多打一尊像在中间,以示十二位菩萨轮流问法。同时,为了突出问法这一主题,匠师们还刻意把进口的甬道拉长,并且处理得外小里大,构成狭梯状,使洞内光线暗下来,然后在洞口上方开一扇天窗,由天窗射入一束强光,把观众的视线引到佛前长跪的菩萨身上,正如舞台上的聚光灯一般,巧妙地点明了问法这一主题,同时又烘托出窟内斑驳陆离、别有洞天的神秘气氛。另外,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个洞内的所有造像都与大地浑然一体。圆觉洞并非是一个天然洞窟,它是匠师们在坚硬的岩壁上一锤一锤凿出的洞。八百年前,匠师们的工具十分粗陋,当时又没有爆破技术的广泛运用,这样人工一锤一锤凿出这个精美的洞窟,必须要求工匠师除了具有高度的智慧、严谨的态度和娴熟的技巧之外,还必须付出艰巨的劳动才行。我想,是一种信仰的力量让工匠师们创造了奇迹。六道轮回图位于宝顶山第3龛,宋代作品。此摩崖造像,顶部为平顶,顶高米,像宽米。龛中刻有一个直径为米的圆形巨轮,名六趣轮。按照佛教的说法,此轮是载人于三界六道中生死运转的车轮。轮外即业力的主载者无常死主,头顶三世佛,面目丑怪,蓬头獠牙,脚踏鳌头,口衔轮沿,双臂环抱巨轮,以此表示人生之业力不可逆转。六道轮可分为四层。内层中心刻结跏跌坐的卷发修行者。其左侧有一只猪,右侧有一只鸽,座下有一条蛇。此三种动物,分别表示愚痴、贪染、嗔恚三毒。佛教认为,人生有诸多恶业因,其中尤以三毒为最,成为产生诸恶业的根本,故又称为三不善根,列为根本烦恼之首。另从行者胸部(圆心),发出六道毫光,直射轮外,将巨轮分为六份。第二层的六份即是所谓的六趣、六道、即六种因业力导致的果报。第二层正上方为天道,刻日月绕须弥山顶,顶上有安宫殿。此道清洁光明,富丽堂皇,非人类世间所能比拟。天道之右为人道,刻四人戴冠著袍,持物站立,此道为世人所居,人类之所。天道之左为阿修罗道,刻一位三头六臂,手持诸般兵器的阿修罗像。第二层正下方为地狱道,刻有漆黑的地狱门,一马面狱卒正欲把一罪人扔进油锅中。此道为众苦聚集、悲惨至极之所。地狱道之右是恶鬼道,刻一饿鬼手擎一人,口咬人头。地狱道之左是畜生道,刻一狮一牛一马任人驰驱,互相蚕食。此道是一切动物群聚之处。以上六道中的前三道被称为上三道(又称三善道),后三道被称为下三道(亦称三恶道)。其中最悲惨、最痛苦的是地狱道,最欢乐、最完美的是天道。在佛教看来,一切众生都处于因果轮回之中,生生死死,世世浮沉,此生彼灭,彼生此灭。凡有情识的生命体,在未解脱之前,都生生于老死,轮回周无穷。做善事者随善业而上升,做恶事者随恶业而下沉。善业消尽,恶业显报,如此反复,无有终了。即使天道位居六道之首,也仍处于生死轮回之中,不免轮回之苦。关于大足石刻的介绍就为大家讲到那里,此刻大家能够自由参观一下,按照计划的时间回到那里,祝大家玩得愉快。大足石刻导游词(三):大家好!欢迎来到大足石刻,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将带大家一齐游览大足石刻这一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市大足县景内,始建于唐末、宋初。大足石刻群拥有石刻造像
本文标题:大足石刻导游词(精选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1507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