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我国环境保护视角下的政策工具选择研究
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环境保护视角下的政策工具选择研究姓名:邓江波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行政管理指导教师:傅广宛20090501我国环境保护视角下的政策工具选择研究作者:邓江波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相似文献(10条)1.学位论文孙加成环境保护中经济激励政策工具的研究与实践2006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21世纪国际社会“环境与发展”和“和平与发展”两个同等重要主题的内容之一。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已加入了世界上空气污染和水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之列,中国每年污染的经济损失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8﹪。命令和控制类型的环境污染控制手段,本质上是一种强制管理调整方法,主要通过政府的强制命令来减少污染。命令控制类型的政策手段在很长一段时间良性地影响和指导了环境政策的方向,并在实践中对环境质量的提高和改善做出了重大贡献。随着我国环境形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命令和控制手段已不能满足当前环保形势的需要。探索新的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环境政策工具势在必行,研究环境保护经济激励政策手段,为我国积极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点、符合环保规律的新型环境保护政策工具指明了方向。论文运用经济学理论和方法构筑了一个环境经济激励政策研究的系统框架,第一章分析了我国运用经济激励政策手段的必要性以及我国当前环境保护经济激励政策手段的现状及问题分析,接着论述了环境保护经济激励政策手段的理论背景,提出了适度污染水平概念,环境产权论,外部经济性理论,为环境政策手段的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第三章论述了环境保护经济激励手段的设计方面的问题,第四章通过对完善排污收费、全面建立排污权交易、绿色环境税收、财政刺激、押金退款制度、执行鼓励金制度等经济手段的内在机理和效用进行深刻分析,既有经济理论原理应用,又有国外成功借鉴和国内具体实践,是论文的重点,提出应该综合运用环境保护经济激励手段。论文提出了新形势下建立我国环境保护经济激励政策体系的框架构想,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经济手段政策的总体思路是:完善排污收费制度,建立绿色市场制度体系,全面实行排污权交易,实行税制一揽子改革计划,建立“绿色税收”制度;借鉴国际上的经验,完善非市场性的经济激励政策手段,提出政府绿色采购概念,论述了押金退款制度、执行鼓励金制度;最后研究了环境保护经济激励政策手段的综合运用问题,对于经济激励手段政策作用的有效发挥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现实意义。我们尤其有必要合理借鉴发达国家环境保护发展的经验教训,结合中国实际,少走弯路,在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二者间的关系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谨以此文与同仁共同商榷,并为进一步做好我国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借鉴和思路。2.期刊论文王迎春.陈祖海.WANGYing-chun.CHENZu-hai环境保护各种政策工具的比较研究-生态经济2007,(5)由于环境污染是一种负的外部性,如果任由市场自由调节,其结果不仅不利于社会目标的实现,而且从长期看也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政府必须进行干预.而在政府干预的各种政策工具中,不同的政策工具其特点与适用条件是不同的,政府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工具.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各种政策工具在解决环境保护问题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分析与论证,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3.学位论文马琳贸易自由化对环境的影响分析及政策评价2003该文运用一个简单的一般均衡模型,将贸易自由化对环境的三种效应(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用数理模型推导出来,并且运用生产可能境界线将三种效应从总效应中分解开来单独分析,以从根本上得到贸易自由化对环境的作用机理.目前进行的许多实证研究已经证实了这三种效应的存在,并且能够量化,在研究中发现了很多有意义的结论.污染与环境恶化是外部性导致的,根本原因是市场不能反映真实成本.环境经济学家投入很多精力去设计对付市场失灵的方案,通过直接限定污染或者使用一些经济手段,反映出环境收益的真正价值,从而使环境这种稀缺资源得到有效的配置.该文运用一个简单的模型来分析三类环境政策手段(命令与控制手段、庇古手段和科斯手段)对经济中各个不同群体的福利影响,并从市场效率、管理效率等方面对各个手段进行了评价.在实际中,政府在对这些政策手段进行选择时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标准.4.学位论文彭玲基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财政与金融政策工具研究2006本文研究了基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财政与金融政策工具,全文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探讨经济发展中的生态环境因素。人类在认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经历了曲折的历程,逐步认识到二者只有协调发展人类才可能进步,同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第二章探讨了中国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财政与金融政策工具的必要性。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以取得一定成效,但仍面临严重缺陷,由于环境保护具有负外部性、收益不确定性、环境资源的公共性和政府干预的有效性,决定了保护环境必须引入财政与金融政策工具。第三章探讨了生态环境保护的财政与金融政策工具及主要的财税工具介绍,将财政与金融政策工具分为两个级别,第一级是总体政策工具,第二级是具体的财政工具手段。其中主要介绍了生态环境保护的命令与控制工具、排污与收费工具、排污许可证交易工具、补贴工具和证券工具。最后一章探讨了生态环境保护的财政与金融政策工具在西部大开发中的运用。中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问题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空间的协调化和经济整体发展战略的难点之一,怎样保持经济开发过程中与环保相协调则成了其中的主要问题。分别从财政政策工具、金融政策工具及二者的协调配合阐述了其在西部大开发中的运用。5.学位论文秦静中国环境政策工具研究2008在环境政策的实践和理论中,环境政策工具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我国长期的环境保护探索过程中,决策者已经认识到,盲目使用政策工具将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付出高昂的环境代价。本文就环境政策工具的概念、作用、重要性、演变过程和环境政策工具的选择原则等予以论述。从环境学的角度对环境政策工具进行分类,并从五种不同的途径进行研究分析。依据中国国情,针对中国环境政策工具结合案例应用分析,说明各种环境政策工具的概念、内容、特点等。本文认为,中国的环境政策工具存在三个问题:其一,环境政策工具的发展还不够成熟和完善,国外先进理念在国内缺乏成长的土壤,本土化过程缓慢;其二,环境政策工具的选择对环境问题反应滞后,污染发生的当时不易被预测和发现,而一旦发生污染已经相当严重;其三,手段单一,尽管市场化和公众参与的趋势逐渐显现和发展,但整体上仍以政府管制为主。针对这三个问题,本文以增强环境政策工具体系的整体功能为目的,提出了切合实际的对策建议,以使环境政策工具始终朝着良性方向发展,形成一个内在互相补充、外在互相协调的环境政策工具体系。6.期刊论文诸大建作为政策工具的可持续发展--影响环境的三个因素以及三个层次的政策分析-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2,(3)当前,尽管可持续发展的术语已经非常流行,但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仍然存在着某些根本性的问题.一方面简单地把可持续发展与传统的环境保护等同起来,忽视了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从源头解决环境问题的创新意义;另一方面有关可持续发展的许多议论往往是概念导向的,对其重要的政策意义却少有深入的研究.本文通过对环境与发展关系量化研究的评述,阐述了发展对环境影响的三个因素,以此对全球、国家、城市三个层次作了案例分析.本文强调,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需要走出传统环境保护观念的框架,以便从源头遏制发展模式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要摆脱对可持续发展从概念到概念的抽象议论,把它看成是实现21世纪人类发展模式变革的重要政策工具.7.学位论文林存友企业环境行为研究2009企业是工业污染发生的主要源头,也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微观主体。企业在环境治理和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我国企业技术性污染严重,大量企业生产工艺落后,设备陈旧老化,能耗物耗过高,企业环境污染严重。另一方面,我国企业的制度性污染严重,为降低成本,许多企业拒绝环境治理,或在环境管理问题上阳奉阴违,在生产运营中大量排污,许多企业的排污指标达不到国家规定的环境要求和环境标准,离国际上通行的环境标准更是相距甚远。如果这些企业环境行为不能得到有效的改善,将一方面导致企业的排污大大超越我国的环境承载力,另一方面使我国企业在国际环境标准的压力下贸易竞争力低下。所以研究企业的环境行为研究,加强和促进企业的环境管理对防治污染和增产增效,意义十分重大。长期以来,环境治理的经济学基础是“外部性”理论,这个理论的逻辑结论是:保护环境的责任在政府,政府应该应用政策工具来改变企业的环境行为,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政府是环境治理的积极主体,而企业是被动的经济主体。自庇古和科斯以来,学界先后基于外部性理论提出了用征收排污税和排污权交易来限制污染排放。但从宏观和微观的现实来看,这些政策虽然对限制企业排污有一定的缓解,却没能在环境保护和治理上达到人们的预期。因为环境治理的高投入性和广泛的信息不对称,环境监管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实际上,许多政府是没有能力付出环境监管的所有成本的。在过去的三十年中,空气在不断地遭受污染,淡水日益稀缺,土壤沙化、石漠化严重,森林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正在消失,渔业在不断减产等等。在微观上,作为排污主体的企业,各种偷排、超排和排污权假交易的情况大量存在。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仅仅将政府作为积极环境行为主体,而将企业作为环境治理被动主体的基本假设的局限性。本文以为,作为排污主体的企业本身在环境保护和治理中缺乏主动性是导致全球环境持续恶化的根本原因。因为基于外部性理论的排污权交易制度和排污税费制度本质上是通过政府的环境规制迫使企业提高环境成本,而被动的降低排污水平。这是一种“堵”的政策,而非一种“疏”的政策。实践证明,以政府的政策之力去“堵”天下企业排污之口,不仅成本高昂,而且政府本身力不从心。没有企业对环境政策工具的积极响应,环境保护和治理不仅成本高昂,而且其效果十分有限。故,传统环境经济学理论仅仅将政府作为环境治理的积极主体,而将企业作为环境治理被动主体的假设亟需予以突破。在本文中,我们重新设定了环境治理的基本假设:企业是环境治理的积极主体。因为一旦企业成为积极的环境行为主体,不仅可以大大地降低政府环境监管的成本,有效治理环境,而且可以促进企业环境技术创新,从根本上促进可持续发展。而使企业成为积极的环境行为主体是有条件的。这就需要我们解决如何使企业成为积极的环境行为主体,这也是本文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本文以企业一般环境行为为切入点,观察了企业环境行为的几种常见模式,指山企业环境行为主要有对抗俘虏型、消极应对型和积极互动型三大类型;然后分析了企业环境行为的一般模型和机理,指出企业的环境行为由排污行为、遭遇压力、压力感受和压力应对四个阶段动态构成,并得出基本结论:政府政策规制和居民环境偏好是企业积极环境行为的基本压力和根本动力;在此基础上,分别就企业在政府政策规制和居民环境偏好下的反应行为分别展开研究。在政府政策规制下企业环境行为分析方面,通过分析政府环境政策向企业的动态传导,指出在不同政府执行力、企业规模、行业差异下,企业积极环境行为的动力是有差异的,而企业积极环境行为的政策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应该根据不同的政府执行力、企业规模、行业差异细致地设计促进企业积极环境行为的政策。在居民环境偏好下企业环境行为分析方面,指出居民环境偏好主要通过影响消费偏好,进而对企业的环境行为进行市场评价。通过分析居民环境偏好向企业传导的一般机理,指出目前居民环境偏好不能有效的引导企业积极环境行为主要是因为居民环境偏好的传导机制存在巨大的障碍。只有进一步广泛的应用公众参与和信息环境政策工具,才能有效的消除居民环境偏好的传导障碍。综合以上分析,在企业最优排污模型的基础上,本文指出企业的环境治理一般存在三个层次:循环经济层次、利益调配层次,非此即彼层次,应该针对企业不同的层次分别设计详细的环境政策工具,充分利用一切资源,调动企业积极环境行为的驱动力。最后,本文以宜昌——万州铁道建设环境管理为例,分析
本文标题:我国环境保护视角下的政策工具选择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169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