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述职报告 > 通用的语文教案样例集合精选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通用的语文教案样例集合精选4篇在教学工作者的实际教学活动中,经常需要编写教案,这将有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控制课堂时间。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网友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精选。欢迎阅读收藏。语文教案【第一篇】教学目标:1、在阅读中自主识字,了解课文中“金碧辉煌、琉璃瓦”等词语的意思,并体会“也”“几乎”的用法。2、默读课文,根据过渡句,了解作者游览路线及写作方法。3、正确的朗读课文,感受北京颐和园的美丽风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4、学习课文介绍景点的方法,说或写一个自己喜欢的景点。教学重点、难点:根据过渡句,了解作者游览路线及写作方法。学生准备:搜集关于颐和园的资料预习课文教学过程:一、媒体出示、感受园林美景。1、谈话导入:我们的祖国风景如画,有许多名胜古迹,北京的颐和园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6课。2、板书课题指导书写“颐”3、齐读课题4、播放媒体,感受美景。用一句话来说说颐和园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二、整体感知,了解游览路线。1、过渡: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作者整个游览过程经过了哪些地方呢?轻声读课文,把表示地名的词注上记号。交流板书:长廊万寿山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十七孔桥2、再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怎么介绍自己的游览路线的呢?划出文中有关的语句。(1)交流(媒体出示过渡句)(2)作者从一个景点到另一个景点都用了一句句子连接起来,这些句子写得很有顺序,看了让人一目了然。(3)引读过渡句3、语言训练:谁能看着板书说是或作者的游览线路?参考资料,少熬夜!师小结:作者就是按照一定的游览线路向我们介绍他所看到的景点的。板书:按照一定的游览线路三、突破重点,掌握游记写法。1、学习第2~~5节,了解作者的观察顺序。(1)默读第2~~5节,讨论:作者怎样把这些景点介绍清楚的?(2)交流长廊:作者先写长廊里横槛上的画,再写长廊两旁的花木。引读:进了颐和园的大门……中间的长廊怎么样?……长廊的两旁又是怎样的呢?……万寿山脚下:作者是从上往下看,先介绍上面的佛香阁,再介绍下面的排云殿。引读:走完长廊,就来到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上面是……下面是……佛香阁前:作者登上万寿山,先向下看,再看正前方,最后向东远眺。引读: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正前面……向东远眺呢?……昆明湖:先写两岸,再写湖中心,最后写湖上最有特色的石桥。引读: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边,两岸有什么?……湖中心呢?……湖上最有特色的要数十七孔桥了……(3)师小结:不同的景点,作者用了不同的方位顺序来写的。板书:按方位顺序介绍2、再读句子,感受景点的特点。(1)过渡:作者又是用了哪些写作手法来写出这些景点的特点的呢?再读句子,找出你喜欢的景点加以说明。(2)交流,随机出示重点句子。①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A、看图感知“700多米”。B、出示横槛上的画,理解“横槛”,朗读。C、小结:长廊的特点就是长和彩画多。②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参考资料,少熬夜!A、出示图片,理解“琉璃瓦”。B、读句子。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快碧玉。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A、体会比喻的作用。B、理解“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的意思。C、指导朗读。④这座石桥有17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小狮子,姿态不一,也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A、“也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为什么要用“也”?联系前文,出示句子: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B、指导朗读。(3)小结:作者抓住了每一处景点的特点把具有独特魅力的颐和园展现在我们面前。板书:抓住景点特点四、总结全文,运用写作方法。1、总结:学了课文,我们知道写好游记要注意:按照一定游览路线,按方位顺序、抓住景点特点来突出事物的特点。2、写作练习:按方位顺序、抓住景点特点向大家介绍我们的校园。板书设计:长廊佛香阁按一定游览路线16、颐和园万寿山排云殿按方位顺序昆明湖十七孔桥抓住景点特点教学效果反馈:课文是一篇游记,所以了解课文线索是至关重要的。我让学生通读课文之后,找出文中表示地名的词语,再划出过渡句,引读这些句子,体会过渡句在全文中的重要作用,借此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不同的景点采用不同的方位顺序来描写,也是本课的一大特点。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找出表示方位的词语,将每部分景物与作者之间的位置了解清楚,学习如何写景。语文教案【第二篇】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写作方法。教法:引导探究法、组织合作法、以读代讲法学法:阅读理解法、合作探究法、自学法教学目标:1、认识到10个生字,会写出15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把事情经过写清楚写参考资料,少熬夜!具体地写作方法。3、培养学生热爱写作地兴趣,丰富知识。教具准备:生字卡、挂图、录音磁带、录音机教学过程:一、教师的活动及教法(一)、初读课文,了解相关知识。1、引导自读2、组织小组内交流读后知道了什么?(二)、再读,熟练朗读。1、组织小组学习2、指名读课文了解学生掌握情况。(三)交流识字方法(四)、思考:我的故乡有哪些风光?我的童年有哪些趣事?二、学生的活动及学法1自由读课文,了解内容。(自主学习法)2交流自己通过朗读知道了什么。1组内朗读。(小组读、分段读、同桌读)2指名读了解学生朗读情况3、组内说一说1、班内交流方法2、小结:我的故乡有哪些风光?我的童年有哪些趣事?2仔细读三、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通过说话让学生亲身体验作者的写作方法。了解学生对本课生字的认读情况,培养学生在朗读中主动认字的习惯。抓住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认真品味精美的词句,学习描写的方法。语文教案【第三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积累词语,掌握“劫掠、栖息、藩篱、归咎”等词的读音及词义,理解“在劫难逃、五彩斑斓、束手无策、物竞天择、无动于衷”等词语的意思,并学会运用。⑵了解文中介绍的生态环境知识,了解生物入侵者的有关情况。2、能力目标:⑴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⑵分析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⑶提高学生收集筛选信息的能力。参考资料,少熬夜!3、德育目标:增强防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建设家园、保护家园而努力。【教学重点】通过学习本文,在理清说明顺序,把握文章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后,收集筛选信息,增强对生物入侵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如何看待在物种迁移过程中的“人为干预”?为什么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过程中,强调“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和“不受天敌伤害”这两个条件?【教学方法】1、课文学习以合作探究为主,教师只作必要的点拨指导。2、讨论归纳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收集资料,讨论归纳主题,共同解决。【师生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围绕“生物入侵”主题收集文字、图片、实物标本。学生提前预习课文,解决生字词。【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导入语:说起环保,人们头脑中闪现的是荒漠流沙、浊水横流、乱砍滥伐等。“生物入侵”这一环保新课题却不为常人所知,什么是“生物入侵”?它对环境有哪些危害?它离我们有多远?看投影。据光明日报(2000年6月12日)报道,深圳西南海面上的内伶仃岛,一种产于中、南美洲的“植物杀手”薇甘菊在迅速蔓延。它们宛如一张张巨网,黑压压地笼罩在美丽的荔枝树、芭蕉树、相思树上。树木因为沐浴不到阳光而无声无息地死去,鲜花和绿草因为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而枯萎,岛上的土地正蜕变成荒原,素有“植物天堂”美誉的内伶仃岛,可能会被薇甘菊毁于一旦。那么薇甘菊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破坏力呢?让我们走进梅涛的《生物入侵者》去寻找答案“生物入侵者”是什么?大家对此可能会感到陌生。要知道,这正是人类自己挑起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不能不引起我们高度警觉,今天,我们将走进战场,对这场“战争”做一番考察。二、学生自读课文后,教师设计问题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参考资料,少熬夜!多媒体显示: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劫掠栖息藩篱归咎2、判断下列词语运用的.正与误。A、听说小林被录取了,她的心理失衡了,往事再一次浮上心头。B、这件事来得太突然,她显得束手无策。C、如果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一切生命将在劫难逃。D、尽管老师反复劝解,她心里仍无动于衷。3、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说明本文所介绍的有关生物入侵者的知识。(不少于5个要点)4、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5、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教师选五个小组的组长进行全班交流,每组负责一小题。三、学生自由质疑,由学生共同讨论解答,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并作必要的点拨指导1、各小组轮流提问题,在小组内共同讨论解决。不能得到圆满答复的,向老师提问。2、教师分类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然后板示,全班同学共同讨论解决。学生难以解答的问题可能有:⑴如何理解在物种迁移过程中的“人为干预”?⑵为什么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过程中,强调“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和“不受天敌伤害”这两个条件?四、拓展延伸你知道还有哪些“生物入侵者”吗?你在生活中发现过生物入侵的现象吗?1、学生汇报交流收集的信息,并总结观点。⑴文字类信息:如亚马逊鱼“游”进汉江、南宁惊现“食人鱼”、水葫芦撑破马昌湖等。⑵图片类资料:投影认识并由学生简介。⑶实物标本:如水花生、水葫芦、牛蛙。教师点拨:⑴生物种类的自然繁衍和迁移,是非常缓慢的,并受空间跨度的限制。但是如果这种迁移是由于人类的跨地域活动造成的,那造成的后果是不堪设想。所以在防止“生物入侵者”时,应充分考虑“人为干预”。⑵生物的自然存在和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那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某一地区的物种都是当地生物链的一环,经历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形成一种平参考资料,少熬夜!衡状态。如果由于人为的干预打破了这种平衡,等于破坏了生物链的平衡状态,就可能产生两种后果:一种是经过一个较长时期达到新的平衡状态;另一种就是产生“生物入侵者”,给当地生态和人类生活带来危害。⑶教师可利用手头资料介绍一些生物入侵的例子:①水葫芦原产南美洲,1901年作为一种花卉引入我国,50~60年代作为猪饲料推广种植,后为野生植物泛滥成灾,如今每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0~100亿元。它极大地减少了昆明滇池的水面积,当地气候明显干燥,湖中的68种鱼已有38种不复存在。②在西欧,一种北美虾病正在侵袭当地虾,造成当地虾在许多河流中消失。③在地中海和亚得里亚海,一种太平洋海藻覆盖了3000公顷的海底。④从东部非洲到印度太平洋地区,一种来源于南亚的ALANG草侵入了数百万公顷的热带森林,严重影响了当地树木的自然更新。⑤澳大利亚的一种可能来自巴布亚新几内亚地区的致病真菌自1920年侵入以来,导致数千公顷的森林被毁。这种真菌对四分之三的植物有害,包括高大的树种和矮小的灌木。⑥在新西兰,一种来源于澳大利亚的夜间活动的袋鼠,估计每晚可吃掉21吨当地的森林。⑦来源于巴布亚新几内亚地区的棕色树蛇,使太平洋关岛上11种鸟和一些蜥蜴、蝙蝠在野外绝迹。⑧2002年2月21日《每日新报》报道:国家质检总局、农业部、国家林业局日前联合发布公告,宣布暂停从菲律宾进口凤梨、香蕉种苗等香蕉穿孔线虫寄生植物,一经发现,一律作退回或销毁处理。看来,时至今日“生物入侵者”有随时入侵的可能,我国对“生物入侵者”采取了严格的防范措施。⑨国家环保局近日公布首批16种外来入侵物种。四、课堂小结,学生谈本课收获五、教师总结一件件鲜活的新闻事实并非无中生有,一串串惊人的数字让人触目惊心,生物入侵带来的毁灭性灾害正侵蚀我们的家园,让我们担负起历史的责任,关注环保。【板书设计】生物入侵并非无中生有生物入侵触目惊心生物入侵任重道远语文教案【第四篇】【教学目标】1、口语交际:参考资料,少熬夜!培养
本文标题:通用的语文教案样例集合精选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1508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