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家畜环境卫生教案wzqdoc-课题
宿州职业技术学院教案(2009/2010年第一学期)课程《家畜环境卫生》周4学时共64学时系(部)动物科学系教师王志强家畜环境卫生教案适用:动科、动防类专业主讲:王志强1学期授课计划课程:家畜环境卫生周数:16周课时:4理论课总课时64教师:王志强顺序周次理论教学实验或教学实习授课内容摘要授课重点课时项目课时1绪论家畜环境,家畜环境卫生学研究的内容、意义和方法。21.畜舍空气卫生指标的测定(气温、气湿、气流和气压)4第一章温热环境2第一节畜禽的体温调节畜禽产热、散热途径;畜体热调节法22.畜舍采光的测定、计算与评价23第二节太阳辐射与畜禽紫外线的生物学效应;光照强度、光周期对畜禽的影响。24第三节空气温度与畜禽⑴等热区和临界温度的概念及主要影响因素;气温与畜禽的热调节方法。3.产蛋鸡舍灯具的配置与安装25第三节空气温度与畜禽⑵第四节空气湿度对动物的影响描述空气湿度的几个指标;气湿对畜禽热调节的影响26第五节气流、气压与畜禽的关系第六节气象因素综合作用气流对畜禽热调节的影响;主要气象因素的综合评价指标24.畜舍通风的设计与通风效果评价2第二章畜舍空气环境控制7第一节畜舍基本结构与类型(1)畜舍的基本结构及卫生学要求25.畜禽舍内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的测定48第一节畜舍基本结构与类型(2)封闭舍的小气候特点29第二节畜舍采光的控制采光系数、入射角和透光角;畜舍人工照明灯具的布设和卫生学要求。210第三节畜舍温度控制畜舍外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畜舍常用的降温措施和防寒管理。26.设计图的认识及拟建图纸的绘制211第四节畜舍湿度控制第五节畜舍通风换气控制⑴畜舍传统式排水系统的组成和建筑要求;畜舍通风换气量的计算。27.水中“三氮”指标检验412第六节垫料及饲养密度对畜舍环境控制的作用自然通风原理和设计方法;机械通风的主要形式;垫料的种类和作用28.畜舍消毒技术413第七节畜舍空气污染及其控制畜牧场空气微粒、微生物和有害气体的控制措施214复习、测验215第三章水、土壤及饲料卫生第一节水卫生⑴水体的自净;饮用水感官性状指标;检查水体“三氮”的意义216第一节水卫生⑵水的净化;氯化消毒217第二节土壤卫生土壤的质地;土壤污染的特点2第四章畜牧场规划设计18第1-2节场址选择;畜牧场规划布局与公共卫生设施⑴畜牧场选址应考虑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畜牧场的功能区及其划分。219第二节畜牧场规划布局与公共卫生设施⑵畜牧场建筑的朝向和间距确定;畜牧场公共卫生设施的设置要求220第三节畜舍设计与建造⑴畜舍的平面设、剖面设计要求;绘图的基本知识221第三节畜舍设计与建造⑵鸡舍、奶牛舍、猪舍的建筑设计方法222第三节畜禽设计与建造⑶塑料暖棚畜舍的类型、环境控制223复习、测验224第五章畜牧场环境保护第一节环境污染原因及其危害畜牧场对环境的污染原因分析;畜牧场的主要污染物。225第2-3节卫生监测;环保措施⑴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的原则226第三节环保措施⑵堆肥生物发酵;生产沼气的条件。227第三节环保措施⑶养殖场污水处理;尸体处理与利用;228第三节环保措施⑷化学消毒法;鸡舍的消毒方法229第三节环保措施⑸养殖场人员的消毒方法230复习、测验231复习迎考232复习迎考2家畜环境卫生教案适用:动科、动防类专业主讲:王志强2课程及教材分析一、课程性质《家畜环境卫生》是高职(高专)动科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以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动物行为学、气象学、土壤学、水质卫生学、建筑材料学等为基础理论,为畜禽生产、疾病防治、特种经济动物养殖等专业课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方法,同时又与动物营养与饲料、动物繁殖学、动物遗传育种等专业基础课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二、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按照家畜生理和行为的需要,并考虑社会和经济条件,为家畜创造良好的生活和生产环境,以保持家畜健康,预防疾病﹑充分发挥生产潜力,实现安全优质无污染的畜产品生产。掌握粪尿﹑污水﹑恶臭和药物残留等畜产公害的控制和处理方法,以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了解学科的最新成果和前沿动态。将家畜环境卫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融会贯通,灵活应用于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及工作实践,从而培养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的现代养殖技术人才。三、教学内容经过反复比较,我们选择21世纪农业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蔡长霞主编的《畜禽环境卫生》(第一版)作为本门课使用教材。其理论教学包括三部分,一是家畜环境生理,讲述外界环境因素的组成,各种环境因素的特佂、相互关系、变化规律及其对家畜生理机能、生产性能和健康的影响;二是家畜环境的控制,阐述畜牧场选址、规划、布局、畜舍设计及畜牧场和畜舍环境管理的技术与方法,为家畜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三是畜牧场的环境保护,研究如何消除外界环境对畜牧场的污染及畜牧生产对外界环境的污染,防治畜产公害。全书共分五章,建议讲授56学时。教学重点与难点:家畜环境卫生的基本概念,畜禽的体温调节,太阳辐射、气温、气湿和气流与畜禽的关系,畜舍采光、温度、湿度、通风换气控制,畜舍空气污染及其控制,水卫生,畜牧场规划布局与公共卫生设施,畜舍设计与建造,畜牧场环保措施等。四、教学方法本课程具有概念多、理论性强、知识与应用涉及面广等特点。教学方法上,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启发式、讨论式、阅读指导式与案例教学相结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粉笔黑板教学相结合,课堂上主要讲解重点和难点,以点代面,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通过网络了解学科前沿和热点问题;通过设问、提问、课堂讨论等形式,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独立分析和思考问题;通过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亲身体验应用家畜环境卫生学知识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五、授课班级及时间安排本课程适用动科、饲料、动防等专业班级学习,其中理论教学每周4学时,共14周;实训5天;复习迎考4学时。完全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具包括多媒体课件、自制挂图、光盘等。六、课程考核标准1.由学生上课出勤,回答提问、作业与实习报告成绩,闭卷考试成绩等几个方面的考核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30%,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占70%。2.期末考试的试卷由自建的试题库抽取;或者由教研组指定教师出A、B卷,由教务处随机抽一份试卷考试。试题力求体现大纲要求,知识点覆盖面广,突出重点,难易适中。3.试卷题型:可由名词解释、填空、选择、判断、简答题和综合应用题等题型组成,每份试卷至少有五种不同的题型,40个以上的知识考点,重点章节占60%以上的分值。七、教学参考书[1]家畜环境卫生学.安立龙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2]家畜环境卫生学.李如治主编.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年第三版。[3]家畜环境卫生.冯春霞主编.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4]家畜环境卫生学.刘凤华主编.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5]家畜环境卫生学附牧场设计.李震钟主编.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3。家畜环境卫生教案适用:动科、动防类专业主讲:王志强3课题绪论课型新授课、理论课教学目的1.熟悉家畜环境和家畜环境卫生学的概念;2.了解家畜环境卫生学研究的内容和目的,熟悉其研究的意义和方法;3.了解家畜环境卫生学的性质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了解家畜环境卫生学的发展历史。教学重点1.家畜环境和家畜环境卫生学的概念;2.家畜环境卫生学研究的内容、意义和方法。教学难点家畜环境卫生学研究的意义和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具多媒体课件授课班级动科、饲料、动防授课时间第1~2课时教学内容与过程组织教学1.考勤;2.自我介绍(4min)3.学习和纪律要求——考勤、课堂笔记、作业、课堂纪律、学习方法、参考资料等(5min)导入新课:我国气候特征南北差异大,地理条件复杂。近二十年来,随着畜牧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工厂化程度的提高,动物也面临应激严重、疾病流行、药物和饲料添加剂过度频繁使用的局面。如何加强环境管理,改善畜牧场和畜舍环境,保证畜禽健康是家畜环境科学面临的新挑战,也是绿色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一、家畜环境与家畜环境卫生学1.家畜环境是指除遗传因素以外的一切影响家畜生存﹑繁殖﹑生产和健康的因素,包括外环境和内环境。内环境指机体内部一切与生存有关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因素。通常所说的环境,一般是家畜的外环境,即与家畜生产与生活有关的一切外界因素的总和。家畜的外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两类,前者包括非生物环境如空气﹑水﹑土壤﹑岩石等和生物环境(动物﹑植物﹑微生物);后者包括畜牧场﹑建筑物与设备﹑饲养管理条件﹑选育方法﹑风俗习惯﹑经济力量﹑消费水平﹑相关法令政策等。外环境因素是异常复杂的,它们以各种各样的方式,由不同的途径,单独或综合地对家畜机体发生影响,并通过机体的内在规律,引起各种各样的反应。外环境也是不断变化的,家畜通过自身的调节机制,使机体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处于动态平衡,并保持内部环境的相对恒定。但家畜这种适应性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环境变化超出其适应范围时,机体与环境之间的平衡与统一被破坏,其生产力和健康将会受到影响,严重时可导致死亡。在畜牧生产中,家畜的环境﹑品种﹑饲料以及防疫共同决定了家畜生产力水平,其中30~40%取决于环境条件,10~20%取决于家畜品种,40~50%取决于饲料。大量事实证明,环境条件的改善可使饲养效果和家畜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2.畜禽环境卫生学主要研究畜禽与外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基本规律,并依据这些规律制订利用﹑保护﹑改善和控制畜牧场与畜舍环境的技术措施,发展可持续畜牧业的一门科学。3.研究目的按照家畜生理和行为特征的需要并考虑社会和经济条件,为家畜创造良好的生活和生产环境,以保持家畜健康,预防疾病﹑充分发挥生产潜力,实现安全优质无污染的畜产品生产,降低畜牧业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对畜牧生产中产生的粪﹑尿﹑污水﹑恶臭﹑药物残留及噪音等畜产公害进行控制和处理,以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二、家畜环境卫生学的发展简史1.在国外的发展简史它是随着生产发展和科学进步逐步建立并不断发展的。19世纪末法国学者ClaudeBernard和20世纪20年代美国生理学家WalterB.Cannon先后提出动物机体的内环境在变化的外环境中保持体内平衡的概念。20世纪30年代加拿大病理学家HansSelye提出了应激理论,这为家畜环境卫生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前苏联也对畜牧场建设与生产中遇到的有关空气﹑土壤、水和畜舍等问题作广泛的研究,并逐步形成了一门以环境因素为主体的独立科学——家畜卫生学,主要以预防家畜疾家畜环境卫生教案适用:动科、动防类专业主讲:王志强4病为目的,属预防医学的范畴。20世纪40年代欧美等国家开始建立家畜人工气候室,模拟各种气候条件进行温热环境对家畜生理和生产性能影响的实验。20世纪70年代先后出版了约翰逊(H.D.Johnson)主编的《家畜生物气象学的进展》(1976)、埃斯梅(M.L.Esmay)的《家畜环境原理》(1978),塞恩斯伯里(D.Sainsbury)等人编的《家畜健康与畜舍》(第2版,1979)、芒特(L.E.Mount)的,《人和家畜对热环境的适应》(1979)以及柯蒂斯(S.E.Curtis)的《畜牧环境管理》(1983)的著作。使得本学科从预防医学推进到环境因素对家畜生产性能影响的新阶段,为实现低成本,高效益生产奠定基础。2.在国内的发展简介公元前二千年左右,我国殷虚出土文物中就用甲骨文记载了有关家畜与畜舍、水、草之间关系的卫生学内容。战国《吴子》中“夫马必居其畜所,适其水草,节其饥饱,冬则温厩,夏则凉庑”,记述了家畜环境卫生的重要性。我国《家畜环境卫生学》的确立仅有二十余年。建国后,随着计划经济的实施、国营和集体农牧业的发展,高等农业院校借鉴前苏联的教学模式,在畜牧、兽医专业开设了《家畜卫生学》,系统讲述了外界环境对家畜生产和健康的影响以及改善畜牧生产环境的技术措施。20世纪80年代以后,畜牧生产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和人工模拟环境工程技术与测试手段的完善促进了家畜环境卫生学的发展,其研究范围不断扩大。在应用技术领域,研究各种畜禽在不同条件下的生理机能、生产性能和行为
本文标题:家畜环境卫生教案wzqdoc-课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155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