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新建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变更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新建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变更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建设单位:晋豫鲁铁路通道股份有限公司评价单位: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二零一四年九月天津新建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变更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11.建设项目概况1.1.建设项目的地点及相关背景1.1.1.建设项目地点本工程建设地点为山西省吕梁市、临汾市、长治市,河南省安阳市、鹤壁市、濮阳市,山东省济宁市、泰安市、莱芜市、淄博市、临沂市、日照市等3省12市。1.1.2.建设项目的相关背景本项目地处华北地区南部,西起晋中南地区,衔接南北向主要铁路干线,东至山东沿海港口,形成了石太~石德~胶济铁路、邯长~邯济~胶济铁路、侯月~新菏兖日铁路间一条新的“西煤东运”的能源运输动脉,也是我国东西向路网干线铁路之一。该项目的建设不仅为山西中南部地区铁路煤炭外运系统提供一条外运新通路,增强外运系统整体运输能力,而且为日照港增加了新的集疏运通道,有利于完善区域铁路网布局,增加路网的机动灵活性。本项目的实施,对于落实国家中部崛起发展战略,促进晋豫鲁三省经济合作和产业互补,密切区域经济协作,加快沿线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09年7月,根据国家发改委关于新建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项目建议书的批复意见,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中铁隧道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共同完成了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可行性研究工作。2009年12月,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编制的《新建铁路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环境影响报告书》(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参编),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的技术评估。2009年12月18日,环境保护部以《关于新建铁路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环审【2009】545号)对本工程予以批复。在工程后续设计阶段,设计院根据各地部门要求及工程地质情况,进一步优化选线,对线路进行了局部调整。根据《关于铁路建设项目变更环境影响评价有关问题的通知》(环办【2012】13号)要求,对本工程项目建设方案的变动情况进行梳理,经逐项对照核查,本工程实施阶段构成重大变动2项,即○1线位横向位移超200m长度占原环评正线长度的比例超过30%;○2因项目变更出现新的重要生态敏感区。2014年7月,受建设单位晋豫鲁铁路通道股份有限公司委托,我公司主持编制《新建铁路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变更环境影响报告书》(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参新建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变更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2编)。1.2.建设项目主要建设内容、规模、建设周期和投资1.2.1.项目变更前后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项目变更前后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见表1.2-1。表1.2-1项目变更前后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对照表项目名称单位原环评阶段工程实施阶段变化情况说明线路长度正线公里1205.578(扣除吕临支线后)1215.932+10.354永久征地hm24152.854487.91+326.06临时用地hm22572.952468.13-104.82总量104m318183.3315893.66-2289.67填方104m38484.496893.60-1590.89土石方挖方104m39698.849000.06-698.78桥梁km/座257.238km/415座279.78km/432座+22.54km/+17座桥涵涵洞横延米/座74679.87横米/1649座64920.78横米/1902座-9759.09横米/+253座隧道km/座332.247km/161座334.279km/165座+2.032km/+4座车站座正线设计车站38个,联络线改建车站9个车站。总计47个。正线设计新建车站35个,改建既有站5个,共计40个。联络线改建车站6个车站。总计46个。正线设计车站数量增加2个,联络线车站数量减少3个。车站位置和数量均发生变化。牵引变电所座2627+1座生态及各类环境敏感区(含文物)处1920实施较环评增加4处,绕避3处,8处未变,8处变化。噪声敏感点处609667实施较环评相比,139处保护目标平面位置与原环评相同,但线路形式、列流等发生了变化;239处敏感点与线路的距离发生了变化;289处新增敏感点。声环境保护目标总数较原环评增加58处。振动敏感点处436466总数增加30处。电磁敏感点处405405总数不变。工程总投资亿元997.991058+60.011.2.2.项目建设周期及投资本工程于2009年12月底开工建设,计划于2014年底建成开通。投资总额1058亿元。1.3.建设项目选址选线方案比选,与法律法规、政策、规划和规划环评的相符性工程变更后较原环境影响报告书,局部方案发生变化,横向位移超出200m累计长度680.33km,占原环评正线长度的56.43%。改线段的线位方案变化情况及环境合理性分析如下。新建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变更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3表1.3-1改线段方案变化情况及环境合理性分析改线方案序号改线段改线原因原环评阶段方案变更环评阶段改线方案环境合理性分析1杨家坪东、西方案沿线主要控制因素为河东煤田北部普查区及沿线不良地质(滑坡、错落、崩塌、岩堆、危岩等),因该区段线路纵坡设计条件较自由,相应平面位置的选择应尽量短直。线路自瓦塘站外DK13+800始,向西南跨218省道及谷秃雨沟,以2.828km隧道向南越岭,经杨家坪西侧自北向南穿行不良地质区域夹缝,至蔡家崖北侧到达方案比较终点DK25+600。线路自瓦塘站外DK13+800始,向南跨218省道及谷秃雨沟,以4.115km武家岭隧道向南越岭,基本沿取直方向至蔡家崖北侧方案比较终点DK25+600,其间跨迷糊沟区段局部东绕杨家坪村。变更环评方案除具有线路短直、桥隧重点工程比例小、对区域内煤炭资源整体占压量有所减少、节约工程投资等优点外,隧道长度缩短,减少了施工风险,降低了对地下水的影响;噪声、振动敏感点均新增林家坪1处,经采取设置声屏障、隔声窗、拆迁等措施,环境影响可控。总之,从工程地质、噪声振动等环境影响多方面考虑,变更环评采用林家坪东方案是可行的,具有一定的环境合理性。2吴家湾水源地东、西方案考虑太兴铁路引入条件,线路设计标高与西绕方案自然地形适应性极差,桥梁工程显著增加,工程投资明显增大,且于湫水河东侧山脚产生集中拆迁。因此工程变更。西绕水源地保护区,工程不穿越吴家湾水源地。自DK73+974~DK74+578有604m以桥梁、路基形式穿过水源地二级保护区,距一级保护区边界最短距离37m,主要工程为:吴家湾特大桥。变更环评方案具有线路短直、桥梁重点工程比例小、节约工程投资等优点;《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对临县吴家湾水源地水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经专家论证后,认为“桥桩基钻孔在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止水措施后,基本不会对水源地产生影响。”因此,变更环评采用吴家湾水源地东方案是可行的,具有一定的环境合理性。3双柳矿区段线路局部方案为减少对优质煤炭资源的占压,需绕避双柳矿区。线路自孟门站引出后,东绕南山灵泉寺,靠近山内以隧道形式通过矿区,至与太中银铁路交叉点处到达方案比较终点DK157+800,线路靠近山内、以隧道形式通过矿区边缘。线路自孟门站引出后,为尽量减少对优质煤炭资源的占压,西绕南山灵泉寺,靠近黄河岸边、并行于沿黄公路向南,至与太中银铁路交叉点处到达方案比较终点DK157+800。变更环评方案具有桥隧重点工程比例小、节约工程投资等优点;噪声、振动等新增敏感点经采取设置隔声窗、拆迁措施后,环境影响可控。因此,变更环评采用绕避双柳煤矿的方案是可行的,具有一定的环境合理性。4留誉至石楼段线路取直,平纵断面优化。线路出留誉站后向西偏移,约于DK195处折向东走行,整体以“S”形至石楼站。线路进行了平纵断面优化,整体线路取直。变更环评方案线路长度缩短,平纵断面优化,线位走向更为平顺;除噪声敏感点数量和原环评阶段相比,总数增加1处外,振动、电磁等敏感点均有所减少。因此,变更环评采用取直方案是可行的,具有一定的环境合理性。5洪洞端引线展线方案为适当降低本线跨越汾河桥梁高度,南吕梁山越岭长隧道出口至汾河桥需要适当展线。线路于汾河桥前顺地势展线,大部可利用路基工程展线,受跨越汾河角度限制,造成汾河桥后部分展长线路的浪费。线路于长隧道出口灰岩区展线或汾河桥前顺地势向北展线,展线范围内大部为隧道工程,但提前展线后线路设计标高与沿线自然地形适应性更强,工程条件明显改善。变更环评方案提前展线后线路设计标高与沿线自然地形适应性更强,工程条件明显改善;噪声敏感点减少,土石方量也有所减少,总体环境影响趋于减小。《新建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工程建设改线后对郭庄泉域水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经专家论证后,认为“在采取有效的、针对性的工程和管理措施后,建设和运行基本不会对郭庄泉域水环境产生影响。”因此,变更后线路方案具有一定的环境合理性。6太岳山越岭方案原环评线位采用长隧道方案,不仅存在运营、工期风险等问题,而且穿越安泽县规划建设的冀氏煤电工业区自CK348+500起,绕避师村遗址后转向东北穿越霍泉泉域后至古县南侧设古县站,出站线路转向东南,跨洪安涧河自DK348+500起,绕过师村遗址后继续向南至北韩乡设北韩站,出站后展线至旧县镇,以16.19km隧道翻越太岳山,之后在安泽县变更环评方案采用短隧道穿越太岳山,降低了隧道工程风险,完全绕避了古县县城规划区、霍泉泉域、三合省级森林公园,绕避了安泽县规划建设的冀氏煤电工业区和配套建设的桃园、石安煤矿。新建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变更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4改线方案序号改线段改线原因原环评阶段方案变更环评阶段改线方案环境合理性分析和配套建设的桃园、石安煤矿,安泽站位也不符合地方规划。此外,且线路穿越霍泉泉域一般保护区、三合省级森林公园和红泥寺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基于以上原因,并结合地方政府对古县站和安泽站的站位要求,对太岳山隧道方案进行改线研究。后以33.10km的隧道穿越太岳山和三合省级森林公园,出隧道后跨过沁河,行至白村附近设安泽站,出站后线路转向东,跨泗河、红泥寺省级自然保护区、兰河后以18.95km隧道翻越安泰山。之后线路跨过兰河支流,过晋义乡到达方案比较终点CK469+400。桃曲村附近设安泽站,出站后跨沁河,以10.19km的范家山隧道穿越范家山后,跨泗河、红泥寺省级自然保护区、兰河后,以14.57km隧道翻越发鸠山,过晋义后到达方案比较终点D3K489+384.4。变更环评方案噪声、振动敏感点数量较原环评方案多3个,但是在采取声屏障,隔声窗等措施后噪声振动影响可控。总之,从重要生态敏感区、噪声、振动敏感点数量、环境污染、水土保持、节约土地资源、拆迁安置、地方城市规划等环保角度综合考虑,变更环评方案均优于原环评方案。变更环评阶段采用的“短隧道方案”是合理的。7长治地区方案为满足符合长治市5+1城市群规划要求,同时,绕避D1K491+850~D1K492+250段采空区。自长子县岳阳镇南侧CK466+500经长子县城北侧无煤地层至西贾庄,绕淮海靶场转向东,沿岚水河至长晋高速公路西侧前行,过吴村后跨太焦线及长晋高速公路后在长治市南二环路南侧设长治南站,然后至方案终点CK503+050,线路穿越赵庄煤矿、三元煤矿,压矿11.9km。采用长子南直通方案。线路自长子县岳阳镇南侧DK466+500起经长子县城南侧赵庄煤矿向东行,在崇仁村设长子南站,之后在长子站南侧跨过太焦线,之后在长治县南侧继续向东西,过西池乡后转向东北行,过壶关县西侧后到达DK522+530.39,线路长度增加0.913km,长治南站调整至长子南。变更环评方案绕避了三元煤矿采空区,符合长治市5+1城市规划群要求;变更环评方案噪声、振动敏感点数量少于原环评方案;从水土保持而言,变更环评方案土方量小,损坏水土保持设施及可能产生的新增水土流失量小。总之,从噪声、振动敏感点数量、环境污染、水土保持、采空区、地方城市规划等角度综合考虑,变更环评方案优于原环评方案,变更环评采用的“长子南直通方案”是合理的。8绕避石村铁矿方案原环评线路方案压覆矿区和穿越采空区
本文标题:新建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变更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172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