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中国环境无害化技术简报
主要内容依靠科技进步,促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1CESTT开展中国西部外商直接投资状况调查…5研讨会信息…………………5培训班信息…………………6展览信息…………………9政策法规……………………10日元贷款与日本政府的对华援助……………………………11NGO的定义与分类…………12CESTT聚焦…………………14书讯…………………………15组团参展通知………………16主编:施涵、李高撰稿:孙洪、李高、彭斯震等排版:李丽华环境无害化技术转移中心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泉河路109号专论依靠科技进步,促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孙洪处长科学技术部农村与社会发展司资源环境处一、西部大开发中科技存在的主要问题1.西部地区的自身科技力量普遍薄弱,科技投入严重偏低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地区已奠定了一定的科技基础,部分地区如西安、成都、重庆、兰州等地均具有较强的科技实力。但从总体上讲,目前西部的科技力量还无法满足西部大开发对科技的要求。现有的农业科技力量难以提供发展高效农业所需的技术和品种,农村科技人员十分匮乏,农民素质亟待提高,科技中介组织和技术、人员市场发育迟缓。西部的科技基础设施非常落后,科研单位的研究与开发经费稀缺,难以吸引和固留科技人才,不少地方出现了科技人才断档现象,即使是在职的科研人员,也由于缺乏经费而被迫从事科技以外的工作,加上研究手段陈旧,缺乏科技信息,与国内其他地区和国外科技界的交流困难,网络建设严重滞后。另外,目前缺乏系统而有效的东西部科技交流措施,使得西部无法充分利用东部的科技资源。2.西部地区有限的科技资源与经济建设结合不紧密西部大部分地区目前计划经济的色彩仍比较浓厚,观念落后,科技体制改革严重滞后于东部地区,科技人员尚未普遍树立科技经济相结合的观念,现行的一些机制和体制又不利于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企业本身的技术力量和技术创新能力不强,难以面对市场的变化作出敏感而快捷的反映,产品的技术含量低,资源和能源利用率低,污染严重,企业技术改造任务重,多数支持县乡经济的中小企业基本没有什么技术力量,并且难以得到研究机构的支持,从而成为资源浪费和环境恶化的主要根源。部分地区的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的相对富集,并没有有效地支撑当地经济的加快发展,存在着明显的“二元结构”问题。绿色技术——21世纪的竞争力中国环境无害化技术主办:环境无害化技术转移中心中国环境无害化技术2环境无害化技术转移中心3.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方面的一些重大科技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近年来国家安排了大量的科技力量对西部地区进行了认真的科学研究和考察,积累了相当的数据和材料,对西部的环境、资源、经济和社会状况已有了充分的了解,并具有了一定的研究基础、手段和经验,提出了一些针对个别地区的环境治理方案。但西部10个省区的生态环境存在着很大的不同,情况相当复杂,对于西部不同生态类型恶化的成因,如对土地荒漠化,喀斯特地中国环境无害化技术3环境无害化技术转移中心2000年4月貌的形式等,还没有透彻的科学研究成果,缺乏适于规模化治理的系统方案以及相应的技术集成,缺乏以生态经济带动生态环境治理的科学规划和科技支撑,在生态恢复和环境治理的同时,因地制宜的节水农业、高效旱作农业、山地立体农业、中低产田改造等技术,还有待进一步加大开发力度。4.一些重大工程和区域发展规划还缺乏科技的有力支撑过去西部组织实施的一些重大工程,有些由于缺乏科学论证和合理规划,缺乏科技力量的配套,从而导致工程难以达到预期的效益,并且带来了一些难以克服的副作用,未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其教训是深刻的。比如在陕甘宁黄土高原区,过去也曾开展过植树种草活动,但由于对当地气候、生态问题深入研究不够,树虽成活,但都成了多年不长的“老人树”,有些地方草长了几年又都枯死了,反而加重了荒漠化程度。目前西部地区都在积极响应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并且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因此,当前实事求事是地根据本地的资源、地理、科技和经济承载力,依据市场需求和可能,进行科学的论证和评估后,再进行项目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在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恢复生态的措施是“还林”还是“还草”,具体的林(草)品种尚待进一步深入研究。二、“九五”期间西部主要科技工作针对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以及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科技部加强了对西部科技工作的支持力度,“九五”期间通过各类计划安排了约2.8亿元资金,支持西部的科技发展工作。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生态环境保护西北地区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研究长江上游环境变迁、生态重建示范与流域可持续发展研究2.资源开发新疆优势矿产资源及大型超大型矿床综合评价研究青藏地区矿产资源与区域发展研究塔里木盆地石油天然气勘探3.农业的开发利用草地畜牧业综合发展技术研究荒漠化治理技术研究与示范三、西部大开发科技工作的基本思路西部大开发科技工作要按照国家关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总体部署,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本着长期奋斗与高起点、大发展相结合的原则,注重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的有机结合。要进一步扩大开放,转变观念,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创造有利于西部大开发的政策环境,加强体制和机制创新,以改革促发展,以开放促开发。要积极推动东西科技合作,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实现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的长期、持续、健康发展。四、西部大开发科技工作的重点任务1.加强西部大开发科学规划的规定根据西部地区的不同特点,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有选择地制定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区(流)域治理、产业结构调整、特色资源开发、小城镇建设等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科学规划,为西部大开发提供切实可行的行动指南。要积极借鉴先进、科学的规划思路和方法,开放式地研究制定规划,注重调动东部的专家力量,通过东西部的有效合作,加强规划的前瞻性、可操作性和示范性,提高西部地区制定科学规划的能力。2.实施西部大开发科技行动西部大开发科技工作的部署,要进一步集中目标,强化示范和引导,统筹安排,稳步推进。要坚持以生态环境为中心,把相关技术的集成开发和示范推广放在首要位置。积极推广系统配套的适用技术,促进西部特色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实现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在有技术优势的地区,要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步代,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要注重西部科技能力建设,加强东西部科技合作。通过西部大开发科技行动和若干科技示范工程的实施,提高对解决西部大开发关键性、紧迫性问题的科技支撑能力,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集成全社会科技资源,系统推进西部大开发科技工作。3.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中科技工作解决西部地区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科技工作的重点。(1)加强生态环境的调查和监测西部地区的生态相当脆弱而复杂,要应用3S等先进信息采集处理技术手段,对重点地区的生态状况进行动态监测,对潜在的灾害进行预警,对生态中国环境无害化技术4环境无害化技术转移中心环境敏感及脆弱地区的社会经济承载能力进行评估和适宜性利用模式研究。(2)大力开发西部地区环境整治技术根据不同生态地区的环境特征和经济状况,研究开发生态保护、修复技术和治理模式,将生态环境的修复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在黄土高原区重点研究开发节水农业、小流域治理技术;在西南长江上游地区及溶岩山地,重点研究开发天然林保护、生态林业工程、“坡改梯”高效农业技术;在甘(肃)新(疆)区重点研究开发荒漠化、沙漠化、盐碱化治理技术;在青藏高原区重点研究开发草场退化恢复技术以及长江、黄河上游的保护技术等。重点实施“节水示范工程”,推动西部地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节约利用;实施“沙产业、草产业示范工程”,为西部地区荒漠化治理提供科技支撑。4.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促进农业发展根据西部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调整农产品结构,大力开发农、林、牧、水产优良新品种,发展优质经济作物和园艺作物,如新疆的棉花,新疆和河西走廊的水果,宁夏的优质小麦,四川盆地的生猪,秦巴山区林特产品,云贵高原优质烤烟及独特畜禽,青藏高原名贵药材及畜牧业,渭北、陇东优质果品,陕北、宁南、陇中优质牧草业,黄土高原杂粮杂豆等。在示范区要积极引入“公司+农户”的有效机制,由一个龙头企业引导和带动广大农民通过特色产品的开发生产,实现脱贫致富。要大力开发农副产品加工技术,包括农副产品后深加工及保鲜、储运技术,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实施“信息农业应用示范工程,促进西部农业产业化发展”;实施“特色产业开发示范工程”,大力发展具有西部特色的生态农林业、农副产品加工业、中药现代化等新兴产业;实施“星火西进行动”,促进西部地区农牧民的脱贫致富。5.加强矿产资源的科技攻关,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西部地区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针对西部矿产资源的特点,开展大型矿产资源的勘探与综合评价技术研究,为国家经济的发展提供后备战略资源基地;开展大型矿产资源基地的开发技术研究,提高资源的利用水平;利用盐湖资源优势,开发系列技术与产品。6.发展高技术,推动产业结构发展西部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振兴西部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西部地区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具有一定的基础。建国以来,西部地区建立了具有明显地方优势、专业比较配套、研究与开发能力较强的科研、教学、设计、生产体系,形成了一支较有实力的科技队伍;以陕西的关中地区和四川省的成德绵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带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和实力;陕、甘、宁、川、渝等省市由于三线建设而部署的军工科研生产基地,在航天、航空、舰艇、计算机、集成电路、精密仪器仪表、化工产品的研制、生产和核技术的运用以及军转民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水平;西安、成都、重庆、兰州等地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初见成效,成长起一批新型科技企业。这些都是“西部大开发”中具有带动和辐射作用的“科技高地”。要以陕西关中、四川成德绵等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带为依托,根据本地特点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术、清洁交通和先进制造技术等新兴产业;以军工骨干企业为龙头,大力发展航空航天、兵器、核工业等军转民技术,与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相结合,改造传统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与此同时,积极推广应用以CAD/CIMS技术和电子商务为代表的产业共性高新技术,为当地经济发展和为广大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增强竞争能力和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服务。同时,西部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要在生态环境建设和农业产业化方面拓展新的空间。实施“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工程”,加快高新技术在西部地区的推广应用;实施“西部火炬行动”,立足现有优势发展西部高新技术产业。7.大力开展科技培训和基础设施建设要积极为西部的科技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注重科技能力建设,培养西部地区自主创新能力和因地制宜自我发展的能力。首先,要针对西部各地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通过开展广泛的培训,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对外部技术的吸收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尽快建立梯级科技培训体系,系统培训干部、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和企业家。要将培训和技术推广结合起来,将知识与生产结合起来,通过示范,向广大农牧民普及先进适用的品种和技术。要特别注重面向广大劳动者的培训工作,采取灵活高效的方式,探索建中国环境无害化技术5环境无害化技术转移中心2000年4月立一种面向广大农户的培训机制。特别是退耕还林(草)地区的农民,在改变传统的种植方式后,必须尽快对他们开展培训,通过向他们传授先进适用的农业种植和经营技术,塑造适应新型农业生产方式的新农民。其次,要加强西部地区的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网络建设,培育和完善各类技术市场和中介服务机构。通过网络建设和信息服务,解决西部开发中的信息不畅这一重要制约因素。通过农业信息网络建设,为广大农民和中小企业,提供充分快捷的技术、人才、市场、政策等信息,降低西部地区经济生产的风险和盲动性。再者,要建立东西部科技要素的有效结合机制。制定并组织实施东西部科技人员交流的计划,定期安排东部的科技人才到西部进行研究或讲学,安排西部的科技人员在东部进行合作研究,通过东西部的合作与交流,促进观念的更新和市场机制的完善,加快提高西部的科技水平,从
本文标题:中国环境无害化技术简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158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