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园林植物的作用生态的角度:改善与保护环境,即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防风固沙,涵养水源,净化空气,保持生态平衡等;生产功能:木材、名优果木,为人类创造财富;美学的角度:构成美景,营造引人入胜景境(观);社会学的角度:精神文明和爱国主义教育功能;第一节世界发达国家园林概况园林树木不仅以其优美的枝叶及雄伟的树姿体现其美,构成美景,而且在城市和庭园中还可起到遮荫、降温、防尘、消音、净化空气的作用。人们在优美的园林树木中徜徉,可以荡涤污秽,纯洁心灵、美育精神、陶冶性格,得到崇高的精神享受。园林树木还是城市和国家文明程度的象征。发达国家在工业和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非常重视园林建设,以减轻工业生产给人类带来的灾害——环境污染。(虽然环境污染必须通过工业来治理,但园林树木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素)。接上片华盛顿绿地面积40m2/人;巴黎街道上每250m有一块绿地;雾都伦墩已变成公园和绿地成片的城市;新加坡为环境优良、景色宜人的花园城市;莫斯科绿地面积占35%;北京市绿地面积占22.3%,北京--每500M有街头绿地花园,人均绿地8M2,正朝11M2努力。绿化覆盖率30%,朝50%努力。我国城市园林规划规定:有条件的城市绿地面积占30%以上,人均3~5m2;长远目标为城市绿地占50%,人均7~11m2;旧城改造也不应少于25%。第二节园林树木对城市环境的改善作用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维护人类赖于生存的空间,已成为当今世界普遍的呼声和行动。人类一方面从减少污染入手,另一方面大量栽植园林树木,绿化城市,提高城市生态质量。树木改善城市环境的作用如下:一、调节空气碳氧平衡,改善空气质量浓密枝叶吸收CO2,放出氧气,提供人类新鲜空气。我们在森林公园、城市公园、河边或草坪上散步时,会感到这里的空气比城区高楼大厦及商业区中新鲜。原因是在这些小环境中氧气含量或空气负氧离子含量比高楼商业区高而二氧化碳相对含量较少。空气中CO2含量多少,是衡量空气是否新鲜的主要标志。大气中的CO2平均浓度为320PPM在城市中由于人中密集和工厂大量排放CO2,所以浓度可达500-700PPM,局部地方更高。从卫生角度而言,当CO2达到500PPM时,人的呼吸就会感到不舒服,如果达到2000-6000PPM时,就会有明显受害症状,通常是头疼、耳鸣、血压增高,而浓度达到10%以上则会造成死亡。改善生态环境(1)地球上60%以上的O2来自陆地上的绿色植物。生长季每公顷阔叶林每天可吸收1000kg的CO2。释放出750kgO2供1000人呼吸所需。生长良好草坪,可吸收CO215kg/公顷/小时。每人呼出的CO2/人为38g。每人需要50m2的草坪才能满足对02需要。改善空气质量(续)园林树木是最好的空气调节器,1亩树林每天能吸收67公斤二氧化碳,放出49公斤氧气。每公顷森林每天可消耗1000kgCO2,放出720kgO2;而每人每天吸氧气0.75kg,放出0.9kgCO2。在城市,由于工业燃烧的原因,人均森林面积必须达30m2以上,才能满足人类对氧气的需要。生长良好的草坪,每公顷每小时可吸收CO215kg,不同园林树木对CO2的吸收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阔叶树对CO2的吸收能力比较强.如每克鲜柳树叶8mg/h;针叶树较差,如松树3.3mg/h。一天中空气中O2的变化规律为中午最高,日落时达到平均值,次日早上最低,所以过早地参加晨练并不能获得好的新鲜空气。每平方米绿叶,每小时能吸收1.5gCO2,1~2株阔叶耐荫植物在室内,能吸收一个成年人呼出的CO2,大约15m2的居室,放置1~2盆吊兰,会使空气明显感到新鲜。图片欣赏1图片欣赏22.降温,创造适合人类生存的空间一般城市平均气温比农村高0.5~1.5℃,而且城市春天来的早,秋天去得迟,夏日燥热、冬春较温暖,城市区无霜期长,导致昼夜温差减少和城市闷热的气候特点。园林树木有明显的降温作用。一般夏天树木下温度比阳光下可降低3~5℃;冬季由于树木的挡风作用,同时由于树木枝干增加了受热面积,一般可降低风速,提高温度2~3℃。在城市中,大量的树木花卉、草坪均能降低温度,改变小环境的气候。当树木成片成林栽植时,不仅能降低林内的温度,而且由于林内,林外的气温差而形成对流的微风,即林外的热空气上升而由林内的冷空气补充,这样就使降温作用影响到林外的周围环境微风对降低人体皮肤温度,促使人体水分蒸发,而使人感到舒服。。但是,不同树种降温作用不相同。遮阴力强的树种如银杏、刺槐、枫杨降温效果最好。从光照来说,阳光投射到植物上,一部分被吸收,一部分被反射。吸收的大部分光波是红橙光和蓝紫光反射的部分大部分是绿光。从光质来讲,林中和草坪上的光线具有大量的绿色波段的光,这种光线对眼睛保健有良好的作用。特别在夏季,由于大面积的草坪和树木花卉,能使人在视觉上避免强光的刺激。调节气候:吸收太阳辐射热,蒸腾散发的水分(中等大小杨树,夏季白天叶部蒸发25千克水至空气中,一天的蒸发量达半吨之多)可提高空气湿度,树林内湿度比空旷地高约7~14%。使城市气候冬暖夏凉。图片欣赏3图片欣赏43、净化水体,增加湿度植物可吸收水中的有毒物质而在体内富集起来,可比水中毒质浓度高几十倍至几千倍,从而使水体得到净化。不同的植物及同一植物的不同部位,对有毒物质的富集能力也不同。植物可将吸收富集的有毒物质转化或分解成无毒物质。如水葱、灯心草等可吸收单元酚、苯酚、氰类等并转化为酚糖甙、CO2、天冬氨酸等。树木蒸藤,夏季白天由叶部蒸发25kg/h的水到空气中,每天可蒸发0.5吨以上水,从而使空气相对湿度提高,给人类生存提供一个理想的空间。绿色植物可以调节局部地区的小气候。夏天,清晨起来,茂盛的树叶吐出滴滴清水,使空气湿润清新。炎热的中午,树叶能吸收一定的热量,遮挡阳光,使人感到凉爽舒适。森林和绿化覆盖率较高的地区,夏季经常可以见到上空有大片的降雨云穿过,这是由于绿色植物吞吐水分而形成的一种小气候效应。据测定,一亩树林一个夏季可蒸发42吨水,一年可达300至500吨。在骄阳似火的夏季,城区内的大片草坪和垂直绿化能够降温2-3℃,增加空气湿度15-20℃。4、遮蔽强光园林树木有一定的降低光照量的作用。高大的园林树木可吸收35%~75%的光量,反射20%~25%的光量,仅有5%~40%的光量落到地表面。同时,园林树木吸收的是红橙光,透射的是绿光和黄光,绿光和黄光的热效应小,比铺装路面的光线柔和得多,对人眼的刺激作用小,对眼睛有保护作用,夏天使人觉得凉爽。图片欣赏5减弱降低城市噪音人类生存对噪声的感觉是从闻阀开始——痛阀结束(130分贝),长期处于90分贝以上的噪声环境中能引起耳聋等疾病。树林内声波传播的距离仅为空旷地的1/10。城市园林树木一般可降低噪声3~7分贝。降低噪声效果与噪声通过的园林树木宽度有关,当宽度达30m时可减少8~10分贝。绿色植物不仅可以吸收、过滤放射性物质,而且还可消除生活中的噪音。实验证明,有树木的地区噪音比无树木地区可减少10分贝以上。70分贝噪音通过40米宽的林带,可减低15分贝。雪松、龙柏、桧柏等的树冠能吸收75%的音量反射或折射出去,将噪音消除,使森林寂静无声。生理学揭示人在森林、花卉丛中静养,可以神清气爽,精神放松,心率减缓,血压、体温均相应降低,其综合效应可使人的寿命延长。图片欣赏64、防风固沙,阻滞粉尘。尘埃中除含有土壤微粒外,还含有一定量的细菌和金属性粉尘、矿物粉尘、植物粉尘,它们会影响人体的健康。树木的枝叶可以阻滞尘埃。相当于过滤器,可使空气清洁。尤其是质软的、多茸毛的、有油脂或粘液的叶片阻滞能力更强,可减少空气含尘量20%~60%,这就减少了空气中粉尘的含量,净化了空气,给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生存空间。但不同的园林树木的阻滞粉尘的数量不同。据测定,桧柏的蒙尘量(单位体积吸收尘的重量)为20克/平方米。地锦覆盖的地面比裸露地面减少粉尘20%。每公顷杉林每年可吸附各种灰尘22至60吨。长期在森林中生活的人,很少患支气管炎、哮喘、肺结核等疾病。5、吸收有毒物质和有害气体—净化大气观赏植物具有吸收有毒气体,将其分解转化为无毒物质的功能。许多园林树木对有毒气体CL2、SO2、O3、HF等有较强的吸收能力,可有效地降低空气中有毒气体的含量,减轻有毒气体对人类的伤害。树木净化大气有三条途径:一是吸收有毒物质(降解为无毒物或被封闭或植物本身受伤害),减少其在大气中的含量;二是减少或吸附粉尘(树木群落能降低风速阻尘降落或吸附灰尘);三是分泌杀菌素,毒死或抑制空气中的有害菌类的繁殖,从而使空气清洁。据测定1亩树林一个月可吸收有毒气体4公斤。抗臭氧的树木有海州常山、日本女贞、香樟、银杏、柳杉、日本黑松等。柳杉、臭椿吸收SO2等,女贞吸收HF,栒子、夹竹桃吸收Cl2等,苹果和油松对特别SO2敏感,一旦大气中含有有毒气体,它们就作出反应。吸收二氧化硫的植物有臭椿、银杏、大叶黄杨、月季、紫薇、忍冬、木槿、美人蕉等。叶片吸收SO2后在中片中形成亚硫酸和毒性极强的亚硫酸根离子亚硫酸根离子能被植物本身氧化转变成为毒性小30倍的硫酸根离子,因此达到解毒作用而不受害或受害减轻。一般的松林每天可从1平方米的空气中吸收20毫克的SO2,每公顷柳杉林每年可吸收720公斤SO2,每公顷垂柳在生长季节每月能吸收10公斤SO2。忍冬在每小时每平方米吸收250—500毫克SO2,锦带花、山桃每平方米可吸收160-250毫克SO2,连翘、丁香、山梅花、圆柏等每M2能吸收100-160毫克SO2。吸收氯气能力强的树种主要有冬青、沙枣、紫杉、栎树丁香、杨、柳、忍冬、山梅花、连翘、银桦、悬铃木等都有较强的吸收能力。旱柳和美青杨可达到每平方米1000毫克以上,而水蜡、卫矛、花曲柳、忍冬也在750-1000毫克。氟化氢对人体的毒害作用比二氧化硫大20倍观赏植物对氟有一定的吸收能力。如大叶黄杨、梧桐、女贞、榉树、柳、桑、刺槐、桧柏、悬铃木、五叶地锦、女贞等。银桦吸收氟的量为630ppm,乌桕能达420ppm,蓝桉达到250ppm,石榴达到225ppm,桃花达到100ppm3.滞留粉尘、净化大气煤和石油燃烧放出的大量的烟尘、粉尘等有害物质,被人体吸入就可能引起鼻炎、气管炎、哮喘、肺炎等,庞大树冠和多毛的枝叶不仅可降低风速,还可使大气中的粉尘滞留在枝叶上,叶面上的气孔、绒毛以及分泌的粘液也能吸收或粘住大量的微尘。每公顷树林一年可滞留粉尘90T。花卉具有分泌杀菌素对人有保健功能植物园、草园或森林中生活的人们很少感病,很大的一个原因是植物能分泌杀菌素和杀虫素。这在20世纪30年代被科学家所证实的人们对于花卉有益于人的健康的认识在中国是有很悠久的历史的。我国3000多年前人们就利用艾蒿沐浴熏香,以洁身去秽和防病。前些年风靡一时的505神功元气袋、药枕、香包等都是利用花卉能放出一些具有香气的物质来达到杀菌、驱病、防虫、醒脑、保健等功能。关于树木分泌杀菌素bactericidin城市中空气中的细菌数比公园绿地中多7倍,这是因为园林树木可以分泌杀菌素杀死细菌,一般每公顷园林树木24h可分泌杀菌素30kg。可有效地杀死空气中的细菌,为人类提供一个洁净的空间。如桉树、肉桂、柠檬等体内含有芳香油者,杀菌作用强。松、冷杉、桧柏等有杀菌能力。但是,不同的园林树木分泌的杀菌素的数量是不相同,其中以柏树分泌的杀菌素最多,松树次之,黄杨类第三。实验证明,地榆根的分泌物在1分钟内便能杀灭伤寒、副伤寒杆菌和痢疾杆菌等多种病菌。一亩桧柏林一昼夜能分泌出2公斤杀菌素,可杀死肺结核、伤寒、痢疾等病菌。白桦树、白皮松等的分泌物能杀死空气中流动的病毒及结核杆菌,并能较好地预防流感。含有大肠杆菌的污水通过30米松林,病菌减少到原来的十八分之一。城市街道无绿化区病菌比绿化区多7倍。据测定,城镇闹市区空气里的细菌数比公园、小游园等多7-10倍。人口越稠密,细菌越多.在城市闹区每立米的细菌含量多达百万个,城市街区为5.4万个,居民庭院为1.2万个,而郊区公园内只有不到100个。有些生态环境及风景质量较高的森林公园的某些地方几乎没有细菌。原因是很多植物能分泌一种具有强烈芳香的挥发物质,
本文标题:植物改善环境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17600 .html